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方 第2页

治方 第2页

  • 唇疱疹中医治方 小柴胡汤

    唇疱疹中医治方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所谓的调和,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下面我们举个病例来说明小柴胡汤的作用。   奋某,男,39岁,2007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诉每年春秋季节脸上热毒都发作。2005年秋曾发作一次后,2006年春又发作了。3月17日先鼻塞,在鼻左翼出现肉肿,按之有点痛,感觉发炎了。鼻右翼边上的脸皮有点痒,感觉要出疹了。一夜过后,鼻两侧的情况更严重了,右侧的皮下水疱出现了。此处皮肤慢慢...

  • 疖病 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 治方

    疖病 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 治方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颈部、头面部、背部等处。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化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笔者用下列方法治疗,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1.取黄连素5片,研为细末,加大黄粉、蒲黄粉各10克,混均,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或敷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即可治愈。   2.取六神丸10粒,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局部常规清洁后,将六神丸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3.取金黄散3克,用麻油调匀,外涂...

  • 皮肤瘙痒症:养血滋阴治方

    皮肤瘙痒症:养血滋阴治方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据了解,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达10%以上。特别是秋冬季节,不少老年人夜晚脱衣上床时,身上的皮肤就会痒起来,且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皮肤被抓破或掐痛,才能稍稍止痒。 皮肤瘙痒症食疗方:胡萝卜100g、白芨10g、杞子20g、海参20g、肉皮100g、粳米100g,煮粥。或者可用熟地当归粳米粥:熟地黄30g.当归20g,粳米40g。陈皮末少许。每日服2次,中晚各1次。 该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

  • 神经性皮炎“顽癣”中医治方

    神经性皮炎“顽癣”中医治方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顽癣”。顽癣者,顾名思义,大多是顽固难愈的。《诸病源候论》记载:“摄领疮加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大多数“顽癣”患者的病灶确是发生在颈项部,此外,还有发生在肘窝、胳窝、前臂、股、小腿、后腰部、会阴和肛门周围的。其症状多为:皮肤上出现聚结性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大小如粟粒或高粱粒,沿皮脊方向扩延,状似席纹,皮肤变厚变硬,呈苔癣状,剧痒。其病因多由情志不遂,闷郁不舒,心火过旺,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层;也有因脾脏湿热,复感风邪,蕴阻肌肤而发病。现代医学...

  •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称日晒疮,是由于机体禀赋不强,皮肤腠理不密,皮肤暴露部位经日光过度照射后,暑毒内侵,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多发于春夏季节,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如颜面、颈部、手背等出现不同形状的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伴局部瘙痒、灼热刺痛,严重者可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特点是日光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避光后症状减轻。   近治患者徐某,女,37岁,2011年6月25日就诊,诉近月来日晒后反复发作颜面及手背起红色丘疹,伴灼痛瘙痒,西医诊断为日光性皮炎,给予克敏能10毫克口服,日1次,...

  • 皮肤瘙痒症外防内调防治方法

    皮肤瘙痒症外防内调防治方法

      秋风渐起,人的皮肤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干燥、瘙痒,每到此时,医院的皮肤科也总会迎来一批皮肤瘙痒的病号。西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田润安表示,这种带有明显季节性的皮肤瘙痒症其实是由风、燥所致,采用外防内调双管齐下的防治方法最为有效。   探因:风盛易干燥 皮肤少滋润   专家表示,秋季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和病变机理跟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秋主燥,这个季节常有北风呼啸而过,风盛易干燥,暴露在外的皮肤受到空气中风燥之气的侵袭,失去了津液的滋润营养,所以容易出现瘙痒的症状,不少患者会因搔抓皮肤继而出现抓痕、血痂...

  • 9种皮肤瘙痒症治方

    9种皮肤瘙痒症治方

      在临床中,经常看到皮肤瘙痒的病人,多数病人全身或者局部皮肤潮红,或有丘疹,有时高出皮肤,较重时可有皮肤渗液,可有剧烈瘙痒,彻夜难眠,非常痛苦。瘙痒不止是皮肤表现异常,瘙痒还与多种皮肤病以外的疾病有关,一旦出现皮肤瘙痒,不能不理不睬,应该有所警惕。   肝病瘙痒  长期患肝胆疾病,由于血中脂质盐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可致皮肤瘙痒。采用疏肝利胆,解毒止痒的方法,予疏肝止痒汤:柴胡12克,黄芩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5克,杭芍20克,莱菔子20克,黄柏12克,丹皮12克,生...

  •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皮肤瘙痒怎么办 (血热)治方     处方:当归、知母、苦参、紫草、凌霄花、牛蒡子各8克,防风、生地、丹皮各10克,蝉蜕6克,白鲜皮15克,槐花12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热型。发病多急而进展快,肌肤灼热,皮肤瘙痒较剧,遇热加重,得凉痒减,可见抓痕、血痂。全身症状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此为风热相博,客于肌肤所致。     专家点评: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自觉症状...

  • 异位性皮炎内服外治方

    异位性皮炎内服外治方

      内服方 当归15克,白芍10克,乌梅6克,丹皮10克,蝉衣6克,蛇床子10克,甘草6克。上药水煎温服,日1剂。   外治方 当归15克,苍耳子10克,丹皮6克,蛇床子6克,乌梢蛇10克,车前草6克,甘草6克。上药水煎外搽患处,每日3次。...

  • 妇女阴痒外治方

    妇女阴痒外治方

      苦参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川椒20克(捣碎),明矾20克,黄柏15克,黄连10克,苦楝皮20克,猪胆汁3具。   以上前九味中药用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左右,置火上,先以急火煎沸,后改用慢火再煎20分钟。滤取药液,加入猪胆汁,趁热熏蒸阴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洗浴阴部。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第二次熏洗前应把药液加温。每日1剂。   另外,再取以上各药量的1/2,研成细面。若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白斑,可用猪胆汁5~6具调药而成稀糊状,涂搽患处;若为外阴湿疹有渗出者,可...

  •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 中药治方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 中药治方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安者,称为“阴痒”,亦称“阴门瘙痒”、“阴 ?ni?”等。病因多由脾虚肝郁、湿热下注,或阴血亏耗,生风化燥,或感染虫 ,虫扰阴部,发为阴痒。若湿热较重者,可波及后阴以及大腿内侧。治疗方面,如因湿热引起的,当清利湿热为主,血虚生风化燥者,则宜养血祛风。   一、湿热下注阴痒:症见外阴及阴道内瘙痒,甚则奇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或有秽气,伴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胆湿热。...

  • 激素性皮炎中药外治方

    激素性皮炎中药外治方

      皮肤干燥发痒,有少许细薄屑者:白鲜皮、白芷、当归各10克,共研细粉,加入甘油或凡士林100克,调匀外搽,每日1次。   皮肤灼热痒剧者:白鲜皮、茜草根、牡丹皮、地榆根各30克,加水适量煎煮,待稍凉时,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5~10分钟换1次。也可用炉甘石粉、白鲜皮粉、滑石粉各等份混匀,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处,每晚1次。   皮肤无灼热,只有较剧烈痒感者: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薄荷各10克,加水适量煎煮,待稍凉时,用软毛刷蘸药液搽患处,每日数次。也可用上述药物研细粉,加入面霜中调搽,每日2~3次。   治...

  • 临床外治方治疖肿

    临床外治方治疖肿

    临床观察发现,外治方对疖肿有明显效果,介绍几则,供选用。 栀黄膏 大黄10克,栀子5克,凡士林适量。将前二药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药膏涂于白布上贴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肿、无名肿毒。 三黄膏 大黄、黄连、黄芩各60克。将上述诸药择净,研细,以米醋适量渍一宿,加入猪油膏1 000克,微火煎3沸,去渣取汁即成。每次适量外搽,每日3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热疮。 三黄散 大黄粉、硫黄、蒲黄各等量。将诸药择净,研细备用。...

  • 带状疱疹外治方

    带状疱疹外治方

    1.鲜马齿苋捣烂外敷于局部,每日2—3次,一般敷药的次日疼痛即可减轻,渗出减少,连续使用3日即要结痂痊愈。 2.采摘数个未成熟的青柿,洗净,捣烂取汁,外搽患处,每日3次,连用3—5日。 3.仙人掌1块,去刺,根据带状疱疹范围的大小,将仙人掌纵切成2片,将刀切面紧贴于疱疹部位,用力压紧,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4.蛇蜕5—10克,在瓦片上用火焙呈炭状,加冰片0.5克,用香油调成稀糊状,再均匀涂在疱疹处,每天2—3次,连用...

  •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亦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凉血,化瘀解毒功效。常用以治疗热病烦渴、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笔者取其化瘀解毒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患者,女,82岁,2008年3月12日初诊。诉“右胁、腰部皮肤呈束带状刺痛三天”,三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胁、腰部皮肤阵发性刺痛,疼痛难忍,影响睡眠等日常生活,刻下查:右胁部、腰部皮肤正常,触之无痛,发作时疼痛难忍,伴烦躁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细...

  • 外阴瘙痒中医治方

    外阴瘙痒中医治方

    外阴部瘙痒甚至灼热痛痒难忍,伴有白带增多、异味或阴部干燥,可令人寝食难安。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卫生巾过敏、白带过多等。 外洗方:博落回100克,防风、白芷各50克,薄荷25克(后下),每日1剂。水煎浓缩为1500毫升,每次坐浴15分钟。一般用1次痒即止。 内服方:生地、当归、党参、丹参、茯苓各15克,五味子、天冬、麦冬、酸枣仁、玄参、甘草各10克。 加减:兼外风侵袭者加防风6 克,地肤子10克。阴虚肠燥者加制首乌、胡麻仁各10克。血分有热...

  • 阴部瘙痒 百部治方二则

    阴部瘙痒 百部治方二则

      阴虱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阴虱导致的,常见阴部瘙痒,夜间尤甚,阴部出现红疹,丘疹,血痂或青斑。   1.百部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川椒6克,枯矾6克,白头翁12克,蒲公英15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2.百部50克,蛇床子30克,鹤虱20克。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1周后,去渣滤液备用。将阴毛剃净,清洗局部,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涂于阴阜处,每日3次,连用7天为1个疗程。已婚者夫妇同治,内裤、床单等煮沸,日光下暴晒,以杀灭虫卵。...

  • 春天多见荨麻疹中医治方

    春天多见荨麻疹中医治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块,可迅速发生与消退。春天万物复苏,是荨麻疹的多发季节。   荨麻疹按照病期,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风团发生较快,数小时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甚至1日可发作多次。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皮疹数目较少,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风团块,有痒感。中医治疗荨麻疹,给以疏风清热,凉血止痒的方药。   脱敏汤: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桑叶15克,大青叶30克,白鲜皮20克,地...

  • 治丘疹性荨麻疹内服外治方

    治丘疹性荨麻疹内服外治方

      内服方白术、蝉蜕、野菊花、赤小豆、茯苓、鸡内金各10克,白鲜皮、荆芥、防风、银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方苍耳子、防风、地肤子、威灵仙、白矾各10克,南通蛇药片4片,高度白酒或75%酒精适量。将前几味药物共研细末,加入南通蛇药片研匀备用。用时视皮疹多少,取药末加适量白酒或酒精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每日3~4次,直至痊愈。...

  • 荨麻疹伴全身瘙痒 轻清宣散治方

    荨麻疹伴全身瘙痒 轻清宣散治方

    陈某,女,24岁,1990年生, 2014年5月24日初诊。就诊时令:小满。 患者主诉荨麻疹伴全身瘙痒9个月。患者9个月前因工作压力较大,情绪低落,开始出现荨麻疹,全身皮肤呈风团、红斑伴有瘙痒,遇热发作,并与情绪有关;心情急躁时发作尤甚,温度下降,情绪平稳后约半小时自行消退,有轻度头晕,饮食、睡眠可,大便日1次,黏滞不爽。小便调,月经延期,每次延后约半个月,经量、经色、经质正常,末次月经行于2014年4月17日。望其形体中,舌质淡红、舌尖偏红、苔根部白腻,脉象沉小弦无力。 辨证:肝郁...

  • 治顽固性荨麻疹“风疹块”临床治方

    治顽固性荨麻疹“风疹块”临床治方

    荨麻疹属过敏性疾病,属中医 “瘾疹”范畴,俗称“风疹块”。选用大定风珠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患者31 例,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1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 例;年龄21~65岁,平均41.9岁;病程2~23年,平均7年。3l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属典型性荨麻疹,无合并症,临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口干多饮,大便干燥,怕风等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中医辨证为阴虚风热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龟版、鳖甲、生牡蛎各15 克,炒白芍、生地...

  • 内服方 外治方 治脱发 斑秃

    内服方 外治方 治脱发 斑秃

    脱发内服方:生地、女贞子各15克、泽泻、山楂、黄芩、白芷、桑叶各9 克,首乌、旱莲草各24 克。龙胆草、黄柏各6 克.丹皮12克。消化不良者加山药.麦芽、谷芽:睡眠不佳者加枣仁、钩藤。水煎服,每日1 剂.连服8~12剂后,去黄柏、龙胆草加枸杞子、麦冬、丹参,继服20剂,新发一般已开始生长.改以外治为主. 脱发外治方:诃子、桂枝、山柰、青皮、樟脑各等份。加75%酒精适量.浸泡1 周后.每日取药液外搽2~ 3次。此项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必须坚持始终。 治疗期间禁食猪油、肥肉、洗头勿用洗衣粉及肥皂(可用洗膏)。 (张...

  •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治方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治方

      丘疹性荨麻疹,又名急性单纯性痒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与昆虫叮咬、食物过敏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笔者推荐几则简便易行且行之效佳的中药验方,供参考使用。   1.赤小豆、茯苓、鸡内金各10克,白鲜皮、防风、金银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大枣15枚,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路路通30克,苍术、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4.川椒1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5....

  • 外阴瘙痒伴阴股潮湿治方

    外阴瘙痒伴阴股潮湿治方

      汪某,女,39岁。2011年5月18日就诊。外阴瘙痒已2月余。阴部瘙痒,伴有阴股潮湿,苦不能眠,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瘙痒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龙胆草、苦参、黄柏各20克,黄芩、山栀、生地、泽泻、柴胡、苍术、木通、当归各12克,甘草9克。2剂,1日1剂,水煎服。复诊:服药后阴部瘙痒大减,阴股潮湿有明显好转,入夜已能入睡,故效不更方,原方再服2剂,随访已痊愈。   本证为肝经经脉的湿热不得宣泄,而随经脉下注之外阴瘙痒、阴股潮湿之证,方用龙胆草、山栀、黄芩,苦寒清泻肝经湿...

  • 荨麻疹外治方

    荨麻疹外治方

      1.地肤子20克,水煎两次混合,热洗患处,一日两次。   2.苍术30克,苍耳子30克,水煎两次混合,趁热洗患处,洗后注意别着凉。   3.艾叶100克,水煎两次混合,趁热洗患处,一日两次。   4.鲜青蒿100克,捣烂,取药液擦患处。   5.新鲜芝麻梗300克,水煎汤洗患处。   6.防风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苏叶10克,煎汤外洗患处。   7.火罐疗法:取大口径火罐一只,在神厥穴拔之,一分钟取之,待一分钟再拔之,待一分钟再取之。如此反复5次,一日1~2次。(牛国莲)...

  • 脱发的原因与中药治方

    脱发的原因与中药治方

    脱发是多种疾病反映出的一个症状,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治疗上也要对症施治。首先,由精神方面引起,有的人在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刺激,精神受到压抑及精神消沉时,机体内的代谢机能下降,血液循环不良,在此情形下,短时间内会发生大量脱发。如能调整好心态,振作精神,保持乐观情绪,使机体代谢和血液循环转为正常,即可再生新发。其次,肥胖也可导致脱发。这是由于大量饱和脂肪代谢所产生过量胆固醇从皮脂腺内分泌而积存在头皮上,汗腺和皮脂腺受到隔塞,头皮的代谢功能降低而引起脱发。治疗上应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并加强体育锻炼。还有某些疾病,如肝硬化...

  • 冻疮中药外治方

    冻疮中药外治方

    冻疮是天气寒冷时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经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而且发生过冻疮的地方还容易再次冻伤发,预防冻疮,除了要增强体质外,还要注意保暖,鞋袜要宽松舒适,晚上临睡前最好用热水洗脸和洗手脚,并可适当搽些油脂。对于冻疮的治疗,也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七厘散: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少许,调成糊状,摊在消毒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能消除红肿硬结,使冻疮痊愈。适用于冻疮未溃者。 跌打丸:取跌打丸3~5粒,捣碎,用白酒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

  • 亚急性期外治方

    亚急性期外治方

    般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麻油调搽均可,或用祛湿散、新三妙散油调外用,每日3次。...

  • 慢性期的外治方

    慢性期的外治方

    ①青黛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3次。②青黛膏加热烘疗法,每日1次。③20%猫眼草膏合80%青黛膏,调匀外擦,每日2次。④烟熏法熏疗患部,每日1~2次。...

  • 急性期外治方

    急性期外治方

    (1)在疾病初期,仅有皮疹潮红、丘疱疹而无渗液,可用祛湿散或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匀一日多次频频撒扑。若有渗液不多者,用三黄洗剂外擦,每日5~6次。   (2)糜烂、水疱、渗出较多者可用马齿苋60g加水2000~3000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或用黄柏,生地榆各30g加水2000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亦可用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等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   (3)糜烂、水疱、结痂时,用黄连袖或青黛散麻油调搽,1日3次。或祛湿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适量调匀处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