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用 第7页
-
头目痛 方用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施某,女,60岁。201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头目疼痛半月余。患者以左手抚左目而缓慢步行到诊室,其言头目疼痛剧烈,以左侧为甚,犹如被人打。其左侧眼睑红肿,巩膜血丝较多,畏光,双目眼屎较多、色黄,口干渴,喜饮,疼痛牵涉左侧牙痛,睡眠差,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可。舌红、苔轻度黄腻。脉实,长而微弦,浮沉皆有力而弹手,应指愊愊然。于眼科诊察未见明显异常,嘱其滴新泪然滴眼液,滴3日,头目疼痛依旧。 诊断:头目痛。 病机:肝火上炎,扰动清窍。 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方用清震汤合四逆...
-
肺栓塞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由来自静脉系统(以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占急性肺栓塞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急性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在临床中是非常危险的疾病,有1/3的人因为肺功能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死亡。不同原因导致的肺栓塞,其肺功能恢复的时间长短也不同...
-
皮下脂肪瘤痰核 治法方用阳和汤加减
刘某,女,56岁,2023年5月13日初诊。主诉:皮下脂肪瘤10年余。10年前,患者稀发皮下脂肪瘤,初发时如黄豆大小,不以为意,后逐渐增多变大。刻下:皮下脂肪瘤以上下肢分布居多,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黄豆,多至几十上百颗,触之较硬,边缘光滑,按压疼痛,平素易疲劳,畏寒怕冷,夜尿3~4次,颈项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下络脉粗大,脉沉弦。 诊断:痰核(寒凝痰滞证)。 治法:温阳散寒,化痰通滞。 方用阳和汤加减:熟地黄30g,鹿角霜10g,肉桂6g,炮姜6g,麻黄3g,白芥子15g,炙草1...
-
肺积肺占位性病变 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减
笔者师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林胜友,现整理其辨治肺结节验案一则如下。 夏某,女,42岁,2021年10月27日初诊。主诉:发现肺结节1个月余。患者于9月20日体检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混合磨玻璃结节(直径6mm)。刻下:心烦急躁,动则暴怒;胸胁胀闷,两颞部胀痛;口苦明显,口干喜冷饮;咳嗽,痰黄黏滞,晨起为甚;鼻腔滴漏,时流清涕,喷嚏频频,鼻塞不闻香臭,遇寒加重;夜寐多梦,胃纳尚佳,二便无殊;舌红苔薄黄,脉弦。 西医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中医...
-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渊宁汤,全方用药以辛开散发为主
洪铭,男,1955年生,主任医师,重庆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37年,擅长治疗咽喉诸病,认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主张咽喉诸病以实火居多,提倡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咽止痛治则,强调治法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用药为辅的原则。又因喉鼻为肺系之所属,上下相连,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易受外邪侵袭,在治疗咽喉病方面,兼虑鼻病治疗的新的思维理念,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研制的“冰连清咽喷雾剂”获重庆市中医药科...
-
顽固性咳嗽处方用华盖散
梁某,男,25岁。2019年12月6日初诊。主诉:咳嗽1月余。患者自诉4年前感冒后,在操场进行长跑运动,后来导致咳嗽难愈。近几年每年到12月份,咳嗽都会发作1次,屡服中西药,疗效都不佳,需要拖延2~3个月左右咳嗽方能止住。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现症:咳嗽晚间较剧,无痰,无恶寒发热,无咽痒咽干,无口干口渴,纳可,入睡较为困难,二便可,舌淡胖有齿痕、色偏红,脉滑,双尺有根。 处方用华盖散:麻黄5g,杏仁10g,炙甘草3g,陈皮12g,紫苏叶10g,竹茹30g,茯苓30g,瓜蒌皮20g,百部10g,法半夏9g。5剂...
-
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
高某,男,61岁,2023年9月30日首诊。主诉:阵发性寒热交作伴鼻塞流涕2天。2天前,患者因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但体温正常,伴鼻塞、流黄黏涕,喷嚏频作,口苦,咽干,无咽痛,纳呆,夜间眠差。自服疏风散寒颗粒,无明显疗效。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风邪侵袭,枢机不利。 治法:疏风散邪,调和枢机。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荆芥15g,防风15g,忍冬藤30g,连翘18g,竹叶柴胡15g,酒黄芩15g,党参片24g,法半夏15g,干姜12g,甘草片6g,大枣15g。2剂,每日1剂,...
-
感冒高烧出汗 太阳表虚发热 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加石膏
刘某,男,58岁,2023年5月10日初诊。主诉:近3年来经常感冒、出汗,常高烧,体温39℃以上。患者曾在医院多次检查无果,因发烧常住院反复输液治疗,未有缓解,后找某专家治疗,专家予小柴胡汤与玉屏风散加减治疗,仍未改善发热汗出的症状。刻下:发热汗出,体温39.4℃左右,有时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口渴,恶心,后背发凉、汗出特甚,纳可,眠可,精神差,大便干稀不调,每日1~2次。舌淡,苔白腻,脉浮弦涩,略数无力。 诊断:太阳表虚发热(卫表不固,营卫不和,少阳枢机不利,阳明热盛,太阴脾湿)。 治法:温阳...
-
郁证性经前期头痛 方用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都梁丸加减
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蒋健临证近40载,崇奉“大内科”理念,中西融通,发皇古义,根据当今社会疾病谱的变化,系统地构建了郁证诊疗体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整理其从郁论治经前头痛验案一则如下。 胡某,女,38岁,2022年9月16日初诊。主诉:经前期头痛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个月。现病史:患者自2019年以来,月经来潮前1~2天均会出现右侧颞后部胀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一天之内反复发作1...
-
泄泻方用芍药汤加减 尿频方用济生肾气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梁继荣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内科、儿科疑难杂症的诊治。2008年,梁继荣以中国中医专家身份行医英国。笔者曾跟师学医,获益颇多,现将其在英国行医验案四则整理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古某,女,48岁,中国人,2008年6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每天排便3~5次,里急后重,便血。刻下:饱胀嗳气,腹部压痛,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弦。 诊断:泄泻(湿热伤中)。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和血。 方用芍药汤加减:芍药15g,当归9g...
-
失音属清阳不升者 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
蔡某,女,42岁。1985年5月15日初诊。 一向月经过多;半年来,每逢经后则声音不扬,需十多天后方渐恢复,几经治疗,效果不佳。2个月来,病有加重倾向,有时几乎无法发音,.诊见患者身体枯瘦,眼光暗淡,气短咽干,月经周期约30天,每次行经5天左右,色淡质稀量多,常觉心悸怔忡,难于入眠,小腹空坠,舌谈苔白,脉虚弱。中医辨证:失音(属经后精血亏损而导致气虚,成“金破不鸣”之病),拟用补土益金之法,以达到摄精血,升阳气,固冲任的目的。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主之,药用:党参15g,北芪!5g,白术10g...
-
感染新冠后高烧乏力 方用八味回阳饮合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加减
余某,女,48岁,2023年2月7日初诊。主诉:新冠感染后乏力1个月余。患者自诉2022年12月19日感染新冠后高烧5日,伴见咽痛、鼻塞、咳嗽、乏力等,后诸多症状消失,唯乏力未愈。刻下:全身乏力,四肢酸软,劳累后易喘气,气短,头晕,眠差,眠浅易醒,日间疲劳嗜睡,精力不济。平素常有胃脘隐隐不适,口干、口苦,纳差,易上火,排便不畅,大便干,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质干。因远程,无法脉诊。 辨病:虚劳(津气两伤,脾胃不和)。 方用八味回阳饮合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加减:党参100g,麦冬150g,五味子15...
-
反复咳嗽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黛蛤散
王某,女,43岁,农民,2021年12月18日首诊。主诉:反复咳嗽5年。患者5年前出现无征兆干咳,开始未引起重视,后发现每年冬季均易复发。现病史:患者素来情绪偏急躁,体质欠佳,长期手足冰凉,易于感冒,自觉长期处于感冒之中,症状一般表现为自觉发热,随之又怕冷、头痛等。已多处就诊,收效甚微。现无口苦,无易汗出,纳食欠佳,寐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边略有齿痕,苔薄白,脉弦。 诊断:咳嗽(少阳不和,枢机不利,宣降失常)。 治法:和解少阳,调和枢机,宣肺止咳。 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
-
脑出血开颅术后高热 处方用审平汤加减
宋某,女,64岁(1957年5月23日出生),2021年11月5日初诊(微信问诊)。主诉:脑出血开颅术后发热7天。患者10天前因突发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行开颅手术,8天前拔除气管插管,留置鼻饲管。7天前拔除颅内引流管后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腰部穿刺检查结果提示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考虑为“颅内感染”,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治疗7天后仍每日发热,发热以下午至晚上为著,最高体温波动于39℃~40℃,予解热镇痛剂后发热稍退,旋即复升。刻下: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
-
反流性食管炎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或食管溃疡,临床表现为胃与食管反流、胸骨后烧灼感或闷痛等症状。与大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心下满痛等类似。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在《方剂学》里属于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肝胆、胰腺、胃肠道等内脏疾病,辨证属少阳阳明合并证者,在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中均可辨证使用。笔者在临床中多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收效甚佳,现分享验案一则如下。...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胃三脏兼顾组方用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难以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甚至发展为异型增生,故被视为癌前阶段,其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宿主因素、家族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负面情绪、职业习惯、药物毒性[1,2]。在临床上,CAG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或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酸、胃灼热、贫血等。该病属中医“胃痞”“胃痛”&ldq...
-
刘启廷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
刘启廷主任中医师是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及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行医60余年,对常见病的治疗创造了很多经验方,以方小、效卓、价低很受病家的欢迎,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供同道参考。 首先要掌握病症的共性 刘启廷指出,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表现,又称为主证,只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共同的特征性表现,都可以用同样的方药治疗。如一个胃脘痛被西医诊断为胃炎的病人,多具有恶心吐酸、上腹撑胀嗳气、持续或间歇性...
-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冯某,女,4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 咳嗽3月余,渐进性加重。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咽痒则咳,有少许白痰,咳则气紧,有汗,近日咳嗽夜甚,影响睡眠,平素易汗出,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食冷易胃脘不舒,大便日一行,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表寒里饮,治当温散寒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炒杏仁12克,桂枝6克,生白芍6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5日二诊:咳嗽偶作,较前为轻,不影响睡眠,周身舒适很...
-
调和肝脾 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李某,女,34岁。2012年3月6日初诊。 因月经未行5月余就诊,平素月经后期。喜食冷,大便干。舌质暗红,舌苔白润,脉细弦。 笔者思,证属肝脾不调、腑实瘀热。 治以调和肝脾、通腑逐瘀为法。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桂枝6克,桃仁12克,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益母草15克,生甘草3克。5剂水煎服。 2012年3月11日二诊:服上药后便泻日2~3次,余无明显变化。上方去芒硝,加丹皮...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唐某,女,41岁,2015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全身乏力一个月。患者皮肤干燥、枯黄,头发无光泽,疲倦貌,现困倦乏力,眼睑浮肿,腹胀,口干口苦,无饥饿感,难于入睡,夜寐梦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既往有甲减、近视、慢性鼻炎以及慢性咽炎病史。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当于中医的虚劳病证,此案属气滞饮停证,治当疏肝理气,温阳化饮,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党参15克,红枣20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全...
-
血虚发热案方用归脾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医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临床过程中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介绍如下。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以致耗气伤阴或伤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