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第10页

理论 第10页

  •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天人感应”思想的确立 “天人合一”思想,对战国后期到西汉期间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其最典型的历史事件有两个:一是形成了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二是形成了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天人理论的基本内核。在构建天人理论时,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天人间的感应关系。这一关系的成功建立,不但解决了实现天人合一的途径,而...

  • 罗元恺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

    罗元恺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

    1982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妇科名家罗元恺教授以《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为题,阐述了“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的关系”,首次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了生殖轴,为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的核心”,这是中医学术界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 其后在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中,这一创见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被引用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并指导临床以及启迪科研。因此,学术界公认这是中医妇科近代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虽然江苏的孙宁铨教授(西学中前辈)...

  •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 中医古代天文历法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 中医古代天文历法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学习中医一定要通晓历法,包括以太阳运行周期为主的阳历以及合太阳月亮运行周期为一体的阴历,特别要学习中国独特的干支历法。《内经》里不但有四时养生,四时即源自太阳运动;还有随月亮圆缺而选择补泻之法;且五运六气理论又要依赖干支纪年。因此说,从历法而入中医,即是溯源;源明则其流自清。 @中医唐云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而是来自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探究,以自然之理参悟人身之理而得来之医学。 2014年12月18日和19日分别发表了熊继柏先生的《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盈虚相...

  • 《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理论升华

    《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理论升华

    作者简介 梁华龙,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30余年。早年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张仲景学术思想及辨证体系研究。出版有关《伤寒论》的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华夏文库首部医学专著《伤寒论研究》,以及《伤寒论讲义》《伤寒纵论》;主编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基础进行整合的《中医辨证学》;在《中医学报》连载发文《伤寒论评话》,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提出了“返璞归真读《伤寒》”这个命题,今天重拾旧时牙慧...

  •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理论启发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理论启发

    “要问中医有没有用,看看李老这精气神,就很有说服力!”3月7日中午,政协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作家莫言委员(右)手捧鲜花,专程看望国医大师李辅仁委员(左),一见到这位96岁高龄的老专家,莫言由衷感叹。 “我也受到过中医理论的启发” 当听到李老仍坚持不辍每周出诊,莫言说:“您为广大人民解除病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96岁还能坚持出诊,真是难得!” “您的著作在国内广受欢迎,拍了那么多电影、电视剧,这也是您努力奋...

  • 评新书《中医感应、术数理论钩沉》

    评新书《中医感应、术数理论钩沉》

    研究古人必须神接古人,了解古人思维的基点,感应、术数之学就正是其中的核心,而在感应、术数之学的指导下,一些至今仍是费解的中医难题,我等亦可洞见机关。 卓廉士教授所著之《中医感应、术数理论钩沉》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研究古代文献应当“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此书从感应与术数着眼,庶几近之。今人研究中医,多有倡言思辨者,笔者亦屡屡得闻多种“终极真理”...

  •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 增益理论核心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 增益理论核心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又因源初文本之七篇大论,浩瀚委曲,文辞典雅,往往令读人莫得其津涯,以致学者寡而知者鲜。或因王冰次注《素问》以后才纳入《内经》,以伪书之嫌认其泛滥不经;或因内容有测望推候而被视为玄幻乖邈,无稽之术;或因推验难以尽合,而质其失轩歧义,乱仲景法,无裨于医。以致于对这桩最富创新,最具天人特质的医学理论不乏微词。   历代虽多有睿智先贤疏注发明,但仍广有发展空间,既期待普明奥义,更需要挖掘者和耕育者,在探骊取珠同时,把那些科学的生长点培育成林,结...

  • 中医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和方法学局限

    中医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和方法学局限

      几千年来,中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近百年来,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医学,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中医学的发展走向和前途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积极应对,回避与坚守壁垒是行不通的。   明确中医学面临的四大挑战   治疗目标转换产生的理论障碍和方法学困扰   所谓治疗目标转换是指中医诊疗面对的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医病证,而几乎完全是经过明确诊断的西医疾病,疗效目标也从单纯追求中医&...

  •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公元150年,东汉医学家、被国内外医学界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诞生在南阳的土地上。他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千百年来,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被中外医学者赞颂为“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张仲景在与伤寒大疫的搏斗中,在挽救民众危亡的活动中,树立了崇高的医德,冶炼了精湛的医术,最后完成了垂法千古的医经。...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许彭龄,男,193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的奠基人之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名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2012年被北京中医药学会授予“北京中医药60年特殊贡献奖”。擅长治疗脾胃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

  •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批评中医者,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叫做“废医验药”。“废医”,即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统统应当废除,而由现代医学理论取代。“验药”,即一切中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定成分、疗效和毒性,才能决定是否可以临床应用。笔者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理论,尤...

  • 辨证思维诊治疾病 阐释补充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辨证思维诊治疾病 阐释补充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温振英,女,1928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温振英传承工作室导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擅长运用“整体医疗模式”治疗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障碍及小儿多动症等。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治疗上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首都医科...

  •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当前,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状况如何?今年1月和6月初,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先后两次应邀到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讲学。记者近日见到了刚刚回国的韦以宗院长。他认为,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需要的是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我国的中医专家赴美讲学并非少见,但一般都是相关学术团体间进行学术交流。而进入美国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讲学却为数不多。美国对医学行业管理非常严格,例如非美国公民不...

  •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刘汶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学员中的姣姣者。作者在3年研修期间,积累了大量学习心得和临证经验,汇集其感悟和临证实录的《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捧读刘汶教授的新作,感慨良多。该书布局新颖,独具特色,可见作者善读书、善临床、善师承的“三善”功力。上篇为“读经典”,收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52篇,其所读之书涉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以降的多部临床著作,可谓广收博采。其中有论方...

  •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强调 “七情”导致疾病。认为现代人得病主要来源就是两个,一个是“七情”过极,一个是 “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度。那么七情具体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

  • 银屑病阻断遗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银屑病阻断遗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银屑病患者必读》一书告诉我们: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与相关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才发病的,遗传因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银屑病是否发病,环境因素(紧张、焦虑、抑郁、过度劳累等)的影响要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外观健康的人并不一定没有银屑病的遗传基因存在。   这段话至少有两点对于银屑病患者有利。   第一点是,外观健康的人也可能有银屑病的遗传基因存在。所以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不必自卑。   第二点是,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的表达”是两回事。...

  • 中医学 古代哲学 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

    中医学 古代哲学 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

    刘景源,1943年生于河北唐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特别专项课题《历代疫病流行文献整理及献方献药研究》负责人。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一”即...

  • 中医理论区别肾阳虚和肾阴虚

    中医理论区别肾阳虚和肾阴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肾气充盈,人就生机勃勃,肾气虚弱,人就多病易衰。中医学所说的“肾虚生百病”,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一提起肾虚,就会想到电视广告中所宣传的六味地黄丸或其他壮阳补肾药品。有些人不经就医诊断,盲目买来服用,轻者起不到补肾效果,重者对身体有害,又浪费了钱和药,这是存在于人们当中普遍的误区。 根据中医理论,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类型,但也有肾阳虚兼有肾阴虚的,在治疗上就要看以哪个为主,先治哪个或者阴阳兼补。有人说了,我不是医生,弄不清楚什...

  • 任应秋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中医古籍整理

    任应秋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中医古籍整理

    任应秋(1914年~1984年),本名任鸿宾,字应秋,后以字行,四川江津(现重庆江津)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4岁启蒙,习“十三经”等。稍长,就学于江津国学专修馆,且有机会问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历时14年打下深厚国学功底。1932年遵祖父任益恒命,进入其创办的医学研究社,师从当地名医刘有余,3年满师后即在祖父创办的济世诊脉所免费诊病。1936年就读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转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后返江津,一面行医一面执教中学,并任中央国医馆江津...

  • 吕仁和教授《内经》理论铸珍宝

    吕仁和教授《内经》理论铸珍宝

      吕仁和,1934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等学术组织。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9部。主持“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等课题9项,获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擅长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炎及肾病。  ...

  •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

      辨病因病机   包括致病因素与病理机制。   1.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情志不遂,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跌、打、扭、挫等。   2.病理机制包括卫外功能失职,正邪相争,开合失司,官窍与肢体关节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正气损伤,脏腑的阴阳气血精津亏虚,功能低下,或不能振奋精神,温养经脉,固密肌腠,鼓动血行,或不能化生气血,敷布精微,荣养肌肤,滋养窍道,充盈血脉等。   辨其他   1.病期与病变发展阶段包括初期-病变开始阶段;前期-病变发展阶段;中期...

  • 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全面应对传染病防治

    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全面应对传染病防治

    日前,长春市民王女士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来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该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医疗法,用中成药鸡骨草丸,很快治好了王女士的病,令王女士诧异不已:“没想到中医治传染病这么快,还花不了多少钱。” 建院58年来,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已成功诊治200余万名传染病患者。近年来,该院又构建起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体系,使疗效更上一个台阶,王女士就是这种新体系的受益者之一。 传染科并入中西医结合科 2011年的一天,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邓平主持召开全院职工代表大会,宣布将传...

  • 《黄帝内经》以生命物质为核心的脏象理论本原

    《黄帝内经》以生命物质为核心的脏象理论本原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是以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研究为主体的中医学核心理论。在这一理论视野中,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普遍联系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变化是有其特定表现的,通过对其表现的研究,是能够发现和掌握其内在规律的。 •只要我们坚持中医藏象理论原有的超越器官、紧扣物质、层层深入、广泛联系的研究路径,中医学就一定能够逐步走出边缘化语言、孤独式生存、自发性成才、控制性疗效和从属性地位的困境,回归原有的与任何学科开放兼容、与时代发展高度同步的方向与路径。...

  • 中医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 传承几千年而不衰

    中医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 传承几千年而不衰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门学科,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都有赖于它的实用性、特殊性。纵观古今,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良好的临床疗效果,传承几千年而不衰。我们要想继承发扬中医事业,就应该注重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有些中医在治疗方面,忽视了辨证施治和理法方药的完整性。观当今某些中医临床,常弃中医辨证施治而不用,一诊断冠心病,就用丹参;一有结石就用大剂金钱草;遇免疫机能减退,就用大剂黄芪;一查白细胞升高,就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妇人病,月经失调、痛经,投以大剂活血化瘀之品,凡...

  •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仝小林北京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不读则“头重脚轻根底浅”;《伤寒论》是治病的实战本领,不学则“嘴尖皮厚腹中空”。 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药理等的不断进步,为理解中医的传统诊治理念以及推进中医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厥功伟矣。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中医理论源自古贤对于天文地理及人事的观察,可以说,中医是一门自然医学,中医强调我们的生活要顺应自然规律,越是自然的,越是健康的。令人欣慰的是,当前越来...

  • 中西医学在脏腑理论上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基础

    中西医学在脏腑理论上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基础

    •中西医学在脏腑理论上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基础。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其核心的核心是人的脏腑和脏腑证。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奠基石,是可以实证的科学理论。 •在“病证结合”模式指引下开展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是中西医结合也是脏腑学说研究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脏腑学说在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未来世界医学发展中将展现其无限的生命力。 •“病理过程”与“证”结合假说由明确“...

  • 中医已经遇到了理论和实践大变革

    中医已经遇到了理论和实践大变革

    @仝小林北京 中医已经遇到了理论和实践大变革、大突破的历史性机遇。这个机遇的主要对象是现代面临的六大疾病。时代的呼唤是最大的社会需求,也是医学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推手。而这个变革,不是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起点,而是在它的拐点。 在西医诊断的疾病面前,大家的认识是可以统一的。在这个统一基础上,寻找辨病方,即治疗的共性,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共性,不仅仅有利于中医传承、有利于中西医融合,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疗效。而从疾病阶段的核心病机入手,是寻找辨病方的捷径。 发展辨病...

  • 名老中医李可古中医理论

    名老中医李可古中医理论

    2014年8月15日,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庄浪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批复确定的全省第3家传承基地,也是唯一一家县级传承基地。 一个平台 实现技术即时共享 近两年来,庄浪县中医医院将学习推广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作为提高中医药发展活力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举措,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和师承教育等多种模式,全力学习运用古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建立微信订阅号、官方微博、QQ群等形式,与李可古中医学术流派国家基地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成果共享,达到了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目...

  • 自血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自血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自血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集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的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因其结合了多种中医传统治疗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病症取穴,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副的优势,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皮炎、慢性荨麻疹、泛发性湿疹、青年痤疮和全身皮肤瘙痒症等疾病,在某些顽固性皮肤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自血疗法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抽出,再注入其自体穴位或肌肉组织,通过针刺来调和阴阳,借助放血以祛瘀生新,利用自血促使免疫应答,从而激活人体的脏腑经络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穴常取...

  • 中医疫病理论源于实践

    中医疫病理论源于实践

      ●中医在防治瘟疫的实践中,发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掌握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能在紧急而又特殊的时候显示出早期干预、毒副作用小,能减少西药后遗症、并发症等优势。   ●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机制;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加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传染病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等突发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医药防治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