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则
-
介绍治牛皮癣效方二则
方一:将山药200克加明矾50克,放在石板上捣碎成黏状,涂抹在一块白布上,按患处位置用胶布或布条捆、贴好,每晚睡前贴患处。有时发痒,但不要揭开,第二天早晨再换1次,连用1周即可。此秘方曾治愈山东一位患者。 方二:斑蝥(中药店有售)10克,医用酒精150克,同入瓶内泡1周。用药棉蘸药液擦洗患部,一直擦到起水疱(千万勿用针挑破,到一定程度自破,水即流出),3天后水疱皮自行脱落,不留疤痕,不再复发。此偏方曾治愈一位患牛皮癣达14年之久的患者。 引自:1996年2月14日《安徽老年报》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
-
痛经的奇效食疗偏方十二则
玄胡益母草煮鸡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姜艾薏苡仁粥: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
外阴白斑外洗方二则
外阴白斑又称为外阴白色病变,通常发生在50 60岁的女性中。其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有时可有灼热、疼痛感;皮肤粗糙,呈苔藓样增厚,有抓痕,有时发生皲裂;局部色素减退,大阴唇、小阴唇普遍变白;外阴叫—见轻度萎缩,严重时阴蒂、大小阴唇萎缩、粘连,小阴唇部分或全部消失,阴道口狭小、弹性消失,甚至影响排尿和性生活。祖国医学认为,此病与肝肾不足、血虚风燥、湿热下汁有关。应用中药外洗的方法有较好的止痒、润肤作用。 方一:取当归、仙灵脾各 30克,鸡血藤60克,加清水 30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煮沸 20分钟,滗取...
-
男科疾病 阳痿不射精治案二则
阳痿 余某,男,26岁, 某公司职员。2007年4月15 日初诊。结婚半年余,阳事不 举,性交一直不能成功。多处 求诊,壮阳之品累进,终无效 验,延余诊治。视患者表情悲 伤,抑郁不乐,时作叹息。诊 之,舌苔薄白,脉弦。细询其 因,知患者中学毕业,复读三 年,皆未考中,因而心情郁 闷,渐至阳事不举,此情志郁 结可知也。乃细心开导,并劝 其妻,处处体贴患者,夫妻合 作,且服药剂,方能奏效。处 方:柴胡、白蒺藜、菟丝子、枳 实各10克,甘草6克,香附、 白芍各12克,仙灵脾15克。 水煎服,每日l剂。复诊,上 方略事加...
-
治疗脂肪肝验方二则
方一:本组82例,用黄芪25克,黄精、生首乌、泽泻各20克,生山楂30克,郁金、枳壳各10克,丹参、决明子各15克,炒白芍、炒麦芽各12克。湿热偏胜加茵陈、马鞭草、车前;脾虚痰浊加半夏、白术、薏苡仁;肝郁气滞加川楝子、柴胡、佛手;瘀血内阻加益母草、桃仁、地鳖虫;肝肾虚加女贞子、枸杞子;纳差腹胀加太子参、鸡内金、炒莱菔子。水煎服。无副反应,1个月后,改丸剂3—6克/日3次口服。对照组80例,用脂必妥片4片,肌苷片0.4克,日3次口服;肝功能异常用保肝、护肝药。均对症处理,清淡饮食,禁酒。结果:两组分别显效...
-
中药调理 顽固性便秘治验二则
患者,女,67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 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时轻时重,重时自行口服通便灵、三黄片等通便泻下药及中药番泻叶代茶饮治疗,症状暂时缓解。近1年来便秘症状加重,服上药效果亦不显,遂要求服中药调理。症见大便秘结,5~6日一行,但大便并不干硬,肛门内有物坠感,数至厕而无便或大便量极少,伴有胸脘满闷,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食乏味,舌质暗淡,少苔,脉细弱。辨证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宜健脾益气,升阳助运。方用:黄芪30克,白术12 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 12克,柴胡12克,山药15克...
-
治糖尿病肾病方二则
一方:熟地、生地各15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山药、黄精、丹皮、茯苓、泽泻各lO克,山萸肉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滋养肝肾。 主治: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型,症见糖尿病日久,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尿频量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而干,脉细数。 二方:丹参、当归各15克,川芎12 克,桃仁、熟地、赤芍符lO克,红化6 克,三七粉(冲服)5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血瘀内停型,症见糖尿病日久出现蛋白尿、水肿...
-
周仲瑛治疗重型肝炎案二则
案一 沈某,男,14岁,学生。1992年7月24日入院,1992年9月3日出院。两旬前开始感觉乏力,纳差,食量较正常减少一半,恶心厌油,上腹饱胀隐痛,尿色黄似浓茶,面目皮肤黄染逐渐加深,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无好转,昨来本院血查肝功能异常,谷丙酶(ALT)520u/L,麝浊(TTT)8u,总胆红素(TSB)362.52 μmol/L收治住院。以往无肝炎史。查体:T 37.℃,P88/分,R22次/分,BP 17/8kPa,神萎,皮肤深黄,巩膜呈金黄色,肝肋下2cm,剑下3cm,质Ⅱ°,轻压痛,叩痛...
-
米烈汉用滋肾清肝饮治验二则
全国名中医米烈汉是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善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滋肾清肝饮是米烈汉临床常用的方子,组成为:熟地,炒山药,酒萸肉,丹皮,泽泻,茯苓,柴胡,黄芩,当归,白芍,山栀,酸枣仁。出自清代高鼓峰《医宗己任编》,原方无黄芩,用于肝郁化火伤阴,症见胃痛,胁痛,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或夜梦纷纭,身体忽热忽止;还治胃脘痛、大便秘结,肝血虚。米烈汉用该方治疗各种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肝胆郁热的内科疾病,效果极好,现介绍如下。 滋肾清肝饮方解 滋肾清肝饮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君药;以山萸肉养肝血而涩肾...
-
自拟五藤四味对苓术汤治痹验案二则
风湿痹症主要累及筋脉、肌肉、关节、骨骼等部位,肝藏血、主筋,肾主精、主骨,脾统血、主肌肉四肢,筋骨有赖于肝肾精血之充养,又赖肾中阳气之温煦,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精血不足,正气亏虚,风寒湿热毒邪侵袭,痰瘀气滞,合而为痹。笔者在临证中,以自拟五藤四味对苓术汤加减治疗痹症效果良好。 案一 患者,男,47岁,农民。主述:左髋部反复疼痛3年,加重2月且伴膝关节疼痛。曾在某医院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刻下:精神萎靡,双髋、双膝部肿痛,皮色正常,微热,行走困难,身重,微恶寒,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暗淡,舌苔黄...
-
三伏贴治疗哮喘虚证二则
敷贴处方及用法: 白芥子30克。延胡索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研为细末,加冰片15克.麝香1 克,混匀,以生姜汁调和,于三伏天(三伏天即农历夏至的第三个庚目起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止)的每伏第一天用胶布贴于患者穴位上。每穴敷贴药量约0.25 克。贴后大多数患者敷贴部位都有发热感.嘱咐贴3-6 小时后去掉。 表寒肺热证验案 本证症见咳喘上逆,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粘,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病机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治宜解表...
-
眩晕对因而治 药膳二则
眩晕是一种症状,引发眩晕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耳源性疾病临床上较常见,梅尼埃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并有典型的眩晕、听力减退和耳鸣三联症状,且易于复发。耳迷路炎、前庭功能障碍也是发生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有些老人患中耳炎或某种病毒感染时,也可发生眩晕。 ▲颈椎病变由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的退变,椎间隙变窄,椎动脉受压,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其分支内听动脉循环障碍而引起眩晕。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平时颈部活动较少,若是猛然扭动头颈或使颈部过分后倾,往往也会成为眩晕之诱因。 ▲高血压因血压升高,细...
-
治百日咳方二则
方1、麻黄4克,紫苑6克,苏叶3克,白前6克,百部6克,杏仁5克,陈皮6克,生甘草3克。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1剂。此方适用恶寒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痰稀色白,舌苔薄白之百日咳风寒型初咳期等症。 方2、桑叶10克,菊花10克,百部6克,连翘10克,桔梗6克,前胡6克,浙贝母6克,枇杷叶6克,生甘草3克。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饮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微恶风寒、发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伴咽红,痰稠不易咯出,舌苔薄黄之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