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阳节

重阳节

  • 九九重阳节 养生之道 民俗渊源

    九九重阳节 养生之道 民俗渊源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如今,这一节日又成了我国的“老年节”,赋予于它新的含义。   民俗渊源   “九”在我国的语言表达中有特殊的含义:按照数字排列它最大,生活中的高、大、多、极都由它领衔,诸如九重天、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等,用的都是这层意思。按照阴阳学说,它属阳,九月九日,双“九”相遇,是谓“重阳”。按照音韵学的说法,它又与“久”谐音,常表达“天长地久&r...

  • 重阳节后 养护好体内的阳气

    重阳节后 养护好体内的阳气

    重阳节过后,专家提醒,无论是在饮食养生还是运动调养上,此时都需注意养护好体内的阳气。 晨泻多注意温肾阳 不少老年朋友重阳节后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很多人以为是受凉引起的,但如果总是在晨时腹泻便要注意是不是肾阳受损了。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晨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晨泻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在医院确诊之后的五更泻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生姜、大枣等食材煲汤服用,辅助治疗,比如大枣可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

  • 重阳节饮食菊花祛火败毒

    重阳节饮食菊花祛火败毒

      昨天,母亲从乡下来到我生活的城里,说是长时没看到我们,更想看看她宝贝孙子有没有长高,就顺便带些山里的板栗、核桃等土特产,还亲手做了重阳糕,让我和妻儿品尝。   母亲提及过重阳节,我眼前浮现出家乡过节的情景,勾起了我儿时甜蜜的记忆。   按照家乡陕南一带的习俗,每逢九九重阳节这天,一家老少赶早起来,带上箩筐,登山采摘野菊花。快到中午时,采回一箩一筐的野菊花,大人们将金黄或粉白的花瓣摊在苇席上进行晾晒,备作冬天饮茶或做菊糕。山里人饮食野菊花不仅具有一定的疗疾保健作用,而且实用价值颇高。   听大人们...

  • 重阳节话养生

    重阳节话养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饮食调理“三”讲究 不宜乱进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南京市中医院张钟爱主任强调,进...

  • 重阳节时已近晚秋

    重阳节时已近晚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地处中原的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ldqu...

  • 九月九日重阳节 插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节 插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时光的流逝中被今天的茱萸点亮,其实重阳节插茱萸风俗据说由来已久。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到底是什么茱萸?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茱萸”的: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民间习俗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民间习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所以说如果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不一定有过重阳节佩茱萸赏菊的机会哦!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重阳节开始在民间流行并一直传承到今天的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

  • 天堂里有没有重阳节

    天堂里有没有重阳节

    翻日历时,无意中看到“重阳节”三个字,心里蓦然一惊,又是九月九了。年年岁岁,窗外风轻云淡,阳台上的菊花也和去年一样灿烂,一切都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却又分明不一样了啊,因为今年,再也不可能吃到奶奶做的重阳饼了。 去年的今日,阳光晴好,满头银发的奶奶,坐在屋檐下打盹,脚边依偎着那只老猫,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我的脚步很轻,但刚走到门口,奶奶就睁开了眼睛,笑眯眯地说:“三丫头吧,就知道你会来,给你留着重阳饼呢!” 重阳饼是用南瓜做的。眼睛早已昏花,步履蹒跚的奶奶,要把南瓜洗...

  • 重阳节养生保健攻略

    重阳节养生保健攻略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时令也逐渐进入了深秋。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

  • 重阳节老人睡眠养生有八忌

    重阳节老人睡眠养生有八忌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睡眠是老年人恢复体力,保证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秋季气候凉爽,老年人睡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忌睡前进食 睡前进食将会增加肠胃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会影响入睡。睡前如实在太饿,可少量进食,休息一会儿再睡。 忌饮茶 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睡前饮过浓的茶会因之而难以入睡,饮用过多的茶会使夜间尿频,影响睡眠。 忌睡前情绪激动 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的紊乱,导致失眠,老...

  • 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农历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故古称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杜甫的《九日五首·其二》写道:“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士林雅集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

  • 重阳节开办药市

    重阳节开办药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颇具仪式感地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望远,以治病防疾养生,祈求平安吉祥。这一天,民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医事活动——药市开张。史载,重阳节开办药市,是为了纪念药市行之祖王昌遇。 王昌遇,唐代四川梓州(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曾为州狱吏,后遇仙悟道出家,成为炼丹道士,号易玄子,精通医药。为了纪念王昌遇,每到九月初,四面八方的药商便向梓州城聚集汇合,并于初八晚上在州院街易元龙池中进行药材交易,天亮方才散去,当地人谓之“药市”。宋...

  • 重阳节登高能健身 爬楼梯运动

    重阳节登高能健身 爬楼梯运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述,山西永济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诗是“唐人留诗”中最著名的一首,是作者在鹳雀楼二层时的所见和感受。 诗中不仅写出了气象壮阔的直观风景,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深奥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站得高看得远,说的是大实话,表现的是一种意境。从生理学角度看,这对眼睛是大有好...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