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
肺金生方治疗肺癌经验传承体悟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肿瘤中发病率 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庞德湘教授是浙江省名老中 医, 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和研究工作40余年, 对肿瘤中 医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创制了大量效 验方。 笔者有幸忝列庞师门下, 今不揣浅陋, 现遂将 庞师运用肺金生方治疗肺癌的经验及个人运用体会 做一阐述, 以飨同道。 化裁经方,创制新方——肺金生方的源流及 方解 肺金生方源于泽漆汤 [1] 。 《金匮要略·肺萎肺痈 咳嗽上气病脉证》 中曰: “咳而脉沉者, 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泽漆三斤 (...
-
传承脾胃通降法 创立太极升降论
李军祥,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肠病联盟主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3项,获教育部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编著作11部,发表论文211篇,其中SCI收录19篇,发明专利9项,开发院内制剂2个,科技成果转让2项。 董建华院士对脾胃学说研究造诣颇深,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脾胃...
-
脾胃病诊治理论传承创新实践
脾胃病诊治理论的传承需注重以先贤经验为基础的成果验证、优化与拓展,而创新应找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问题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下,以适宜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加以研究、阐释和融合,进而有效解决脾胃病不断出现的新临床问题。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诊治理论的传承需注重以先贤经验为基础的成果验证、优化与拓展,而创新应找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问题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次数增 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小儿乳食不 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的食物, 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 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因成泄泻 [ 1 ] ,伤食泄泻临床较为常见。推拿作为 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对小儿伤食泄泻具有调理 肠腑、渗湿止泻、健脾助运而止泻的功效。推拿 不使用药物,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无痛苦和不 良反应,容易被患儿接受。本研 究 通过对 近 1 0 年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选穴规律,以便...
-
道虎壁王氏妇科传承八百年
说到山西平遥,很多人并不陌生。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完整画卷。大型情景剧《又见平遥》展示了平遥人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道义精神,成为这座古城的印象名片。剧中的广济堂,便是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的堂号,这个传承了八百余年的中医妇科世家,早已成为平遥精神的一部分。 道虎壁,有王氏 流派代有才人出 据王氏宗谱记载,北宋末年,道虎壁王氏妇科始祖王厚为躲避战乱举家南迁,从山西太原晋祠一路走到了晋中平遥的陡道沟村,在那里定居下来。当时,金国的王...
-
现代温病学需要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 王融冰 北京地坛医院 温病学包含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含传染病),是人类近代不断取得进展的领域,医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重大传染病的最终被控制,都有赖于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天花、麻疹、鼠疫等莫不如此。还有更多未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未知的感染性疾病会不期而遇,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创新和吸纳现代科技,以提高人类防病治病的水平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温病学的传承沿革于《黄帝内经》《伤寒论》,还散见于各家,由于温病发生时空各异、病种分散,古代将其梳理成章有一定困难。温病学不似内经宏观,也难依伤寒的...
-
中医传承中医规培冬季养生知识
11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医药传承联合学术论坛上,西苑医院与龙华医院交流中医药传承工作经验,并就中医药传承模式、人才培养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西苑医院与龙华医院同属中医药行业历史悠久、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医医院,自2010年签署结为姊妹医院协议后,两院本着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宗旨,不但在医院建设和管理、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学科建设和基地项目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交流,而且在中医药传承上相互借鉴、切磋取经。 作为中医药系统国家队重要成员,西苑医院重视以医疗为基础、...
-
中医真正传承的 是思维的方式 中医教育模式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完全拷贝自西方。大学教育的确可以培养出科技人才,但用于培养中医却不是最佳的。中医教育既需重视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亦需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因此,我主张恢复到传统的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模式,真正把中医传承下去。当前之所以庸医太多,与流水线式的西医培养方式当有必然联系。 有人感叹:靠谱的中医实在太难培养了,这也是中医发展的瓶颈。能够快速复制的东西,推广起来才会有速度。又要好又要快,这本身就很矛盾。中医之所以难培养,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医的理论体系不合乎当前的数理化教育,因此显得另...
-
中医经典医著的范畴、地位、传承
作者简介 李致重,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研究生班毕业,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教学工作已40多年。擅长以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治疗内科、妇科常见病。先后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从事中医药研究、临床教学等工作,是著名的中医软科学研究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与《中医沉思录》的出版工作,著有《中医复兴论》等书。 ●经典通常是指特定领域里原创性的科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医属于中国原创性的科学知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作为...
-
中医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 传承几千年而不衰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门学科,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都有赖于它的实用性、特殊性。纵观古今,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良好的临床疗效果,传承几千年而不衰。我们要想继承发扬中医事业,就应该注重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有些中医在治疗方面,忽视了辨证施治和理法方药的完整性。观当今某些中医临床,常弃中医辨证施治而不用,一诊断冠心病,就用丹参;一有结石就用大剂金钱草;遇免疫机能减退,就用大剂黄芪;一查白细胞升高,就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妇人病,月经失调、痛经,投以大剂活血化瘀之品,凡...
-
晁恩祥 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
中医学是有优势的。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的不断总结,我坚信中医的科学性、有效性。西医有了诊断才可以治疗,当一种病尚不能明确诊断时,中医可以用四诊八纲分析病情,也能早期介入,开出处方。对于新发传染病,只要见到临床表现,再结合历代医家的诊疗经验,我们就可以从四诊中得知其意,辨证用药;对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感受选方用药。面对快速发展的西医,中医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现代医学在整体性认识和辨证个体化方面的不足,中医不会被取消或“吃掉”。 希望中医能薪火代代相传,有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