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
-
我用医学大师岳美中的治慢性肾炎方很有效验
配方及用法:玉米须60克,煎汤代茶,连服6个月。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因花柱呈丝状而称“玉米须”,性味甘、淡、平,具利尿通淋之功,用于肾炎水肿、热淋、石淋等。 此药在秋季很容易大量收到,晒干后备用,病家可自己采备,经济而实惠。 岳老积多年之经验,深感唯经济困难者,才能坚持服此偏方达到治愈。因为经济富裕和公费医疗者,就医买药不难,不能长期守服,数日更一医,找一方,难怪治而不愈。慢性肾炎,若长期不愈可伤正气,应调护正气,使其伤损渐复。假如中途易撤,培补不终,甚至操之过急,继以损伐,其结果不...
-
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探讨扶正抗癌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02 年 Dunn 等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 ( cancer immunoediting) 理论,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可对肿 瘤细胞进行识别、破坏,同时又对肿瘤细胞实施 “免疫选择”压力使具有逃避免疫监视功能的肿瘤 细胞存活 [1 ] 。该理论阐述了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 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并分为免疫清除 ( elimination) 、免疫均衡 ( equilibrium) 和免疫逃 逸 ( escape) 三个阶段。中医理论认为,正虚是肿 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扶正抗癌法是中医药治疗 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具...
-
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通过物理刺激或药物作用于经 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达到防治疾 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甚至早于内 服药物,成为我国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早在 《灵枢·痈疽》中就有记载,曰 “发于腋下 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 之,涂以豖膏” ,即应用豕脂调制成的软膏涂擦治 疗疽症 。《周礼·天官》有外治法治疗肿疡类疾病 的记载,曰 “疡医掌肿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即医师应用药物外敷治疗肿疡。近年 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外治法在直接消瘤,改善 癌痛,控制胸...
-
基于血瘀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扶正祛邪、以毒 攻毒、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 的主要治法 [1 ] ,其中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褒贬 不一。对此,结合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肿 瘤患者血瘀证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并举例说明。 1 血瘀证与肿瘤 肿瘤归属于中医学 “癥瘕” “积聚” “石瘕” “岩 ” “石疽”等范畴,从病因病机分析古代不少 医家认为血瘀是 “癥瘕”形成的基础,如唐容川 在 《血证论》中明确指出 :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 间,则结为瘤瘾,瘕者或聚或散,气为血滞,...
-
以毒攻毒治法在肿瘤临床中的运用
2012 年我国肿瘤患者的人数约占全世界肿瘤 患者的五分之一,每年肿瘤患者死亡人数约占全世 界肿瘤患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1 ] 。在恶性肿瘤 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中,使用有毒药物达到祛除毒 邪之目的的以毒攻毒治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 视。现阐述以毒攻毒治法在肿瘤临床中的运用。 1 以毒攻毒治法的内涵 《说文解字》曰 : “毒,厚也,害人之艸,往 往而生,从中从毒。 ”此 “毒”指的是毒药,一般 指作用较强烈的毒性药物,即王冰所注 : “能攻其 病,谓之毒药 ” ; 《类经》所曰 : “毒药,谓药之峻 烈者” 。亦...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新解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有胸部以上燥热而双膝以 下发冷,自汗、烦躁、失眠,或伴腰酸腿软,舌红 或舌淡苔白,脉沉涩,尺脉无力等症状,为 “上 热下寒”的表现 。“上热下寒”首见于 《灵枢·刺 节真邪 》“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 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上热下寒 是寒热错杂的表现之一,是由阴阳之气不能协调, 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所致。可见胸中烦热、目赤咽 痛、烦躁难眠或同时伴有足胫冷痛、大便稀溏。 《伤寒论》对寒热错杂证多有论述,可见此类患者 临床非常多见。此证与手术及化疗等西医治疗也有 关系,而西医...
-
中医在晚年肿瘤医治中的作用
晚年患者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因为晚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且常伴有其他兼并症,许多临床试验未将其纳入,因而肿瘤医生在拟定晚年肿瘤患者的医治决策时缺乏相应的攻略作为临床指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郁仁存教授依据晚年肿瘤患者的特色,重视中医平衡观在晚年肿瘤防治中的辅导意义。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是晚年肿瘤发病的原因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要害,具体表现为以五脏为中心的各个体系(包括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功用的协调与平衡。坚持阴阳平衡,机体的内涵环境处于相对安稳的情况(内稳态),人体就会处于健康情况;...
-
四妙勇安汤加减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举隅
四妙勇安汤为治疗热毒脱疽的著名古方, 其最早 见于华佗 《神医秘传》 , “内服药用金银花三两, 元参 三两, 当归二两, 甘草一两, 水煎服” [1] 。 清代鲍相璈 将此方命名为 “四妙勇安汤” , 载入 《验方新编》 , 并 称其治疗脱疽 “一连十剂, 永无后患” [2] 。 四妙勇安汤 传统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型脱疽之证, 屡试不爽。 随 着药理研究不断深入, 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张军 平、 许颖智等 [3-4] 发现四妙勇安汤能预防动脉粥样硬 化形成, 拮抗炎性反应。 实验证实 [5-7] , 方中含抗肿...
-
舌诊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地位及作用
舌诊属望诊范畴, 应用于临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由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 其 精气上荣于舌, 故脏腑的病变可反映至舌象上来。它 是观察机体病变的一面镜子, 通过察舌验苔, 能较客观 地判断素体正气盛衰, 分辨病位深浅, 区别病邪性质, 推测病情进退, 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肿瘤 作为一类具有独特病理、 生理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舌诊 对其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辨舌测知体质, 谨防 “药邪” 伤正 朱莘农老先生说 :“医道之难也, 难于辨证;辨证 之难也, 难于验体。体质验明...
-
“脾主四季”中的“季”按季节来理解
《黄帝内经》重在说理,其论述的医理指导中医临床一直延用至今。随着历史文化的演变,后世医家对部分《内经》原文的理解有些片面,“毫厘千里”之差局限了我们的中医思维,影响了临床疗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张德英教授问道岐黄、发明古意,从字句之间理解《内经》,将岐黄思想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之中,兹举“脾主四季”一例来说明。 “脾主四季”源于后世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脾者,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之,不得独主于时也”,这里“季”作季节讲,脾所主之日位于四季之末。《说文解字》中对“...
-
王乐亭针灸治疗体系中的脾胃思想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在 针灸治疗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乐亭曾 任北京中医医院( 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 院) 针灸科主任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 现首都医 科大学) 教授,北京中医学会( 现北京中医药学会) 委员、针灸委员会( 现北京针灸学会) 理事,是京 城针灸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具有广泛的 影响力。 1 脾胃思想的概念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 : “脾者,土也,治 中央。 ”脾为土脏,灌溉四旁,主运化升清,将水 谷精微上输至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 养全身。脾胃主一身之气机...
-
中医药在老年衰弱多学科干预中的特点和优势
2016 年底,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 2. 31 亿,占总人口的 16. 7%,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有 1. 5 亿,占总人口的 10. 8% [1 ] 。研究显示,我 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病率为 5% ~31% [2 ] ,衰弱严 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和并发症风 险,与无衰弱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的平均死 亡风险增加 15% ~50% [3 ] 。 1 衰弱老年人综合评估及多学科干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衰弱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中成药中的壮阳药
自从“伟哥”风靡全球后,人们对药物治疗“阳痿” 似乎更增添了信心。由于药物疗法简便,费用也相对较低,患者乐于接受。 在中医药方面,不少男士迫切想了解有哪些中成药对治“阳痿”有疗效且又相对安全。以下介绍几种这方面常用的中成药。 男宝胶囊 功效:壮阳补肾。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性欲淡漠、阳痿滑精、腰腿酸痛、肾囊湿冷及精神萎靡等。每粒装0.3 克。口服,每次1~3 粒,每日2次,早晚月艮。 参茸三鞭丸功效:补肾助阳、益气生精。用于肾阳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阳痿、遗精、双目昏暗、精神疲倦、腰膝无力等。剂型为蜜丸,每丸重6 克。口...
-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 笔者读《黄帝内 经》,如《素问:生气通 天论》提及扶阳三法, 颇有所体会: 第一法是灼艾, 用艾条熏小腹关元 穴,因为关元穴是男 性藏精、女性藏血之 处。点燃艾条熏关元 穴15分钟,至皮肤表 层映现红晕即可,每 日1次。这是温阳、暖 宫、除湿、通筋活血的 最佳窍门,也是道家 的养命心法之一。 第二法是用丹药, 以硫磺为主,这点《扁 鹊心书》亦有记载,可 用硫磺回阳祛湿。民国 初年的名医张锡纯对 西医药有一定的认识, 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 两录》大力推荐服用生 硫磺来回阳,他说:“生 硫磺的回阳效...
-
我心目中的五子补肾酒
不知是在军队待的时间较长,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打从进入“知天命”年龄段后,身体状况就每况愈下,精气神也没有以往鲜活,浑身总感乏力,畏寒怕冷。尤其是下半身睡到天亮,两条腿还是冰冷的。期间也吃过一些药物和药酒,但收效不大。 大概是2006年,在民族医药报上看到一篇 (家庭自制补肾酒) 的文章,我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五于补肾酒”方,按方中要求,从药店买回了枸杞子 100克,菟丝子,五味于,车前子各50克,覆盆子100克等药物,照方要求泡制和服用。从 06年至今,我按此方泡制了三次,服用后,觉得效果不错。现在下肢也不...
-
中医方剂中的四物汤是中医补血 养血的经典方药
孙中山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医学家。曾在澳门行医,受聘镜湖医院任外科医师,由于医术高明,甚得群众信仰。他不仅擅长西医,而且对中医学及饮食营养等方面都有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四物汤”,就是他对饮食营养研究的成果。 中医方剂中的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方药,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四味药组成。而孙中山的“四物汤”并不是由上述四味药组成,而是集四种素食之精而成,即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这四种食物。 此“四物汤”中的黄花菜又名金针,它的花有健胃、通乳、补血的功效;根有利尿、消...
-
壮医外治法在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中的运用
带状疱疹多有局部疼痛,疼痛区域逐渐出现红斑、红疹,并迅速转变为水疱,状似珍珠,疱液透亮,数个或更多的水疱,组成簇集状,呈单侧带状分布,是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多发于腰腹部、胸背部、额枕部、四肢等。发病前一周有疲劳、感冒、失眠等诱因。发病后一周左右,疮液变浑浊,或部分溃破、糜烂、渗液,最后干燥结痂,皮损脱落,后遗留瘢痕,大多患者遗留神经痛,可达数月、数年甚或伴随终生。部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因无法忍受长期持续剧烈的疼痛,而患上躁郁症,甚至自杀。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多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