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恶性肿瘤精准治疗
肿瘤精准治疗是以瘤体本身某种靶标为指向而 治疗的理念,似乎与中医治疗理念相去甚远。其实 主要以患者生命活动外在表现为靶标、考虑到西医 治疗特点并与之配合的肿瘤中医治疗也可称之为宏 观精准治疗。 1 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症状是辨证 依据,施治目标及有效标准是症状减轻或消失。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1 ] 提出了 5 种中医治疗 肿瘤的模式,单纯中医治疗模式是用中医辨证施治 方法治疗肿瘤,其他 4 种模式为防护、加载、巩 固、维持治疗,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内 分泌等治疗同时或...
-
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 病因病机治法治则
杨亚琴运用升提阳和汤联合督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经验介绍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癌因性疲乏(CRF)在不同分期的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临床中大部分癌症患者接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疲乏的原因有肿瘤消耗、放化疗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引起贫血等[1]。此类病因难以去除,所以癌症患者的乏力症状很难治愈且持续存在。CRF是一种持续的生理、情绪和/或认知方面的疲倦或筋疲力尽的主观痛苦感觉,与肿瘤自身或肿瘤治疗相关,会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CRF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疲惫感、主观痛苦,与劳...
-
恶性肿瘤切除后 透热转气清里热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对于恶性肿瘤尚无根治方法,手术仍是临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放化疗对患者术后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具有高杀伤力,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也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放化疗常因缺乏特异靶向性,在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误伤,由此引发一系列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即放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及以胃肠道反应等,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尤其一些老年患者耐受力更差,甚至可能因此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故而...
-
郁仁存运用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总结
郁仁存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从事肿瘤临床研讨50年,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中西医结合医治肿瘤的学术思想和名贵经历,提出“气血学说”“内虚学说”“平衡理论”等中西医结合医治癌症理论。现对郁仁存运用清热解毒药物医治恶性肿瘤经历总结如下。 中医以为,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炽热之邪内蕴,客于血肉,壅聚不散,腐蚀血肉,皆可变成痈脓,或发为肿瘤。《医宗金鉴》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堵塞气血凝。”临床调查,常见火毒与肿瘤并存,特别是一些中、晚期肿瘤患者,多伴有部分肿块灼热疼痛、发热或五心烦热、口...
-
吴显文以健运中焦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吴显文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 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肿瘤科主任医师,其擅长放化疗过程中及恶性肿 瘤晚期的中医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运中焦, 主要学术特点为辨病辨证相结合。 1 肿瘤的形成与 “阳气虚 ”“浊气生”相关 “健运中焦”的提出源于李东垣 《脾胃论·脾 胃盛衰论》之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吴显文 教授认为,肿瘤既已形成,病机演变复杂 , 《灵 枢·百病始生》云 : “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 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总结出 其形成与 “阳气虚、浊气生”有关...
-
肉瘤 恶性肿瘤 中医治方
肉瘤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人,预后差。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在以下几方面可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一、预防肉瘤术后复发转移 肉瘤术后极易复发,晚期多出现肺、肝、骨、淋巴结等转移。中医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斑蝥,坚持服用2~3年可显著减少肉瘤术后复发与转移。 二、控制消灭肉瘤 肉瘤出现复发转移,并不预示患者不能救治,若采取积极措施,部分肉瘤消失,多数肉瘤稳定。此时单纯补益化痰软坚难以奏效,应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温阳”、“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等治法。治疗肉瘤的主药为斑蝥。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位在胸膜者,...
-
孙宏新治疗恶性肿瘤思想初探
1 科研学术思想 1.1 黏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相关理论 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类分子, 其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过程, 并发挥信号传导作用。目前已知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有关。其机制简言之, 是肿瘤细胞的黏附因子表达减少可以使细胞间的附着力减弱, 肿瘤细胞脱离与周围细胞的附着, 这是肿瘤浸润及转移的第一步;另一方面, 肿瘤细胞表达的某些黏附分子使已入血的肿瘤细胞得以黏附血管内皮细胞, 造成血行转移[1], 为提出痰证与黏附分子理论相关假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1...
-
消食开胃 恶性肿瘤中医推荐食疗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学药物治疗期间,由于常有胃肠反应、食欲不振,癌瘤所致的癌热和化学荮物对机体各系统产生的毒性作用,使身体相对虚弱,一般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宜少量多餐。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补益虞损,健脾生血;如化学药物治疗中出现造血系统抑制,有白细胞减少乃至明显贫血症状、眩晕心悸、短气乏力等,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填精益髓,滋阴补血;某些化学药物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使食欲明显减退,或有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腹痛或腹泻,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补中健脾,消食开胃。 @ 推荐食...
-
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通过物理刺激或药物作用于经 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达到防治疾 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甚至早于内 服药物,成为我国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早在 《灵枢·痈疽》中就有记载,曰 “发于腋下 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 之,涂以豖膏” ,即应用豕脂调制成的软膏涂擦治 疗疽症 。《周礼·天官》有外治法治疗肿疡类疾病 的记载,曰 “疡医掌肿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即医师应用药物外敷治疗肿疡。近年 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外治法在直接消瘤,改善 癌痛,控制胸...
-
扶正固本是恶性肿瘤治则
裴正学教授生于1938年,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批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任甘肃省中医院、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他提出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诊疗方针。他从事临床工作55载,对恶性肿瘤、肝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师从裴正学教授,现对他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总结如下。 裴正学教授认为,西医注重微观、局部和病原的致病性,中医则注重宏观、...
-
基于血瘀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扶正祛邪、以毒 攻毒、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 的主要治法 [1 ] ,其中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褒贬 不一。对此,结合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肿 瘤患者血瘀证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并举例说明。 1 血瘀证与肿瘤 肿瘤归属于中医学 “癥瘕” “积聚” “石瘕” “岩 ” “石疽”等范畴,从病因病机分析古代不少 医家认为血瘀是 “癥瘕”形成的基础,如唐容川 在 《血证论》中明确指出 :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 间,则结为瘤瘾,瘕者或聚或散,气为血滞,...
-
脐疗治恶性肿瘤呃逆疗效好
用麝香填脐后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呃逆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共32例,原发性肝癌 15例,胆管癌7例,胰头癌8 例,胃癌2例。均有手术或介入或化疗病史。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38~72岁。 治疗方法 先用75%酒精棉棒消毒脐部皮肤,每次取麝香0_3克(药店有售),研粉填于肚脐;再取厚约2毫米、直径约2厘米的生姜片1片,贴于肚脐之上;再用艾条悬灸姜片,每闩2次,每次20 分钟;然后弃姜片,用敷贴贴封肚脐。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 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愈:呃逆停止, 2周之...
-
主治恶性肿瘤患者引起的癌热 二解煎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2014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成立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石家庄华光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0余年,首倡“三辨治癌”理论,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 组方:柴胡30克,水牛角粉(包煎)50~100克,生石膏(先煎)30~100克,薏苡仁30克,寒水石30 克,羚羊角粉(冲服)2...
-
从“岩”“燚”与象思维认识恶性肿瘤的本质
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恶性 肿瘤的防治上具有特色和优势,但其疗效尚未有突 破,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学对于恶性肿瘤的本 质仍缺乏明确而透彻的认识,符合中医原创思维的 肿瘤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关 键在于基本概念,只有充分掌握恶性肿瘤的结构与 功能特点,才能指导临床施治。 1 “岩”是恶性肿瘤结构特点的凝练 众多中医学古籍均有对肿瘤认识的相关记载。 宋代东轩居士 《卫济宝书》 ( 1171 年) 第一次使 用了 “喦” 字,杨士瀛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 ( 1264 年) 则最早对 “癌...
-
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中医饮食调理原则
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在抗癌综合措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大量的新药投入临床,加上用药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特别是中西药物配合应用,使化学药物的疗效有了相当的提高。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幂口抑制作用,同时亦可对机体正常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抗癌药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可对体内各个系统产生毒性,特别对生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生殖细胞、毛发等损害较为明显。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学药物治疗期间,由于常有胃肠反应、食欲不振,癌瘤所致的癌热和化学荮物对机体各系统产生的毒性作用...
-
恶性肿瘤常用两个基本方 沈绍功治疗肿瘤的新思路
社会的无序发展,大气污染、农药应用泛滥、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因素造成肿瘤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数急剧增加,且患者年轻化的特点比较突出。虽然诊断、治疗肿瘤的技术飞速发展,抗肿瘤药物大量增加,但肿瘤患者发病率并没有减少,治愈率和临床缓解率也没有大幅提高,患者大多在痛苦绝望中死去。西医治疗肿瘤已走到瓶颈处,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沈绍功根据数十年临床治疗肿瘤的经验,提出了治疗肿瘤的新思路、新方法,即“先开胃口,后调阴阳”。患者就诊,先管两口,让患者能吃能睡,二便通畅,只有这样,患者见...
-
恶性肿瘤阳虚与肿瘤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
恶性肿瘤晚期常出现骨转移,中医古籍里并无专门的肿瘤骨转移病名记载,其症状可散见于“骨瘤”“胫阴疽”“肉瘤”“石榴疽”等病,早在《五十二病方》已有骨睢(疽)的记载。《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华佗神医秘传》:“肿不变色,漫肿疼痛,坚硬如石”,《医宗金鉴》:“骨痹,则骨重酸疼不能举也”,均是对骨转移肿瘤特点的描述。骨转移日久可出现疼痛,其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但其成因与发展,主要在于阳虚、痰凝两个方面。 1 阳虚与肿瘤骨转移 肿瘤为本虚标...
-
治未病理论 恶性肿瘤的防治现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岱翰 治未病理论是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与原则,是古代医家防治疾病的大智慧及哲理升华。引申古人实践中的直觉和经验用于防治癌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恶性肿瘤的防治现状 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癌症负担呈持续增长态势,在我国因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位居死亡第一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癌症发病近十年来呈上升态势,每年增加约4%,调整年龄因素之后,每年增长约2%。目前我国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老...
-
恶性肿瘤治疗 路志正从脾胃调治肿瘤经验
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现代临床对其治疗,多数为对抗性以大剂量清热解毒抗癌为指针,着眼于病而忽略了病的人,以大剂量欲求近效,却反速危亡。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脾具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四季脾旺则邪不受之,具有抗御病邪、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之功。对恶性肿瘤从脾胃论治,以培土运脾为基本大法,以激发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为要点,充分体现“平淡之极为神奇”的王道学术思想。兹介绍如下: 气机失和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过程,其中,气机失和是首要因素。《灵枢...
-
治疗恶性肿瘤 常见证类单元与组方单元
通常治疗恶性肿瘤,多误在以病为准,据病用药,无论何证,滥用攻伐,徒伤正气,其为有效,亦是幸中。沈师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同于他病,亦须以辨证为准,辨病只是提高疗效的辅助方法。 一、概述 沈师治疗恶性肿瘤,强调中医辨证论治整体和综合的优势,谴方用药以证为准,尤其重视扶助正气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辨病用药只是提高疗效的辅助方法,且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需要与病机证类相一致。沈师临床,辨证多采用“病证相配单元组合式辨证诊断法”,论治则应用序列配套的整体方案,及配合意疗、艺疗、体疗、食疗等措施的综合疗法。...
-
恶性肿瘤癌邪理论的应用 癌邪的产生
从癌邪理论探讨恶性肿瘤病因病机 恶性肿瘤又名癌症, 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常见病, 其诊治由西医主导, 但局限性明显。 中医 药具有独特优势, 能弥补西医之不足, 是癌症综合治 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 差异大, 古籍记载零散。 这种理论研究的落后与中药 的广泛应用不匹配, 阻碍了中医药诊治癌症的进一 步发展。 癌症不同于伤寒、 温病、 疫病和一般内科杂病, 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转归, 应该在中医框架下建 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 为中医理论大厦添砖加 瓦。 西医对癌症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和相...
-
治疗恶性肿瘤 辨病为辅泻不伤正 肿瘤的首选用药
通常治疗恶性肿瘤,多误在以病为准,据病用药,无论何证,滥用攻伐,徒伤正气,其为有效,亦是幸中。沈师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同于他病,亦须以辨证为准,辨病只是提高疗效的辅助方法。 (二)辨病为辅,泻不伤正 常见恶性肿瘤的首选用药,多为驱邪之品。临证中,若见邪实之象,辨为邪实之证,攻毒品也是必用。但必须守祛邪而不伤正气大法。祛邪之法,其一,攻毒之品,必有见证,所谓“有故无陨故无陨也”;更要中病即止,须知“食养以尽之”。其二,适当配伍,减轻毒损。如喉癌案①,用山豆根“解咽喉肿痛”,但久服会导致腹泻,配伍木香...
-
孙桂芝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浅析
目前恶性肿瘤居中国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 前 3 位,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医在肿瘤治疗方 面有其独到优势,成为抗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全国名老中医孙桂芝教授认为治疗肿瘤应以局部 为实,整体为虚,运用衷中参西的思想,扶正祛 邪、健脾益肾、祛除癌毒。现将孙教授治疗肿瘤 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扶正祛邪,注重整体 《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 “ 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 ,说明正气对人体有重要的防御作用。中 医学认为,肿瘤的成因主要与正气亏虚有关,加 上六淫之邪、七情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 致病因素。以上因素导致气...
-
恶性肿瘤“内虚学说”与黄芪的常用配伍
郁仁存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奠基人之一,闻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从事肿瘤临床研讨50 余年。笔者师从郁仁存,在临床侍诊中,发现大都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疲乏无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削减等气血亏虚症状,且肿瘤患者手术后耗气伤血,化疗及放疗严峻损害脾肾。郁仁存在医治这类患者时常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首要办法,处方运用最多的补气药为黄芪。 “内虚学说”与黄芪的使用 郁仁存总结肿瘤发病“内虚学说”时指出,外邪、饮食、七情等均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而脏腑亏虚...
-
中医膏方治恶性肿瘤机制特点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进步, 肿瘤被人类越来 越深入地认识和研究,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 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人类对肿瘤的治疗手 段也是越来越多样化、 完善化, 外科手术、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 介入治疗等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 要有效手段, 但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 主因 归结于其有复发、 转移特点, 并且手术、 放化疗后遗留 的放射性炎症、 肝肾功能的损害、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 应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现代 社会对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中医和西医有效结合的 综合治疗...
-
贾英杰治疗恶性肿瘤肝虚证的经验
贾英杰教授致力于中医肿瘤学临床、 教学及科 研工作近30载, 学验俱丰, 提出了 “正气内虚, 毒瘀 并存” 的癌瘤病机观点 [1] 。 临证中, 贾教授常强调正 气内虚是癌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然言肝之气血 阴阳亏虚者少矣。 古往今来, 许多医家因肝之为病多升动无制而 形成 “肝无虚证” 之说, 《质疑录》 [2] 亦谓: “肝无补 法” 。 贾教授常谓五脏六腑之病皆有气血阴阳之别与 虚实之分, 及肝之病, 则切不可片面以肝为刚脏、 内 寄相火, 而认为其病理演变仅有肝郁、 肝火, 只顾标 实而轻本虚。 肝虚之...
-
治恶性肿瘤常用温阳法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发展及手术后、放化疗等治疗后的体质变化,虚寒者多,实热者少。正虚邪实者多,单独邪实者少。故而寒凉药的应用不可多,扶正温阳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应用及时恰当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利保障。故而有必要从理论到实践中去认真学习及应用非常必要。 患者体质会渐变虚寒 恶性肿瘤的形成,大部分是在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或热毒或痰湿或血瘀积聚而成,当出现自觉症状时或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到了中晚期,绝大部分患者首选的是手术或放化疗、介入等方法,这也是消耗人体正气,导致阳虚寒盛的过程。...
-
肿瘤的防治要顾护脾胃 运用温病理论认识恶性肿瘤
杜建教授为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原院长,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诊专家。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肿瘤、老年性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治疗,诊疗思路敏捷准确,处方用药灵活机变。现将其运用温病理论指导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运用温病理论认识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每可出现瘀毒内蕴而耗伤阴...
-
中医治恶性肿瘤 软坚散结法
恶性肿瘤非手术时或放化疗、介入等方法治疗前、中、后,在中医辨证的前提下,合理恰当运用软坚散结药会极大地增强治疗效果及带瘤生存的时间。 恶性肿瘤其肿块坚硬如石,形态各异,多在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因气、血、热、毒、痰、湿、寒等邪气各相结合而致,早在《灵枢·水胀篇》说“肠覃何如……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杯子状……按之坚。”对此在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的治疗中,若将软坚散结法纳入其中,会极大地增加治疗效果。观古今医家以此法治疗恶性肿瘤者更是屡有所见。 古代对软坚散结法的认...
-
恶性肿瘤的诊治 李可老中医托透大法
李可治疗恶性肿瘤临证经验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以“气一元论”为核心,以“土伏火”为治疗大法,以先天乾坤两卦化合成的后天八卦中之坎卦(,二阴抱一阳)为生之本,以根气、中气、萌芽为生命三要素。立足主气规律提出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之降机;立足标本中理论提出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立足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转,提出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立足凡病皆为本气自病,一首四逆汤通治百病,此论先天肾气,提出扶阳指回阳、温阳、通阳三大作用,在临床中尽管扶阳是真理,八法不可废。李可老中医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