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用
-
癌症(肝郁脾虚)处方用柴胡桂枝
癌症 患者某, 男, 66岁, 2015年4月15日诊。 患者2014 年12月因左上腹疼痛1日, 经当地医院检查, 确诊为 胰头癌, 遂入上海长海医院行手术切除, 手术恢复尚 可, 纳谷尚可, 二便调, 夜寐安, 舌胖苔薄黄, 左脉沉 弦, 右脉弦, 平素手脚发凉。 西医诊断: 胰头癌术后; 中医诊断: 癌症 (肝郁脾虚) 。 治则治法: 疏肝健脾, 和调阴 处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细辛汤: 北 柴胡30g, 川桂枝15g, 淡干姜10g, 左牡蛎15g, 天花粉 20g, 炒黄芩15g, 炙甘草10g, 西当...
-
滑膜肉瘤方 三辨治癌与组方用药原则
张士舜,男,1939年生,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10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成立国家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石家庄世舜中医肿瘤医院(原石家庄华光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首倡“三辨治癌”理论,主张参西衷中治肿瘤,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 三辨治癌与组方用药原则 滑膜肉瘤相当于中医骨疽、骨痨的范畴,我认为气滞血瘀、肾虚骨瘘、脾肾两虚、邪毒郁结等是该病的病机。我主张“三辨治癌”,即辨病理、辨病位、辨病证论治综合治疗肿瘤。滑膜肉瘤...
-
常见肿瘤治疗经验整理 遣方用药思路
胡作为教授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沈自尹教授,专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医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从医2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肿瘤,临床经验丰富。现将胡师对一些常见肿瘤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辨治思路 重视整体观念,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胡师认为癌症的辨证要从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出发,因肿瘤是全身性疾病,而肿块只是局部表现;肿瘤与人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肿瘤缩小可改善全身状况,反之全身...
-
中医抗癌方用于各种恶性肿瘤术后及化疗后的治疗
陈伟民,1957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从医38年,擅长中医男科、肿瘤诊治。现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与方剂学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义乌復元医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担任《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民间疗法》《中国医药导报》等10余家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方药组成:藤梨根30~40克,水杨梅根30~40克,薏苡仁30~40克,黄芪20~30克,白花蛇舌草15~20克,三叶青12~15克,...
-
肺部恶性肿瘤 方用自拟滋阴泻火解毒化裁治肺癌
吴渭人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清代浙北名医金子久第四代传人,其在长期的临证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笔者曾跟师学医,现将其从相火内扰辨治肺癌反复发热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吴某某,男,47岁,2023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曾因反复胸痛乏力伴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病理活检结果确诊左上肺低分化腺癌8个月余,未作手术处理,多次于上级医院行药物放化疗治疗。2023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24日住院期间复查肿瘤未见进一步扩散,但发热胸痛症状反复,予以噻吗灵、地塞米松静滴抗炎退热,症状缓解后出...
-
胃贲门癌方用救胃延龄汤
付某,男,54岁。2004年5月14日来诊。来诊时患者症见胃脘胀痛伴嗳气,食后加重,食纳尚可,无其他不良反应,唯脉来弦实有力。即告知脉与症不符,应立即检查,防患于未然。半月后,付某因病情加重来复诊,此时才得知其本人未遵医嘱,轻视病情。诊得其脉,惶惶然,如循刀刃。再三嘱托,病人才到某医院检查胃镜。胃镜提示:1.进展期胃贲门癌(隆起样病变)。2.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活检病理:贲门腺癌。 患者立即到北京行手术切除治疗。出院回沈阳后,患者脉象由弦实有力转为沉细无力,此为邪去正安之象,为脉之顺证...
-
晚期肺癌方用红豆杉汤 中医治法补气血祛水饮抗腺癌
笔者自1962年从中医学院毕业,已从医61年。针对恶性肿瘤,提出补肾抗癌(此法源于内经“三阳结,谓之膈”,明代医家赵献可《医贯》曰“皆肾之病也”)、三辨治癌、低毒抗癌、顺气抗癌等多种治疗大法。 目前,已经明确的恶性肿瘤就已多达200余种,虽然治疗癌症的理论、方法、技术、药物在逐步发展,尤其是靶向药的问世等给肿瘤治疗增加了很多手段,但其导致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上升。笔者认为,仅用一种方法治疗癌症是难以取效的,临证往往需要用几种治法综合诊疗。现列举一例晚期肺癌病例供同道参考。 卢某某,女,82岁...
-
结节性红斑方用瓜蒌牛蒡子汤加山慈姑、川芎
结节性红斑 患者,石某,女,20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半月前因患感冒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经用抗生素、抗病毒治疗3天,感冒渐愈。但继而出现双下肢小腿伸侧出现皮下结节,灼热剧痛,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疹色鲜红,压痛,无破溃,平素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经皮肤科诊断为: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为:瓜藤缠、湿毒流注。治以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瘟败毒饮,先后服用3周,自觉症状略有改善,发热消除,唯觉双下肢小腿伸侧皮下结节、关节痛时轻时重。遂建议转中医内科治疗。...
-
红斑狼疮 脾肾阳虚证颜面浮肿 中医方用
红斑狼疮 脾肾阳虚证颜面浮肿,腰 下水肿更重,尿量少或夜尿增多, 面色灰黯或咣白少华,腹胀、呕恶, 眩晕;脉沉细迟,舌质淡红,苔白。 证属肾阳衰微,膀胱气化不利。治 宜温阳益肾,扶脾利水。方用:制附 片10~15克,炒白芍12克,白术 10克,广木香6克,党参12克,茯 苓12克,黄芪15克,芡实12克, 猪苓12克,陈皮10克,泽泻10 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7~10剂为1个疗程。 红斑狼疮 肝风内动证本病后期的危 笃之兆。高热持续不退,兴奋多语, 或者哭笑无常,时有动风抽搐,或 有癫狂发作,或者沉...
-
葡萄疫证属血热证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患者。女,16岁。患 者于10天前突然发现 双下肢有大小不等紫红 色瘀点,逐渐增多,遂来 就诊。刻诊:双下肢皮肤 可见密集成片分布的紫 红色瘀点、瘀斑,压之不 退色.皮损稍高出皮肤 表面.表面光滑,无腹痛 及关节红肿、疼痛等症 状.尿常规检查有微量 镜下血尿.口渴.二便如 常,眠差,舌质红绛.舌 苔薄黄,脉数。中医诊断 为葡萄疫,证属血热证。 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消 斑。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 减:生地炭30克,赤芍、 丹皮各15克.水牛角10 克.玄参15克.紫草15 克,茜草15克.白茅根 30克.槐米30克,仙鹤...
-
皮肤瘙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陈某,女,68岁,2005年12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诉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已有6年多,双下肢瘙痒最重,冬季加重,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西医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经西医治疗多年,病情时好时坏,故前来求治。 患者就诊时症见皮肤瘙痒,尤以双下肢为重,可见抓痕、血痂及少许脱屑。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此属气血亏虚。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40克,当归30克,白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何首乌(制)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早、...
-
痤疮 方用瓜蒌牛蒡子汤加猫爪草、生山楂
痤疮 患者,云某,女,25岁,2010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面部白头粉刺3年余。患者每年春季发作,时轻时重,曾用仙方活命饮、银翘散加减治疗,不规律外涂软膏。诊见面部白头粉刺,面颊较重,有结节囊肿(尤以颈部、背部为多),结节发暗且触痛,囊肿有波动感。胸闷烦躁,善太息,便秘,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滑。 辨证为肺胃积热,毒瘀痰聚,肌肤失养。方用瓜蒌牛蒡子汤加猫爪草、生山楂。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黄芩30克,瓜蒌30克,生栀子10克,牛蒡子10克,猫爪草15克,天花粉...
-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主要是以指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鹅掌风”范畴,常规思路多从风、湿、燥、火论治。本案立足经方津液观,围绕津液偏阴偏阳的不同功能特点,逐层对治病机,恢复津液在人体表里之间的输布离合,使7年反复之顽疾逐渐治愈。以下为本案详细的辨治过程。 张某,女,41岁,2022年1月18日初诊。主诉:手指干燥脱皮7年余。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手部湿疹,后干燥脱皮,无疼痛瘙痒,无渗出液,被诊断为指掌角皮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后稍好转,每逢停药及天气转冷则加重复发。白天...
-
全身起风团 慢性荨麻疹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例一:徐某,男,24岁,1992年5月7日初诊。 半月前,遍体突然泛发风团,每日午前和夜晚则发。骤起骤消,瘙痒剧烈。发则伴有腹痛,曾在某医院诊为“胃肠型荨麻疹”经治无效。诊见:全身泛发稠密红色风团,瘙痒颇剧,伴有脘腹疼痛,咽干口燥,胃呆纳少,便秘溲黄,苔薄腻黄燥,舌质红,脉滑数。形瘦之体,质偏阴虚,阴虚生内热,又外感风邪,两邪相搏,郁久热盛,致邪热里结,营卫失调而发。本例阴虚是本,热结和风邪是标。现风团泛发,热结于里,腹痛便秘等标证甚急,当先治标病。治拟苦辛泄降,通腑泻热,佐以祛风...
-
膏淋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患者吴某,男,25岁,2010年6月初诊,诉排尿不适,尿意频繁,时有尿道滴白1月。患者春节回家结婚,蜜月两月后,其性欲还是相当亢奋。但结婚3月后,时有排尿不适,尿频尿急,或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在内裤上,或小便前后及大便干燥时,尿道口还会溢出白色粘液。曾在当地一个小诊所以性病、尿路感染为治乏效。 来医院男科检查:尿道口无脓液溢出,不红肿,阴部潮湿。分泌物检查未发现淋球菌和其他性病病源体,结合病史,诊断为膏淋(蜜月性前列腺炎),属湿热蕴结下焦,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组方:萆薢20克,石菖蒲12克,黄...
-
头疽的中医经验整理 遣方用药特点
金起凤应用清化和胃托毒法治疗有头疽经验 金起凤教授(1922年-2001年),上海宝山人,15岁拜师于嘉定黄墙名医朱咏豳先生门下学习中医,1941年悬壶于故里,擅长中医外科。嘉定黄墙朱氏外科起自清代中期的朱鸿宝,兼治内外证,尤擅内外合参治疗外科危急重症。《嘉定县志》有“百余年来,东南疡科首推黄墙朱氏”的记载[1]。传及五世朱阆仙以疡科闻名沪上,朱阆仙既是近代中医外科临床家,也是近代中医教育家,与其子朱维伟、弟子张山雷创办私立黄墙中医学校[2]。金起凤教授其先业师朱咏豳先生即为近代名...
-
中医治疗湿疮处方用生姜泻心汤
中医治疗湿疮多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临证多用龙胆泻肝汤、四妙散、萆薢渗湿汤等处方,然而临证的复杂性决定了该病并非单一的湿热下注便能囊括所有病机。本案从中焦脾胃论治阴囊湿疮,虽未用清热利湿之法,亦能使五年顽疾两诊即瘥,现整理分析如下。 梁某,男,54岁,2022年3月22日初诊。主诉:反复阴囊瘙痒5年余。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囊瘙痒,曾于外院就诊治疗(具体不详),效不显。现阴囊瘙痒反复,夜晚为甚,局部无红肿渗出,进食辛辣食物后加重。手足温,咽干咽痒,睡眠尚可。食欲亢进,腹部胀满,嗳气、无反酸,稍口干...
-
黄褐斑方用归脾汤加减 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黄褐斑 毛某,女,36岁,2009年初诊。患者诉近1年无明显透因而部起黄褐斑,尤以两侧面颊部为甚,伴面色少华,肢冷,纳呆,腹胀,夜寐不安,二便调。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辨证属心脾两虚。 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 g,黄芪30 g,甘草10 g,茯神10 g,酸枣仁5 g,龙眼肉10 g,大枣10 g,远志10 g,当归10 g,熟地10 g,白术10 g,木香10 g,益母草15 g,桃仁0 g,红花10 g。 服药7剂,斑色即明显变淡,但仍诉肢冷,上方加穿山甲5 g,佐当归、桃仁、红花活血通络...
-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清热利湿方用药原理
自拟清热利湿方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感悟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1],其具体特点为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2]。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湿热浸淫证常见于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常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其主症为发病迅速,皮损潮红,有丘疱疹,自觉灼热且瘙痒剧烈,抓破渗液流滋;兼症为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1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
-
小儿反复低热 方用柴胡达原饮加减
反复低热 某女,9/12岁,持续低热3月余。患儿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院内查血象、心肌酶谱、风湿四项、结核实验等均无异常,给予抗生素、清热解毒、补液及对症处理,不效;热势始终不减,后求治于我处。详细询问得知患儿每到下午4时许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期间患儿精神疲惫,哭闹,水乳不进,到晚6时后不用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随后精神、纳乳均恢复正常。小便黄,大便糊状黏腻,肛门处不易擦净(家长描述)。舌质红,苔黄根稍厚腻,指纹紫滞风关。因思该症基本定时发作,均在午后日晡...
-
小儿腹泻 固涩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陈某,女,8个月,2015年8月15日初诊。半月前因饮食失节,受凉后出现腹泻,起初为蛋花样稀便夹有泡沫,日行数次,曾在当地医院进行输液,口服抗生素等治疗一周仍腹泻不止,遂来门诊求治。刻诊:精神欠佳,面色萎黄,纳差,腹胀,肠鸣音亢进,大便为水样便,色黄,日行5~6次,排气或咳嗽时就有大便排出,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淡。 辨证:脾虚失运,湿自内生,清气下陷。 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清,固涩止泻。 处方:黄芪10克,太子参15克,茯苓6克,薏苡仁12克,焦白术15克,山药12克,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