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辟谷”中国传统养生方法
“辟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养生方法,即在长时间不吃东西的状态下,辅以吐纳,以清除体内垃圾和毒素,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可时下,一些减肥机构打着科学养生的幌子,诱导一些减肥心切的女士长时间进行“辟谷”养生,以期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结果弄得体质虚弱。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们所谓的“辟谷”减肥,只是简单的挨饿,不懂得吐纳采气补充气血,这也就背离了古人的“辟谷”养生原则,时间一长,必然会导致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缺乏而损害健康。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古代“辟谷”养生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科学。如果能发扬“辟谷”积极的一面...
-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论古代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不仅孕育了理论的生长, 也不同程度规定了其发展 走向。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 脾脏象理论系统的构建, 所援引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文化元素。 基于文化背 景的研究, 可明晰脾脏象理论发生的思维特征、 文化 来源和学术内涵, 对于提高脾脏象理论的理性思维 水平, 构建现代知识背景下的脾脏象理论的知识体 系, 丰富和创新脏象理论起到一定作用。 易学象数与先秦诸子学说对脾脏象理论形成 的影响 1. 医易同源、 医源于易, 脾脏象理论体系藏象 数取用思维模型...
-
中国古代健身方: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健身方法,其功法分为八节,故称八段。“锦”是古人以锦缎喻其精美。八段锦起源于宋代,在明、清代逐渐发展。比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里。古代记载的八段锦分坐式和站式。站式八段锦是由坐式八段锦发展而来的,内容上减少了吞津和按摩等方法,在意念方面的要求也不如坐式八段锦高,但是增强了运动锻炼强度。因此不同年龄人可根据各自情况选择练习。 传说八段锦是由岳飞创制的,也有传说八段锦是由唐代的钟离权创造的,但这些说法并不十分可信。在魏晋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有关于“八段锦”锻炼方法...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外科教授顾玉东的健脑手指操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杨昆 顾玉东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 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顾院士从事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工作已40年,1966年曾参加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工作,以后在肢体创伤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修复及拇、手指再造领域里设计新方法,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方面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总结、有所贡献。在显微外科基础研究 (...
-
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复位独具特征
论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复位特征、特质及其准则 至今为止, 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一类为立足于现代科技肩上, 带有创伤性, 称作手术复位;一类为立足于生命自然法则, 具有无创伤性, 称作手法复位[1,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前者已后来者居上, 似乎成为当今骨折复位概念之代名词。 随着自然疗法、天然药物、传统医学的回归与认可, 二者的疗效互补性越来越突显。大量临床实践进一步证明, 中华大地上千年传继下来的手法整骨 (手法正骨) 对四肢骨骨折, 尤其是在基层、边远山区患者乃至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上手法整骨...
-
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的特征、特质及其准则
目前为止,人类骨折固定方法有两类:一类立足于现代科技,有创伤、有遮挡,称作手术固定术[1];一类立足于生命自然法则,无创伤、无遮挡,称作手法固定术[2]。手术固定术借助现代科技后来者居上,似乎成了当今骨折固定概念的代名词[1]。 当下随着自然疗法、天然药物、传统医学的回归与被认可,千年中华整骨术(中医称:正骨术)骨折复位、固定、愈合优势越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在基层及边远山区突发事件的“短、平、快”效果更明显[3]。本文以中国蒙医整骨术为范例,立足于蕴含肢体与全身一体、躯体与功能统一、...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序的学习心得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赞誉有加,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部经典。历代研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有200多家,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的经典课程之一。然如仲景原文所言:“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腧,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伤寒杂病论》正文言简意奥,而其序较正文易懂,不计标点符号共602字。同样不计标点符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
中国“古琴”按摩经脉 调节情绪平衡脏腑
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对于人生修养、养性修身、立命进德有莫大助益,其松沉旷远的音色、舒缓简淡的曲调以及宁静庄重之仪容,其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传达着静远淡逸的气息,能唤起恬淡悠远的回忆,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这对于紧张而焦虑的现代人实在是非常重要、弥足珍贵。东汉刘向《琴说》论鼓琴用于明道德、感鬼神、美风俗、流文雅等,基本系儒家思想,至唐代薛易简论鼓琴之作用,则兼有佛家绝尘出...
-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维 练习气功
自儿时起,我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医生。后来才明白,原来医生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我的性格有太敏感的一面,完全不适合学习医学,所以我选择了画画。对美术的热爱使我在绘画的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且收获颇丰。 如今,我是独立的职业绘画师,专门在瓷器上创作。在艺术创作的发展中,为了开拓思路,想把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气功中的修身养性与风水文化融入到我的作品中。以前我曾经练习过瑜伽,通过瑜伽的静功修炼来调整情绪与压力。有一天,我的针灸医生建议我练习气功。2011年,在我正学习中文的时候,我...
-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这对于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将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厘清前些年中医养生中出现的一些乱象,会起到很大的纠偏作用。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包括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以及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等四个方面共42条。总体看,通俗易懂、操作性强,便于普及。但文件仍然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普通群众不太懂。体质养生中提到了常见的9种体质类型,就算...
-
徐贻聪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
人物简介 徐贻聪,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同时入外交部。曾先后任新华社驻巴拿马分社记者、外交部美大司处长、中国驻尼加拉瓜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美大司司领导成员、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中国驻古巴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中国驻阿根廷大使。 □ 徐贻聪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 当今世界是互相依存的世界,人们在各个领域相互沟通和交流,形成了互不可缺的关系,外交则是联系各方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如何把中医药...
-
旴江方书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自《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以来,历代方书层出不穷,其中旴江医家的方药书独具特色,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沙图穆苏著的《瑞竹堂经验方》,龚廷贤的《种杏仙方》、《鲁府禁方》等,所记述的大量名方影响深远。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载方3300余首,既保存了许多濒于失传的古代验方,又收载了危氏自高祖以下五世所积累的名医验方,也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自己制订的有效方剂,如治疗水肿的秘传八方,治疗痈疽的秘传十方。书中著名方剂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苍术散(二妙丸)、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