首页 养生 第87页

养生 第87页

  •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古代将领杀伐决断,士兵性命与战争成败系于一身,医生同样如此。身患重病,是病邪入侵,如同被敌人觊觎已久的领土暂时被敌人占据。用兵用得好,可以恢复领土主权,用兵用不好,不仅收不回领土,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领土尽失。 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曾经深刻解读“用药如用兵”这一理念,他是这样说的。 圣人用来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以谷物作为身体养料,以果品作为辅助食品,以肉食作为滋补饮食,以蔬菜作为充实之物,对于药物则用它来治病。 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

  • 三伏天的“养生秘籍”

    三伏天的“养生秘籍”

    众所周知,三伏天过不好,就很容易生病,在人体内留下病根,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那么随着最长三伏天来临,我们要怎样才能健康地度过这四十天呢?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徐陆周表示,许多人认为三伏天里最重要的是防暑,其实不然,三伏天养生关键要做到“三防一养”。 防暑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夏季暑气盛行,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津液,会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中暑者多为高温...

  • 中医老人养生 早养胃午养心晚养脉

    中医老人养生 早养胃午养心晚养脉

    人在步入老年后,通常会有精力衰退、抵抗力变弱、体力下降等表现。因此,不少老人特别注重食疗养生,而中医建议老人养生时更要注意以下三个时段。 早养胃 早上7~9点,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营养丰富的早餐能给胃提供丰富的原料,从而发挥“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但需要注意以下3点:一是早餐要吃热的食物。人体摄入冰冷的食物会使气血不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二是搭配合理。要有干有稀,包括谷类、蛋类、豆制品、瘦肉和果蔬等。三是避免油腻。吃太多肉类或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

  • 大雪节气养生饮食 泡脚“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雪节气养生饮食 泡脚“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雪节气践约而至,在强冷空气前沿与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突降大雪,乃至暴雪成灾。血液循环变慢,血液粘稠度增高,推陈出新变慢,饮食起居的影响,手掌颜色褐色加深而呈现体液毒素积蓄;养阳滋阴,早睡晚起,是大雪节气养生的基本原则。 《月令七十二候集群》“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故而将其称之为“大雪”。 人应大雪 血管缩短,血压升高 冬天早晨的气候冰冷,血管和神经受到影响,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缩短,然后添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一夜睡觉后,身体里的水分...

  • 寒露养生 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寒露养生 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

  • 小满节气养生 动则生阳静则神藏

    小满节气养生 动则生阳静则神藏

    小满气温渐升,绿树成荫,雨水渐增,这便是最美好的初夏时节。 根据中医藏象理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通于夏气。夏季是养心护心的重要时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雨水丰沛,草木茂盛,此时可适当晚睡、早起,调节情志,放松心情,避免烦躁、发怒,以顺应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 动则生阳 《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提出了“春夏养阳”的观点。春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盛,人体与...

  • 常在花间走 悦心又养生

    常在花间走 悦心又养生

    近日,大街上争相开放的月季花绚丽多姿,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夏日的柔情。对老年人来说,亲近大自然,常与花为伴,可收获幸福与健康。闲时,老年人不妨常在花间走,一丛丛的林木叶挂绿花染红,把生活环境点缀得无比美丽,象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而赏花、养花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活动,不仅陶冶情怡,还有养生保健功效。 赏花是精神寄托 法国作家莫洛阿说:“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在百花盛开的季节,看花色,五彩缤纷,观花态,千娇百媚;各种花卉已成为大自然的精英,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当来...

  • 中医微运动养生思想探析

    中医微运动养生思想探析

    笔者从教以来,发现中医微运动方法虽然早已被业内人士熟悉和重视,但并未完全走进课堂及学生们的生活。年轻的运动员们对中医的微运动养生所知不多,所习练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多停留在课堂上,课下缺乏运用中医微运动预防保健的习惯。在每天高强度训练的负荷下,年轻的运动员们做一做微运动养生,培养“静运”习惯,更有益于心身健康。中医运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倡合理、有度的养生延年及防病治病的锻炼方式,并强调在活动度上把握“形劳而不倦”“微微汗出”的标准...

  • 冬天防寒 养生祛病

    冬天防寒 养生祛病

    《史记》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古人倡导“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应,与万物共沉浮。许多现代科学家也强调,人就是宇宙的细胞,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要顺天而行,借天之力来养生祛病,自然能得到上天的帮助。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古人生活条件较差,冬天也没有现...

  • 吃素是很多人的养生保健理念

    吃素是很多人的养生保健理念

    吃素是很多人的养生保健理念。素食主义者分为蛋奶素、纯素等类型:蛋奶素是不吃肉,但吃蛋、奶等动物制品;而纯素是蛋奶制品都不吃。临床发现,部分素食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下降、失眠健忘、腹泻等脾胃虚弱问题。从中医养生角度讲,吃素不当会导致脾虚。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表达了均衡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素食者舍弃了“五畜”等食物,营养素是有所欠缺的。从食物性味上讲,荤食相对以中性、温性居多,以...

  • 养生心要静身要动

    养生心要静身要动

    1. 生病,离不开生气 人的情绪不稳定,和负面情绪多发,身体某些功能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循环不好等有关。 当你有情绪得时候,有可能就是身体出问题的反映。 所以,想要不生病,就要从情绪抓起,即所谓不生气就不生病。 2. 心要静,身要动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怎么能够做到心静呢? 方法是:用智慧去处理一切事情,而不是用情绪去处理事情;平时多锻炼,动能生阳,阳气通达,代谢流畅。 3. 不要违反自然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百病...

  • 冬季养生小雪养生 应对招数

    冬季养生小雪养生 应对招数

    冬季是一年里最冷的季节,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万物沉寂、萧条、冷清,反映在物候上就表现为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那么,人们要如何安然过冬?下面介绍三种冬季高发状况及应对招数。 冬日锻炼谨防心血管疾病高发 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天气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另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冬季还会增加心肌缺血、心...

  • 养生金刚功

    养生金刚功

    训练方法: 学前功:立身自然站立,双脚开立约与肩同高,双手自然放置身体两侧,全身放松,自然深呼吸三口气,意想腹部和脚底(涌泉穴)部位30秒左右,然后,深慢吸气,意想气经脚底经后脚跟、后小腿内侧、膝窝、大腿内侧、腰背、大脊椎骨、肩部、后颈、后脑、头顶心;同时双手在体侧翻掌成掌心向上状,然后随着吸气双臂慢慢向头顶上抬,当双臂上抬至头顶双手掌合拢相对时,吸气也毕;此时再双手翻掌成掌心向下状,向下按压至腹前还原成原姿势;双手向下按的同时,自然慢呼气,同时意想气从头顶心经前额、面部、眉心、鼻子、下颌、喉部、前胸...

  • 霜降节气养生三候解

    霜降节气养生三候解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从寒露到霜降。露是润泽滋养,霜是杀伐惩戒。 俗话说:“霜降百草枯”。霜降是草木黄落、枯萎的季节。但是,之于蔬菜,打霜之后的青菜、白菜虽然会蔫,却反而更甜,更好吃。 古人认为,霜降期间降霜,往往来年会有好的收成。所以,一年四季,皆应恪守其时节规律。 虽然下霜,正显天地肃杀之气,但这个肃杀之气,便是深秋该有的“正气”。如果...

  • 立秋时节养生宜收敛

    立秋时节养生宜收敛

    好像才刚迎来夏季的酷暑,不知不觉中已经立秋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韩晓明介绍说,中医上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生长生发;夏属火,生长发育;秋属金,主收敛;冬属水,主封藏,所以,立秋就要开始“收敛”了。进入立秋后,虽然湿气逐渐减少,但天气还是非常热。针对这样的节气特点,日常应该如何养生呢? 防秋燥 先润肺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所以润燥成为立秋后的重点,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所以秋天主要以润肺为主。肺...

  • 男性养生保健 合理饮食调畅情志

    男性养生保健 合理饮食调畅情志

    现代社会中,饮食结构及习惯、居住环境、人事关系、社交环境、性行为方式等因素,都可能是男科疾病产生的诱因。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男科主任孙一鸣认为,重视对男性的保健与调护,协调好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有助于起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积极效果。归结起来,男性养生保健主要有以下几点。 调畅情志 孙一鸣介绍,在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过程中,情志作用尤为突出。情志的太过或不及都能形成致病因素,如愤怒、焦虑、忧伤、痛苦等。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男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 养生重在于调和阴阳

    养生重在于调和阴阳

    作者简介: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等。出版专著《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等,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近年来,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阅读。 •《周易》哲学从根本上来讲可以称为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所以,《周易》的生命哲学是中国养生学的基础,而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则是《周易》生命哲学的具体体现。...

  • 白露养生 重视保暖 防止秋燥 动静结合

    白露养生 重视保暖 防止秋燥 动静结合

    进入白露时节,那些困扰我们大汗淋漓的暑热天气逐渐远去,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秋风乍起,携着丝丝凉意。清晨醒来,我们逐渐发现周围开始凋零的花瓣、草木上凝结了白色的水滴,闪耀出晶莹的光泽。那么,白露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衣 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老百姓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衣服穿着就应注意开始保暖避寒了。 从“处暑”到“白露”,变化最大的就是昼夜温差了,可以说“白露&r...

  •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与小暑相对而言,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空气闷热,酷热难耐,常会令人坐立不安。此时正值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极易使人伤气、中暑。如果脾胃被湿困,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故在大暑时节锻炼脾胃,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濡润脏腑、营养肌肉四肢。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在当令节气通过导引吐纳、存思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其中的大暑踞地虎视式适合大暑时节练习。 大暑踞地虎视式,从外形动作而...

  • 古诗中的养生学

    古诗中的养生学

    养生与健康长寿是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国泰民安,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普及养生文化,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文人追求“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因此很多文学大家深通医理,懂得养生保健之道,从而留下了很多包含养生的文学作品。本文总结古诗中关于养生的记载,以期利于人们对古代养生学的进一步理解与研究。 1 修身养性 宋·苏轼在诗作《定风波》中写道:&ldqu...

  • 中药养生茶应该怎么喝,枸杞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

    中药养生茶应该怎么喝,枸杞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

    中药养生茶因其方便、易做,深得各个年龄段的养生爱好者喜欢。但是,这些用中药泡制的养生茶有着中药的功效和偏性,所以,喝前一定要辨证,喝错了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养生茶应该怎么喝,江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王茂泓为大家详细介绍。 枸杞菊花茶 枸杞菊花茶甘甜爽口,入肝经,可明目。菊花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枸杞药性平和,养肝明目。两者泡水有较好的清利头目、祛火效果,对风热感冒、高血压引起的失眠、头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菊花性寒,脾胃虚寒、阳虚、湿气较重的人不宜喝,经期女性、患有风寒...

  • 春季如何养生防病

    春季如何养生防病

    阳气初生的春季,大地由闭藏渐渐开始生发,人体也逐步由冬藏转入春生。此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养生呢?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认为,早春天气时冷时热,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特点,顺应天时养生。疫情当下,通过适当地调摄,养护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健康养生的目的。 饮食少酸多辛甘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不宜食酸性食物。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

  • 张其成的“四有”养生法

    张其成的“四有”养生法

    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速,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解决身心养护问题,不仅是个体健康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生产、经济活力、乃至上层建筑。近日,在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生命健康公益直播讲座上,著名国学养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其成在谈到现代人养生方式时,结合近几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子课题“以中医养生促进中国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的调研成果和个人养生经验,提出了“四有”养生法,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导引有功、修心有方。该养生法简单普...

  • 陈实功在养生之道 德为先心为要 腿为贵食为本

    陈实功在养生之道 德为先心为要 腿为贵食为本

    明代外科专家陈实功自幼师从著名文学家、医学家李沦溟,从小养成了“心习方、目习症”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下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其论著《外科正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专门探讨医德理论的作品。生于1555年,逝于1636年,享年81岁的陈实功,在当时也算是少有的寿星之一。除了精通岐黄之术,陈实功在养生之道方面也有很多备受关注、影响深远的观点,值得后人学习。 德为先 论及养生,陈实功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德为福寿之本”。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从最基本的道...

  • 速愈不眠症临床经验方 白发转黑发养生酒方

    速愈不眠症临床经验方 白发转黑发养生酒方

    速愈不眠症临床经验方: 丹参、炒枣仁各24克、当归、生地、柏子仁、 茯神、夜交藤各15克 、远志、五味子、 龙齿、桔梗、 玉竹、 益智仁各12克、白薇、节菖蒲、琥珀各10克、肉桂6克 。每天一剂水煎汤,加蜂蜜15--20克,分早晚服。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 治疗马蜂蛰伤偏方: 被马蜂蛰伤最管用就是马上用自己的尿抹上,立马就好!这是同事在报纸上看到的方子。正好有一次去大山捡蘑菇,被马蜂蛰了,马上抹尿,立马见效,不痛不痒。有一次我换衣服时被马蜂蛰伤了腿,又肿又痛,用这个方子马上就好了...

  • 养生有道 妙手回春 誉满杏林

    养生有道 妙手回春 誉满杏林

    “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山下虎收谷,溪边龙出云;芳林伐已久,到此仰余芬。”这首诗是清初诗人方文所作的《杏林》,抒发了诗人对名医董奉的敬仰之情。董奉究竟是何许人也? 养生有道 董奉,约生活于公元2世纪后期至3世纪,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长乐古槐镇青山村)人,是东汉建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据说,董奉高寿有术,能百岁不老。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位时,有一年轻人,中年得志当了县令,他见到董奉时,董奉也就四十多岁。后来这位年轻县令调任他...

  • 中华健康礼仪中的养生内涵

    中华健康礼仪中的养生内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勤洗手、使用公筷、见面问候不握手等成了个人做好防护的健康生活新风尚。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礼仪中,这些文明好习惯我们祖先早已经有之。 《礼记》中已有“洗手”记载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这里的“盥漱”就是洗手和漱口。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也记载“盥,去手垢。”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字书、东汉文字学家...

  • 钱钟书养生趣谈

    钱钟书养生趣谈

    钱钟书(1910—1998)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研究家,不仅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熟知多国语言。无论在文学创作之上,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代表作有《围城》《谈忆录》和《管椎编》等。钱钟书享有88岁高龄,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地方。 笑口常开心愉悦 笑口常开、时刻保持闲适愉悦的心态,是钱钟书养生的首要之法。他认为,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可见,在其看来...

  • 上火怎么办 中医养生调理让你降火

    上火怎么办 中医养生调理让你降火

    入冬后,天气降温,我国北方地区已经供暖,南方地区也多采用空调取暖,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现代医学认为,燥邪气候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一旦交替不平衡,则容易引“火”上身,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四种表现形式,“上火”怎么办?不要急,中医养生调理,让你平稳“降火”。 肝火 肝火旺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像。肝失疏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肝火旺盛,表现为急躁易怒,...

  •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保阴潜阳 起居御寒防疾病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保阴潜阳 起居御寒防疾病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指天气已经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今年腊八节又刚好和大寒节气是同一天,大寒节气和腊八节一过,距离春节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所以民谚就有“大寒过了就是年”的说法。此时节,寒凝大地,阳气潜藏,因此要做好日常养生保健,为来年立春做好准备。 饮食宜保阴潜阳 大寒节气期间,饮食养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我国古代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r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