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 中医药文化传播要与时俱进

    中医药文化传播要与时俱进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与文化传媒领域的重要传播途径。“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中医药良好形象”是目前中医药宣传工作的重点。 在网络化大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时代对中医药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优势,既要发挥广大中医药院校的教育作用,又要开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手段,在普通老百姓中传播、传承、建立起密切的群众基础,适应新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才能将中医药文化延续。 如今,形式多样的游戏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方式,特别对于广大青少年群体具有影响力,运用游戏传播中医药无...

  •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为少儿心理健康护航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为少儿心理健康护航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应关注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笔者认为,在少儿心理健康方面,中医也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所倡导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观点,对于构建有利于儿童...

  •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管理及服务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管理及服务

    “2013年,患者投诉减少到155起,同比下降70%;今年上半年,仅有投诉35起,同比下降56%。据2013年北京市12320热线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投诉率下降的三甲医院。” 医患矛盾作为医改难题常令人深感无奈,眼科医院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12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眼科医院院长范吉平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中国中医医院院长论坛上,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促发展的经验,引起全国120家中医院院长们共鸣,他们共同探讨文化建设、绩效管理、...

  • 中医药文化建设渠道和文化表现形式

    中医药文化建设渠道和文化表现形式

    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历经数千年逐渐形成了“川派”中医药文化特色,并且薪火传承,代代不息,在传统医药领域独树一帜。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并赋予新的内涵,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提高认识,加强机制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中医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制发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

  • 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综述

    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综述

    云南是民族文化和绿色生物富集之地,明代的兰茂医家风骨铭刻了云南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印迹。云南集兰茂以及曲焕章、吴佩衡、戴丽三、姚贞白、康诚之等名医大家遗风,续写了近代的中医药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有关部门一手抓中医药医教研,一手抓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不断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9年全国启动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云南紧扣“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的主题,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

  • 宣传中医药文化

    宣传中医药文化

    杭州市所辖淳安县位于景色秀丽的千岛湖畔,2013年5月,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授予民办“淳安县神农中医中药馆”为该县“中医药文化创意创业基地”,杭州市有关部门确定这一基地为“‘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杭州悦学体验点”。这在浙江尚属首家。日前,记者来到此地,体验其播撒中医药文化活动。 推出“中医药文化公益性悦学活动” 古色古香的“淳安县神农中医中药馆”,两层楼房有150...

  •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立法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共计6章66条。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

  •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药科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虽然是学术专著,也有科普风格。《黄帝内经》开篇就讲养生之道,而且特别采用便于普及的对话写法。《伤寒论》序言更是针对时弊,大讲养生。 中医药学来自民间,扎根群众,而民间大众又迫切需要中医药知识,所以自古名医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历代均有代表性著作。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用和的《传家密宝》等。通过这些著作和医者诊病过程中的普及,使许多老百姓不仅知道怎样养生防病,而且了解一些望闻问切的诊病知识,懂得一些寒热虚实的医学...

  •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在相距云南昆明80公里处,有一个占地面积3000余亩的杏林大观园。这是昆明圣火药业投资建设、集中医药养生养老、中医药文化展示及特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来到杏林大观园,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氛围。 入口处伫立着医药先师纪念馆——杏林寺。传说古代,当地爆发瘟疫,彝人头领那古木斯氏得药师佛阿波多罗密托梦授法,得以摆脱瘟疫。老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建了一个药王庙以作纪念。 寺中除了供奉医药的鼻祖...

  • 胡广芹苦学终实现中医博士梦 传播中医药文化

    胡广芹苦学终实现中医博士梦 传播中医药文化

    走进北京工业大学校医院,只要问及“胡广芹”这个名字,人人皆知。 苦下功夫自学中医 胡广芹出生在山东德州,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事故不幸患上败血症,住院期间,护士不慎扎伤她的坐骨神经致使左下肢无法行走。尽管家里已极度窘迫,仍未放弃医治的机会,母亲每日3次不间断地热敷和按摩让胡广芹瘫软的下肢逐渐好转。 汉代义妁悬壶济世、晋代鲍仙姑发明“艾灸”应对麻痹、宋朝张小娘子治疗疮疡臃肿屡见奇效……母亲口中一个个名医...

  •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临夏州中医药产业化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临夏州中医药产业化

    自2011年以来,甘肃省卫计委(卫生厅)先后会同省农牧、林业、商务、教育、旅游等部门,共同下发了一系列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临夏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巧借医改东风,把中医药产业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完善措施、积极推进,使中医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化到规模化,从粗放型到集约型,逐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 政府重视 政策扶持 临夏州委、州政府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规定》,提出扶持蔬菜基地建设和支持发展中药材、药用木本植物种...

  • 山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挖掘、整理、研究齐鲁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探讨山东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建立具山东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建立20~30个体现山东中医学术特色的流派传承工作室 •力争用3~5年建成一批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 •把中医药文化题材的作品纳入文化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动漫制作中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 中医药文化进机关 湖北沉船伤员救治

    中医药文化进机关 湖北沉船伤员救治

    日前,福建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处和机关党委办公室将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进机关系列活动。 首场讲座《中医与文化》由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组组长陈兆文主持,副主任阮诗玮到会、委机关以及省计生协会共100余名机关干部到场聆听。福建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纪立金围绕中医药发展历史,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讲解了中医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以及中医“以人为中心”辨证施治原理。...

  •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灵魂与基础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灵魂与基础

      开栏的话: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灵魂与基础,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是中医药文化的展示平台、知识普及平台和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本版今起开设“走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栏目,介绍他们的历史,讲述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医药文化独特的魅力。   河北保定市高铁站距保定市中医院10多分钟的路程中,我一直在想“刘守庙”这个“庙院合一”的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有怎样的历史?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元素又有怎样传奇故事?   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

  • 中医药文化 何谓“观”如何“观”

    中医药文化 何谓“观”如何“观”

    今年春季以来,笔者参与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征集活动”,期间经过不断思考,产生了几点想法,现呈诸大家以备参考,并祈批评指正。 何谓“观” 观(觀),《说文解字》释作“谛视也。从见雚声”。雚(guàn),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像瞪着眼睛的猫头鹰,“观”字以此表意兼表声。谛视,意为“仔细察看”,乃“观”字本义。“观”用作名词,表示通过...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形成了目前“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中医药人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力争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在用中国式办法逐步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做出新贡献。   但我们也要看到,百年来总有人对发展中医药抱有歧见,即便支持中医者,也有对中医发展方向、方法等问题认识不清的现象。作为中医人,如果不维护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坚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将对人民健康、对医学科学进步、对中华民族复兴带来消...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建设。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也非常多,通过对CBM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上4个数据库的检索,共检索出了相关文献3768篇,剔除重复性文献后剩余2344篇文献,经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天人合一 也有学者表述为“天人相应”、“天人和谐”。这是当前学术界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容...

  • 中医学医疗经验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

    中医学医疗经验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她是世界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着我国人民医疗健康保障的任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中医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文化传统和医疗经验,其发展、创新、传播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中医药学的医疗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以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医学模式。这种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模式,顺应了世界医学模...

  •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的互动中,中医药也形成了以医药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二者是共襄盛举、共铸辉煌的同盟军。 •当代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可以深入认识中医药学的特质;二是中医药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上工治未病”等理念可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医学目的向公平倾斜;三是为应对地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思路。 文明以止,化成天下的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在完整传承的基础之上,自觉围绕中医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主动结合现代社会对中医从业人员新的要求,进行新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创作,才能够形成与现代百姓价值观念相契合且新颖的文化产物。   ●目前人类医疗现状和生存环境的危机,使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为特色的中医学理念再次为人们瞩目。中医药文化所拥有的厚重历史,应当是我们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的信心来源。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需自觉强化中医药学科的文化特色,强化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诠释中医学,用既符合本色又契合大众的文化...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河南是张仲景的故乡,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十几年来,河南中医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并与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大医”的目标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圣雕塑融入校园文化   河南中医学院继在老校区建成中医名家雕塑墙廊之后,又在新校区南大门广场安放了医圣张仲景的巨幅塑像,并修建了反映张仲景生平、学术思想、代表著作的背景墙。与此对应,在北门内又建成了神农山,并树起了李时珍塑像,且配以百草园。这种南有仲景广场,北有神农百草的景观,使中医药文化完美地融汇到校园...

  • 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

    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

    公元一九五八年,河南中医学院在郑州成立,至今已五十七载矣。恰逢河南中医学院校史馆及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乃为赋曰: 浩浩平川,沐嵩岳之灵光;茫茫沃野,接黄河之安澜。圃田古泽,润胜迹于中土;炎黄情思,留余香于心田。城阙沧桑,载故说以简册;风流人物,创奇迹于江山。 中医瑰宝,尽极天理地纪;医经圣典,穷究岐黄问难。上古神农,药凭尝草,立七情[1]之法则;汉世仲景,方据《汤液》[2],建六经之规范。根基深厚,肇端中州瑞土;流派纷立,彰显杏林奇观。自兹厥后,旁搜远绍,循流溯源,巨著...

  • 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在专科教育中,中医学专业是一个大口径专业,有着比较完整的中医和西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做出了比较统一的规定,为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提供了保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大而统”、培养学生“千人一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探索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内部结构,使培养的人才多样化、特色化,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围绕“能中医,会西医;能预防,会保健;能治病,会养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和中医药特色的&ldqu...

  •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应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与推广力度,不仅要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科普知识,更要把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使命责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力推进。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 应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由浅至深进行有序融入,如在小学...

  • 影视剧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影视剧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讲述蒙医药文化与传承的电影《第七种味道》日前夺得包括印尼雅格达电影人电影节金奖、罗马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以明代女医谈允贤故事为创作蓝本,由刘诗诗、霍建华、黄轩主演的《女医明妃传》也将于明年2月15日上映,引发粉丝们强烈关注。 优秀影视剧确实是向公众乃至向国际推广介绍中医药文化的良好载体,重视中医药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多创作一些优秀的中医药影视作品有利于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一方面,影视剧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影视剧中的中医药元素不仅增强了作品自身的魅力,也引发...

  • 健康素养和中医药文化素养

    健康素养和中医药文化素养

    康县位于甘肃南部,秦岭南麓,辖21个乡镇、350个村,20.2万人,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康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0%,有各种植物1000余种。其中有香樟、银杏、红豆杉等国家和省列珍贵树种28种,各种菌类96种,天麻、杜仲等野生药材576种。还有被誉为“天然氧吧”“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中国有机茶之乡”的阳坝梅园沟国家4A级景区,是西北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之一。 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旅游硬...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其中,“仁、和、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不但要秉承“仁和精诚”的价值观,而且要具备“礼慎传惠”的理念。   “仁”爱之心护佑健康。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晨间笔者到公园散步,常见到有举着牌匾、衬衫上印有弘扬中医药文化字样的营销员在活动,当我问他们何谓中医药文化时,竟然没人能作出一个像样的回答。   文化是什么?究其源,来自《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人解释为以文饰之,以文化之。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教化天下。各家对文化的释义很不相同,取决于时代、民族、宗教、信仰、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始终没有一个对文化的共识。   ...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中医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取得系列成果。其中,地域中医药文化研究更是硕果累累,如孟河医派传承规律与模式的研究正式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安徽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纳入新安医学的挖掘、整理和开发研究,打造新安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广东省将开展岭南中医药传统文化保护列入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何清湖教授,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勇于创新,...

  • 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自古盛产药材,是西部闻名的千年药乡,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2015年5月,陇西县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身为陇西的中医药工作者,我心情澎湃,爰作是赞。 陇西古地,秦汉置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巍巍人寿,山虽不高,然多香药。西南渭河,三水环城,灌育陇右。十里城郭,烟火万家,物阜民丰,百业繁华。中药产销,尤为突出,民众根基,横亘古今。 襄武古邑,南安福地,文峰重镇,雍州首阳,先民遗风,耕读传家,熟识药性,应用自如。种药采药,以药辅食,人人体健,家家乐祥。...

1 2 3 4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