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理论

  •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恶性肿瘤精准治疗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恶性肿瘤精准治疗

    肿瘤精准治疗是以瘤体本身某种靶标为指向而 治疗的理念,似乎与中医治疗理念相去甚远。其实 主要以患者生命活动外在表现为靶标、考虑到西医 治疗特点并与之配合的肿瘤中医治疗也可称之为宏 观精准治疗。 1 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症状是辨证 依据,施治目标及有效标准是症状减轻或消失。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1 ] 提出了 5 种中医治疗 肿瘤的模式,单纯中医治疗模式是用中医辨证施治 方法治疗肿瘤,其他 4 种模式为防护、加载、巩 固、维持治疗,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内 分泌等治疗同时或...

  • 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探讨扶正抗癌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探讨扶正抗癌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02 年 Dunn 等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 ( cancer immunoediting) 理论,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可对肿 瘤细胞进行识别、破坏,同时又对肿瘤细胞实施 “免疫选择”压力使具有逃避免疫监视功能的肿瘤 细胞存活 [1 ] 。该理论阐述了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 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并分为免疫清除 ( elimination) 、免疫均衡 ( equilibrium) 和免疫逃 逸 ( escape) 三个阶段。中医理论认为,正虚是肿 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扶正抗癌法是中医药治疗 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具...

  • “癌毒”理论在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理论

    “癌毒”理论在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理论

    “癌毒”理论是在中医肿瘤理论不断发展中 提出的,是指在正虚基础上,内外各因素共同作用 产生的特异性的致病因子,这一概念已得到广泛认 同 [1 ] 。我们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产生和发展的 具有特异性致癌作用的毒邪致病因素 [2 ] ,是促进 肿瘤发生、发展、变化、流注的异常动力。肿瘤为 病,是正虚与癌毒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是导致肿 瘤产生的病理基础,癌毒是导致肿瘤产生的必要条 件,癌毒是对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 癌毒是肿瘤病机核心 肿瘤形成过程中,癌毒内生是使动因子,痰 浊、气滞、血瘀是病理产物,正虚...

  • 治未病理论 恶性肿瘤的防治现状

    治未病理论 恶性肿瘤的防治现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岱翰     治未病理论是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与原则,是古代医家防治疾病的大智慧及哲理升华。引申古人实践中的直觉和经验用于防治癌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恶性肿瘤的防治现状     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癌症负担呈持续增长态势,在我国因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位居死亡第一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癌症发病近十年来呈上升态势,每年增加约4%,调整年龄因素之后,每年增长约2%。目前我国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老...

  • 儿童肿瘤防治“阳明大降机”理论源流

    儿童肿瘤防治“阳明大降机”理论源流

    浅述吕英从“阳明大降机”理论论治儿童肿瘤的临床经验 吕英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 现任南方医院李可中 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 南方医院古中医疑 难杂病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主任。从事中医临床近 30 年, 在儿童肿瘤防治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 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证之时以 《易经》 为根本, 以 《黄帝 内经》 为宗旨, 以六经辨证为大法, 以伤寒方药为医 剑, 运用纯中医防治临床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病。立志 通过中医之路报效国家, 继承和发扬李可老中医的学 术思想, 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医师承教育之路, 培养 一...

  • 恶性肿瘤癌邪理论的应用 癌邪的产生

    恶性肿瘤癌邪理论的应用 癌邪的产生

    从癌邪理论探讨恶性肿瘤病因病机 恶性肿瘤又名癌症, 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常见病, 其诊治由西医主导, 但局限性明显。 中医 药具有独特优势, 能弥补西医之不足, 是癌症综合治 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 差异大, 古籍记载零散。 这种理论研究的落后与中药 的广泛应用不匹配, 阻碍了中医药诊治癌症的进一 步发展。 癌症不同于伤寒、 温病、 疫病和一般内科杂病, 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转归, 应该在中医框架下建 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 为中医理论大厦添砖加 瓦。 西医对癌症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和相...

  • 医理论与中医理论对癌性疼痛认识

    医理论与中医理论对癌性疼痛认识

    苗医与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的异同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 感觉、认知、情感及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1 ] ,是 肿瘤患者中晚期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临床症状之 一。目前 WHO 推荐的 “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虽是 干预癌性疼痛的主要方式,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 想且毒副作用大,目前更推崇个体化、多途径的综 合治疗 [2 ] ,而民族医药是癌性疼痛综合干预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苗医学与中医学虽在历史上相互渗 透和借鉴,但两者均是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本文 从两类医学理论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治疗层面上进 行比较,探讨两...

  • 继承创新国医大师“癌毒”学术思想 创建病机理论体系

    继承创新国医大师“癌毒”学术思想 创建病机理论体系

    病机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灵魂,是中医继承、发展、创新的突破口。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程海波领衔完成的“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继承创新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建病机理论体系,开展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创建研究。   癌毒病机理论是中医肿瘤病机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丰富完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提高中医药抗肿瘤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研究团队介绍,近十余年来,团队紧紧抓住提高中医药抗肿瘤临床疗效的关键科学问题—...

  • 张士舜 中医治疗肿瘤53年“三辨治癌”理论

    张士舜 中医治疗肿瘤53年“三辨治癌”理论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3年,首倡“三辨治癌”理论,获显著疗效。       组方:石斛30克,南沙参20克,生地10克,玄参10克,麦冬20克,天冬10克,甘草5克。       功用: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主治:口干欲饮,腰酸乏力,舌红少津,甚至光红无苔,脉沉细,...

  • 肿瘤的防治要顾护脾胃 运用温病理论认识恶性肿瘤

    肿瘤的防治要顾护脾胃 运用温病理论认识恶性肿瘤

    杜建教授为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原院长,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诊专家。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肿瘤、老年性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治疗,诊疗思路敏捷准确,处方用药灵活机变。现将其运用温病理论指导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运用温病理论认识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每可出现瘀毒内蕴而耗伤阴...

  • “扶正治癌”学术思想的中医理论分析

    “扶正治癌”学术思想的中医理论分析

    刘嘉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1995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扶正治癌”的学术思想是刘嘉湘在大量有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勤求古训,借鉴古人、融西于中而发展起来的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且“以人为本”的学术体系。   中医学在发展之初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具备开放包容的特征,当时受到其他学科精髓的滋养,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至深。中医学奠基之作《内经》...

  • 中医对软组织肉瘤的认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浅析

    中医对软组织肉瘤的认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浅析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法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软组织及内脏器官的间叶组织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发病原因可能与外伤、家族遗传、化学刺激、病毒感染、放射线刺激等因素有关。该病好发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恶性程度较高,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较大,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10%[1]。目前,临床治疗软组织肉瘤仍以手术为主,但局部切除后易复发和发生转移,即使是局部广泛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仍较高,预后差,放化疗效果不理想[2]。软组织肉瘤属中医“肉瘤”“筋瘤”“血瘤”“石疽”等范畴。中...

  • 肝癌要方典型案例 中医理论分析肝癌的形成

    肝癌要方典型案例 中医理论分析肝癌的形成

    在随诊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玉生的诊治学习中,见到他应用多次修订的“肝癌要方”治疗各种肝癌,已取得良效。今将王老师对该方的证治分析及验案整理如下。   肝癌属中医文献中的“癥瘕”“积聚”“癥癖”“肝积”等的范畴。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之一,因其起病隐匿,转化迅速、预后凶险、治愈率很小,所以常常被称为“癌中之王”。现今对该病的治疗有多种,例如西医的手术切除,这必有较严格多项的适应证,即便是术后,其转移复发者也不在少数,肝移植除了高额的费用外,能找到合适的肝源也非常之难。其他常用的介入、消融、放化疗、生物治疗...

  • 自拟乌僵丹汤加味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理论探讨

    自拟乌僵丹汤加味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理论探讨

    结直肠腺瘤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随着电子肠镜检查的普及,结直肠腺瘤的发现率逐年上升。结直肠腺瘤的癌变率高达61%[1]。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内镜下治疗,但单纯行结直肠腺瘤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易出现复发,研究表明,该病3~5年复发率为28%~58%[2]。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运用自拟乌僵丹汤加味治疗23例结直肠腺瘤术后患者,共治疗3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为21.74%(5/23)。该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自拟乌僵丹汤加味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理论机制进行探讨。   1 中医认识 结直肠腺瘤属于中医“肠覃”...

  • 姜良铎运用气化升降理论辨治脾胃病

    姜良铎运用气化升降理论辨治脾胃病

      笔者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对脾胃病的治疗提倡从调动人体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脏腑之间生理功能协调出发,采各家之长,轻灵用药,以通为补,达到升降平衡得宜,气机转化正常。从各个脏腑的功能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胃主和降,脾主升清,大肠主传导,肝主疏泄,肾主关约等。由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个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并以经络气血为媒介相互联系和传递信息,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临证辨治时,要有整体观。   升清降浊  为治脾胃基本大法   脾主升清,为脏宜藏,胃司降浊,属腑宜通,脾胃之...

  •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当代疫苗现状下中医免疫思想的潜在优势及研究策略与实践方案   目前, 现代医学针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以研制与应用特异性疫苗以及抗病毒等药物为主, 如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疾病至今尚无疫苗预防及特效药物治疗, 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又很少。且由于疾病本身的动态发展及变异也使已研制的疫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中医药通过运用免疫思想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对疾病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1,2,3]。   中医在古代早已孕育了免疫思想, 且在临床运用中得到验证及运用。如何让中医免...

  • 基于中医血瘀理论阐述皮肤衰老的机理

    基于中医血瘀理论阐述皮肤衰老的机理

    衰老又称老化, 是机体各组织、 器官功能随着年龄 增长而发生的功能退行性改变 [1 ] 。皮肤是人体衰老过 程中最明显的器官, 其衰老程度直接反映机体的老化 水平 [2 ] 。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 主要分 为自然衰老和光老化两种形式, 现已有报道明确提出 皮肤衰老是内源性生理因素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3 ] 。由于皮肤暴露于体外, 容易受到紫外线 等外源性因素影响而导致皮肤衰老 [4 ] 。美国皮肤病协 会也指出皮肤老化主要是由于紫外线辐射对皮肤造成 的损害所引起, 这个过程即称为光老化...

  •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论古代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不仅孕育了理论的生长, 也不同程度规定了其发展 走向。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 脾脏象理论系统的构建, 所援引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文化元素。 基于文化背 景的研究, 可明晰脾脏象理论发生的思维特征、 文化 来源和学术内涵, 对于提高脾脏象理论的理性思维 水平, 构建现代知识背景下的脾脏象理论的知识体 系, 丰富和创新脏象理论起到一定作用。 易学象数与先秦诸子学说对脾脏象理论形成 的影响 1. 医易同源、 医源于易, 脾脏象理论体系藏象 数取用思维模型...

  • 脾胃湿热证理论源流考

    脾胃湿热证理论源流考

    脾胃湿热证是以湿热侵袭脾胃, 导致脾胃生理 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湿热证候。 理论渊源可 以上溯自 《黄帝内经》 , 之后历代医家均有所阐发, 对于脾胃湿热的认识不断深入, 渐趋完善。 需要指出 的是 “某某证” 的称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医界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才出现的。 “脾胃湿热 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历代医学文献一直 称为 “脾胃湿热” 。 本文通过对脾胃湿热证的古今文 献系统梳理考证, 追溯脾胃湿热证的历史源流及发 展演变的学术脉络, 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文献 学依据。 脾胃湿热...

  • 脾虚理论源于脾胃病学说

    脾虚理论源于脾胃病学说

    “调中复衡”理论强调中州脾胃功能的核心作用以及中焦气机升降功能正常和五脏功能协调的重要性,倡导脾胃升降相因,降在先;纳化相协,调为要;脾胃辨治,论分合;五脏调理,土为枢,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通降论”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脾胃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金代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脾胃学说是指导脾胃病诊治的基石,其奠基于秦汉时代《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基础理论,在汉末至两宋诸医家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至金元时期形成了李东垣关...

  • 脾胃病诊治理论传承创新实践

    脾胃病诊治理论传承创新实践

    脾胃病诊治理论的传承需注重以先贤经验为基础的成果验证、优化与拓展,而创新应找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问题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下,以适宜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加以研究、阐释和融合,进而有效解决脾胃病不断出现的新临床问题。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诊治理论的传承需注重以先贤经验为基础的成果验证、优化与拓展,而创新应找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问题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

  • 阐明“浊毒化”是理论研究的重点

    阐明“浊毒化”是理论研究的重点

    浊毒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中医学术概念,虽然其萌芽于学术界的时间已经有很多年,但是作为重要的科研攻关项目,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团队鲜明的学术特色,他主持的这项科研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题验收,对于浊毒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几年之中,学术团队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系列著作,介绍这个学术理论的新成就,并希望以此指导临床、提高疗效、进一步开发系列新药。因此,“开宗立派,挑战浊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将引起学术界的瞩目。“浊毒证”的研究也必然会引发不同观点的争鸣,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逐渐走向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

  • “肾 痴呆 干细胞”理论研究探讨

    “肾 痴呆 干细胞”理论研究探讨

    中医认为, 肾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脏腑之一, 被历 代医家称为 “先天之本, 生命之根” 。 人类生命起源 本之于肾, 生长发育的动力来源于肾, 机体的衰老归 因于肾, 东汉华佗在《中藏经》中云: “肾者, 精神之 舍, 生命之根” 。 肾之所以重要, 与肾所化生和闭藏之物—— “肾 精” 有密切关系。 肾中之精是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物 质基础, 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 长、 壮、 老、 已, 机体的生殖繁衍、 生长发育、 各脏腑组织生 理功能的发挥与维持均与肾中精气关系密切。 “肾” 藏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两...

  • “轴”理论的产生背景“轴”对男子生殖的认识

    “轴”理论的产生背景“轴”对男子生殖的认识

    专家简介   郭军,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的相关论述,即阐述男子以“八”为周期,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生理功能对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影响。   那么这些影响是如何体现的呢?中医认为大多数男子8岁的时候肾气充实,头发开始变得茂盛,乳牙也更换了。到了二八即16岁,肾气旺盛,中医所说的天癸即脑垂体分泌物与各种性腺内分泌物可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这个...

  • 肥胖与脾瘅的联系 脾瘅理论的肥胖治疗

    肥胖与脾瘅的联系 脾瘅理论的肥胖治疗

    脾瘅理论与肥胖刍议 肥胖( Obesity) 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 或) 分 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 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1 ] ,包 括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超重与肥胖已经成 为全球严峻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 量。从 1980 年到 2013 年,全球超重和肥胖成年 人、儿童分别增长了 27. 5%、47. 1%,超重及肥 胖总人口已从 1980 年的 9. 21 亿达到 2013 年的 21 亿 [2 ] 。2010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的数据显示,我 国成人...

  •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探讨推拿与中医美容的关系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探讨推拿与中医美容的关系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对损美性疾病进行掩饰或矫正,主要运用中药口服、膳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手段对身体进行养护和调理,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目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养生保健、美容意识的增强,中医美容作为医学美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备受医学界的关注和广大群众的青睐。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手法的运用以疏通气血、舒筋活络,使机体失调的功能得以调整,减轻或解除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带来的痛苦,同时能够消除疲劳,调节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机体软组织修复,改善新陈代谢,调整人体...

  • 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病因病机

    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病因病机

    肥胖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质量异常增加,形体肥胖,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气短少动等症状的一类病证。肥胖症易变生他病,《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前人早已认识到肥胖与消瘅等病证有关,极度肥胖者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中医历代医家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论述多集中于痰湿、血瘀、气虚、阳虚等。清·黄元御创“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笔者试从此理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 藤类风药理论的应用范围 治皮肤病咳喘泄泻痛证

    藤类风药理论的应用范围 治皮肤病咳喘泄泻痛证

    •《本草便读》云:“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药如络脉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取象比类,多具通络之功。因此,藤类药既能驱除络脉病邪,又能走行通利,引诸药直达病所,此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其基本功效均与“风”有关。   •《本草纲目》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蔓藤之品搜剔不克为功。”笔者认为藤类药的应用,不能简单局限于风湿痹痛类,应把其从理论角度上升到风药,并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笔者在跟随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炳厚学习期间,每见他运用五皮五藤饮化裁治...

  • 基于“玄府理论”浅论“开玄通府”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思路

    基于“玄府理论”浅论“开玄通府”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思路

    “玄府” 理论由 《黄帝内经》 学术体系提出, 建立于 金代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 经过后代医家不断完 善, 成为中医基本理论一部分; 近来, 玄府理论在指导 中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指导 眼科疾病、 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常获佳效。但在皮 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对其研究不甚多见 。“玄府” 不 仅是水的进出渠道、 气的门户, 更是无处不在的“神 机” 所在。因此, 可基于此, 于临床上通过 “开玄通府”的办法调理皮肤疾病。 1 玄府涵义 “玄府” 概念最早可追溯《黄帝内经》 , 作为...

  • 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硬皮病 ( scleroderma) 是一种临床病理下可见 局灶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的结缔组织病, 严重者可影响血管和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内 脏靶器官,纤维化是其病理特征表现。一般局限型 硬皮病不涉及内脏,预后较好,而系统性硬化症 ( systemic sclerosis,SSc) 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 系统性硬化症总属中医学 “痹证”中的 “皮痹” 范畴,最常累及肺脏,即成为 “肺痹” [1 ] ,影像学 早期可见明显的肺部间质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