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方 第7页

治方 第7页

  • 治阑尾脓肿外治方

    治阑尾脓肿外治方

    阑尾周围脓肿,其病因可由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等所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是“肠痈”郁久化热、热腐生脓阶段,治法以清热解毒、破瘀排脓为主,并根据病人辨证施治。 治方:大蒜50克,生大黄100克;硫酸镁 100克。共捣烂成糊。取适量,敷于右下腹压痛点处;每日换药1次,5 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可用于阑尾脓肿,以及腹部的其他炎症性包决。 (余西海) ·阑尾周围脓肿偏方 ·慢性阑尾炎秘方 ·急性阑尾炎...

  • 痔疮外治方

    痔疮外治方

    处方与用法:芒硝250克,五倍子50克。水煎,先熏后坐浴,每次20分钟,日2次,5日为1个疗程。在熏洗治疗过程中,不断地做提肛运动,以帮助康复。 功效:凉血、敛疮,治痔疮肿痛,便秘便血等。...

  •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防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防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可能是因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素、炎症介质及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直结肠黏膜损伤、炎症和直结肠动力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每日2~4次。重者出现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结肠镜检可见病变部位肠管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或见肠管增厚、狭窄、假性息肉等。 食疗方:大麦仁100克,土豆300克,精盐、葱花、植物油适量。制法:土豆去皮,切小丁。大麦仁去杂,洗净。锅上火,放油烧热,放葱花煸香,...

  • 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治方

    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治方

    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 将鲜马齿苋捣烂,分别于午休前和晚睡前贴敷在洗净的肛门患处(无需胶布固定),每天换敷2次即可。临床贴敷了1天后已感到肛门松弛了许多,到了第三天肛部不痛不痒了,1星期后可治愈。 中医认为,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经和肝经,马...

  • 肾炎蛋白尿中药治方

    肾炎蛋白尿中药治方

    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脾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都可引起脾肾两虚。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之法治疗肾炎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 方药:生黄芪60克,太子参15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煨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干荷叶10克,旱莲草10克,金樱子20克,菟丝子10克,蝉蜕6克,丹皮10克,甘草3克。 加味:若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

  • 泌尿系结石治方四金五草汤

    泌尿系结石治方四金五草汤

      辛某,男,19岁。学生。2008年9曰18日初诊。主诉右侧阵发性腹痛伴血尿已7日,曾在某医院B超检查为右肾下极集合系统内见直径1.0cm强回声;X线拍片示膀胱有1.2cm×0.8cm高密度结石阴影;尿检:红细胞(+++),蛋白(+)。诊断为右肾结石并膀胱结石。西医用止痛、止血对症处理,并行膀胱体外碎石2次后,膀胱结石全部排出,症状有所缓解,因惧于肾部体外碎石而来求治。观其体态肥胖,面色微黄,右腰部酸困不适,小便短赤,精神疲乏,脉象滑数,舌质红苔黄腻。   诊断:石淋(泌尿系结石)。   辨证:下焦湿...

  • 尿浊是什么病?中医治方

    尿浊是什么病?中医治方

    初清后浊:偶而发生的尿液在排出时澄清,尿盆内放置2—5小时可见到一层沉渣,呈灰白色或稍带污黄色。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属于生理现象,是尿中盐分析出的结果。但每天的尿液都有大量盐类沉淀,应该查找原因。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平时极少喝水,致使尿液高度浓缩;或者尿路中已有结石生成,或者患上了痛风病。此时,就要到医院详细检查一下了。 全程混浊:从排尿开始至结束,全程尿液都是混浊的,这种情况几乎都是病理所致。或为血尿(红色),或为脓尿(白色),常见于尿路感染或肾结核;如果尿中含有大量脂肪滴,颜色如乳白色的牛奶,则称为乳糜尿,...

  • 早期肝硬化中药治方

    早期肝硬化中药治方

    药物与用法: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三七、姜黄、郁金、生鸡内金各 100克。共研为极细末,瓶储。每次3 克,日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消积,治早期肝硬化,肝功能轻度异常者。 (钱三丛) ·治疗肝硬化食疗 ·强肝软坚汤能治疗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防治 ·肝硬化(秘方数:9) ·肝炎肝硬化与肝癌关系...

  • 顽固性水肿 中医治方

    顽固性水肿 中医治方

    程某,女,35岁。患尿少浮肿,服利水药,尿利肿消,继而眩晕、乏力、身软如泥,继之小便频数,再服固涩剂,复又尿少而浮,病延1年,治疗无效。 刻诊:面目浮肿,小便短少,腰脊酸楚,月经准,白带少,纳可,二便调。查:舌淡苔薄,脉沉无力。证属肾阳衰微,治法:温补肾阳为主。 处方:熟地24 克,山药、山萸肉各12克,肉桂、附子各 10克,柴胡、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每天1剂,共服百余天,小便正常,浮肿、酸软未再出现。 点评:本案为顽固性水肿。前医用利水药而肿消,但小便数,用固涩剂小便数控制而肿复起,说明机体自身调节水液代谢功...

  • 尿血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尿血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尿血是小便中混有血液或纯血尿的一种病症。随出血量的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酱油色等。主要由于下焦湿热藴结,或阴虚火旺,而致肾及膀胱脉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尿而出所致。此外,脾肾气虚,血失统摄而下渗者亦常有之。尿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慢性持续性的尿血,以及尿潜血,要详审病机,分型辨治,坚持治疗,效果才更好。   辨治方药   临床主要可分为湿热下注、阴虚火旺、脾肾气虚3型进行辨治。   膀胱湿热   小便带血,血色多见鲜红,常伴有口苦口渴,少腹胀痛或腰痛不适等症;初起多有恶寒发热,身痛...

  • 小便失控中药治方

    小便失控中药治方

    经验方:熟地25克,淮山、黄芪各20克,山萸肉、盐炒破故纸各10克,桑螵蛸、覆盆子、五味子、益智仁各15克。气虚者加党参、炒白术各15克,下焦湿热者去破故纸加黄柏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小便失禁患者33例,痊愈31例,无效2例。...

  • 尿频尿急尿痛 中药治方“女性尿道综合征”

    尿频尿急尿痛 中药治方“女性尿道综合征”

    尿道综合征。周某,女,44岁。2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之症,服三金片、氟哌酸等药物好转而停药。后因进食羊肉,前述症状复作,继服前药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小便不畅,时有烧灼疼痛,并牵扯小腹拘急疼痛,自觉尿道口似有物堵塞,整日行坐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曾在某医院多次治疗,先后用抗生素口服、静注,并外擦百多邦、环丙沙星等软膏,症状均无改善。反复查常规、尿培养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均未见异常。 妇科检查:见尿道口充血、水肿,无新生物。西医诊为“女性尿道综合征”,欲切除尿道口肿胀组织以减轻...

  • 骨折后期踝关节功能碍熏冼治方

    骨折后期踝关节功能碍熏冼治方

    用伸筋草、鸡血藤、海桐皮、红花、当归、苏木、川椒、威灵仙各50g。骨痂形成缓慢加杜仲、川断、骨碎补、地鳖虫;疼痛麻木甚加肉桂、元胡、防风、生半夏;肿胀甚加泽兰、大黄、路路通;关节屈伸不利加宽筋藤、海风藤、牛膝、木瓜;遇寒加重加生川乌、生草乌、天南星。水煎取液,药温<50℃,熏冼患足,每次30分钟, 日1-2次,10日为1疗程。 主动功能锻炼。取穴:商丘、太溪、昆仑、解溪、丘墟等。点按穴位,每次30分钟。关节僵硬甚禁暴力被动屈伸。用3—57周,结果:优45例,良28例,中8例,差2例。...

  • 烧烫伤内治方药数则 利水渗湿

    烧烫伤内治方药数则 利水渗湿

    烧烫伤者,热毒为患,“壮火食气,热盛伤阴”,且多有局部微循环障碍,故烧烫伤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水渗湿及益气养阴,下为烧烫伤内治方药数则。 1.烧烫伤初期者,可用生津解毒汤,组成如下:鸡内金,淮山药,银花,连翘,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知母,玄参,石斛,广郁金,夏枯草,黄芩,川黄连,水牛角。是方为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教授经验方,使用时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重症者可每日2剂。 2.烧烫伤严重且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可用“五味消毒饮”加生地黄、牡丹...

  • 风寒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方

    风寒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在颈椎病各型中占70%左右。 其临床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 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7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 30例,女40例;年龄25~65岁;发 病时间7天内31例,发病半月以上的 39例。 诊断标准: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 颈肩背部僵硬,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 痛、麻木、无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及压头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x线 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唇样 变,椎间孔的狭窄和钩椎关节增生等。 但除外肿瘤、结核和椎外病变所致以 上肢疼痛为...

  • 骨折后吃什么恢复快 土鳖虫治方

    骨折后吃什么恢复快 土鳖虫治方

    处方:土鳖虫20克,五味子20克,沙姜15克,续断15克,骨碎补15克,紫荆皮13克,乳香12克,赤芍10克,没药2克。 制法:将断骨复位固定好后,取公鸡1只,用手扭断鸡头,拔掉鸡毛,然后用一块坚硬的竹片刀割鸡皮,剥下鸡皮留用,去掉内脏和骨,单取鸡肉和上述药捣烂如泥,用高度米酒调成以手握紧指缝见水珠不滴为宜。凋成后把药放入砂煲内,用火炒热手触不烫为度,取出敷在断骨处四周,用鸡皮包在药外,再用纱布或绷带包好。36小时后,将药取下,接着再如上法换上1剂外敷药敷上。第3日取下,第4日,再把这2剂药合起来放砂锅内加入高度米...

  • 小腿慢性溃疡 内治外治方

    小腿慢性溃疡 内治外治方

    小腿慢性溃疡又称静脉曲张性溃疡、郁积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病由于静脉曲张,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损伤,局部循环障碍,小动脉及淋巴管阻塞,以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氧合作用降低,或外伤感染而导致溃疡形成。属于中医“臁疮”“裤口疮”“裙边疮”等病范畴。 小腿慢性溃疡一般以40岁以上的患者为多见,多因长久站立或负重跌扑,以致脉络失畅,局部气血不行,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或因下肢皮肤破伤,以及湿疹抓破等,导致湿热下注,气血凝滞经络。好发于小...

  • 久病不愈坐骨神经痛治方

    久病不愈坐骨神经痛治方

    坐骨神经痛久病不愈,分型难定者,也可试服下方: 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克,当归尾30克,赤芍1 8克,地龙、桂枝各1 5克,川芎、鸡血藤各21克,桃仁、红花、甘草各9克,川牛膝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穿石通痹汤:穿山龙、丹参、薏苡仁各30克,石钻风、延胡索各15克,黄芪、熟地各1 8克,当归、地龙、川牛膝、炙甘草各10克,赤芍、白芍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蛇蝎散:蕲蛇、全蝎、蜈蚣各等分,研细末。每日3克,分3次服下,10天为1个疗程。 外敷方:麦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花椒100克,食醋50克,黄...

  • 习惯性便秘 新疆名医何复东治方

    习惯性便秘 新疆名医何复东治方

    处方:白术、白芍、炒莱菔子、甘 草各15克。 加减:若阴虚肠燥甚者可加生 15克;气虚明显,加黄芪15克;腹胀 甚加厚朴12克;有血瘀者可加桃仁 12克;阳虚者加肉苁蓉12克,熟 子(先煎)8克。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 3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 毫升,共取500毫升,混匀分2次早 晚温服,日服1剂,5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健脾行气,敛阴生津。 主治习惯性便秘。症见脘腹胀满,大 便不畅或无力,努挣难下,平时虽有 便意临厕则努挣乏力,用力排便时则 汗出气短,便后疲乏等。 创方者:何复...

  • 痔疮伴便血快速治方

    痔疮伴便血快速治方

    痔疮经常伴有便血,一般都是无痛性的,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多在排便时出现手纸带血、滴血或射血,且出血呈间歇性。饮酒、劳累、便秘、腹泻等诱因常使便血症状加重。出血严重或是长时间出血,可出现继发性贫血,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避免以上诱因外,还可配合食疗,防止出血。 取柿饼100克、木耳15克。将木耳发好去蒂洗净;柿饼洗净,切成小块状与木耳同置一个锅内,加水约500毫升,放在炉火上加糖熬至大半碗成糊状,盛碗温饮。1日2次,早晚各饮1次。 中医认为,柿饼甘、涩、平,具有润肠、涩肠、止血等功...

  •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药治方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药治方

    腱鞘囊肿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患者多因扭伤起病,初起症状不显,然日久疼痛愈重,致影响正常生活。针灸门诊用多针围刺,起针后挤出透明黏液的方法有效,但有时也挤不出黏液,致患者病程缠绵。四物汤加味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书中提出治法主...

  • 便血辨治方药 血便验案举隅

    便血辨治方药 血便验案举隅

      古代医家多认为,血从大肠或肛门来者为近血,血从胃或小肠来者为远血。现在则主要从便血的颜色形质来分辨其病机部位。一般来说,便血鲜红或脓血相杂,其来近,多属实热或湿热;便血暗紫,其来较远,多属虚寒或瘀滞。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即血自大便排出。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以“近血”和“远血”之分型进行辨治,称:“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至于所...

  • 便秘的分型 热秘气秘湿秘虚秘治方

    便秘的分型 热秘气秘湿秘虚秘治方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通常两三天不大便,或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大便往往干燥。便秘日久,常常会引起腹胀、腹痛、头晕、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症,并易继发痔疮、肛裂等病。   中医认为,便秘不仅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有关,而且与脾胃的升降纳运、肾的温化功能失常有关。中医古今病名很多,有“阳结”、“阴结”、“虚秘”等,病因多由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老年体虚等导致大肠功能失常所致。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

  • 肛门下坠“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中药治方

    肛门下坠“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中药治方

    边某,女,48岁, 1984年1月23日初诊。 主诉:肛门下坠2个多月。诉在综合医院诊断为“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医生说除了手术,无有效治疗办法。患者不愿手术,请中医治疗。来诊时,感肛门下坠有欲便感,行坐不安,非常不舒,伴腹痛,口苦,大便日1次、不利,口苦,苔白,脉沉细左尺实。 病机与治则:中气下陷,大肠气滞;治宜益气升阳,理气导滞。 组方:红参10克(另包久煎单服),白术12克,茯苓10克,升麻4克,荔枝核12克,橘核12克,香附12克,枳实10克,肉桂4克,淫羊藿12克,炒山...

  • 肝硬化治方一款

    肝硬化治方一款

    治疗肝硬化验方:生牡蛎30克,制鳖甲15克,珍珠母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5克,川怀牛膝各15克,桃仁8克,炒白术30克,麸炒枳壳15克,生黄芪30克,肉桂6克,郁金10克,鸡内金15克,丝瓜络20克,橘络15克。 若偏于气滞者,加柴胡、青皮、佛手疏肝理气;偏于寒湿者,加苍术、厚朴、茯苓温化寒湿;偏于湿热者,加栀子、茵陈、龙胆草清化湿热;偏于血瘀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化瘀软坚;偏于阳虚者,加黄芪、党参、附片温补脾肾;偏于阴虚者,加山萸肉、首乌、黄精滋补肝肾;伴呕血,加代赭石、生大黄、白及降逆止血;伴神昏,...

  •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 中药治方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 中药治方

    周仲瑛简介:生于1928年,江苏省如东县人。南京中医晕院教授,兼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药卫生学科纽纽长等职。家世业医,少承庭训。著有《中医内科学》等)o余种专著。临床40余年,对中医内科和急症造诣殊深。对乙脑、流杆性出血热、乙肝、高脂血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通讯地址:南京中医学院 邮码:210000 【主治】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以湿热淤部为主证者。 【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克土茯苓垂盆草各 20克赤芍、姜黄各10克黑料豆10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解泄化肝脏湿热淤毒。...

  • 痔疮治方:新鲜土牛膝根

    痔疮治方:新鲜土牛膝根

    痔疮是最常见的肝肠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疮虽然不是很严重很痛苦的疾病,但是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且治疗后容易反复一直让人非常苦恼。 痔疮治疗一般是使用一些软膏类的药物,重症者则需进行手术,但是其实这些都很难达到根治的目的。 土牛膝,一种很常见的野草,还记得小时候跑到草丛里面出来后,沾满全身的草籽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了。 土牛膝味甘、微苦、微酸,性寒。入肝、肾经。有活血祛瘀,泻火解毒...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独到见解与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独到见解与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种慢性 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病变常累及于直、 乙状结 肠, 可逆行向近段结肠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 肠, 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 腹泻、 腹痛等为主。本病 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病程迁延, 治愈难度大, 易反复 发作。近年来, 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 生活习惯的改 变, 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本病虽尚无 根治之法, 但国内医家根据中医理论, 运用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将各医...

  • 直肠脱垂 中药内外同治方取得最佳疗效

    直肠脱垂 中药内外同治方取得最佳疗效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外翻脱出肛门以外,为临床较常见的肛肠疾病,轻者便后可自行回纳,重者须用手推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可伴有肛周皮肤湿疹、溃烂、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等。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或湿热下注以致直肠不能收摄固涩所致,只有内外同治,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一、内服方 成人(1)熟附子、生地各10克,当归、炙黄芪各30克,升麻、柴胡各12克,西洋参6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2)沙参、黄连各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枳壳、当归各6克,生地15克,厚朴、...

  • 中医便秘的根本病变 姜汤治方

    中医便秘的根本病变 姜汤治方

    崔某,女,49岁。2010年4月12日初诊。诉便秘25年余,曾用大黄、肠清茶等,效果欠安。大便3~4日1行,便质不干,时需灌肠可便,胃腹胀满。7天前受凉后感两胁微胀,咯白痰,口苦不渴,时头痛、头晕,汗出,心烦不欲食,右手有肿胀感,双下肢痛,纳可,眠多梦,四肢逆冷,前次月经继续17~18天(此刻非经期);小便晦气,腹胀便不爽,舌昏暗,苔白根腻,脉沉细。辨六经为少阳、太阴合病兼血瘀。辨方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法疏利肝胆,温脾通便。 一诊: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6g,干姜...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