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
-
内托散治疗腕疽,毒生于左肋下三指,初起如痞,日渐长大如碗。即时就成水,绕皮周围攻结成脓,形如蛊胀,肚无青筋而脐不凸,只是肿胀。内托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内托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内托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腕疽,毒生于左肋下三指,初起如痞,日渐长大如碗。即时就成水,绕皮周围攻结成脓,形如蛊胀,肚无青筋而脐不凸,只是肿胀。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内托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腕疽,毒生于左肋下三指,初起如痞,日渐长大如碗。即时就成水,绕皮周围攻结成脓,形如蛊胀,肚无青筋而脐不凸,只是肿胀。...
-
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冷冻疗法 压迫疗法 中药泡洗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外治法概述 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化疗药物直接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所导致的一种神经毒性病变。它有可能导致化疗剂量减少和/或早期停止,同时可长期影响生活质量[1]。其临床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异常,以感觉障碍为主[2],如四肢麻木、冷痛觉过敏,呈对称、末梢、“手套和长袜”节段状分布。引起较高CIPN发病率的药物包括铂类药物、长春生物碱和/或紫杉醇[3]。CIPN发病率可因化疗的方案、暴露时间和评估...
-
蝼蛄串 治疗穿凿性毛囊周围炎中药处方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对于某些慢性较顽固的皮肤病变,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或内服,或外用,或内服外用相合,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举治疗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即蝼蛄串)验案一则如下。 高某,男,34岁。2020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几年来有食腥辣油腻嗜好,头面部油性皮脂分泌较多。2年前头顶部起数个豆粒大红色毛囊丘疹,部分有脓疱,未引起重视。不久枕部又发生10余个上述皮疹,且逐渐增大成红色圆形炎性结节,痒痛俱作,痛较明显。两家医院皆诊断为穿凿性毛囊周围炎,予数种西药内服,抗生素皮损内封闭,外用消炎药膏、酊剂、洗剂...
-
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的治疗
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也就是俗称的落枕,可能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主要包括急性斜颈、肌肉痉挛、颈部肩膀疼痛、颈部转动不利以及固定并斜向单侧等。还有肌筋膜疼痛,表现为患处肌肉显紧绷的肌束,摸起来像是有结节,有激痛点,且会产生传导痛,随着好发的位置,有不同的表现。此外,还有肌腱炎,多见局部肌腱发炎,疼痛伴随周围的关节转动不利,以及纤维肌痛,伴随长期的酸痛、抽痛、僵硬等症状。 中医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机、症候类型主要可分为太阳经输不利症及气滞血瘀症两大类。 太阳经输不利症者.症见头痛头重、颈项强硬、转头不利、颈肌僵硬或痉挛,...
-
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治方
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 将鲜马齿苋捣烂,分别于午休前和晚睡前贴敷在洗净的肛门患处(无需胶布固定),每天换敷2次即可。临床贴敷了1天后已感到肛门松弛了许多,到了第三天肛部不痛不痒了,1星期后可治愈。 中医认为,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经和肝经,马...
-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端假体周围骨质疏松 健肾方
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 曾湘骏,何健东,阙敏强,梁笃,李保林,彭浩 摘要 目的:探讨健肾方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 (BMD 全称 ) 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广州市正 骨医院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 / 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 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比较 2 组 术后 1、3、6、12 个月股骨柄周围骨密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关节置换术后 2 组患者骨密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 化。ROI1、ROI2、ROI3、ROI4 及 ROI5 术后 1、3、6、12 个月 2...
-
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的中医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为临床常见 病,其特点是早期以肩部疼痛 为主,晚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 为王。 肩关节周围炎起病缓慢, 一般在三个月以上,早期症状 为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往往 抬举上臂或旋转上臂即出现针 刺样剧痛,局部有广泛性压痛, 疼痛可向上臂和颈部放射。一 般昼轻夜重,夜间有时可被痛 醒,白天肩部稍活动后疼痛可 减轻,患者可因肩痛影响上臂 活动,抬举、外旋、后伸受限,甚 至穿衣、梳头都感困难。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的 “凝结肩、冻结肩、漏肩风”等范 畴。中医认为,本病乃人体肝肾 亏虚、气血不足...
-
脉痹,双下肢周围神经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六正人汤加味
患者名字:朱江月 性别: 男 出生日期:48岁 就诊日期:2013.05.08 初诊 发病节气: 主诉: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冷麻1年余。 现病史:患者因贪凉后于1年开端出现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冷、麻痹、怕风,夜间尤甚,需盖厚被褥,穿厚袜。胃脘饱胀,打嗝,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有缓慢胃炎,长时间服用吗丁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年轻时双下肢怕热、汗出,夜间入眠双下肢伸出被褥外。 过敏史:无 体格查看:面色萎黄,体型消瘦,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可,...
-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痹证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谢心军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医案1则精读 患者,女,60岁,2019年8月9日以“右手腕部疼痛、麻木8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手腕部偶有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程度呈渐进性加重,发作次数日渐频繁,并出现抓握时右手无力感,近期出现夜间痛醒、麻醒,未予重视;既往有右桡骨远端骨折病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史。刻下症:右手腕部疼痛、麻木,严重时麻木至指尖,活动受限,夜间明显,平素气短乏力,易汗出,面色淡白,夜寐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腻,舌底络脉迂曲...
-
面瘫复元汤 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方,命名为面瘫复元汤。现将此方介绍如下。 荆芥12克,防风12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9克,全蝎6克,丝瓜络3克。若舌苔薄白,脉浮紧,以风寒为主者加藳本12克,细辛3克;若兼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以风热为主者加菊花15克,柴胡15克;若痰多,舌苔薄白而腻,脉弦,以风痰为主者加天麻15克,半夏12克;若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以风湿为主者加秦艽12克,羌活12克;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血瘀偏重者加丹参15克...
-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患者常在晨起洗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皱眉、耸鼻,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使用中医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1.葛根30克,白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碾碎),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
-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运动纤维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患者晨起冼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闭眼、皱眉、耸鼻均不能,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 ‘ 1.葛根3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荆芥穗10克,防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