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

  • 偏方:蜂蜜如何治疗四种妇科疾病?

    偏方:蜂蜜如何治疗四种妇科疾病?

       蜂蜜不仅可以滋阴润肺、润肠通便,还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的良药。   1、孕妇早期中毒:   孕妇中毒呕吐的,可在饭前30分钟服1汤匙蜂蜜。   2、子宫颈糜烂:   将在蜂蜜水中浸透的纱布塞入阴道(成熟蜂蜜与水的配比为1:2,纱布浸在蜜水中24小时),每天治疗1次,共15~20天。治疗5~6天后,不正常分泌物消失,自我感觉大有改善;治疗12~15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阴道分泌物正常,糜烂完全愈合。   3、阴道和子宫颈白带:   可将20~25克成熟蜂蜜渗入纱布塞入阴道内,每天塞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2~...

  • 喝酸奶吃蒜预防妇科疾病

    喝酸奶吃蒜预防妇科疾病

      阴道炎是滋扰女性的一个常见的妇科疾玻它给女性带来的是不便,是困扰,更是难以启齿的“难言之痒”,但是如果日常生活中注意的话,其实我们是可以远离阴道炎的困扰的。解秘阴道炎: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那么女性为什么会染上阴道炎呢?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在正常情况下,它处于人体内其他“友好”细菌的控制之下,但有时也会过度生长,引起麻烦。据统计,约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得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对很多女性来说,还存在着念珠菌重复感染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性伴侣的不治疗而令女...

  •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

    痛经、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或由于易反复发作,或因病情复杂难以根治。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且效果非常理想。作为一个行医30余年的妇产科医师,我特从自己数万个病例中撷取三个,以说明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所在。 案例一月经不调十年未孕 李女士一直患月经不调,且婚后10年未孕,初次就诊时,她坦言自己只想调经,对怀孕不抱希望。 我仔细检查后发现,她面色暗沉有色斑,还伴有怕冷、月经推后、经量少、容易疲倦等症状,我考虑她为肾虚血瘀,便给予中药助其...

  • 采用一些补法治疗妇科疾病

    采用一些补法治疗妇科疾病

      补法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中医所谓的补法,是指通过补益或滋养人体的气血阴阳,或通过加强机体脏腑功能,治疗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功能虚弱而导致的虚证。采用一些补法治疗妇科疾病,往往效果比较明显,疗效也较为巩固。   妇女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妇女为血肉之躯,赖血濡养而成,而心、肝、脾皆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妇女经、带、胎、产皆耗竭有形之阴血,故临床治疗妇科的方法虽多,皆以补益精血为先,但对妇科疾病也不能一概补之,应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健脾养胃 补中益气   脾胃...

  • 老中医叶腾辉治妇科疾病经验

    老中医叶腾辉治妇科疾病经验

    叶腾辉,全国名中医师,承蜀中近 代名中医巫镜明,深谙《内经》、《难经》, 并对《伤寒》、《金匮》有很深的造诣。叶 老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医术精湛,学 验俱丰,现将nI-老对部分妇科常见病的 认识和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一、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指中青 年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肿块,临床表 现为乳房周期性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 关),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扪及结节或肿 块,质硬,边界不清,常与周围组织无粘 连等,属中医“乳癖”范畴。叶老认为,本 病应以舒肝行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调理冲任为治疗大法。...

  • 桃核承气汤加减运用 治疗多种妇科疾病

    桃核承气汤加减运用 治疗多种妇科疾病

      桃核承气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其组成为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芒硝6克,甘草6克,原本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胱,小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烦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笔者经过加减运用,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经期狂躁   本病属于周期性精神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不影响月经,多由情志内伤,思虑劳倦或肝气郁结所致。有一青年妇女,每逢经期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夜不成眠,甚至撕衣毀物,袒胸露腹,扬手掷足,狂躁不宁。使用本方加入柴胡、香附、丹皮。经患者服用...

  • 女性看妇科疾病 选择看中医

    女性看妇科疾病 选择看中医

    很多女性朋友到医院看妇科疾病,对于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拿不准主意,其实,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几类疾病更适合看中医。 功能性子宫出血 妇女阴道不正常出血,多由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中医称为“崩漏”,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中医治疗此病采用清热凉血、止血补血为原则,收效较好。 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50岁左右,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有些人会出现经期不准、经量改变、潮热盗汗、头昏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大汗淋漓等症状,称之为“...

  • 甘麦大枣汤治疗妇科疾病 常获显效

    甘麦大枣汤治疗妇科疾病 常获显效

    读《金匮要略·妇人杂症脉证并治》云:“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治之”。如此可知,脏燥病理为“气郁化火,脏阴不足”。《内经》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难经》则云:“损其肝者益其中。” 甘麦大枣汤以小麦养心血,安心神,甘草大枣甘润补中缓急。方虽药仅3味,看似平淡,然其在临床常可愈大病,甚则疑难杂症。多少医家称其治疗之力不可轻视。笔者随父侍诊多年,每见其用甘麦大枣汤,...

  • 六种中药可调治妇科疾病

    六种中药可调治妇科疾病

    当归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 黄芪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的作用。 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

  • 适合看中医的妇科疾病

    适合看中医的妇科疾病

    有些女性到医院去看妇科病对于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拿不准主意,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适合看中医的妇科疾病。 功能性子宫出血 指妇女阴道不正常出血,多由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中医称此为“崩漏”,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中医治疗此病采用清热凉血、止血补血之法,收效较好。 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45~55岁这段时间,由于激素分泌失常,有些人会出现经期不准、经量改变、潮热盗汗、头昏心悸、失眠烦躁,动辄发怒,大汗淋漓等症状,这种表现被称为“更年...

  • 川蜀妇科疾病与湿热致病特点

    川蜀妇科疾病与湿热致病特点

    四川湿热气候与妇科疾病证治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各异, 遣方用药存在明显地 域差异, 故临证施治宜因地制宜。 四川盆地气候温 润多湿, 民众嗜食辛辣油腻, 以致湿热体质居多。 若 摄身不慎或饮食不节使湿热内生, 内外相感, 则易产 生湿热病证。 湿邪重浊黏腻, 易袭阴位, 流注下焦冲 任, 故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 湿郁化热, 湿与热结, 阻滞气机, 或日久化瘀入络均可致湿热瘀结于胞宫、 胞脉, 导致多种妇科疾病, 如, 妇科炎性疾病、 痛症 性疾病、 月经不调、 不孕症等。 川蜀地域与湿热之邪蕴生 川蜀即...

  • 以《内经》为根基 巧治妇科疾病

    以《内经》为根基 巧治妇科疾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肖战说   第三届国医大师段亚亭教授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薪火相传师承导师。段亚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近70载,坚持中医经典研读,立足中医临床,德艺双馨,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多种疑难杂病,尤精于妇科疾病的诊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三年余,收益良多,现对其学术思想及经验探析如下,以飨同道。   学古不泥 融通诸家   以《内经》为根基 巧治妇科疾病   段亚亭重视经典研究,他讲过“中医临床...

  • 蔡小荪调肾思想辨治妇科疾病经验初探

    蔡小荪调肾思想辨治妇科疾病经验初探

    蔡小荪( 1923- ) ,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第一批全 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海市名中医, 蔡氏 妇科第七世嫡系传人, 获首届中管局 “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 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教学 工作六十余年, 创立了中医妇科审时论治学说和中医妇科周期 疗法, 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擅长治疗不孕不育及各类妇科 疑难顽症。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妇儿科...

  • 妇科疾病蕉疗方

    妇科疾病蕉疗方

    1.崩漏茶:仙鹤草60 克,荠菜50克,茶叶6克。 上水煎服,每日1剂,随时 饮用。 2.功血茶:红茶2克,葡 萄干30克,蜜枣25克。加水 400毫升共煎,煮沸3分钟, 每日1剂,分3次服,主治功 能性子宫出血。 3.月经过多茶:黑木耳 30克,红枣20枚,茶叶10 克。煎汤服,每日1剂,连服 7日。 4.月经骤停茶:绿茶25 克,白糖100克。沸水900毫 升冲泡,露一夜,次日1次 服完。 5.血瘀痛经茶:绿茶3 克,月季花6克,红糖30克。 加水300毫升,煮沸5分钟, 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 6...

  •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吴佩衡先生是中医扶阳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云南 经方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遣方用药深受张仲景《伤寒 杂病论》 的影响 [1 ] 。善用附子、 桂枝、 干姜等温阳药物 治疗寒证疾病, 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而尤以附子的应用 最为得心应手。在 《吴佩衡医案 》 《医药简述 》 《中药十 大主帅》 等文献资料中, 吴氏治疗疾病多种, 涉及内外 妇儿各个学科, 尤以内科居多。目前关于吴氏学术思 想的研究, 内科已经获得了很多成果 [2 -3 ] , 至于妇科方 面, 至今尚未见系统性的汇总报道, 故本文以吴佩衡先 生论著为主要依...

  • 浅析妇科疾病与舌尖瘀点的关系

    浅析妇科疾病与舌尖瘀点的关系

    茫茫广宇, 万物化生, 物生有因, 必现于形。 中医 学在四诊中, 以舌象观人之脏腑, 阴阳调变, 精化异 同之玄机, 理即于此。 中医学认为, 舌是人体惟一外 露的内脏, 通过人体十二经脉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相 通, 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 因此, 通过察舌体、 舌脉能获知人体脏腑、 气血、 经脉、 病邪的状况。 近 年来, 人们渐从人体脏腑——体表相关学说中认识 到, 舌也同人体之面、 眼、 耳、 鼻、 手、 足生物全息元 特征一样, 在病理条件下 , 除可具有其病理特征外, 更具有可能与...

  • 中医观目诊断妇科疾病的经验

    中医观目诊断妇科疾病的经验

    吴熙教授从医数十载,擅长妇科疾病的治疗。现将其观目诊断妇女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观目诊断妇女病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观察眼睛的结构、形态、色泽、斑点等变化,来诊断妇女病的一种诊法,称为全息诊法。目与全身联系非常紧密,望眼不仅可以测知五脏六腑的病变,而且对妇女病的诊断可起“见微知著”“一目了然”的作用。目诊同样也需要与望、闻、问、切互参互补、综合分析。 黑睛望诊法 黑睛相当于西医解剖学的虹膜、角膜部分。黑睛诊法实际上也就是虹膜诊...

  • 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 脏躁崩漏

    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 脏躁崩漏

    归脾汤首载于南宋严用和所撰的《严氏济生方》(简称济生方)[1]。由黄芪、白术、当归、酸枣仁、人参、龙眼肉、木香、大枣、茯苓、远志、甘草、生姜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不寐,及脾不统血、气不摄血之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等症。笔者灵活的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脏 躁 王某,女,48岁,2008年4月初诊。近1年来感心悸怔忡,同时伴疲乏无力、失眠健忘,潮热、心烦,饮食减少。月经数月一至。舌淡苔白,脉细弱。同时查心电图示:T波改变,心得安试验阳性。中...

  • 藿香正气散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及探讨

    藿香正气散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及探讨

    藿香正气散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藿香、 紫苏叶,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白术、 半夏、 陈皮、 厚朴、 桔 梗、 炙甘草组成。具有芳香化湿, 解表和中, 理气之功 效。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症见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舌苔白腻 等。常用于四时感冒, 尤多用于夏季感冒型急性胃肠 炎。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总结发现 [1 -2 ] 藿香正气散临 床应用及研究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 其方多用于消化 系统、 儿科、 神经内科、 呼吸系统、 皮肤科等, 妇科方面 的应...

  • 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妇科疾病有良好效验

    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妇科疾病有良好效验

    秋风送爽,时下正是调养身体以补充夏日消耗的佳季。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藕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清咸丰年间,藕曾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民间素有“女不离藕”之说,更有“三日不断藕”之谓,因而此时女性食藕不无裨益。从生理上讲,妇女以阴血为本,因其有经带胎产的特点,易致阴血亏损以及出血之证。而藕生者性寒,能生津止血;熟者性温,则可健脾益血,堪称妇女佳蔬良药。特别是熟食,乃女性强...

  • 治妇科疾病重视哲学思辨 传承要守住初心

    治妇科疾病重视哲学思辨 传承要守住初心

    姚氏妇科的创始人姚寓晨(1920—2014年)1942 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后师从上海内科、妇科名家方公溥。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60 余年,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姚寓晨擅长女科,针对社会环境、地理气侯等特点,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逐步形成“源《内经》、宗仲景、法景岳、效傅山”的学术思想和“论治先后天不忘肝脾肾,探求内外因不忘痰瘀滞”诊治妇科疾病的“时...

  • 床运用四物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粗浅体会

    床运用四物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粗浅体会

    四物汤原出于唐代《理伤续断方》,主治跌打损伤,肠肚中污血。宋代《和剂局方》应用于妇人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下等症。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发展,用以治疗妇科经产诸疾。 四物汤的组成为:熟地黄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 其中熟地味甘,微温,滋阴益血,《本草备要》说它“平补肝肾,养血滋阴。” 当归甘辛苦温,气香而润,补血调经,《实用中医学》说:“当归为补血调经要药,本品甘补温通,辛香而善走散,补血而有调气活血之功。” 白芍...

  • 调理脾胃治疗妇科疾病

    调理脾胃治疗妇科疾病

    赵瑞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妇幼健康研究会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咨询专家等。 女性生理功能依赖脾胃而成,病理机制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从脾胃论治妇科病,主要从脾胃与肝、肾的关系出发,阐述调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r...

  • 着重在“盛”“通”上下功夫 李敬孝诊治妇科疾病学术思想

    着重在“盛”“通”上下功夫 李敬孝诊治妇科疾病学术思想

    •李敬孝在中医妇科学术上,强调“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气血”,提出妇科疾病发生的根本是阴血不足、血气不畅,在治疗上以补养肝肾、顾护阴血、梳理气机、调畅血气为其要法。 •李敬孝认为妇科出血病症,从病因而言均可因寒热湿邪与血相搏、生活所伤、内伤七情及体质因素等致病,从病机来说均可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血气失调、损伤冲任而发病,不同之处是每类出血证病因有所偏颇。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衡法理论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衡法理论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已故国医大师颜德馨是孟河医派第二代传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颜德馨长期从事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病证的研究,独创性的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治疗法则并创立了衡法理论,临证经验丰富。其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如“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并提出了以衡法调气血为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总治则。笔者学习其大量医案及论著后,常将衡法理论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注重气血并调,以衡为期,疗效显著。 衡法运用 气与血为人体基本物质,无论四肢百...

  • 妇科疾病熏洗可治

    妇科疾病熏洗可治

    药物熏洗是传统外治法中的特色疗法,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常见妇科疾病,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下面介绍几则熏洗方药。 1.治痛经: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加水煎至2000毫升,待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足,水温变低时,再加药液或开水,每日15-20分钟。足部药浴后需饮用温开水250-500毫升。功效:疏经活络。 2.治外阴瘙痒症:当归、黄精各15 克,苦参10克,地肤子、透骨草各15克,蛇床子、白藓皮各10克,花椒5克,薄荷 10克。以上诸药加水煎至1000毫升,趁热先熏后洗或浸泡外阴部、肛门...

  •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黄煌运用黄芩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 是一首仅包含黄芩、芍药、甘草、大枣4味药的小方, 其主治为下利。黄煌教授喜用黄芩汤原方, 临床上将之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胃肠道疾病、口腔科疾病、关节炎、肝胆类疾病以及癌症术后调理等, 大大扩展了黄芩汤的应用范围。 黄煌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医40余年来, 一直致力于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并形成了系统的方-病-人辨证体系。方, 即经典名方或后世经验方;病, 是具有发生发展变化特点的一组让人痛苦甚至是影响...

  • 运动不当易得妇科疾病

    运动不当易得妇科疾病

    锻炼能使身体更健康,但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周期,若运动不当,有可能引发以下几种妇科疾病: 月经异常 据调查,运动量较大的少女,月经异常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多表现为月经初潮延迟、周期不规则、继发性闭经等,且运动量越大初潮年龄越晚。其原因主要是剧烈运动会抑制下丘脑功能,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影响体内性激素的正常水平,从而千扰了正常月经的形成和周期。 卵巢破裂 剧烈活动、抓举重物、腹部挤压、碰撞等都可引起卵巢破裂,从而出现下腹部疼痛,甚至波及全腹。卵巢破裂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0—18天。 子宫脱垂...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