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论古代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不仅孕育了理论的生长, 也不同程度规定了其发展 走向。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 脾脏象理论系统的构建, 所援引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文化元素。 基于文化背 景的研究, 可明晰脾脏象理论发生的思维特征、 文化 来源和学术内涵, 对于提高脾脏象理论的理性思维 水平, 构建现代知识背景下的脾脏象理论的知识体 系, 丰富和创新脏象理论起到一定作用。 易学象数与先秦诸子学说对脾脏象理论形成 的影响 1. 医易同源、 医源于易, 脾脏象理论体系藏象 数取用思维模型...

  • 中医药文化传播要与时俱进

    中医药文化传播要与时俱进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与文化传媒领域的重要传播途径。“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中医药良好形象”是目前中医药宣传工作的重点。 在网络化大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时代对中医药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优势,既要发挥广大中医药院校的教育作用,又要开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手段,在普通老百姓中传播、传承、建立起密切的群众基础,适应新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才能将中医药文化延续。 如今,形式多样的游戏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方式,特别对于广大青少年群体具有影响力,运用游戏传播中医药无...

  •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为少儿心理健康护航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为少儿心理健康护航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应关注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笔者认为,在少儿心理健康方面,中医也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所倡导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观点,对于构建有利于儿童...

  • 传统文化对中国蒙医整骨学术思想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国蒙医整骨学术思想的影响

    •“三、六、九”蒙医整骨术即中国蒙医整骨学的精髓。 •中国蒙医整骨学强调心气相应,意念归一、平衡和谐,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学术思想。 中国蒙医整骨学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对中国蒙医整骨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蒙医整骨学思想的形成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

  • 养生调理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养生调理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我原在航天部门工作,患前列腺肥大多年,长期服药病情不见好转。2005年6月,我被北京某三甲医院诊为前列腺癌。得知这个结果后我精神压力大,情绪低沉,家属心情也很沉重。2005年10月,我开始接触中医,了解到中医的阴阳学说和用阴阳平衡之法调理身体。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学习了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知识,并进行养生调理。   我过去肝火大,容易急躁,于是调整情绪,使自己心情愉快;每天上下午各散步30~40分钟,然后活动一下,使周身轻松。经过半年调整,我的病情稳定,既未化疗,也没有吃药,同时几十年的便秘也消失了。过...

  • 中医文化的核心即是“和”

    中医文化的核心即是“和”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文化的核心即是“和”。养生求的是脏腑调和而不病;治病求的是阴平阳秘而康复;医者重视修心养性,以求心和神静;大医治病,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其中即是身心和谐的体现。儒家讲中庸,道家讲大道自然;佛家讲平常心;此三者皆是“和”,且皆与中医理论相通。学习中医需从三家中体悟“和”的精神。 中国工程院俞梦孙院士为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宅心仁厚,心忧天下,对目前国内医疗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认识极为深刻,且提出许多建议。俞...

  • 儒家文化的精髓“仁”为五常首位

    儒家文化的精髓“仁”为五常首位

    孔子云:“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的养生观。“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证实。所谓德高者:一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个性善良,人格高尚,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三是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古人曾有言:“善医者,必先医其心,然后医其身”。如何养生养心呢?很多医学实践证明,养生、养心和道德品质修养紧密相关,其内涵十分丰富。 “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儒家文化的...

  •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维 练习气功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维 练习气功

    自儿时起,我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医生。后来才明白,原来医生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我的性格有太敏感的一面,完全不适合学习医学,所以我选择了画画。对美术的热爱使我在绘画的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且收获颇丰。 如今,我是独立的职业绘画师,专门在瓷器上创作。在艺术创作的发展中,为了开拓思路,想把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气功中的修身养性与风水文化融入到我的作品中。以前我曾经练习过瑜伽,通过瑜伽的静功修炼来调整情绪与压力。有一天,我的针灸医生建议我练习气功。2011年,在我正学习中文的时候,我...

  • 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智慧养生

    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智慧养生

    四季康美,作为一家起源于台湾HBM健康美妍管理协会,致力于健康养生研究多年的名企,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播智慧养生为企业使命,以解决现代人亚健康问题为宗旨,逐渐从单一的研发设计发展成为集处方研发、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产品分装、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复合系统。 发展篇—以政策为导向 创新发展模式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指出...

  • 古人养生文化博大精深

    古人养生文化博大精深

    古人特别重视养生,养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少文人墨客也精于养生,总结了许多的养生口诀。这些养生方法描述得都言简意赅,带着浓厚的文人气息。 一德 明朝文学家吕坤认为:“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德是一种品质,对他人宽厚仁德,自己心中的烦事便会减少很多,心情好了,人也就精神了,自然也就延年益寿了。 二安 著名文学家、养生家苏东坡曾经说过,养生在于“二安”,即安心与安身,安心的意思是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情,切忌大喜与大悲,情绪不要太过波动,这样才能有益于身体。...

  •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管理及服务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管理及服务

    “2013年,患者投诉减少到155起,同比下降70%;今年上半年,仅有投诉35起,同比下降56%。据2013年北京市12320热线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投诉率下降的三甲医院。” 医患矛盾作为医改难题常令人深感无奈,眼科医院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12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眼科医院院长范吉平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中国中医医院院长论坛上,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促发展的经验,引起全国120家中医院院长们共鸣,他们共同探讨文化建设、绩效管理、...

  • 中医药文化建设渠道和文化表现形式

    中医药文化建设渠道和文化表现形式

    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历经数千年逐渐形成了“川派”中医药文化特色,并且薪火传承,代代不息,在传统医药领域独树一帜。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并赋予新的内涵,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提高认识,加强机制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中医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制发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

  • 中医文化研究成果换转化为教育资源

    中医文化研究成果换转化为教育资源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大学藉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如何让文化从“人化”到“化人”,建校6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南京中医药大学形成了“崇德求真、厚学明理的文化传统,含蓄内敛、大气包容的文化性格,善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文化气质”。这些文化传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这种文化性格,造就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历史承载和非凡业绩;这种文化气质,构成了南京中医药大学...

  • 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综述

    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综述

    云南是民族文化和绿色生物富集之地,明代的兰茂医家风骨铭刻了云南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印迹。云南集兰茂以及曲焕章、吴佩衡、戴丽三、姚贞白、康诚之等名医大家遗风,续写了近代的中医药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有关部门一手抓中医药医教研,一手抓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不断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9年全国启动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云南紧扣“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的主题,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

  • 宣传中医药文化

    宣传中医药文化

    杭州市所辖淳安县位于景色秀丽的千岛湖畔,2013年5月,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授予民办“淳安县神农中医中药馆”为该县“中医药文化创意创业基地”,杭州市有关部门确定这一基地为“‘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杭州悦学体验点”。这在浙江尚属首家。日前,记者来到此地,体验其播撒中医药文化活动。 推出“中医药文化公益性悦学活动” 古色古香的“淳安县神农中医中药馆”,两层楼房有150...

  • 体验中医诊疗文化的需要

    体验中医诊疗文化的需要

    •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在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 •中医医院的环境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高度的认识、良好的组织保障,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要到位。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其范围非常广泛,内涵十分丰富。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也利于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

  •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立法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共计6章66条。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

  •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其共同性,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在研究中,类别的划分和个体项目的特异性都至关重要。 •个体项目由文化内涵、项目核心思想以及项目的具体构成要素三个层次组成。其项目三要素为核心要素、主体要素、外围要素。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首先是保护理念和思想。保护的关键在于通过项目的“有形性”和“无形性”认识,把握个体项目深层次特征,即三层次、三要素。 传统医药保护已有十余年历程,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医药...

  • 中医院文化 中医护理

    中医院文化 中医护理

    一提到医患关系,信任缺失成了新闻关键词。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然而,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5月成立至2013年6月,共受理北京市三级医院医疗纠纷1706件,其中中医类别医院医疗纠纷仅有241件,仅占14.13%。 为何中医医院医患关系会呈现出和谐的一面?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谐精神,是如何促进中医院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从中医医院文化、中医康复、中医护理等几个方面...

  •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药科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虽然是学术专著,也有科普风格。《黄帝内经》开篇就讲养生之道,而且特别采用便于普及的对话写法。《伤寒论》序言更是针对时弊,大讲养生。 中医药学来自民间,扎根群众,而民间大众又迫切需要中医药知识,所以自古名医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历代均有代表性著作。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用和的《传家密宝》等。通过这些著作和医者诊病过程中的普及,使许多老百姓不仅知道怎样养生防病,而且了解一些望闻问切的诊病知识,懂得一些寒热虚实的医学...

  • 旅游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国医文化

    旅游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国医文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中医知识的普及以及显著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它的魅力与神奇让很多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学习中医药理论、中医技法,体验推拿、针灸等。中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旅游也应运而生。如何让国人感受到做“国医”人的骄傲,如何加快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使中华民族历史沉淀下的中医药这一文化瑰宝在全球绽放光芒,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人关注的焦点。 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领头雁”...

  •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在相距云南昆明80公里处,有一个占地面积3000余亩的杏林大观园。这是昆明圣火药业投资建设、集中医药养生养老、中医药文化展示及特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来到杏林大观园,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氛围。 入口处伫立着医药先师纪念馆——杏林寺。传说古代,当地爆发瘟疫,彝人头领那古木斯氏得药师佛阿波多罗密托梦授法,得以摆脱瘟疫。老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建了一个药王庙以作纪念。 寺中除了供奉医药的鼻祖...

  • 胡广芹苦学终实现中医博士梦 传播中医药文化

    胡广芹苦学终实现中医博士梦 传播中医药文化

    走进北京工业大学校医院,只要问及“胡广芹”这个名字,人人皆知。 苦下功夫自学中医 胡广芹出生在山东德州,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事故不幸患上败血症,住院期间,护士不慎扎伤她的坐骨神经致使左下肢无法行走。尽管家里已极度窘迫,仍未放弃医治的机会,母亲每日3次不间断地热敷和按摩让胡广芹瘫软的下肢逐渐好转。 汉代义妁悬壶济世、晋代鲍仙姑发明“艾灸”应对麻痹、宋朝张小娘子治疗疮疡臃肿屡见奇效……母亲口中一个个名医...

  •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临夏州中医药产业化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临夏州中医药产业化

    自2011年以来,甘肃省卫计委(卫生厅)先后会同省农牧、林业、商务、教育、旅游等部门,共同下发了一系列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临夏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巧借医改东风,把中医药产业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完善措施、积极推进,使中医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化到规模化,从粗放型到集约型,逐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 政府重视 政策扶持 临夏州委、州政府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规定》,提出扶持蔬菜基地建设和支持发展中药材、药用木本植物种...

  • 中医药科技天下养生文化养生园

    中医药科技天下养生文化养生园

    如今,走进皇甫谧养生院,在古色古香、干净舒适的中医养生馆里,前来治疗的群众络绎不绝…… 躺在理疗床上接受针灸治疗的平凉市崆峒区柳树巷居民郭某某告诉记者,长期患有腰椎和颈椎病,致使他行走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已经可以行走自如了。中医特色治疗不但缓解了他的痛苦,而且收费也低。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平凉市的各个中医馆、中医诊室里,对平凉中医工作者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如今,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利用皇甫谧针灸技术、地道中药材治...

  •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无论是在气功的理论、实践,还是在其操作要领中,处处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芬芳,传统哲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中医药学中综合调理的摄生观、儒家学说中以和为贵的中庸观……无不为历代气功家所借鉴,并将其合理融合后指导练功实践及其应用。   道法自然   即气功的方法源于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要之一,其要点是人类为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由于“天地氤氲,万物化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rdq...

  • 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 中医文化发展

    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 中医文化发展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治疗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但治法纷繁杂乱,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因此探索本病的辨证规律,建立中医治疗的规范,是亟待完成的工作。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院长王莒生领衔的“银屑病(白疕)‘从血论治’辨证体系的系统确证研究”获2014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为建立中医治疗银屑病规范作出了贡献。 该项研究基于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的理论进行了创新。赵炳南提出,银屑病(白疕)发病的病位在“血&rdqu...

  • 山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挖掘、整理、研究齐鲁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探讨山东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建立具山东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建立20~30个体现山东中医学术特色的流派传承工作室 •力争用3~5年建成一批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 •把中医药文化题材的作品纳入文化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动漫制作中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 中医药文化进机关 湖北沉船伤员救治

    中医药文化进机关 湖北沉船伤员救治

    日前,福建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处和机关党委办公室将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进机关系列活动。 首场讲座《中医与文化》由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组组长陈兆文主持,副主任阮诗玮到会、委机关以及省计生协会共100余名机关干部到场聆听。福建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纪立金围绕中医药发展历史,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讲解了中医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以及中医“以人为中心”辨证施治原理。...

  • 中医核心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核心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古今传承的优秀民族精神,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

1 2 3 4 5 6 7 8 9 10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