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中医治疗精神障碍历史悠久
中医治疗精神障碍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就确立了癫、狂两类精神障碍疾病名称,在刚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心理学,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该条款鼓励和支持不同医学体系参与精神障碍的防治工作,明确提出发展我国传统医学,而传统医学即指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可见,发挥中医参与治疗精神障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但在《精神卫生法》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中...
-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清暑益气汤一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亦有清暑益气汤一方。虽然名字相同,但二者的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和主治亦不同。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而引起的热性病的常用方剂,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对暑热仍盛,气津已伤,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少而黄、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症有较好疗效。因为病症中有暑热仍...
-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医生:义妁
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复县)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医生。 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时就开始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
-
读《吉林名医谱》记录地域医学历史
学术史是由学术事件、人物和著述等构成的。对于医学史来说,医学人物,名医大家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治史的人,大抵先爬梳历史文献,梳理历史脉络,还原历史原貌,阐发历史规律,进而做出历史评价。这些工作之后,就是为历史人物写传。事实上,有文字记载的东北中医的历史资料实在不够丰富,可以爬梳的文献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东北中医的历史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将当下已知的中医情况,尤其是历史情况记录下来,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一项关于东北中医历史的著述都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关于中医人物的著述,更有意义。长春中医药大学崔仲平教授...
-
中医药历史发展脉络 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前言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