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
-
我父相传300余年的治面神经麻痹特效方
我曾从父亲处得陆氏歪嘴方,系江南名医陆银华先生传300多年的秘方,运用于临床,无不得心应手,现介绍如下。 内服配方:羌活、防风、藁木、荆芥穗各9克,川芎、天麻各12克,白僵蚕、白附子、露蜂各6克,蝉衣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外敷配方:斑蝥1只炒干研末,紫皮大蒜3瓣,去外壳共捣烂制成2个小药饼。用时取1个药饼敷于患侧颊车穴上,外以纱布、橡皮胶固定,待贴药处有瘙痒感即可拿去。注意撕胶布要轻些,以免碰破敷药处的水泡。水泡不能刺破,任其自行消失。如不慎溃破,可外涂龙胆紫液,以免感染发炎。如患侧眼...
-
鹅不食草治面神经麻痹40例全部有效
配方及用法:鹅不食草(干品)9克,研为细末,加凡士林调成软膏,涂在纱布上。再用鲜品15克捣烂如泥,铺在软膏上。患者左侧歪斜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面。2天换药1次,2~3次即可痊愈。 疗效:治疗40例,39例痊愈,1例好转。在治疗过程中,面部有痒感或虫爬感或出现不泡疹,2~3天可自行消退。 百姓验证:隋某,女,19,岁。患面神经麻痹已8个月,并伴有半身瘫痪,经某医院治疗月余未愈。经用上偏方外敷4次痊愈。 引自:1974年第2期《中草药通讯》、1981年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增刊 来源:《中国民...
-
雷昌林治带状疱疹引起面神经麻痹
吴某,女,20岁,初诊:2006年11月13日。 患者主诉右颜面神经麻痹已五日。该患者发病前右耳至右头部痛,几日后出现右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斜。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导致颜面神经麻痹。经服西药,输液及针灸等治疗四日,效不著,故转请余治疗。 患者右面部难受,眼不能闭合,视物眼不舒,口向左侧歪斜,喝水口角流水,右耳区痛,舌木,眠差,大便2-3日一次干结,查右耳下腺及右颌下淋巴结有明显压痛,胃脘压之胀,小腹胀,二下肢有轻度水肿,苔薄黄,脉浮弦。 此为风热阻遏经络而至面瘫;益气温经通络,疏风清...
-
面瘫复元汤 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方,命名为面瘫复元汤。现将此方介绍如下。 荆芥12克,防风12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9克,全蝎6克,丝瓜络3克。若舌苔薄白,脉浮紧,以风寒为主者加藳本12克,细辛3克;若兼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以风热为主者加菊花15克,柴胡15克;若痰多,舌苔薄白而腻,脉弦,以风痰为主者加天麻15克,半夏12克;若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以风湿为主者加秦艽12克,羌活12克;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血瘀偏重者加丹参15克...
-
面神经麻痹 阑尾炎 咽炎方
治面神经麻痹症治疗面神经麻痹症(即面瘫),大多以外用药物及针灸为主。笔者从一七旬老中医处得到验方,试用几人,效果较好。兹录于下:白附子5克,全蝎3个(研粉,冲服),天麻、防风、地龙、僵蚕各 10克,蜈蚣3条,羌活 5克,细辛3克,生姜2 片。水煎服,日2剂,早晚各服1剂,10天为1 个疗程。药渣可用纱布包好,热敷患侧面部。 (许小强荐) 治慢性阑尾炎方 处方与用法:附子10克(先煎),紫花地丁加克,薏苡仁30 克,败酱草25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功效:扶正祛邪,解毒消肿,主治慢性阑尾炎,右下腹经常...
-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方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20克,川芎、羌活各12克,独活、防风、陈皮、半夏、甘草各10克,苍术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舌淡,苔滑腻,脉缓。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芷、蝉蜕、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用于治疗面...
-
面神经麻痹偏方
治面神经麻痹(肝风内动)方: 处方:天麻、钩藤、桑寄生各15克,蜈蚣2条,菊花、白芍、石决明各18克,怀牛膝、栀子、全蝎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熄风。用于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肝风内动型。症见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潮红,肢体麻木,耳根疼痛,眩晕,舌暗红,苔黄或少苔乏津,脉细数有力。 治面神经麻痹(气血两虚)方: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8克,红花、桃仁、地龙各10克,蜈蚣3条,党参、白术、白芍、川芎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活血解痉。面...
-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患者常在晨起洗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皱眉、耸鼻,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使用中医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1.葛根30克,白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碾碎),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
-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运动纤维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患者晨起冼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闭眼、皱眉、耸鼻均不能,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 ‘ 1.葛根3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荆芥穗10克,防风10...
-
面神经麻痹中药治方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瘫痪,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发病。该病若能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较好,但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治疗手段,还要加强护理及生活保健,即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偏方:生姜汁1毫升,生南星1克。 用法: 将生南星研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如糊状。斜左贴右,斜右贴左。 主治: 面神经麻痹。 避风防寒,保护面部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寒冷和风吹。当面部遭遇持续性的受冷风吹袭时,可造成面神经的营养血管...
-
治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方
治面神经麻痹方 处方:茯苓20克,胆南星、天竺 黄、石菖蒲、地龙、法半夏各10克, 竹茹、全蝎、甘草、陈皮各6克,大 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化痰祛风,开窍通络。 主治: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 风痰阻络型。症见口眼歪斜,面肌麻 木,语言不利,喉有痰鸣,形体肥胖, 眼失神采,面色晦滞,或眼胞虚浮, 舌体僵硬肥大,苔白滑或腻,脉滑。 张江 治三叉神经痛方 处方:生石膏20克,生地12克, 黄连、丹皮、白芷、白菊花各9克, 川芎7克,升麻、甘草各5克,羌活3 克。 用法:水煎...
-
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炎。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风寒侵袭等有关;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轴突变性。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经方时方合用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介绍于下。 瘀热生风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口渴,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痛如针刺,或头痛,或大便干结,舌质红瘀紫,苔薄黄,脉浮或涩,治当活血化瘀,清热止痉,可选用桃核承气汤与牵正散合方:桃仁9克...
-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1.辣蓼草、鳝鱼血各适量。将辣蓼草捣烂如泥.以辣蓼草泥的一半在锅中炒热备用。把鳝鱼血涂搽于患侧面部(歪向左边涂右侧.歪向右边涂左侧).待脸部鱼血干后.即把已炒过和未炒过的辣蓼草泥混合均匀.敷于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1次.直至痊愈.一般敷药 20分钟左右.患侧面部有一种牵拉感.坚持1周左右.病可痊愈。 2.青壳鸭蛋9 枚.凡士林适量。在患侧面部上薄涂一层凡士林.青壳鸭蛋煮沸15分钟后.取出1个.在患侧部滚动按摩。鸭蛋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蛋凉后再换1个.直至篱0个 3.荞麦面200克.胡椒20粒,干红辣椒适量。胡椒...
-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
-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独活、防 风、陈皮、法半夏、甘草各8克,苍术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 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 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 舌淡,苔滑腻,脉缓。 创方者:张世葳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 芷、蝉蜕、甘草、生姜各lO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
-
针刺承泣、太冲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临床观察
青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仝乐,刘波,仝春梅 关键词 针刺;承泣;太冲;面神经麻痹;溢泪症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患者除口角歪 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外,常常伴发患侧眼流泪频 作。流泪症状一般遇风加剧,泪液长时间积聚易引发 眼部湿疹,此外患者频繁擦拭眼泪,一方面容易引发 眼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引起下睑外翻,加重溢泪。 溢泪症状引起的眼部不适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本人通过查阅针灸古籍及相 关文献发现,多有承泣穴治疗“迎风流泪”和“冷泪” 以...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治疗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桂枝温阳助卫...
-
名医王付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处方:黄连3克,全瓜蒌15克,桂枝8克,茯苓、半夏、桃仁、丹皮、白芍各12克,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化瘀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瘀热痰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头沉面紧,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痰阻咽喉,或面色晦暗,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头痛,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弱或涩。 专家点评: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破血逐瘀;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渗利痰湿;白芍敛阴缓急;桂枝通经散瘀,兼防寒药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