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第7页
-
名留青史的中国古代女医家
人间三月,是春的光阴,更是女性的时令。一个伟大的节日,让女性与三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古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除了王公贵族和节妇义女外很少有在正史上记载的,但是中医界中就有那么几位璀璨明珠,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西汉义妁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看大夫们怎样望、闻、问、切,听大夫讲解医理。日积月累,义妁学到了许...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师承研究概况与分析
在中医学两千多年的发展传承中,师承教育起 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中医学派依靠着师承教育 模式,通过师徒几代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而形成 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 与此同时,师承过程也在潜 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医学术精神和中医自身的价值判 断,如刘完素- 罗知悌- 朱丹溪- 刘叔源的河间学派, 张元素- 李杲- 王好古、罗天益的易水学派等 [1 ] 。新 中国成立后,传统师承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冲击之下 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 世纪 90 年代传统师承再次 受到重视 , 《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
外治法是中国医药学这个宝库的组成部分
外治法是中国医药学这个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简、便、廉的特点,一向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清代医生吴尚先,在行医中,发现外治法的许多优点,对于散存在医药书中的零星外治疗法,进行过一番深入的整理、研究。同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系统地提出了外治法可以治疗许多内科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理瀹骈文》一书,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研究外治法的可贵资料。 《理瀹骈文》 吴尚先的医学路 吴尚先(1806~1886年),名安业,字师机,钱塘(今杭州)人。他主要的医学活动在19世纪中叶。这是一个封建社会基本矛...
-
手道养生膳 膳食本草秘方养生 中国养生膳历史
手道养生膳是以手道养生为学术基础,以健康分析为配膳原则,以中医药膳为操作流程,将双手与健康息息相关,中药与食物合理搭配,并同手道养生八法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独特的养生维护作用。根据手诊医学的健康分析,判定体质状态,辨清疾病隐患,区分主要次要可能的亚健康或疾病,因人而异的制定养生方案,将药食两用的动植物与食物之间巧妙搭配,味道奇特,一对一的养生膳调养,让人自然在饮食中寻找到人生之健康乐趣。 中国养生膳历史 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
-
《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的生命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是科学、哲学与文化三维同构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研究和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看待与把握,既不能因强调其科学本质而忽视其哲学、文化内涵,也不能简单地强调其哲学、文化内涵而否认其科学本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科学、理性、全面地理解中医理论,汲取人类医学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促进中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自成书以来即备受关注,人们从医学、哲学、文化、科技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它进行研究,从中汲取学术营养和人生...
-
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疾病的治疗,历来被认为是西医的专长,但事实上,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与理念,积累了深厚的心理学知识,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诊治技术,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医心理学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中医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汪卫东认为,中医心理学面临着学科体系建设不完整,临床专业人才的匮乏等问题,亟待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六年探索,汪卫东找到了一条从社区突围,临床研究与人才培养两手抓的中医心理学发展道路。 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
-
中医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
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并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近代中医之争与民主革命时期对中医药的保护利用 近代以来,西医因诊疗技术特别是眼科与外科等手术治疗所表现出的显著疗效有别于传统医学的经验,被称为“科学医学”,中医药...
-
刘清泉:中西医结合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中国经验
针对韩国记者提出的“新冠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是否与非典时期有所变化”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作了解答。 刘清泉表示,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学规律。针对传染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三种治疗方法:清热,化湿,解毒。因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不同,这三种治法各有所偏重。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在几千年历史上产生了非常著名的经典方剂,比如说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以及明朝温病大家吴又可的达原饮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