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寒

性寒

  • 顽固性寒冷性荨麻疹 江淑安治验录

    顽固性寒冷性荨麻疹 江淑安治验录

    江某某,男,34岁,军人。于1987年8月27日入某院皮肤科病房住院治疗。 患者自诉于1973年春一次军训中偶发荨麻疹,当时周身起风团,触之碍手,伴瘙痒难忍,每日早晚为甚。经用中西医药治疗旬余才控制未发,但不久又复发。自此后每年除6至8月不发外,几乎每月不间断,寒凉季节天天必发,尤以面部、四肢起风团为多,或晨发、午消、晚又发,或此消彼发,逢受寒凉、或受冷空气、冷水刺激后发作明显,甚时彻夜瘙痒难寐。八年中曾先后赴武汉等地医院、部队医院治疗均不能控制,亦慕名访了许多名老中医治疗罔效,甚为苦恼,严重地影响了工作...

  • 秋藕性寒 帮你远离中风烦恼

    秋藕性寒 帮你远离中风烦恼

      中医认为,生藕性寒,有通气利水,养胃生津,疏导关窍之功效,对于防治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张嘴叩齿、摇头晃脑等小动作对降低血压预防中风也有很好的效果。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天正是秋藕上市之际,平时常吃些鲜藕,对预防高血压也是很有好处的。藕也被称“灵根”、“荷藕”、“雨草”,平时人们叫得最多的还是“莲藕”。藕一般可分为三种,红花藕、白花藕和麻花藕。藕是一味美味的菜蔬,除此之外...

  • 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

    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

    高某,男,61岁,2023年9月30日首诊。主诉:阵发性寒热交作伴鼻塞流涕2天。2天前,患者因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但体温正常,伴鼻塞、流黄黏涕,喷嚏频作,口苦,咽干,无咽痛,纳呆,夜间眠差。自服疏风散寒颗粒,无明显疗效。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风邪侵袭,枢机不利。 治法:疏风散邪,调和枢机。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荆芥15g,防风15g,忍冬藤30g,连翘18g,竹叶柴胡15g,酒黄芩15g,党参片24g,法半夏15g,干姜12g,甘草片6g,大枣15g。2剂,每日1剂,...

  •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水饮是指人体内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水饮之法或以健脾,或以宣肺,或以燥湿,或以利水,或以温阳等,邪同而治异,然其中之不同则因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处疾病阶段不同故治疗不尽相同。本文就水饮的产生及《伤寒论》中治疗水饮之方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分析如何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产生的机理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

  • 麻黄汤证病性寒热探讨

    麻黄汤证病性寒热探讨

    麻黄汤证,是今人对张仲景所创麻黄汤临床指征的高度概括。《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恶寒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即“麻黄八证”。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互参,即“伤寒表实证”。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病位、病因、病性的概括。伤寒表实证,即病位在表,病因为伤寒,病性为实。病性者,为病理改变的本质属性,有虚实,亦有寒热。那么麻黄...

  •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湖北中医药大学戴天木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研究,善于经方与时方并用。笔者现撷取其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验案1则,与同仁共享。   周某,男,73岁,2013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阵发寒战发热6年余。患者6年来阵发性寒战发热交替反复发作,常伴随汗出并恶风,平素易感冒,纳稍差,寐差,头闷重,乏力,晨起口苦。此前曾服过中药方剂小柴胡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等数十剂加味,均无济于事,且呈逐渐加重之势。   刻诊:当时无寒战发热出现,形体稍胖,舌质红,舌苔黄腻,多裂纹,并且裂纹较深,脉数。...

  • 苦丁茶性寒凉 肠胃不好少喝

    苦丁茶性寒凉 肠胃不好少喝

    喝点苦丁茶降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表示,苦丁茶具有散风热、除烦渴的作用,当人们有口舌生疮、咽喉干痛、两眼红赤、流鼻血等问题时,喝一段时间的苦丁茶,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身体若是有因寒引起的病症则是不适合的,因为苦丁茶是药,性寒凉,肠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喝。此类人群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寒,腹部受凉或吃了凉性食物时,容易肚子疼或拉肚子,喝苦丁茶则会加重这些症状。 田海元...

  • 苦瓜味苦性寒 清热解毒消暑止渴

    苦瓜味苦性寒 清热解毒消暑止渴

    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健脾开胃、除烦明目等功效。日常做几道苦瓜宴,不仅大饱口福,而且可祛病养生。 1.苦瓜滚鲩鱼片 苦瓜、鲩鱼各0.25 公斤,生姜片、生粉、生抽、食盐、香油各适量。将苦瓜洗净,去瓤,切薄片;鲩鱼肉洗净,沥水,切薄片,用粉、生抽和香油各1 汤匙拌腌片刻。搁油锅,下苦瓜片、姜片,稍炒片刻,加入清水1200毫升,大火滚沸,下鲩鱼片,稍滚至熟,用盐、香油调味便可。佐餐食用。可清热、消食开胃。适宜于发热、口渴、神疲等病人食用。 2.苦瓜菊花瘦猪肉汤 苦瓜0.5公斤,菊花(干品)1...

  • 豆腐味甘性寒有小毒

    豆腐味甘性寒有小毒

      莫嫌豆腐只寻常,法始淮南旧汉王。   揭以薄皮真可喜,醉将烧酒复何伤。   赤疼既好医时眼,青肿尤堪治杖疮。   气发肾间多中毒,杏仁莱菔力堪当。   按:豆腐味甘性寒有小毒。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

  • 黄连茯苓汤治顽固性寒证验案辨析

    黄连茯苓汤治顽固性寒证验案辨析

    笔者跟诊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用五运六气理论,临床用三因司天方治疗疑难杂证,时获良效。现记录一则医案于下,意在通过病案及讨论,加深对运气理论的认识。 患者许某,女,1956年12月22日(丙申终之气)出生。 2021年6月18日初诊:全身怕冷十余年加重半年。患者头之巅顶部怕冷甚,夏季亦需戴帽眠时须盖物,今年怕冷尤甚,颈胸部不能吹一丝风,肩胛部易受凉酸痛,眠时手腕部亦怕冷,须盖严实,胃胀,不可食冷亦不可食油腻,晚饭进食极少,大便不成形,口干,汗出多,头晕,头昏,胸闷,尿频,饮水后短时...

  • 螃蟹虽肉嫩肥美 中医学认为其味咸性寒 寒凉之物

    螃蟹虽肉嫩肥美 中医学认为其味咸性寒 寒凉之物

    俗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意思是说,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中国民间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说法,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秋天最隆重之事”,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也在《雅舍谈吃》里赞美“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秋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即将蟹肥膏黄的金秋时节,不吃上几只鲜美的螃蟹,就好像端午没吃粽子,中秋忘记月饼一样,让人心里空落落的,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