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 第2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痹”
药物组成为:透骨草600克,丹参400克,桂枝300克,黄芪、当归各200克,川芎、制附片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5克。将药物压碎分为10份,分别用20厘米x20厘米白色棉布缝袋装药,最后将袋口缝好备用。用时取药袋1个,放人脚盆内,加水2000毫升浸泡120分钟,文火煮沸30分钟,由家属用温度计测水温,待水温降至38度时,告知患者将双足浸于药液中泡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每2天更换1次药袋,均连续使用2个疗程。 注意事项:泡洗过程中防止烫伤病人,因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感觉迟钝,所以在患者...
-
天津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方
处方:黄芪50克,白芍、白术各18克,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全蝎各10克,清半夏、川芎、陈皮、茯苓、白芥子各15克。 用法:冷水浸泡30分钟,急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水煎两次,共取药液约400毫升,早晚饭后各服200毫升。 加减:酌加引经药,如下肢麻木加牛膝,上肢麻木加桑枝;麻木甚者,酌加鹿角胶、鸡血藤、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以增养血通络之功;麻木兼见局部肤色紫暗者,酌加蜈蚣、水蛭,以增化瘀通络之力;肢麻冷痛者,酌加桂枝、制附片、五灵脂、没药,以温阳通脉化瘀止痛;麻木兼灼热刺痛者,是痰瘀化热之象,黄芪...
-
治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组成黄芪60克,白术20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白芍2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全蝎10克,清半夏15克,白芥子15克。 功能益气化瘀,祛痰通络。 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证属气虚痰瘀阻络型。表现为肢体麻木为主,舌苔白腻,舌质紫暗或淡暗,脉沉涩或沉弱。 用法冷水浸泡30分钟,急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水煎两次,共取药液约400毫升,早晚饭后各服200毫升。 方解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以下肢麻木,呈典型袜套样感觉障碍为多见。多属周围神经病变中&...
-
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肢体的麻木疼 痛或感觉异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发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伴随着时间延长, 病情日趋加重, 最 终导致病患致残。笔者自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 期间, 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 α-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30 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 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 [1] ; ②上肢...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医案方药
刘某,男,79岁。2016年6月29日入院。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7年,现应用门冬胰岛素30单位:早16单位,晚10单位,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自测空腹血糖8~13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未监测。近1月来肢体麻木、乏力,左侧为甚,当时未重视,未行诊治,渐重,遂慕名至我院治疗。入院症见:口干多饮,乏力倦怠,面色晦暗,言语低弱,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小便频数,伴泡沫尿,大便正常。舌淡暗,苔白腻,脉沉弱涩滞。双下肢皮肤温度觉及痛觉减退。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0克尼龙丝试验阳性,多伦多评分:6分。入...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独重黄芪小量渐增
医案实录 刘某,男,79岁,退休职工,开封人。2016年6月29日入院,病历号20111550。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7年,现运用门冬胰岛素30早16u、晚10u餐前皮下注射操控血糖,自测空腹血糖8~13mmol/L,餐后血糖未监测。近1月来肢体麻痹、乏力,左边为甚,其时未重视,未行诊治,渐重,遂慕名至我院医治。症见:口干多饮,乏力厌倦,面色晦暗,言语低弱,视物含糊,肢体麻痹,小便频数,伴泡沫尿,大便正常。舌淡暗,苔白腻,脉沉弱涩滞。双下肢皮肤温度觉及痛觉减退。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
-
脉症并重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脉象是辨阴阳非常重要的途径,伤寒论的特点是太阳病脉症并治,脉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从脉和症的两个角度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脉分虚实,脉实者又分几种情况: 1.脉寸浮关后弦:麻痹疼痛以上肢为主,病在太阳为主,以祛风散寒,助卫益中,通阳气,利关节的桂枝,配合川芎为主药。桂枝主中风入脑头痛,川芎主寒痹筋挛缓急。用方可拟桂枝汤加川芎、姜黄、桑枝或黄芪桂枝五物汤或桂枝加附子汤。 2.脉沉紧滑数:紧脉多半是有寒,弦脉跟紧脉不容易区分,紧是四周都绷得紧,弦是一个方向有力,而紧像摸在绷得很紧的鼓皮上...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应用温阳活血通痹方治疗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常见、难 治、顽固的糖尿病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足部 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1 ] 。据报道,糖尿病病程 10 年以上者中有 60% ~ 90% 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 DPN [2 ]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以温阳通络益气活血通痹为法,应用温阳活血通痹方治疗 DPN 之阳虚寒 凝血瘀证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 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通过临床症状评分、同型半 胱氨酸 (Hcy)、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进行疗效评定,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1. 1....
-
化湿通络 张发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四川名医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脾虚湿滞)方 处方:葛根、丹参、薏苡仁、炒麦芽各25克,鸡内金、草果、陈皮、黄芩各12克,黄连、甘草各6克,厚朴7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化湿通络。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滞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沉重,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头身困重,小便短少而黄,舌淡,苔腻微黄,脉濡数或缓。 创方者:张发荣 四川名医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肝肾阴虚)方 处方:白芍20克,白术、当归、柴胡各12克,炒麦芽、山药、...
-
芍药甘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某, 女, 52岁 , 2003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 小腿肌肉挛急、 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 加重2d。 现症见: 昨晚小腿肌肉挛急、 酸胀疼痛, 肢体麻木, 夜卧不 安, 失眠多梦, 腰酸腿软, 头晕耳鸣, 口干少饮, 舌质 降, 少苔少津, 脉细数。 西医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 中医诊为脚挛急, 证属肝肾阴虚、 经脉失养。 治 以滋补肝肾, 养血舒筋。 方用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 甘麦大枣汤化裁: 芍药40g, 熟地黄、 当归身、 木瓜、 牛膝、 桑寄生、 伸筋草、 延胡索各15g, 川芎、 枳壳、...
-
化瘀通脉 刘文峰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方
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35克,白芍12克,生地,当归,桂枝、牛膝、川芎各9克,桃仁、红花、全蝎6克,桑枝、鸡血藤各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化瘀通脉。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肢体疼痛或麻木,下肢尤甚,酸软无力,间歇性跛行,气短自汗,乏力懒言,畏风,面色淡白或晦滞,舌黯淡或黯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创方者:刘文峰 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气阴两虚)方 处方:黄芪35克,生地、玄参、石斛、丹参、当归...
-
制川乌草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因证施量,我们称之为与证相关的量效关系,简称“证量效”。 证,包括症状、体征、体质、年龄、性别等。辨证论治是依据患者症状、体征、体质等因素对病理本质的个体化辨别,因证施量强调的是在理法方药确定后,对量的准确把握。同一疾病,症状重者用量宜大,症状轻者用量宜小。如大、小青龙汤,因表症轻重不同,故麻黄用量不同。证势不同,用量亦不同。危重证候,用量宜大,轻浅证候,用量宜小。如通脉四逆汤证与白通汤证。 此外,患者的体质、年龄等因素也是用量的参考因素。一般中青年、体质强者,用量可...
-
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喉痈方
组成:天花粉30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丹参9克,射干9克,玄参9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制山甲4.5克,薄荷4.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炙山甲研粉,分3次吞服。 主治: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咽旁脓肿。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王聘贤的经验方。高热恶寒,咽喉部焮红剧痛,局部红肿高突,张口困难,吞咽不便,此因风热毒邪外侵,阳明积热内应,又有七情郁结,故当清热解毒,散血化腐排脓。本方类仙方活命饮,乳香、没药、穿山甲活血止痛,消肿去腐,生肌排脓,合以天花粉等清热解毒利咽...
-
周围性面瘫 可试试苇管灸
周围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以患者自觉一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额纹变浅或消失,面肌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脉络空虚,外感淫邪,使面部经气不畅,气血不和,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颇多,如针灸、理疗、按摩、中西药物等,均有一定的效果。用苇管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能有些医生比较陌生,但苇管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以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疗效,流传于世。 苇管灸是利用芦苇的根茎部分制作灸器,插入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
-
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用鸡血菜藤
笔者于临床使用大剂量鸡血藤合加味牵正散,并施针灸疗法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显著。 用鸡血菜藤20克合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地龙、蜈蚣、桑枝、乌梢蛇、麻黄、细辛)煎服,同时配合针刺合谷、内关、太阳、颊车、地仓等穴,每日一次,并将药渣炒热,纱布包敷面部,每日三次。逐日效增。 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内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气血失和,肌肉迟缓不收。鸡血藤性辛、甘、温,具补血行血、舒筋活血作用。加味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舒筋活络、通脉止痛的作用...
-
周围性面瘫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
口眼歪斜,又称周围性面瘫。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但青壮年发病较高,男性略多。其以发病突然,口眼歪斜﹑目不能合为特征。多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主因患者平素气血方虚﹑忧思恼怒﹑外邪侵袭所致。笔者临床体会,口眼歪斜急性发作时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针刺 治法:祛风散寒,疏经活络。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处方:患侧取太阳﹑攒竹、丝竹孔、悬颅、率谷、下关、颊车、地仓﹑四白﹑翳风、风池...
-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为疑难病证。国医大师尚德俊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提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十法,并创制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活血化瘀系列方药。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的周围血管疾病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尚德俊从医60多年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国医大师尚德俊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尚德俊...
-
面瘫治疗,周围性面瘫,逆向思维执两用中
崔公让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崔公让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医师学会理事,全国第5、6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公让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崔公让教授不仅擅长诊治周围血管疾病,在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本病以“虚”为本,正气卫外...
-
大补肝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案
任某,出生于1945年2月26日,2020年11月9日初诊。 主诉:糖尿病17年,服西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右手食指第一、二指节麻木如触电感,不能触碰任何物品,严重影响生活。双下肢无力,站立不超过5分钟,不能下蹲,从坐位站起来需要撑扶桌面。平时流涎多,口干甚,夜里每2小时要起床喝水1次,便秘,无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左偏沉。既往史:脑梗死2次。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予大补肝汤。 处方:川桂枝20克,淡干姜8克,五味子15克,大枣20克(去核),旋覆花10克(包煎),煅赭石30克,淡竹叶...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法治则 中医诊疗思路介绍
郭俊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思路撷要 我国2型 糖 尿 病 患 病 率 逐 年 升 高,2013年 公 布 的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已 超越 印 度 成 为 世 界 第 一 大 糖 尿 病 国,其中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患者多达50%以上[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可概括为麻、痛、凉、痿, 属中医“痿证”“痹证”等范畴。郭俊杰教授为省级优秀 专家,山西省 名...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根据最新的流调(滕卫平教授牵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2.8%,也就是说全国有1.2亿人患有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国内研究差异较大(16.0%~86.3%),其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定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导致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