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湿敷

湿敷

  • 湿臁疮采用中药湿敷疗法

    湿臁疮采用中药湿敷疗法

      湿臁疮发病多因湿热下注,下肢静脉曲张,经络阻滞,瘀血凝结,气血不通,肌肤失养而导致。笔者常采用中药湿敷疗法治疗效果较佳。   方法是:马齿苋5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黄柏30克,甘草10克。上药煎汤冷湿敷,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 老烂脚“臁疮”中药湿敷“溻法”

    老烂脚“臁疮”中药湿敷“溻法”

        春三月,雨水多,湿气重,赤脚走路或下农田干活的人群,足部皮肤容易受污水中的病毒感染,造成溃疡破损,出现“老烂脚”。     “老烂脚”是南方地区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为“臁疮”,主要表现为腿足部皮肤上有豆般大小的疮口,肉芽组织暗红、渗黄液,周围皮肤变黑,有痒痛感。用中药解毒化湿汤湿敷,效果不错。     中药湿敷,古称“溻法”,首见于《肘后备急方》,是将无菌纱布用熬制好的中药药液浸透,敷于患处,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及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 沙土皮炎 中药湿敷疗法

    沙土皮炎 中药湿敷疗法

    中医称摩擦性苔藓为沙土皮炎,小儿患者较多。笔者总结中药湿敷疗法治之效果较好 其方法是取菊花15克,蒲公英10克,马齿苋10克,地丁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 上药共煎汤冷湿敷于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 治日光性皮炎内服冷湿敷方

    治日光性皮炎内服冷湿敷方

    处方: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若配合外用药则效果更好。可用当归、艾叶、黄连、甘草各 30克,水煎后冷湿敷患处,每次15~ 30分钟。 主治日光性皮炎。 刘 心...

  • 治皮炎中药湿敷

    治皮炎中药湿敷

      褚某,女,60岁,右腹部因开水烫伤后,外用红花油、红汞药液等致皮肤过敏已3个月余。其间经派瑞松、艾洛松、氯氟舒松乳膏等激素类药外搽,只能止痒1~2小时,过后皮损仍痒难忍。查见上述部位有15×10平方厘米大潮红的皮疹,稍高出皮肤表面,触之灼热,无渗出,无鳞屑,痒感剧烈。诊断:烧伤后继发皮炎。辨证:烧伤后火热之邪未得及时清解,加之外用药物过敏所发。   治则:清火热解毒止痒。处方:牡丹皮30克,地榆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连翘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

  • 湿敷疗法用于瘙痒剧烈的体癣

    湿敷疗法用于瘙痒剧烈的体癣

      体癣是除毛发、掌跖、甲及腹股沟以外的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家养动物最常引起体癣,如本人患有头癣或足癣、或者与患者有密切接触、接触污染衣物或家具也有可能引起体癣。常表现为感染从侵入皮肤的部位离心性播散,中央消退,形成典型的大小不等的环状损害,也可为弓形、螺旋形等。皮损大多有鳞屑,自觉瘙痒和烧灼感。   笔者运用此疗法使用于瘙痒剧烈的体癣,瘙抓后半有少量渗液,皮疹呈局限性,孤立散在者,可取:百部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苍耳子10克,半边莲10克...

  • 肋问神经痛中药液湿敷

    肋问神经痛中药液湿敷

    肋间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肋问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问或者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范畴。笔者临床用中药液湿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醋炒青皮、栀子各30克,蒲公英50克,生甘草 20克。痛甚于胀者加红花、桃仁各20克;胀甚于痛者加防风30克,枳壳20克。 用法:渚药放人砂锅中,水煎两次,约合药液2500 毫升,滤渣取汁备用。用时以毛巾浸透药液热敷患处,热度保持在40~50...

  • 腰痛湿敷法 腰痛熨敷法

    腰痛湿敷法 腰痛熨敷法

    腰痛湿敷法 (1)方药及用法:取生附子适量,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醋调成膏状,敷命门、涌泉穴。本方适用于寒湿腰痛。 (2)方药及用法:取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食盐少许,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肾俞、腰眼及阿是穴。覆盖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寒湿腰痛. (3)方药及用法:取吴茱萸、黑附子、肉桂、干姜、川芎、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土元、全虫各10克,细辛6克、红花15克、冰片10克、皂角制9克、川椒30克,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生姜汁或酒调成膏状,敷腰眼、肾俞、脾俞...

  • 患静脉炎药酒湿敷

    患静脉炎药酒湿敷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导致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尤其在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化疗药物时更容易导致药物性静脉炎。这给临床继续用药和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给患者在原有疾病之上增加新的痛苦。为了防治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根据中医学理论,运用中药配制药酒,运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6~72岁;其中表现为红肿胀痛者8 例,条索硬结者6例,坏死者3例,静脉闭锁不通者1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当归、川芎、红花各15克...

  • 中药湿敷巧治“干眼”

    中药湿敷巧治“干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用眼 强度和用眼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造成 人们眼睛不适的最主要原因往往是 干眼。采用中药热敷的治疗方法,能 促使睑板腺和泪腺的分泌,该方法操 作简单,药物比较廉价,容易在临床 上进行推广,能够在临床取得比较满 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黄芩、野菊花、桑叶、枸杞 子、生地、红花、麦冬、玄参各1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 后文火熬煮2小时,灭火前5分钟加 入薄荷12克。煎至500毫升的浓剂。 取纱布分别浸湿中药和 生理盐水敷于患者眼 部,用喷雾器距离眼部30...

  • 中药湿敷辅治周围性面瘫

    中药湿敷辅治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巾医称之为“门僻”、 “口眼歪斜”。此病发病急、进展快,无明显先兆症状,可发于任何年龄。笔者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约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取白附子、川芎、红花、防风、白芷、当归、僵蚕各12 克,全蝎10克。诸药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后放入药锅内,加水2500—3000毫升,充分浸泡后大火煮沸,而后将2 条毛巾投入药锅内,温火续煮30分钟,降温至45~ 550C,将毛巾拧至半干(不滴水),敷...

  • 京族民间医药资源调研 中药湿敷疗法 中医事业发展

    京族民间医药资源调研 中药湿敷疗法 中医事业发展

    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内二科近日推出中医护理新举措,采用自制中药湿敷法治疗口僻,通过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 取蓖麻子(白芷、火麻仁、马前子)、生附子、防风、冰片等中药研成粉末,根据口僻的临床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湿敷方,需用时和匀呈糊状,敷于患侧面部颊车、四白、地仓等多个穴位,外盖纱布、胶布固定,7天为一疗程,以达到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同时,配合面部肌肉群的功能锻炼,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该治疗方法受到患者欢迎。 作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的河北磁县,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业发展...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