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第4页

理论 第4页

  • 筋伤介绍 罗氏正筋八法手法特点及理论探讨

    筋伤介绍 罗氏正筋八法手法特点及理论探讨

    罗氏正筋八法理论探讨及应用 中医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罗氏正骨法”作为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罗素兰(以下尊称罗老)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罗老自幼跟随祖母罗有明学习正骨技术,深刻领悟并掌握罗氏正骨法的手法精髓,她不仅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还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疾病谱的改变,不断进行理论与手法创新。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手法经验总结,凝练出罗氏正筋八法,着力解决筋...

  • 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

    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

    2017年6月5日,笔者在本报4版撰文阐述了韦以宗教授发现的脊柱圆运动规律及其对防治脊柱劳损病的重要意义,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将韦以宗创立的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的内涵及其对防治脊柱伤病的重要临床价值进行总结,请同道批评指正。 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创立的学术背景和过程   一直以来,西方医学界认为脊柱是三维空间,有六个自由度,研究脊柱力学都围绕着一个如何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问题。三柱理论、三维空间理论以及四根绳塔和旗杆论,均是脊柱、椎体局部的力学理论,忽略了地球引力。我国中医界在不少著作中...

  • 娄多峰“虚、邪、瘀”理论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娄多峰“虚、邪、瘀”理论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虚、 邪、 瘀” 理论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 教授提出的治疗风湿病理论, 娄老弱冠行医, 至今 已60余载, 随至耄耋之年, 仍坚持坐诊, 为患者解除 病痛。 娄老勤求古训, 潜心研究, 总结出了 “虚、 邪、 瘀” 治疗风湿病理论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很好的疗 效 [1-3] 。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 “痹证” 范畴, 娄老治 疗该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笔者随师侍诊多年, 受益匪 浅, 现将娄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类...

  • 虚邪瘀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虚邪瘀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虚邪瘀理论是娄多峰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 对风湿痹证本质内容的概括, 虚即正气虚, 邪即外邪, 瘀即痰浊瘀血[1]。虚邪瘀理论已在风湿痹证诊疗中广泛应用, 但是该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面鲜有报道。笔者运用虚邪瘀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9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新乡卢氏骨科医院脊柱科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男31例, 女38例;年龄46~78岁, 平均62岁;病程最短7个月, 最长15年。 1.2 诊断标准...

  •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骨质疏松症 ( osteoporosis,OP) 是指单位体积 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发生改变,骨的脆性增 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 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 性骨质疏松症 ( senile osteoporosis,SOP) 。SOP 多发 生于65 岁以上的女性和 70 岁以上的男性。随着我 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 SOP 显得尤为必要。 1 中医对 SOP 的认识 SOP 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背痛、驼背、骨折和 呼吸功...

  • “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理论探讨

    “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理论探讨

    肾精即肾中所藏之精 , 《素问·六节藏象论》 中就有 “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的记载。 中医理论中的肾精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先天之精, 来源于父母,受后天水谷精微充养,是形成生命的 原始物质,如 《灵枢·经脉》云 : “人始生,先成 精” ; 二是指后天之精,由水谷精气及自然界清气 在五脏六腑气化作用下形成的精微物质,对维持生 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 言 :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rdqu...

  • 脏腑风湿理论在四焦疾病辨治中的应用

    脏腑风湿理论在四焦疾病辨治中的应用

    论脏腑风湿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素问·痹论》指出痹病包括五体痹和五脏痹。 五体痹是 由于遭受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 邪气乘经脉之虚侵入五体, 壅 滞气血, 闭阻经脉, 根据闭阻部位不同而分为皮痹、 肌痹、 脉 痹、 筋痹及骨痹5种。 《素问·痹论》 : “五脏皆有合, 病久而不去 者, 内舍于其和也。 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 筋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皮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 。 与 五体相合的脏腑, 由...

  •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痹证是指因风、寒、湿等邪气侵袭,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骨性关节炎相似。《素问·痹论》认为痹证与营气卫气运行不畅有关,并进行了专题论述。自张仲景始以调和营卫的方法治疗“风湿历节”等病,此后该法被广泛地用于痹证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试从营卫倾移角度进一步探析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1 营卫的概念 1.1 营卫的来源 《灵枢·营卫生会》言:&l...

  •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论慢性筋骨病从痹辨治 施杞教授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伤科大家石筱 山、 石幼山先生, 游学我国各大伤科流派及沪上中医各 家名医, 并赴瑞金医院骨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各进修 一年, 衷中参西, 博采众长, 融会新知, 回归中医。率领 团队开展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 疑难病的临床与 基础研究, 2006 年施杞教授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 的 学术观点 [1 ] 。近十年来, 施杞教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 聚焦颈腰椎病、 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筋骨病 的防治研究, 系统总结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

  •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造成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运动无力,体力劳动可引起症状加重,歇息或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缓解症状[1]。相关研究显示,重症肌无力患病率为14/10万人,且每年以3%的比例增长[2]。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痿病历史悠久,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阐述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的理论依据。 1“治痿...

  • 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关系“骨肉不相亲”中医理论机制

    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关系“骨肉不相亲”中医理论机制

    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少肌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随着世界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中老年人群基数 逐年增高, 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肌肉质 量下降等疾病基础常伴随发生。观望整个人类生命过 程, 衰老是代谢性疾病发生、 骨骼肌肉质量下降、 肌肉 强度损失的高危因素, 是发生少肌症及骨质疏松症不 可改变的年龄因素, 均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骨 质疏松是骨量减少、 骨微机构破坏引起的一种代谢性 疾病, 易合并骨脆性骨折。少肌症隐匿发生, 常常被忽 视, 多伴随骨质疏松常发生, 两者均...

  • 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理论

    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病常见原因,多发病于青壮年,男性居多。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 引起腰痛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病因:内因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外因一是外伤、劳损,二是外邪入侵。骨正方可筋柔,运用强脊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气血同调、筋骨同治、防治结合,疗效显著。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总督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此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

  • 肝病治脾的理论基础 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

    肝病治脾的理论基础 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

    郭淑云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肝胆疾病治疗及研究30余年。郭淑云从脾论治肝病,取效良好。笔者有幸作为师承学员,跟随郭淑云学习,现将其从脾治疗肝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肝病治脾的理论基础 肝病治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素问·经脉别论》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说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饮食所化之精微不断输送到肝以滋养肝脏。肝脾两脏在生理上联系紧密,在病理上又互相影响。《金匮要略》指出:“治未病者,见...

  • 薯蓣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微

    薯蓣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微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损伤肠道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1,2]。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3],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与环境、免疫、遗传、感染、肠道黏膜屏障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西医治疗本病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微生态制剂及生物制剂为主,但这些药物价格昂贵,远期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持续治疗[6]。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

  •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老年功能性便秘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老年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由于非器质性因素导致的排便障碍、粪便硬结、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腹胀、口干、乏力、倦怠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老年人为功能性便秘的高发人群。据资料统计,我国部分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功能性便秘发生率高达15%~20%。长期便秘会使老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甚至引起呼吸、心搏骤停或脑血管意外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目前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有关[2],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便秘又名“大便难”&l...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刀在颈椎病中的诊疗作用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刀在颈椎病中的诊疗作用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颈椎的活动受限及颈肩背部疼痛为临床主要表现,若不及时处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造成椎间小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颈部周围软组织为颈椎的活动提供外源性动力,但同时也易受风寒湿邪的影响。根据经筋学说“筋者,肉之力也”之论,颈椎周围软组织属于“经筋”范畴,颈椎周围软组织疾病亦属于“经筋病”范畴。针刀具备针的优势,又结合刀的特色,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以经筋理...

  • 基于“态靶辨证”理论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

    基于“态靶辨证”理论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

    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之一,主要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消化系统所致。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患病率约为18.7%[1]。态靶医学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态靶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其中“态”是疾病某阶段的整体概括,具有状态、动态、态势3层含义;“靶”特指中药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的作用点,包括病靶、症靶、标靶[2,3]。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辨证”理论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4],认为便秘症...

  • 治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刚柔辨证理论

    治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刚柔辨证理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身疾病的发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赵志付教授认为,在传统的疾病谱中,消化系统疾病多属心身疾病,以刚柔辨证理论指导其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笔者跟随导师临证,获益匪浅,现将导师刚柔辨证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刚柔辨证执简驭繁   赵志付认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属心身疾病,因其发生、发展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和心理情志因素刺激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采用刚柔辨证理论指导其治疗,疗效理想。刚柔辨证理...

  • 《内经》养生理论与冠心病的预防

    《内经》养生理论与冠心病的预防

    冠心病的防治是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早期综合干预,各种危险因素中除性别、年龄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大多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为此必须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方可降低冠心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内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则,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大方面。冠心病的防治可具体从饮食起居、调摄精神、外避邪气和体格锻炼等方面进行。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 用中医理论标本兼治冠心病

    用中医理论标本兼治冠心病

    相对于化学药品,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等慢性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可以从多环节、多靶点对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不仅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而且临床疗效显著,通过对患者辩证施治,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而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和“真心痛”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为:1.寒邪内侵。《诸病源侯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 ”2.年迈体弱。年长体弱,肾气衰微,而致血行不畅,发生气...

  • 阮士怡教授治疗心血管病理论

    阮士怡教授治疗心血管病理论

      阮士怡教授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叔祖父即为当地名中医,故幼年即得家庭熏陶。他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获研究生学位;且在西医内科临床一线工作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天津市中医医院建立后,他先后拜天津名中医赵寄凡、陆观虎两位老先生为师,继承了两位老师用药轻灵,遵守经方的临证用药特点,对经方治验心得良多。在中医药延缓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建树颇丰。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治疗心血管病理论如下。   中西结合创新心血管病治疗理论   阮士怡认为心主血脉,心受肾、脾两脏共同生化之血...

  • 用气血理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用气血理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廖家桢(1930年7月—2014年2月),福建省长汀县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首都国医名师。曾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德国魁茨汀中医医院首任中方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长达50余年,率先应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倡导病证结合研究,应用现代技术阐述“心气虚证”的科学内涵,是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和积极的推动者,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 陈可冀强调治疗老年痴呆理论特色和优势

    陈可冀强调治疗老年痴呆理论特色和优势

    陈可冀院士是我国著名老年医学家,曾著有《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一书,系统整理了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和优势。 他认为,老年痴呆主要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因在于年迈体虚,髓减脑消,脉络空虚,诸窍失聪,或痰湿内生,瘀血内停,郁久化热酿毒;病位虽在脑,但与脾肾、心、肝相关。 临证中,陈可冀从虚、瘀、痰、毒辨证论治,重在以填精益髓、健脾补肾为本,兼以通络开窍、解郁醒神、化痰祛瘀为标,标本兼顾。 如以虚为主者常用左归饮、归脾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减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以行为精神异常和社交障...

  • 入睡困难中医理论妙治

    入睡困难中医理论妙治

    常做噩梦.睡不踏实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以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入睡困难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

  • 总结《内经》中风病的理论

    总结《内经》中风病的理论

    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感病邪的先导。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所谓“无常方”,即无常规。风邪客于人体,无处不及,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为病变化多端。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内经》中风病的理论如下。 五脏风 《素问·风论》(简称《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指口舌极焦燥),善...

  • 老中医药唐蜀华 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

    老中医药唐蜀华 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

    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唐蜀华,是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习古文、诵汤头,又师从于国医大师周仲瑛,苦学三载,益见精进。 唐蜀华中西互参,悉心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与实践,努力发扬中医的优势特色,是业内有鲜明个性的专家之一。笔者现将其主要学术观点概述如下。 中西合璧互补短长 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仅凭医者感官直觉辨证易于受限,唐蜀华认为:超声、心电、同位素,皆应纳入中医范...

  • 中医脑病的理论方药体会

    中医脑病的理论方药体会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疾病诊治预防的四大要素。疾病无论大小轻重和缓急,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脑病概莫能外。在从医过程中,经常记起孙思邈名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其实,方就在心中,只是不知怎么应用而已。为什么会如此,是由于理论的缺失或混乱,不能指导方药的正确使用。所以,首先要把理论这个基础打好,否则临床技术很难提高。中医脑病病位在脑,但和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等关系密切;脑为髓海,属奇恒之府,有其特殊的病因病机,要考虑到年龄、饮食、情绪、性别、地域等的关...

  • 脑病治疗重视脑髓理论

    脑病治疗重视脑髓理论

    赵建军,男,1956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第十届省政协委员。从事中医内科脑病医疗、教学、科研30年,擅长中风病、痴呆、偏头痛、郁病、失眠证、癫痫的中医药治疗。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主编参编《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我的导师已故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了“脑髓理论”,深入地论述了脑髓的形、象、生理、功用及其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脑是...

  • 眩晕方药 神经性眩晕壮火少火理论

    眩晕方药 神经性眩晕壮火少火理论

    患者梁某,男,43岁,2016年5月27日初诊。患者素来体健,2016年2月20日在某诊所静滴2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出现持续性眩晕,耳鸣,头重脚轻,脚踩棉花状伴极度乏力等症。遂至某医院住院治疗12天,诊为神经性眩晕,对症治疗后眩晕、耳鸣症消,仍倦怠乏力出院。至当地某中医院门诊治疗,给予补中益气类汤剂口服,用后眩晕、耳鸣又发,且更为乏困,停药于家休息近3月未缓解。遂求治于吾师河南省开封市名老中医陈五一。 刻见:身材魁梧,肌肉坚实,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烫手,然体温正常;诉持续性头晕,头昏沉,头重脚轻,如踩...

  • 中医心神学说是神志病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中医心神学说是神志病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中医心神学说是神志病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可追 溯到 《黄帝内经》 , 《素问》 和 《灵枢》 中均有相关论述, 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 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心神的相关理论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 不过名称各异, 如 “中医心理学” “身心病学” “心 神学说” “情志病” 等, 直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医院 设立神志病科后, 才以 “神志病学” 相称。笔者认为人 体之神有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