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
肿瘤微环境的“本虚”肿瘤微环境的治则治法
基于肿瘤微环境病机的抗癌策略探讨 肿瘤微环境是在肿瘤生成多步骤过程中构建的 内环境, 是肿瘤细胞生长、 侵袭和转移的土壤 [1] 。 现在 认为肿瘤不仅仅是大量孤立增殖的癌细胞, 正相反, 肿瘤是与微环境中不同类型细胞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 合组织, 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一个器官, 甚至比器官 更复杂。 所以, 从肿瘤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癌 病的病机, 是当下中医癌病防治的扳机点。 “机” 字的 本义是指 “弩机” , 《说文》 注曰: “机, 主发谓之机” , 如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言: “谨候气宜, 无失...
-
探讨肝脾肾与肿瘤的关系 中医微观论
肿瘤病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快速上升之趋势, 我 国亦不例外。恶性肿瘤又是人类三大杀手之一, 严重 威胁着人类健康。国内外在攻克癌症方面尽管付出 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 成果累累。但至目前, 病因 与发病机理仍含糊不清, 各执己见。为此, 笔者特从 中医微观论方面就肝脾肾与肿瘤的关系进行探讨。 现代医学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 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认为, 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 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 均是一个突变的细胞的...
-
许叔微用苍术自治湿阻胃
“许学士”是人们对宋代医术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相传青年时代的许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养成了睡前饮酒的习惯。 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沉思,并四处寻医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 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治。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
-
《武媚娘传奇》怎样界定微胖?
最近,红遍大街小巷的《武媚娘传奇》话题不断,范冰冰微胖的身材引发了网友的热评。据说范冰冰在拍这部电视剧时,为了达到最佳的角色效果,专门增重了10多斤,以更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虽然武媚娘现在被迫裁成了“武大头”,丰美的身材活生生被隐去了,但越发让人们发现,并非骨瘦如柴的模特造型才是最美,像范冰冰这样的“微胖”身材反而更耐看。更有人说,2015年,“微胖”界将迎来春天。 界定“微胖”的关键 体内脂肪含量“说事” 怎样界定微胖?微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据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
-
肥胖痰湿证形成机制及证治规律探微
肥胖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 更是高血压、 高 脂血症、 脂肪肝、 糖尿病、 冠心病和癌症等形成的重要 危险因素。中医古籍虽无“肥胖” 之名, 但有类似论 述, 观其病症, 当属 “肥人 ” “脂人 ” “膏人 ” “肥满” 等范 畴。经梳理文献, 结合时人生活及饮食特点, 笔者认 为 , “多食” 是肥胖痰湿证发生的主要病因, 而“多痰” 和 “少气” 是其重要病机 , “多食→多痰→少气→痰多” 是其病理演变过程, 其中“由痰入虚” 是其病理关键。 治当应结合病证产生成因及病理, 以 “泻实补虚、 调整 阴阳...
-
吃知柏地黄丸治春季轻微盗汗
盗汗可简单理解成:汗,睡熟时偷偷泄出,睡醒则渐收。湖南省名老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彭坚说:“春天大地的阳气刚刚萌生,阴虚之人,身体的阳气顺应天时,容易往外浮越,出现盗汗。这可以看成是一种生理现象。轻微的话,不必在意,季节一过,自然会好。如果比较严重,可以吃知柏地黄丸(按说明书服用)滋阴降火安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则建议用黄芪15克、鸡肉150克煮汤,或党参30克炖排骨;也可用浮小麦加大枣煮水,当茶喝,有很好的补气止汗作用。长期盗汗者,应做个身体的全面检查...
-
肝衰竭肝微循环障碍与中医“瘀”证关系探讨
肝脏微循环系统由众多血管及其分支组成, 主要 包括肝动脉、 中央静脉、 胆管周毛细血管丛、 入口细静 脉、 终末门静脉和肝窦组成 [1 ] 。正常肝脏血流由终末 门细静脉和肝细动脉流入肝脏, 经肝细动脉 - 窦支、 胆 管周毛细血管丛、 入口细静脉流入肝窦、 再经肝窦汇入 中央静脉流出, 完成血液肝内循环。肝窦在肝脏血液 内循环中占重要地位, 肝脏组织学划定肝细胞以中央 静脉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排列形成肝细胞索, 肝细胞索 相互连接形成肝窦结构。肝窦可同时接收门细静脉和 肝细动脉血流, 因窦道内恒定的压力差, 血流在窦...
-
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顾氏外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流派, 创建于 1862年。 肇始于顾云岩; 奠基于第2代传人顾筱岩 (1892年-1968年) , 被誉为 “疔疮大王” ; 腾飞于第 3代传人顾伯华(1916年-1993年) , 顾伯华是顾氏外 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又是现代中医外科学 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发展于第4代传人陆德铭、 马绍 尧、 唐汉钧、 朱培庭、 陆金根、 顾乃强等; 进一步拓 展于第5代传人阙华发、 陈红风、 刘胜、 曹永清、 李咏 梅、 张静喆等, 以专科专病诊治研究为重点, 不断拓...
-
从肝肾论治微血管性心绞痛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冠状动脉造 影和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技术的开展, 使得冠心病诊 断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 是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 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在 临床实际中发现, 因胸痛就诊的患者中有10%-20% 的人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 医学上称为非阻 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涉及冠状动脉痉挛和微血管性 心绞痛等 [1] 。 微血管性心绞痛, 又名心脏X综合征, 是 历经Likoff、 Kenp、 Cannon等最终确立的一组临床症 候群。 有资料显示尽...
-
血瘀微观辨证高血压 中医从瘀而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 脑、 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达 29.6% [1] , 每年约有 200 万人死于高血压, 脑卒中导致死亡 71% 与高血压相 关, 冠心病导致死亡 53% 与高血压相关, 控制高血压 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学 者提出, 血瘀在高血压中可独立或作为主证存在 [2] 。 临床研究也表明, 活血化瘀方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到 广泛应用, 能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 [3] 。可见, 血瘀是高 血压患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