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
-
恶性淋巴瘤属“恶核”中医为痰毒致病验案治方
李达和血法病证融合辨治淋巴瘤的思路与经验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和 (或) 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 依据病理组织学类型, 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本病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临床表现, 常伴肝脾肿大和全身症状, 如倦怠、发热、盗汗、消瘦等。恶性淋巴瘤西医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主, 得益于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靶向药物的应用, 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明显延长, 但仍有部分患者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 多数患者因...
-
四黄散加减外敷治恶性淋巴瘤
患者,男,34岁,因鼻咽癌6月余就诊。自诉6月前确诊为鼻咽癌,其间多次行放化疗,病情相对稳定。3月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右颈部出现一柔软肿物,边界不清,按之微痛,于肿瘤医院行组织活检提示恶性淋巴瘤,行颈部放射性治疗及靶向治疗后未见好转,颈部肿块逐渐增大,质地变硬。 患者慢性病容,精神较差,自诉放化疗后食欲不振,右颈部见一鸡蛋大小肿物,凸出皮外,边界不清,质地较硬,颜色灰黑,推之不移,按之胀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舌质灰黑干燥,苔黄,脉细数。行全身骨扫描提示:右侧肩胛骨及第一、二肋骨转移病灶。患者强烈要求中医治疗,拒行放...
-
恶性淋巴瘤(秘方数:12)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大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预部最多见,一侧或双侧同时发病,以后退渐蔓延到领下、身下、枕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一般无痛,中等硬度,但坚韧。早期分散,后期可融合成大块,侵犯皮肤而破清。纵膈是好发部位之一,可出现上胜静脉压迫症;如气管、食管、膈神经受压,可出现气急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腹痛、肠梗阻,或触及肿块、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可有不规则发热,盗汗,皮肤瘙痒,食欲减退,进行性贫血,乏...
-
恶性淋巴瘤早期发病信号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组织增生,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免疫缺损有关。 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信号是: 一、淋巴结有进行性、无痛性肿大。多见于颈部,其次为腋下或腹股沟等处。但有些病例仅有深部淋巴结肿大,如膈肌上下部等,而浅表的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的淋巴结却并不肿大、疼痛。 二、脾、肝肿大。脾肿大较为常见,约有2/3的病例脾脏有病变。肝受累可引起肝肿大、肝区疼痛及黄疸等。 三、发热、夜间盗汗和体重下降。一般为不规则的中等程度发热,有时可呈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