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第13页
-
加强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已经发展了60余年。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实践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青蒿素的发现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繁荣前景。 当前,中医药研究汲取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中医、西医并重,相互借鉴的合作模式,大量临床数据和资料被积累,中西医结合所产生的医学成果正在由量变到质变发展。 笔者认为,为保障中医、西医并中发展,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加以引导、制定相应规划,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变革医院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应依靠政府...
-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伤寒论》在我国中医药学术史上是一部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医经典著作。它继《内经》、《难经》等医学理论著作之后,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揭示出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伤寒论》是中医学的主体内容,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各个学科,是中医界深入学习,执着探索与潜心研究的主题。纵观中医学的发展,《伤寒论》是其中最丰富的内容之一,亦是中医领域里研究最活跃的学科。历经1800多年的实践研究,《伤寒论》得到不断的充...
-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阴阳五行理论
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宗教学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目前处于优势地位并被公认用于指导医学实践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模式从多角度看待疾病、医学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多方面认识人类的饱康和疾病,从而把人们的医学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国传统医学形成以《内经》的产生为标志,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整体性为特色的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模式从两千多年前产生至今,却&mdash...
-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应用中医护理程序,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执行基础护理及中医护理常规;执行医嘱,进行病情观察,书写护理记录;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参与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养老护理及健康管理。 年过七旬的邓英秀出院时紧紧拉着护士吉云飞的手,感谢她对自己的悉心照顾。住院期间,吉云飞用耳穴压豆治好了困扰她很长时间的失眠,还教给她在心慌心悸时如何进行穴位按摩。出院前,老人家一定要加吉云飞的手机微信。她说:“跟吉护士聊天能学到很多中医知识...
-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自信源于理论与临床实践
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现今中医药迎来大好发展时机。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药的历史传承是中医药十分重要的课题。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为中国已发现的最古医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奠定了中医理论、临床、中药本草、伤寒与杂病的基础,他们不仅流传至今,而且对当今中医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及实用价值。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所运用的四诊八纲、养生保健,以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从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中加以应用。《本草纲目》《内经》《伤寒...
-
经典的温病学理论回归临床
作为经典的温病学于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即确定为骨干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科于1978年获首批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同行中最早被定为硕士、博士授予点之一。 1988年8月,温病学科正式在附属医院建立43张病床的病区,实现了中医经典向临床的回归;同年设立温病学实验室,奠定了数十年秉承的“经典回归临床、医教研协调发展”学科建设理念的基础。1995年温病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8年温病学课程被评...
-
中医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
中医音乐疗法干预偏颇情志的方案构建思路 音乐疗法是指使用音乐或其元素 ( 声音、节 奏、旋律、和声、力度、节拍) 来实现个性化的 治疗目标,并通过有资格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已批准 的音乐治疗 [1 ] 。音乐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均可产 生影响。研究表明,音乐能刺激大脑特定的区域, 经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继而 调节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等 [2 ] 。还有研究证实,音乐可刺激内分泌系统并 分泌与情绪、应激、压力、奖赏相关的激素,从而 调节人的心身健康 [3 ] 。目前音乐作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