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
-
肿瘤患者在新冠肺炎影响下的中医药心理干预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肌痛、乏力(疲劳),而上呼吸道鼻塞、流涕相对少见,同时可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常伴有呼吸困难。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当属“湿毒疫”范畴,感受“湿毒之邪”致病,“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核心。所以早期正确、及时化湿,通腑泻浊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关键环节。 这一次的新冠肺炎影响十分巨大。人的喜怒哀乐五志七情无时不在活动和变化中,如果不引导可能造成心理损伤...
-
辨机论治抗“新冠”中医药学谱新章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学为民族的繁荣昌盛、健康保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瘟疫的防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在沿袭六经辨证千余年后,明清时期随着瘟疫病流行增多,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新体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医,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吴又可等。时至今日,他们的理论仍在继续指导临床实践、发挥治疫优势。 余家世业医,少年时期随父周筱斋教授应诊,耳濡目染,每睹急证之转安,沉疴之复起,未尝不叹为观止也,所遇瘟疫类疾病甚多,至今历历在目。其中...
-
新冠诊疗方案内闭外脱证为何用山茱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医治疗部分新冠肺炎危重型内闭外脱证的推荐处方是参附汤加味。临床通用的参附汤最早出现在《严氏济生方》中,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阳虚气弱的病证。方案推荐处方用人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笔者认为,此治疗方案先用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再用参附汤加味大补元气,回阳固脱。黑附片味辛,回阳救逆;人参味甘,大补元气;山茱萸味酸,收敛阴液。黑附片合人参辛甘化阳,山茱萸同人参酸甘化阴...
-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没有特效药但中医有有效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会上指出,中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当中取得重要作用。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中医有有效方案。 在中医药治疗实践的经验方面,张伯礼表示,一是要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把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密接的病人坚决隔离开,并让这些病人普遍服中药。2月初,这四类人当中诊断出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比例超过80%,到了中旬就降到了30%。这些举措有力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 二是分类管理、科学施治。重症的在定点医院救治,轻症的在方舱医院治疗,同时建立了中医的方舱医...
-
新冠肺炎不同证型的中药治疗处方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重症化倾向明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虽然抗生素类药物可以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病毒因与细菌组成结构不同,对抗生素类不敏感。并且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因其具有毒副作用低,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样,资源丰富等优点,已有部分中药应用到抗病毒感染的领域。中药在中药处方各组分协同作用下,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上具有独特的效果。 中医认为,冠状病毒感染属于“疫病”范畴,外在因素是...
-
中西医结合助力新冠肺炎患者康复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目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全国累计近8万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虽经过积极救治,但往往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为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2020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康复医学会联合发布了由张伯礼院士和王辰院士领衔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中的优势与方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论坛近日...
-
中医为什么可以治疗新冠肺炎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参与治疗取得的成绩令人关注,不少人因此也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中医药为什么能治疗新冠肺炎?笔者就和大家聊聊其中的道理。 中医药优势体现在哪? 先看看疫情中和中医相关的部分消息。以下引用的数据和结论都来自国家以及各级地方官方发布的消息: 治疗新冠肺炎,在对发热、,咳嗽、乏力这类症状的控制,阻止疾病从轻症往重症方向发展,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等方面,中医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使它在这次抗疫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月17日发布称,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占...
-
从新冠肺炎治疗谈中医的科学本质
中医是否科学历来是争论焦点。搞清这一点,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它积累和组织并可检验有关于宇宙的解释和预测。 首先来看中医学符不符合科学的定义。中医学是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该书系统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两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系统论述了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到后来各个时代医家的不断发展,中医体系已经由完备到成熟。所以中医学拥有一套区别于西医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此次...
-
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调理 中医药全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
重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调理 2月13日,重庆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救治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无症状病毒检测阳性人员中医药调理。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中西医救治工作机制,指导和加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成立市级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负责指导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工作。同时要求各区县、各集中救治医院必须成立中医药救治专家组,负责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参与...
-
国医大师葛琳仪谈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庭康复
浙江省多家医院通过回访调研发现,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纳差、情绪异常以及生化、影像学检查异常等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肺间质改变伴部分纤维化,因此,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后如何康复调养日渐成为关注热点。康复是中医诊疗的一大优势,“瘥后防复”的相关思想可以有效指导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组织专家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从中药、膳食指导、针灸推拿、情志疗法以及传统功法等角...
-
调心药食助养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令人欣慰。据临床观察,核酸检测已经转阴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在刚治愈后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咽痛、咽痒等呼吸系统的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口苦口干、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大便不调等消化系统症状。中医在愈后调养方面为患者解决了很大问题。与此同时,出院患者还需要做好个人调护。 心理调节须重视 出于对疾病的恐惧,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焦虑、忧郁,出院的患者也因长时间的隔离治疗和隔离康复而产生一定的烦躁、逆反情绪;又因新冠肺炎有聚集性发病的特点,有时往往一个...
-
调脾养正是新冠肺炎预防的重要环节
随着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工作的全面展开,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和特色已经显现,特别是早期和轻型的疗效尤为突显。对治疗具有湿邪性质的新冠肺炎来说,用药应避免过用寒凉重剂,否则会使患者出现难以纳药的治疗瓶颈。故临床治疗变化多端的病情,既要遵循“祛邪为第一要义”治疫古训,还需建立顾护脾胃、以养正气的意识。 脾胃受累是新冠肺炎的重要病机 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持寒湿郁肺之见者,有持湿毒化热之见者,...
-
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典方药
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典方药,它的组成与疗效给人许多启发。首先是对经方治疗疫毒疾病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增强了信心;其次是扩大了临床视野,可将该方用于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心病、肺部肿瘤等。大凡属中医咳嗽、哮喘、痰饮、胸痹等病范畴的肺系疾患,均可考虑加减使用。今就其组成、方义以及引申应用叙述如下。 组成与方义 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射干,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柴胡,黄芩,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猪苓,枳实,陈皮,藿香,生山药。...
-
清肺排毒汤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和临床救治
此方为麻黄汤、五苓散巧妙相合,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新冠肺炎患者常肺闭不宣,故又合用射干麻黄汤及橘枳姜汤。小柴胡汤治少阳病,可通利三焦,加藿香可芳香化湿,用石膏能防郁而化热。 新冠肺炎,流行之广已胜非典,感染者甚多。作为一名医生,特别是专业与疫病联系紧密的医生,我一直在关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我继承先师蒲辅周先生的医学经验,对每次诊治方案都提供了一些建议,第一次建议将“湿疫”改为“寒湿疫”。大年初二下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会议室研究商讨新冠肺炎诊治方案,中...
-
新冠感染后遗胸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胸痹一病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临床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症。依据其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瓜蒌薤白白酒汤证、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人参汤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薏苡附子散证等。此类疾病以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为基本致病特点,但需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 笔者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新冠感染后遗胸痹。原文中各药剂量为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一枚(捣)。笔者常用剂量为枳实12g,厚朴12g,薤白10g,桂枝15g,瓜蒌12...
-
新冠病毒治疗 中医不单是另辟蹊径而是提供更广阔的途径
对于抗病毒治疗而言,中医不单是另辟蹊径,而是提供更广阔的途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应对传染病的普遍法则。传染病病原体可以成千上万、变异无穷,其感染人类的疾病也多种多样,但生命有机体对它的反应,特别是典型反应,是一变应万变的规则。弄清楚这个机制,将是医学研究的质的飞跃。 近三年来,新冠肺炎的流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疫情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情况,积极参与当代防疫抗疫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前人智慧,提高抗疫本领。在此,不由得想起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对传染病的相关论述。...
-
新冠后遗疲劳乏力 治疗处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疫气携湿邪而致病,治疗后虽疫疠外解,但往往湿邪内滞,故而其后遗症多以湿邪、湿久蕴热等表现为主。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气虚则卫表不固,更易热迫津液外泄而汗出,使人体阴津耗伤,气随津脱,形成津气两伤的病变。故而其后遗之疲劳乏力诸证,病机实为以气虚为主,伴或不伴津脱的症候群。湿邪重浊,易于困阻阳气,故治疗当以补气为主,补津为辅,佐以升发阳气。 经验方药 笔者临床常用《医宗必读》之新定拯阳理劳汤加减应用,原方组成如下:黄芪三钱(酒炒),人参二钱(去芦),肉桂七分(去皮),当归一前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