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方

治方

  • 僵蚕全蝎敷治方治疗面肌抽筋,口眼斜。僵蚕全蝎敷治方秘方制作方法。

    僵蚕全蝎敷治方治疗面肌抽筋,口眼斜。僵蚕全蝎敷治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僵蚕全蝎敷治方的秘方制作方法,僵蚕全蝎敷治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面肌抽筋,口眼斜。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僵蚕全蝎敷治方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面肌抽筋,口眼斜。...

  • 癌痛中药内服外用治方

    癌痛中药内服外用治方

    内服方 金铃子15~20克,元胡20~40克,白芍40~60克,从小剂量开始,水煎至手捻元胡呈糊状时即可,取汁频服,每日一剂。适于各种晚期癌症疼痛。 外用方 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或75%的医用酒精调成糊状,涂敷于痛处,边缘要略大于痛的范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适于各种癌痛。如配合云南白药内服效果更好。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执业药师 常怡勇献方 ·运动食疗战胜癌痛 ·语言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中医抗癌六法 ·癌及其饮食疗法 ·百合,养胃抗癌佳品...

  • 颈部肿块 石瘿 中医治方

    颈部肿块 石瘿 中医治方

      蒋某某,男,35岁,军人。1978年9月14日初诊。患者在1978年8月发现颈前左侧有一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经当地某医院同位素扫描:甲状腺位置正常,左叶增大,左叶结节部位显影不清晰,呈放射性缺损;右叶放射性分布均匀。印象:甲状腺左叶结节为冷结节。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建议取活检,并动员手术切除。检查患者颈部左前方,有一3.5cm×2.5cm×2cm肿块,触之坚硬,高低不平,压痛不著,皮色无异,移动度小。自感食欲不振,精神稍差。脉缓,舌红苔薄白,面黄体瘦。辨证为肝脾气机失调,气滞血瘀,加之痰湿内生,痰瘀凝于颈部,...

  • 肉瘤 恶性肿瘤 中医治方

    肉瘤 恶性肿瘤 中医治方

      肉瘤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人,预后差。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在以下几方面可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一、预防肉瘤术后复发转移 肉瘤术后极易复发,晚期多出现肺、肝、骨、淋巴结等转移。中医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斑蝥,坚持服用2~3年可显著减少肉瘤术后复发与转移。   二、控制消灭肉瘤 肉瘤出现复发转移,并不预示患者不能救治,若采取积极措施,部分肉瘤消失,多数肉瘤稳定。此时单纯补益化痰软坚难以奏效,应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温阳”、“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等治法。治疗肉瘤的主药为斑蝥。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位在胸膜者,...

  • 恶性淋巴瘤属“恶核”中医为痰毒致病验案治方

    恶性淋巴瘤属“恶核”中医为痰毒致病验案治方

    李达和血法病证融合辨治淋巴瘤的思路与经验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和 (或) 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 依据病理组织学类型, 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本病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临床表现, 常伴肝脾肿大和全身症状, 如倦怠、发热、盗汗、消瘦等。恶性淋巴瘤西医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主, 得益于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靶向药物的应用, 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明显延长, 但仍有部分患者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 多数患者因...

  • 癌性胸腹水外治方

    癌性胸腹水外治方

    生川乌、生大黄、甘遂、白芷各20克,将上药混合浓煎200毫升(每日用量) 取上药液和面粉适量成湿润饼状,按积液部位大小敷于体表对应皮肤,妥贴固定,每天4小时,7天为一疗程。 持续1~3个疗程。(张可堂)...

  • 5种鼻炎的防治方法

    5种鼻炎的防治方法

        万物复苏的春天,是众多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高峰期,而作为人体呼吸“最精巧的空调机”———鼻子的健康,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为慢性鼻炎患者带来预防和治疗的良方。   慢性单纯性鼻炎 常听到很多人抱怨,侧身睡觉时鼻子总是不通气,这就是典型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其主要表现有粘液性鼻涕、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一般安静休息、身体疲劳或处于干冷污浊空气时特别严重,而活动时减轻。   中医认为该病为“鼻窒”,也就是鼻腔堵塞的意思。中医一般将此病分为肺热、气虚,并选用温肺止流丹、补中益气汤等药物进行辩证治疗。...

  • 癌因性疲乏 中医调治方

    癌因性疲乏 中医调治方

    癌因性疲乏临证表现为全身机能衰退、身体虚弱、精神疲惫、精力不足、喜卧懒动、情绪低落以及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隶属中医“虚劳”范畴。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贾文魁认为,“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虚证的基本原则,以补益为主治疗癌因性疲乏本该无异议,但肿瘤为病常虚实夹杂,癌因性疲乏是因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等引起的包括躯体、情绪或认知等方面的疲乏、劳累,表现为一系列以自身感受为主的多维度症状,其虚实夹杂的复杂程度相较于癌症本身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临证调治应在坚持“虚则补之”“休养生息”的总体原则下,...

  • 胃癌合并糖尿病 孙桂芝医案医话治方

    胃癌合并糖尿病 孙桂芝医案医话治方

    孙桂芝,女,1937年12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原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40余年,诊治中晚期肿瘤60余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筛选出系列抗转移防复发的有效方药与方案,并通过实验研究,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了抗肿瘤防复发、转移的作用机理,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做出了示范性工作,彰显出中医治疗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版自今日起开设“孙桂芝医案医话”栏目,详尽介绍孙桂芝的临床经验,以继承其学术思想,供广大中医临床人员学习借鉴。   潘××,男,54岁,2005年12月7日初诊。胃癌(...

  • 胃癌能治好吗 国医大师徐老治方

    胃癌能治好吗 国医大师徐老治方

    胃癌:胃癌晚期者大多没有手术机会,故来院希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还有些患者希望改善化疗后的反应,这时患者往往饮食难进,内服药很难下咽,而中药足疗则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国医大师徐老往往采用活血化瘀和抗癌解毒药同用,并适当加用一些辛温药物,帮助透皮吸收,常用方:虎杖、元胡各 20克,川芎、姜黄、莪术、当归各10 克,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各30克,红花6克,丹参、地鳖虫、苍术各15克。 病案:孙某,男,69岁。2009年5月 20日初诊。患者左寸脉迂曲,右脉弦而数,舌质微红少苔,以往嗜酒烦劳,胃气...

  • 农药中毒后遗症中药治方

    农药中毒后遗症中药治方

    治农药中毒后遗症〔邪阻经络〕方     处方:黄芪50克,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地龙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通络。用于治疗农药中毒后遗症,中医辨证属邪阻经络型。多见于经皮肤吸收中毒患者,抢救期过后,症见肢体麻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肢体软弱无力,不能负重,行走不便,或腰膝酸软,或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涩。     加减:肢体麻木重者加制天南星、陈皮各10克;腰膝酸软,肢体无力重者加怀牛膝、杜仲各10克,桑寄生15克;食少便溏加山药、白术...

  • 毒蛇咬伤 中药辨治方

    毒蛇咬伤 中药辨治方

      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外伤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夏季,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肯定的疗效。   火毒型:症见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斑疹隐隐,严重者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发热,烦渴,胸闷心悸,便干,尿短赤或血尿。舌苔黄,燥,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取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紫花地丁3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栀子6克...

  • 中老年入夏房事保健:尿潴留外治方

    中老年入夏房事保健:尿潴留外治方

    立夏节气的到来,似乎让每天的日光越发强烈了。夏季的光照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全身血液流速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使人体的兴奋性加强。这种光对人体的作用能产生激素效应,兴奋性功能,故夏季房事活动随着阳盛而有所增多。然而;夏天也是暑邪当令之际,夏暑耗气伤津,而房事又是一项剧烈活动,所以应有节制。中年夫妻大多工作繁忙,加上夏天家务事增多,睡眠减少,精力消耗过大,又由于炎热,妻子常会拒绝合欢。这无形中会给夫妻情感蒙上阴影。所以男方在有性冲动肘要善于观察妻子的情绪和心态,并设法激起她的性欲,以达到和谐一致,获得满足。老年夫妻在夏天过...

  • 中医从出汗辨别疾病:防治方

    中医从出汗辨别疾病:防治方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有异常的出汗。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区分      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出汗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声音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选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证。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

  • 黑眼圈 苗医治方

    黑眼圈 苗医治方

    方法:黑木耳50克 (野生为好),红枣10个,红糖100克,水煎服,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提供人:廖德银(苗 医)...

  • 单纯性口臭的9个防治方法

    单纯性口臭的9个防治方法

      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们因肝火亢盛,胃肠蕴积湿邪热毒,心火上攻而浊气下行,邪结肠胃之处;及因胃阴受损而致津液不足,精气血受损则会使虚火郁热内结;脾虚气滞还会引起寒热互结,以及因气候、精神、饮食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口臭。   单纯性口臭的防治措施:   1.“绿色饮料”是对抗口臭的最佳方法,并且可以利用叶绿素作为漱口水,有助于口气清香。这种绿色饮料可以用小麦草、苜蓿芽汁及大麦草汁当作主要材料,每天来一杯叶绿素汁(一杯水、两汤匙叶绿素汁),效果不错。   2.用餐完后,刷刷牙齿、舌头,同时也使用牙线剔...

  • 狐臭外治方法

    狐臭外治方法

        腋臭,又名狐臭,体气,是指腋窝部排出的汗液有特殊的刺鼻味而言,多见于夏季,尤多见于青年人。本病的形成原因,是因为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经局部皮肤的色源性杆菌,例如棒状杆菌属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特殊的臭味所致。本病的治疗以局部杀菌,减少汗腺分泌为原则。家庭调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夏天应每日洗浴,冬季也应每周洗浴1~2次,尤其要注意清洗双侧腋窝处。       2.调理饮食:饮食以清淡而又易消化为宜,...

  • “黄水疮”传染性脓痂疹外治方

    “黄水疮”传染性脓痂疹外治方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本病属中医“黄水疮”、“脓窝疮”范畴,当以清热解毒、祛暑利湿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方。     1、取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而后取冰硼散适量外涂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     2、局部常规清洗后,取金黄散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     3、将鲜蒲公英择净,捣烂取汁,外涂患处,再将药渣敷于双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数次,连用2-3天。     4、大黄粉、飞硫磺...

  • 治扁平疣内服外治方

    治扁平疣内服外治方

      内服方   除疣汤  菊花20克,桑叶15克,板蓝根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鱼腥草10克,凤尾草10克,牡蛎10克,代赭石10克,珍珠18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止痒祛疣之功。   消疣汤  金银花30克,防风20克,荆芥10克,桑叶10克,大青叶10克,蝉衣10克,丹皮10克,苍耳子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3次,药汁混合,一半分2次口服,一半外洗。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治疗80例,平均用药6剂,全部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 脓疱性细菌疹 中药治方

    脓疱性细菌疹 中药治方

      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查诊断为脓疱性细菌疹,但未查出体内任何感染病灶,给予西药内服外用(不详)治疗,但皮疹仍不定时再现。患者自述脓疱疹发生前几天,均有口中黏腻,口苦渴不欲饮,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察其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脾胃湿热,日久化为湿热毒。治宜健脾胃,清热燥湿解毒,佐以止痒。处方:苍...

  • 扁平疣 内服外洗治方

    扁平疣 内服外洗治方

    内服方 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各30克,为1料剂量。将上3味药分别炒黄,共研为细末,服时加用适量白糖,每天3次,每次10克,每剂服3天。 外洗方 金银花50克,蛇床子30克,煎水1500毫升,趁热服患处数分钟,待冷到40℃~50℃,再擦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每剂药可连用3天。(王业龙)...

  • 甲沟炎“蛇眼疔”治方

    甲沟炎“蛇眼疔”治方

      甲沟炎是一种指甲部周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中医称之为“蛇眼疔”。其特征为甲旁化脓或甲周围红肿。此虽为小疾,但疼痛难忍,化脓后不易痊愈。   蒲公英为菊科生草本植物的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功效。经临床证明,单味蒲公英捣烂外敷对治疗甲沟炎有疗效。   方法:鲜蒲公英洗净,捣烂,外敷患甲上,包扎,干则易之,每日3次。无鲜蒲公英可用干品代替(稍加水浸润后,捣烂外敷),但鲜品效果更佳。   一般患者在敷药1~2天能炎消痛止;红肿较甚但未化脓者,敷药2-3天能痊愈;化脓但未溃时,先切开排脓,再敷药,4~5天即愈。治...

  • 蛇皮癣 鱼鳞病内服外治方

    蛇皮癣 鱼鳞病内服外治方

      蛇皮癣又称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是皮肤角化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鳞屑样。   内服方   何首乌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白蒺藜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甘草6克。上药共煎,早晚温服。   外治方   生地黄15克,鸡血藤10克,当归10克,白鲜皮10克,蝉衣10克,乌梢蛇10克,甘草6克。上药共煎取汁,早晚各擦1次。...

  • 手足皲裂中药外浸治方

    手足皲裂中药外浸治方

    1.甘草50克,75%酒精100毫升。将甘草切片浸入酒精内,48小时后滤出浸液,加入与浸液等量的甘油及凉开水各1份,用时先将患处用盐水洗净,再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白蔹、白及各30克,大黄50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炒焦研成粉。用时局部洗净拭干,取上药少许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5次,涂抹患处,必要时包扎,治手足皲裂愈为止。   3.当归60克,紫草60克,忍冬藤10克,麻油500毫升,将上药共浸麻油内,浸泡24小时后小火煎熬至药枯焦,滤出药渣,留油待凉,棉签蘸涂患处,每日1次,手足皲裂至...

  • 盛夏话汗斑:中药治方

    盛夏话汗斑:中药治方

    每到夏季,有些人的皮肤上就出现许多斑点,好像出汗后留下的汗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汗斑”,医学上称“花斑”。常见于多汗或肥胖的青壮年,以及运动员、渔民、农民、建筑工人等。汗斑虽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但却严重影响美观,令人烦恼。 花斑,是感染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非炎性的皮肤浅表角质层真菌病。花斑癣菌喜温暖潮湿,有嗜汗的特性,所以炎热出汗时发病多。汗斑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如黄豆大小的斑点,可融合成片,不高出皮肤,表面略具光泽,常附以糠皮样细小鳞屑,鳞屑镜检可见许多弯曲呈弧形的菌丝和圆形孢子。此病好发于颈、胸...

  • 脚丫糜烂瘙痒 脚湿气治方

    脚丫糜烂瘙痒 脚湿气治方

    王某,女,26岁。2010年8月6日初诊。述其双足趾缝有散在水疱,瘙痒,有时破溃流水,至冬则干裂、疼痛,已6年余,经涂达克宁、派瑞松等多种药膏,只能暂时止痒。查:双足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有散在粟米大水疱,右足3、4趾间糜烂渗液,左足弓一约3㎝×3㎝的成群水疱,瘙痒难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诊为脚湿气,证属湿热下注所致。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选甘草泻心汤合五苓散化裁,药用甘草、干姜、半夏各18克,党参20克,桂枝、黄连各6克,白术、茯苓、猪苓各10克,黄芩、泽泻、白鲜皮、川牛膝各20克。5剂,日1剂,开...

  • 汗斑防治方 中医紫白癜风

    汗斑防治方 中医紫白癜风

      汗斑即中医的紫白癜风,相当于西医的花斑癣。花斑癣是由正圆形糠秕孢子菌(俗称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病。这种菌为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某些特殊体质或条件下才会发病,如易发于多汗、多油脂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颈项、肩胛、胸背,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皮损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为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可有少量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状,有轻度痒感,常夏发冬愈。应与白癜风相鉴别,白癜风皮损为纯白的色素脱失斑,白斑中毛发也白,边...

  • 治痈疮外治方

    治痈疮外治方

    痈疮是指葡萄球菌侵害多个毛囊和皮脂腺而发生的感染。常发于头颈后面及背部,糖尿病患者较易发病。初起时如粟,麻痒不适,拖延数日,即肿如拳大,约20 余日,即溃烂出黄,赤脓血许,就会丧生。 药物与用法:天南星、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20克,肉桂5克,丁香3克,冰片5克。共研极细末,调匀。外用时,取少量药粉,掺在膏药上外敷患处。 功效:解毒消肿,治痈疮初起,局部紫红肿胀,剧烈疼痛,发热,口渴。 (罗坚中) ·治痈疮肿毒方 ·治疗痈疮验方 ·痈疮肿毒露蜂房粉 ·痈疮不合便方 ·治疗乳痈验方...

  • 酒糟鼻介绍几则外治方

    酒糟鼻介绍几则外治方

      酒糟鼻,又称红鼻头、酒渣鼻。病变多集中于颜面中心,尤以鼻头及其两侧为著,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影响美容。临床表现始则见暂时性、阵发性局部弥漫潮红,继之成为持续性潮红,称之为“红斑期”;病情进展,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呈树枝状或蛛网状,瘙痒,出现较大面积的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脓疱,称之为“毛细血管扩张期”,又称“丘疹脓疱期”;病情严重,经久不愈者,鼻部组织肥厚,或呈结节增生如瘤状,称为“鼻赘期”,此时皮肤呈暗紫红色,可见扩大的毛孔口,油腻很多。烟、酒、辛辣厚味,以及消化系统功能...

  • 干燥综合征“燥痹”治方

    干燥综合征“燥痹”治方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结缔组织病,除唾液腺及泪腺最易受累外,其他内脏也可受累。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常常限于激素及免疫调节剂,但临床治疗现状并不理想。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燥痹”,系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使阴津耗损,气血亏虚,进而出现瘀血痹阻,痰凝聚结,脉络不通等,而出现各种症状。   今天复诊的徐某就患干燥综合征,经过路老两年的调理,患者病情平稳,同时撤减了激素用量。   患者,女,67岁,2006年3月29日初诊。初诊时头晕、口眼干燥、乏力10年,进食性食物困难,眼干,...

1 2 3 4 5 6 7 8 9 10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