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仝小林

仝小林

  • 仝小林 治疗瘾疹的医案观点

    仝小林 治疗瘾疹的医案观点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并伴有瘙痒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类似于西医的荨麻疹。 中医外科教材对瘾疹的辨证多从寒热论治,认为风团若色红多属于热,如风热或血热,用《外科正宗》之消风散或犀角地黄汤等疏风清热凉血的药物来治疗。若风团色苍白,多属于寒,如风寒束表,一般常用桂枝汤或桂枝麻黄各半汤疏风散寒。仝小林在临床中却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升阳散火汤治疗风团色红伴灼热感之瘾疹,看似属热,但却予辛温透邪之药而愈,这是为什么呢? 仝小林认为,部分瘾疹其实属于火郁范畴。那么何为火郁?火郁中的火是实火还是虚...

  • 仝小林治疗顽固性便秘

    仝小林治疗顽固性便秘

    仝小林,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博士 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 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 病的治疗、科研、教学。本期介绍仝老运 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胃病、便秘经验。 附子理中汤(丸)为《伤寒论》之理中丸加附子,主治中焦寒盛、腹痛、身痛、四肢厥逆、拘急者。理中汤温补脾胃之阳,加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故附子理中汤为先后天并补之剂。方中以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郑钦安《医理真传》中云:“非附子不能挽救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能培中宫之士气”,人参微...

  •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仝小林教授说,“穷”和“富”所患之脾胃病,皆可生阴火。脾胃气虚,是阴火之源。东垣时代,“穷”阴火较多见,而现代过食,“富”阴火亦不少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关于阴火的产生机理,他曾精辟概括:阴火既非实火,也不同于阴虚火旺之虚火,是脾胃气虚之虚火。阴火的产生,正常情况下,脾胃中焦之气可以滋养命火和斡旋气机升降,故脾气旺时,气机升降有序,热量可以散发出去;若被寒凉遏制,或过食壅塞,或脾胃虚衰鼓动无力,脾气不旺,...

  • 仝小林对糖尿病防治多有独到见解

    仝小林对糖尿病防治多有独到见解

    编者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仝小林对糖尿病防治多有独到见解,通过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证实中药降血糖效果等同西药,且其他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打破了中医药不能降糖的禁锢,颠覆了传统中医只能辅助西药降糖的尴尬地位。在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他重视还原经方本原剂量,认为是中医疗效突破的关键。 仝小林积极带教,培育...

  • 仝小林用升阳散火汤治疗口腔溃疡

    仝小林用升阳散火汤治疗口腔溃疡

    仝小林治病有个特点,常用非常之方治疗非常之病,他用升阳散火汤治疗口腔溃疡就属此例。听仝小林讲解升阳散火汤治疗“口疮”一案,颇有启发。 患者,女,56岁,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一月,就诊时见口唇溃疡,饮水吃饭时疼痛明显,溃疡呈黄色陷状,周围红晕明显,纳差,大便偶有不成形,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柴胡9克,羌活9克,升麻6克,葛根12克,白术12克,防风9克,甘草6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藿香9克。患者3剂后复诊,病去十之七八,再以3剂调理而愈。 这个病例该怎...

  • 仝小林从湿热论治肠上皮化生

    仝小林从湿热论治肠上皮化生

    湿热蕴结是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三是仍需要继续寻找针对某一靶点的特效药。 仝小林临床常使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为基础方治疗此病。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泻胃热,解毒利湿,二药均为甘凉之品,燥湿而不伤胃阴;山茱萸为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经验用药。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非独立疾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存在,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治疗目前多从肝、脾、胃等方面论治,病机多为脾虚、胃热、血瘀,并...

  • 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

    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

    病情简介 初诊(2015年5月16日):发热伴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两天。患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结炎”,此次因头皮疖抓破后于昨日起开始出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红肿疼痛,患部皮肤潮红肿胀,伴恶寒发热,体温38℃,无汗,周身酸痛无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自服中成药防风通圣散四袋,至夜十一点许,周身汗出臻臻。今晨恶寒消失,但仍发热,体温37.6℃,下午一点体温升至38℃,大便已解,舌质红稍胖微有齿痕,...

  • 仝小林治湿热的病案

    仝小林治湿热的病案

    仝小林老师说,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同样也适合于人体。这就是中医取类比象的道理。 关于湿与热,他曾精辟概括:水,无热,即不化气亦不成湿。故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然热化气则水必耗,故治湿热,又理当关注伤阴。“水冻成冰,空气燥干;水凉成水,蒸发缓慢;水与热伍,湿热成焉。水源充足,湿热弥漫,水源不足,伤阴立现;与其救阴,不若清热,热除湿去,道理简单”。 下面是一则仝小林治疗“湿温”的病案。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rdquo...

  • 跟师仝小林随笔

    跟师仝小林随笔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以阳气为本,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阳气盛则健,阳气衰则病。《内经》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老年人的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情绪抑郁等多与阳虚、命门火衰有关。仝小林教授临证中喜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药温补肾阳,称之给老年人一点阳光,阳光灿烂自然心情舒畅,阴霾可去。下面这则病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刘某,男,76岁。2013年12月17日就诊。血糖升高10年,糖尿...

  • 仝小林妙喻黄连配干姜

    仝小林妙喻黄连配干姜

    “如果把中医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的话,要时时都在思考。”——我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这样说。我跟师期间所见糖尿病患者特别多,仝小林辨病、辨证、遣方用药屡获佳效。除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外,在逐渐减少西药的情况下,血糖指标也控制得越来越好。跟师不久,我发现仝小林开具的方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味就是黄连与干姜。其黄连多用至15~45克,而干姜往往只有6~9克。仝小林还多次赞许道:“黄连为极苦之品,为降糖圣药。” 一次门诊结束后在...

  •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代谢综合征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组高危因素集合,包括了血糖升高、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其核心的病理环节。依现代临床发病病理特点,代谢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之“脾瘅、胸痹、心悸、眩晕、胁痛”等范畴。恩师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每获良效,曾讲过气机闭塞是复杂病理之关键。 肺为五脏之华盖,水之上源,其宣发肃降功能关系着体内气、血、水的代谢输布,以及痰、湿、饮、浊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还是血脂异常,询其发病过程...

  • @中医纪元 @老药铺 @仝小林北京

    @中医纪元 @老药铺 @仝小林北京

      @仝小林北京   人体疾病的外在状态,就是中医所谓的证侯。从宏观入手,调整病态(如热态、寒态、湿态、燥态、虚态、实态等),使之恢复常态,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思维。但任何宏观之态,必然可以找到微观之证据。中医擅长调“宏态”,西医擅长调“微态”。中医之进步在于深入“微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态”。   @中医纪元   优秀的中医绝对不是总想着怎样把一个病彻底治愈,而是总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病人机体这个动态...

  •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针院的学生想来跟诊,说他们的经典是选修,金匮、温病因为选的人不够所以没有开,伤寒虽然开了,但也是一周才上一次课。现在的中医院校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多,只是中医的内容越来越少了。中医教育整体来看,是从虚火快到虚阳外越了。   @仝小林北京   传承,在神似,而不在形似。形似者,辨证选方用量与老师类同,此继承之下工,所谓“似我者死”也。倘若不记一方一药,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者,此继承之上工。若能夯实传统文化,拓宽现代科技,则是“学我者活&r...

  • 仝小林遣方配药能否获得良效

    仝小林遣方配药能否获得良效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医者遣方配药能否获得良效,除切中病机、配伍精当外,关键在于用量的选择,而对于急危重症、沉疴疑难尤为突出。此外,用量不当,还会造成副作用或更为严重的后果。本期从正、反两方面探讨如何正确把握量效关系,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思考与启示。 辨治理法方药量,药量精准处方成。大小缓急定方量,丸缓汤荡分剂型。 煮散汤剂减一半,丸散十分之一成。经方十五急危证,慢病九克即管用; 预防调理治未病,一两三克即相应。随证施量基本策,用量调整看反应。 效毒确定最佳量,个体治疗最高明。...

  • 仝小林:“武昌模式”为社区防控提供新思路

    仝小林:“武昌模式”为社区防控提供新思路

    “‘武昌模式’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尤其是在疫苗及特效药未出现之前,先以中医定性,再以通治方治病,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 2月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诊疗在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后期康复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社区是防控疫情的“桥头堡”...

    养生秘方 2024-03-06 556 0 仝小林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