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
-
治疗癌症性肠梗阻的偏方
治疗癌症性肠梗阻的偏方如下:组成:生大黄15g(后下),枳实、厚朴各30g,莱菔子50g,青皮、木香、陈皮各l0g。加减:热毒盛者,加败酱草、蚤休;血瘀盛者,加红花、赤芍。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取液l00ml,保留灌肠,1次/日。2例用化疗:草酸铂130mg/m2,第1日;亚叶酸钙200mg,第1,2日;氟尿嘧啶2.5g/m,第1,2日24小时持续;羟喜树碱l0mg,第1~5日(或5mg,第1~10日),静滴。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疗效:中药灌肠综合治疗癌性肠梗阻15例,显效(症状、...
-
术后肠梗阻的缓解偏方
肠梗阻偏方一茵陈,瓜蒌,番泻叶各15(克),苦楝皮,槟榔各10(克),陈皮,生甘草各8(克),熟豆油30毫升。把前7味药水煎浓缩到200毫升左右,加入熟豆油30毫升一同送服用。每天1次。若呕吐不止不能口服用者,可改用保留灌肠法。主治蛔虫性肠梗阻。肠梗阻偏方二吴茱萸10(克)。把上药研末,加淡盐水调成糊状,摊于2层纱布,把四边折起成长,宽各5厘米,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12小时更换1次。主治术后麻痹性肠梗阻。肠梗阻偏方三吴茱萸10(克)。把上药研末,加淡盐水调成糊状,摊于2层纱布,把四边折起成长,宽各5厘米,敷于...
-
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特点 癌因性疲乏与瘀血内阻的关系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感受颇为痛苦的、持续存在的、且没有有效药物控制的一类症状,文献报道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0~90%。有学者认为,疲乏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比癌症引起的其他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精神压抑等更加严重且难以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特点 疲乏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可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癌症及其他急慢性疾病。有关癌因性疲乏的概念,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中心(NCCN)《癌因性疲乏指南(2018版)》将其定义为:一种...
-
沈舒文治消化道癌从毒瘀交阻辨治
沈舒文,男,1950年生,陕西凤翔人。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 近四十年坚持中医原创性理论思维指导临床实践,在学术经验的积累中不断探索临床疗效的突破。擅长治疗消化疾病、疑难杂症、肿瘤。对慢性胃炎提出滞损交夹论,治虚注重胃络以润为降;多年致力于研究胃癌前病变,提出虚实关联证候特征与辨治体会;治癌症以毒瘀交阻辨治为所长;兼提出治实...
-
段亚亭名医治湿阻证方
处方:薏苡仁25克,茯苓、猪苓、 党参各12克,藿香、佩兰、石菖蒲、苍 术、厚朴、甘草各8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主治:健脾除湿,主治湿阻 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酸软乏力, 头昏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偏 稀,口黏腻苔厚,口干,口苦,口臭,舌 苔厚腻,脉濡等疗状. 方解:方中藿香、佩兰、石菖蒲芳 香化湿,解表和中;苍术、厚朴健脾理 气燥湿;薏苡仁、茯苓、猪苓淡渗利 湿,使湿从小便出;党参、甘草益气和 中。 创方者:段亚亭(重庆市首批名 老中医,曾担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 重庆市针灸推拿研究所...
-
肺腺癌术后转移伴肠梗阻案 肺腺癌多发转移案
肺腺癌术后转移伴肠梗阻案 患者,女,48岁,2020年4月17日因“肺癌病史3年余,腹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1天余”收治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腹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明显,进食即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大便不通5天,排气不畅,小便正常。舌暗红,薄白腻,脉细弱。患者于2017年行肺癌手术,术后两月发现肋骨转移,基因检测完善后服用吉非替尼4月后耐药,服用奥希替尼6月后又耐药,出现肾上腺、胸椎转移等,在多家医院反复治疗,针对肋骨转移行放疗,用过培美曲塞、白蛋白结合紫杉醇、顺铂等化疗药,并间断配合中...
-
许叔微用苍术自治湿阻胃
“许学士”是人们对宋代医术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相传青年时代的许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养成了睡前饮酒的习惯。 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沉思,并四处寻医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 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治。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
-
内外调理 中医阻击老年斑
人到老年,身体上常会出现一些黑褐色斑片,大小不一,好发于面部、手背,其次是躯干、四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斑。 中医认为,老年斑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①长期遭受风寒暑燥等六淫邪气的侵袭;②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气滞则血行不畅;③皮肤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使虚者更虚,变生黑斑。要想预防和祛除老年斑,应内外结合进行治疗。 从内调理: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含量,每日不得超过50~60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药物,以抑制脂肪过氧化。 2.保持良好心...
-
带状疱疹 热毒阻络外干皮肤案 湿热毒瘀阻滞络脉案
带状疱疹多由肝经热毒或湿热火毒循经外溢引起,应尽早给予准确的辨证治疗。笔者治疗此病,立法清肝解毒或清肝除湿,以祛除病邪,减少对机体的刺激和损伤,并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应用活血通络止痛药,如延胡索、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蜈蚣、全虫等,根据病情适当加入补虚扶正之品,如太子参、沙参、当归、甘草等,并辨病选用一些有抗病毒效能的中药,如板蓝根、连翘、金银花、忍冬藤、蒲公英、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 总之,临床治疗该病要注意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 热毒阻络...
-
熟花生油治蛔虫性肠梗阻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是分散、与肠管纵轴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以及各种刺激引起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时,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引起肠腔堵塞。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可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
中医治前列腺癌并肠梗阻
患者男性,42岁,患前列腺癌,合并肺、纵隔淋巴结、肝转移。于2012年6月29日收入广州某综合医院,经穿刺病理检查后确诊。住院第2天开始出现发热,最高达39.3℃,并出现肠梗阻,大便不通。西医既不能行化放疗,亦不能行手术,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半月未效。 7月12日邀笔者会诊时,已发热10余天未退,每日下午、晚上出现高热,晨起及上午热减;大便1周未下,腹部膨隆如鼓,胀痛甚,气短乏力,卧床呻吟,口干口苦,稍按压心下即皱眉唏嘘诉痛甚。白睛黄染,皮肤稍黄,舌质偏暗,苔中、根部白黄厚腻,脉沉弦有力,但重按稍减。...
-
治疗妊娠恶阻的常用偏方
妊娠恶阻是指妇女怀孕以后,1~3个月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胸闷,甚至恶闻食味,或食入即吐等症状而言。 产生妊娠恶阻症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素胃气虚弱或肝热气逆,受孕后冲脉之气上逆,致使胃失和降,或引动肝热气火上冲所致。临床常用的有效偏方如下。 【方一】 鸡蛋1个,白糖30克,米醋6O毫升。将米醋煮沸,加白糖调溶,打入鸡蛋,煮至半熟,全部服食,日2次。 【方二】 鲜韭菜汁10克,生姜汁5克,白糖适量。将鲜韭菜、生姜捣烂,绞取计水,再将白糖少许,放人汁水中,拌匀即成。1日3次,饭前服,少少...
-
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经验方
经验方:熟附子、川椒、川芎、红花、元胡、王不留行、小茴香、乌药、五灵脂各10克。食盐30克,麝香0.1克。面粉适量。 用法:将前九味药混合,研成粉备用;麝香研粉备用。使用时,患者仰卧,用开水将面粉调成面条绕肚脐1周(内径1.2~2寸),将食盐填满脐,略高1~2厘米,取黄豆大小的艾炷置于盐上点燃灸之,灸7壮后去掉食盐,再将麝香粉放入脐中,再将九味药的药粉填满脐孔,上铺生姜片,姜片上置艾炷点燃灸14壮,3日灸1次,7次为1疗程,治疗 1~8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89例,妊娠127例,显效(输...
-
输卵管梗阻积水 采取养血化瘀消瘕之方
按本案治疗历 时近9个月.就诊前 经子宫输卵管碘油 造影诊为双侧输卵 管伞部不完全性梗 阻.左侧输卵管积水。 3个月后复查左侧附 件有11.5cmx9.8cm~ 6.Ocm液性暗区.疑 为输卵管积液所致。 班老临证重视辨证施治.有是证用是方, 西医诊断可作为辨 证时的参考。 初诊患 者表现为经行前后 恶心呕吐.平素两少 腹隐痛.带下量多色 白。此属肝郁脾虚.湿 热下注.与胞中瘀血 相搏.形成湿瘀为患, 愈久则成瘕。脾失健 运.胃失和降。故恶心 呕吐.在经行前后容 易发作.实乃经血下 聚,肝血不足。肝经失 养,横逆...
-
输卵管阻塞 临床运用中药热敷治
临床运用中药热敷治疗输卵管阻塞 患者17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1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在24~40岁 之间;其中单侧输卵管阻塞6例,双侧输 卵管阻塞1l例;有13例曾有过流产史。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规律,多 伴有神疲乏力、少腹喜温喜按等症状。均 经过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 并经西医反复通液治疗后无效而就诊。 二、治疗方法 处方:艾叶、当归各300克,皂刺200 克,红藤、赤芍、路路通、三棱、莪术、没药、 乳香各150克,丹皮、水蛭、虻虫、透骨草、 伸筋草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