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
-
肿瘤机制及治则 中药方验案举隅
和法之小柴胡汤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现如今, 肿瘤肆虐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 于肿瘤的治疗, 现代医学的手术、 放疗、 化疗等依然 是主流治疗手段, 而在术后的恢复及肿瘤的防护当 中逐渐体现出中医药的优势。 张永康教授从医三十载, 擅长中医内科、 妇科, 对肿瘤疾病的治疗亦有独到见解, 现将张教授治疗 肿瘤疾病部分学术思想整理如下 , 以殇同道。 肿瘤机制及治则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阳化气, 阴成形” 。 机体阳气不足, 正气亏虚, 气...
-
恶性淋巴瘤属“恶核”中医为痰毒致病验案治方
李达和血法病证融合辨治淋巴瘤的思路与经验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和 (或) 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 依据病理组织学类型, 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本病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临床表现, 常伴肝脾肿大和全身症状, 如倦怠、发热、盗汗、消瘦等。恶性淋巴瘤西医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主, 得益于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靶向药物的应用, 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明显延长, 但仍有部分患者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 多数患者因...
-
胰腺癌中医方案施治 验案举隅
何裕民治疗胰腺癌经验总结 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快速上升, 现已达9.4/10 万。 以上海为例, 近年来上海市胰腺癌发病率增加 了72%, 并以每年2%的速率递增 [1] 。 2014年美国有 46 420例新发胰腺癌患者, 39 590例死于胰腺癌, 病死率占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 [2] 。 预计至2030年, 胰 腺癌在肿瘤相关性死因的排名将上升至第2位 [3] 。 由 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 确诊时约85%-90%已是晚 期或有转移, 进展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仅3-6个 月 [4] 。 目前,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
-
赵尚华内外合治肠癌、睾丸癌验案3例
赵尚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外治学会副主任委员。对肿瘤病、周围血管病、乳房病的中医治疗有独到经验。赵尚华在参考古籍、现代医籍中的治癌经验基础上,依据多年临床实践,并结合中医发展规律,总结出一套治疗癌症的方法,将癌症分为元分证、宗分证、血分证、津分证、复元证五个阶段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介绍赵尚华内外合治肠癌、睾丸癌验案三例。 肠癌验案2例 案例1:温某,男,67岁。2015年5月6日初诊,诉便血1年余。患者1年前因便...
-
晚期癌症之中医验案 以补中益气法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出身于中医世家,现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刘亚娴在癌病治疗中常精研古方,灵活运用。兹介绍其以补中益气用于晚期癌之验案以析之。 医案杜某某,女,工人。2008年1月14日因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癌变术后23个月,发现盆腔肿物17个月,再次入院。1月18日二次手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黄色胶冻样黏液,冲洗液约6000ml,盆腔肿物约4cm×4cm×4cm大小,内为黏液,盆腹腔、腹膜、肠管、膀胱区等布满黄色黏液,难以清除,术后病理:考虑卵巢黏液腺癌种植性浸润,于2月21日行第六次化疗(TP方案...
-
李佃贵治疗食管癌临床验案
□ 孙润雪 李刚 刘小发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或自食物通过时缓慢或有哽噎感。也可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展期食管癌则常因咽下困难就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国医大师...
-
中医治疗骨肉瘤 验案一则
患者胡某某,男,8岁。2019年 7月26号,以左肩峰痛20天,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左肱骨近端恶性骨肉瘤,在同济医院行放化疗治疗,病情一度缓解,随之,脱发,贫血,呕吐,虚弱汗出,白细胞降低。又到上海诊治,上海建议原地化疗。2019年8月31号再次行原方案化疗,化疗后严重呕吐,呃逆,不能进食23天,头发全脱,极度虚弱,肝功能异常,贫血,白细胞减少无法再进行化疗。经他人介绍于2019年9月30号首次来诊治。刻见患者脱发(无发),表情淡漠,精神差,面色白光白,乏力,声低气怯,呕吐,呃逆,舌淡紫红,少苔。辨证为热毒互结,痰凝...
-
刘启泉治疗癌症术后验案
临床上,癌症术后患者气血戕伤,正气受损,加之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出现消瘦乏力、虚汗淋漓、纳寐欠安等一派虚象,亦常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急症,其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正气损耗、余毒留连。中医辨治癌症术后优势明显,可发挥治病、防变的作用,不仅能增效减毒、有效治疗术后并发症,且对防止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成效甚佳。全国名中医刘启泉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临证对癌症术后的中医辨治有独特见解,尤其将“和”法贯穿治疗始终,主张“以平为期”的调治理念,既改善症状,又改善体质,以恢复机体...
-
治疗肝癌术后肝硬化验案 中医治则化瘀软坚开利三焦
首都国医名师裴永清教授系伤寒大家刘渡舟首届研究生,从医近60载,在伤寒论教学和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上颇具影响。他中医功底扎实,深研经方,活用时方,数十年潜心于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兹整理裴永清治疗肝癌术后肝硬化验案分享如下。 医案一则 患者王某,男,54岁,黑龙江省龙江县人,于2014年3月28日初诊。 主诉:于上海做肝癌切除术后4个月,目前肝区闷痛,乏力。 现病史:已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20年,于2013年11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被诊断为“肝癌占位...
-
张磊教授治疗肺癌验案方解
河南中医药大学张磊教授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医理纯熟,医术精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肿瘤验案整理如下,以资同道借鉴。 肺癌案 张某,女,56岁,肺癌术后,于2010年3月31日初诊。患者自2009年4月份持续咳嗽,一直按照肺炎治疗乏效,在河南省某医院做病理诊断为:右中肺中分化腺癌,部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2009年10月行肺右叶切除术,2010年1月份实施化疗。刻下:胸前部堵塞感,时有突然汗出、头顶痛、右眼不适、下肢无力、排...
-
治肝癌验案 辨治要点中药处方方义
赵某某,男,60岁,2006年8月9日初诊。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同年7月发现肝癌,介入治疗。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差乏力,食欲不佳,肝区不适,晨起口苦,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红,舌体胖,有齿痕,苔黄腻,脉弦细。 辨治要点:肝区不适、晨起口苦、脉弦肝郁也;面色萎黄、大便时干时溏、舌淡胖脾虚也。情致不舒、疫毒长期著于肝以及脾虚土壅等皆可致肝郁;而长期的肝郁,木不疏土,又可致脾虚。肝郁脾虚日久不解,加之疫毒留着,致使肝之气血郁滞,痰湿停留,终致肝积形成。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扶中,拟丹栀逍遥散化裁。...
-
中医治疗肿瘤无手术验案三则
随诊于王玉生老师期间,看到王老治疗各种肿瘤取得良效。他认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认真辨证为手段,再配以恰当的施治是治疗取效的保障。下引其治疗肿瘤无手术验案三则,以供参考。 案一 刘某某,女,70岁。2019年3月4日就诊。2017年8月,他院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b2期)骨转移,放疗10次。2017年11月又在德州市肿瘤医院诊断同上,放疗20次。刻见近月来左侧髋关节痛加重,行走需人扶持,平卧痛轻,如侧卧或起身,转身痛难忍,全身畏寒,怕冷。身体明显消瘦,周身无力,双下肢麻木、凉、胀。食欲差,大便日2次。...
-
治肝癌验案 坚固中焦扶助正气中药方
姚××,男,69岁,2005年5月20日初诊。肝右叶占位术后2个月,结节性肝硬化,刀口下结节,刀口处隐痛。刻诊:面色苍黄,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纳差,口淡不渴,有时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小弦。 辨治要点:老年男性,经手术之后正气已伤。四诊合参乃脾胃虚弱,兼有肝胆湿热之证,治宜健脾益气,清利湿热,软坚散结,拟四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化裁: 处方: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炒柴胡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草河车15克,藤梨根15克,青蒿15克,鳖...
-
朴炳奎治疗肺癌的验案举隅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分获国家级、部院科技成果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137篇。擅长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自主研制国家新药“益肺清化膏”、“益肺清化颗粒”及院内制剂“肺瘤平膏”等系列药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朴炳奎...
-
肝癌肺癌中医临床观察 结合验案介绍
“吴氏消瘤散” 系上海市名中医吴正翔教授的经验 方, 具有健脾益气、 消积化癥之功, 主要用于治疗恶性 淋巴瘤 [1 ] 。方中以太子参、 白术、 薏苡仁、 枳实健脾渗 湿、 化痰导滞, 蛇六谷、 漏芦、 山慈菇等消结散瘤, 炙龟 甲、 炙鳖甲滋阴补肾、 祛瘀化癥。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 察及实验研究中, 发现 “吴氏消瘤散” 对肝癌、 肺癌等实 体瘤同样有着抑瘤固本、 减毒增效等作用 [2 ] 。现结合验案 2 则介绍如下。 1 临证验案 案 1 江某, 女, 70 岁。初诊日期: 2015 年 5 月 12 日。...
-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方药验案
杨某,男,65岁,长沙市人。 患者2010年12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已不能手术切除,在外院化疗1周期,化疗后出现肠梗阻,即行肠梗阻手术治疗,后未再行化疗,于2011年3月4日要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精神欠佳,神疲乏力,咳嗽少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食少纳呆,稍腹胀不适,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瘀毒内结。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方药:肺复方加减。北沙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土贝母6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陈皮10g,法半夏9g,炒谷芽...
-
补中益气汤方义 肺癌胃癌术后验案举隅
王晞星运用补中益气汤临证经验 王晞星教授系山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晞星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肿瘤系统疾病。本文阐述王晞星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的经验,以飨同道。 1 补中益气汤方义 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方由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主治脾胃内伤不足,气虚无力升浮或下陷,虚火内生。本方立意遵循《黄帝...
-
胡国俊辨治肺癌验案两则
全国名中医胡国俊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癌症,其病死率位居所有癌症的首位。其主要致病因素与吸烟、遗传、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密切相关。肺癌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但通过临床观察,其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胡国俊认为,肺癌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又是全身性疾病。西医治疗肿瘤无非是切除肿瘤病灶,或通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杀死病灶组织,这些创伤性治疗不良反应大,使患者免疫力急剧下降,容易导致癌...
-
验案探讨王彦晖治疗肿瘤思路 肺癌肝癌卵巢癌病案
基于验案3则探讨王彦晖治疗肿瘤的思路 王彦晖教授30余年来专注于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在舌象和脉象上的临证造诣颇深, 擅长肿瘤、湿病、温病等的防治。笔者有幸随其左右学习, 现列举其临床治疗肿瘤病案3则, 并深入分析其辨证治疗肿瘤之思路, 以飨同道。 肺癌病案 患者某, 女, 69岁。2014年7月18日初诊。主诉:发现肺部占位2年, 确诊肺癌2月余 (中分化腺癌Ⅳ期) 。现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 未予重视, 2月前系统检查确诊为肺癌Ⅳ期, 目前未予...
-
彭涛治疗肺癌验案2例
彭涛教授现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科主任,师从首届全国百位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绍宏教授,以及中医大师李可教授,熟读中医各家经典,在临床中能够灵活应用,效果显著。目前主要从事研究太湖医学和吴门验方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彭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验案2例整理如下。 (1)患者,男,63岁。2019年4月11日初诊。外院诊断为:右肺中央型小细胞癌,右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腔积液,T2N3M0 ⅢB期。刻下症:患者神志情,咳嗽...
-
泽漆汤合补肺汤加减治肺癌术后咳喘验案一则
冉某,女,51岁,2023年2月11日初诊。主诉:肺癌术后咳喘4年余,伴乏力、失眠。现病史:2018年10月23日,患者因突发心悸1周住院治疗,肺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结节影,期间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2019年3月21日病理检查显示右肺上叶病灶浸润性腺癌,遂进行右肺上叶切除、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手术,术后咳嗽,持续至今,期间未进行治疗。现咳喘愈甚,伴有气短,晨起明显,劳累后则咳喘不止,时时不能平抑,偶有白痰。眠差,入睡困难,夜间2~3点入睡,眠浅易醒,多梦,偶有噩梦。面色微黄,日间精神状态极差,手...
-
食管平滑肌瘤验案偶拾
杨某,男,76岁。工 人。患者素有胃脘痛病史 10年,经常反复发作。近 一月来自觉吞咽受阻.且 日趋加重.只能进食半流 质.伴咳嗽气喘痰多。x光 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 伴感染。胃镜检查。食道中 段见一范围约62.5Px× 75Px的黏膜下隆起。外院 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食 管平滑肌瘤。患者因年事 已高.又惧怕手术或内镜 下治疗.故择中医诊治。 刻诊:精神萎摩.面色 欠华.形体消瘦.端坐呼吸 张口抬肩、动辄加剧.胸膈 痞闷。舌紫暗。苔白腻,脉 细涩。辨证为痰血互结,胸 膈血行受阻。清代徐灵胎评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
-
脾胃湿热证验案举隅 脾胃湿热的病因病机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它是“脾湿脏”与“胃燥腑”相济共营烂谷、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脾湿与胃热交蒸”的病理变化。随着地球气候的转暖、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药物的滥用,本病证已呈上升趋势,不仅东南之地罹患者众,西北之域也渐增多。它可出现于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不少难治性、恶性的疾病也多有呈现。治疗难于速愈,且易反复。 笔者带领团队,开展了脾胃湿热理论及其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从临床和文献入手,用传统和现代的科学方法,组织协作、学术讨论等,创新了认识和...
-
连建伟治疗脾胃病验案6则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生命之本。 脾胃若病, 常 可导致各种疾病。 吾师连建伟教授, 治疗脾胃诸种疾 患,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从整体出发, 灵活运用各 种方剂加减治疗。 今总结6则验案与同道共享。 小柴胡汤治不欲饮食案 患者某, 女, 67岁。 2007年4月6日初诊。 不欲饮食 1月余, 畏寒发热, 口苦, 心烦欲呕, 小溲少, 左关弦, 右脉缓, 舌苔薄黄边有白涎。 西医诊断: 消化不良。 中医诊断: 不欲食。 中医证型: 少阳病。 治以调和少 阳、 理气和胃, 拟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 柴胡10g, 黄...
-
吴门八味回阳饮加味治虚劳验案一则
陈某,女,47岁,2023年7月2日初诊。主诉:疲劳乏力半月余。现病史:患者自诉近半月来疲劳乏力,睡觉不解乏,头重如裹,多梦,日间嗜睡,心悸,无气短,手足心发热。患者素体阳虚,面色白,常年自觉喉中有痰,近期居住地天气潮湿,平素自觉咽喉中有寒气上泛,天晴时自觉精神状态好转,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腻,边有齿痕。因远程无法脉诊。 诊断:虚劳(阳虚湿困)。 治法:回阳除湿。 方用吴门八味回阳饮加味:蜜麻黄15g,炙甘草15g,升麻15g,红参6g(另煎),淫羊藿30g,仙鹤草60g...
-
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病案:向某某,女,52岁。因“右大腿外侧麻木1年半,加重10余天”患者体质素弱,易患感冒。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外侧麻木,久站久行后加重,但不影响活动,经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维生素类药物无明显缓解。10天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见右大腿外侧刺痛,遇寒尤甚,得热则减,汗出恶风。查体:右大腿皮色及皮温正常,大腿外侧皮肤痛觉、温度觉、触觉均稍有减弱,局部无明显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右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诊断:右腿痹证(气虚血滞,营卫不和,络脉痹阻)。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