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
-
中医降服肿瘤的途径和办法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人们闻风丧胆,这是因为只看到它可怕的一面。假如咱们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探究和把握了防治规则,它也将同其他烈性流行症相同,会被人们降服的。祖国医学在各方面给咱们供给了一些降服肿瘤的途径和办法。 例如宋代杨仁斋的《直指方》云:“有癌疮颗颗累垂如瞽眼,其间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深穿孔,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令人昏倒,急用地胆为君,佐以白牵牛、滑石、木通,利小便以宣其毒,更服童便灌涤余邪乃可得安。”刘完素亦用地圣散(地胆、滑石、朱砂、苦杖)。从痛不行忍的病况来看,相似泌尿系结...
-
中药抗衰延寿途径多
传统中医药对于抗衰延寿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抗衰老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以补肾健脾、补充微量元素;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清除体内自由基为主。 补肾、健脾与益气活血肾气充盈,人处于生机勃勃的青壮年时期,肾气虚衰,人则早衰和早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肾气渐虚,肾虚使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致使气虚而血淤,导致心痛、胸痹、中风等老年病,损害机体健康,加快衰老速度。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中药主要有人参、西洋参、黄芪、冬虫夏草、远志、牛膝、枸杞子、绞股蓝、锁阳等。中成药主要有龟龄集,其具有温肾助阳、补益气血、增强体质的功...
-
新冠病毒治疗 中医不单是另辟蹊径而是提供更广阔的途径
对于抗病毒治疗而言,中医不单是另辟蹊径,而是提供更广阔的途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应对传染病的普遍法则。传染病病原体可以成千上万、变异无穷,其感染人类的疾病也多种多样,但生命有机体对它的反应,特别是典型反应,是一变应万变的规则。弄清楚这个机制,将是医学研究的质的飞跃。 近三年来,新冠肺炎的流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疫情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情况,积极参与当代防疫抗疫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前人智慧,提高抗疫本领。在此,不由得想起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对传染病的相关论述。...
-
寻找辨病方 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苦乐全在一念之间。人生在世,我相信并没有绝对的苦与乐,若心中快乐,纵然披荆斩棘、行路艰难,亦是真乐;若心中凄苦,纵然腰缠千万贯,或身在帝王家,却是真苦。学习中医亦如此,若能把中医看成人生真趣,能修心养性,可救苦扶危,则学医不苦,何况中有至乐;若望书则头痛,用功而烦躁,则苦之极矣。 学习中医,以信为先。当面对大病重症时,自己的心却先败了,那么再怎么努力,也必难成就大医。 @仝小林北京 在西医诊断的疾病面前,大家的认识是可以统一的。在这个统一基础上,寻找辨病方,即治疗的共性,是中医...
-
英国发现治高血压新途径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探明了导致高血压的一种激素的生成机制,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高血压的新药。 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说,过去人们知道一种名为血管紧张素的激素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高血压,但对于这种激素的生成机制认识并不深人。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产生这种激素的血管紧张素蛋白分氧化和还原两种形态,而在氧化状态下该蛋白更容易生成血管紧张素。 研究人员介绍说,血管紧张素由相关蛋白经两步分解后产生,现有的降压药物仅针对其中的第二步分解过程,而本次研究揭示的是第一步分解的机理,将有助于研发有针对性的...
-
脏腑信息观的分合 信息传递途径的分流与和合
生命文化视域下中医学与藏医学的信息思维比较 中医学与藏医学同属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 虽然它们有过交流, 但是因为藏医学同时也吸收了印度医学和波斯医学的知识, 再加上各自在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发展, 因此对于生命内涵的认识有诸多差异。在中医学与藏医学发展的文化背景中都有着生命文化结构所认知的信息, 因此中医学与藏医学的生命观也可以借由生命多重结构的诠释而得到更完整的体会认识与实践。 主要信息元素的异同 中医学与藏医学对于信息结构的组成元素各有不同认识, 例如中医有阴阳、五行和六气等信息元素,...
-
六经辨治糖尿病中药降糖收良效 经方为主克顽痹多途径诊治风湿病
1984年,在熊曼琪、陈纪藩、彭胜权等老一辈教授的倡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提出“中医经典回归临床,医教研同步发展”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设经典临床基地——仲景学说病区、热病病区,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取得卓越疗效。历经三十七载的发展,经典临床基地已逐渐形成了内分泌科、风湿病科、脑病科三个特色专科,先后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诊疗中心,成为中医经典应用临床的排头兵。 2...
-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孔嗣伯老中医系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名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调至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孔嗣伯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温病学,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到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尤其在运用孔门家传方药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所建树。本研究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孔老内科疾病医案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归纳,得出高频次药物,形成孔老内科常见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