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
-
辨证治慢性乙肝 方剂用法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 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细胞 变性、坏死、肝脏组织纤维 化,肝功能损害的一种消化 系统慢性传染病。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目前最常见的是抗 病毒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1.肝郁脾虚证治法: 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方药: 逍遥散和四君子汤加减(柴 胡10克,枳壳10克,白术 20克,佛手10克,生麦芽 20克,神曲15克,白芍15 克,茯苓20克,党参15克, 黄芪15克,郁金10克,甘 草6克)。 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 热利湿、解毒。方药:茵陈蒿 汤加减(陈茵10克,赤芍10...
-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或表现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或有隐痛,或伴有嘈杂吐酸等;或表现为在某些危重病或慢性病中出现不欲饮食、胃胀或胃痛等。从中医角度分析,多数是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胃主降、喜湿恶燥的特性受到挫伤所致,从而形成了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内阻、肝胃郁热等证型。 临证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病,如辨证不清即贸然应用砂仁,或砂仁用量大、配伍不当等,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甚则效得其反。当患者出现慢性胃炎时,其消化道黏膜肌层萎缩,胃酸及消...
-
小议炙甘草汤之生地的用量
患者徐某,男,35岁,2015年9月16日初诊。主诉:心慌1月余。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悸,偶见下午疲乏、恶寒,性急易怒,口唇偏紫,无乏力气短,无胸闷胸痛等表现,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涩。既往体健,半年前体检,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失常,未予诊治。即刻血压:146/95mmHg;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非勺形改变,晨峰血压明显升高,全天血压平均值125/80mmHg,白日血压平均值130/90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10/67mmHg。 西医诊断:窦性心律不齐,高血压;中...
-
药膳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药膳用药物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药膳的效用。中药用量, 一般是指干燥后的药材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眼量。对 鲜品药物要单独注明其用量。在使用有毒性药物时,从小剂量 开始,然后酌情增加。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叶之 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宜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 用量宜重。厚味滋腻的药物用量宜重。苦寒药物,易伤脾胃者, 宜少用。 疾病与药物用量有密切关系。病情轻者,用量不宜过重;病 情重者,用量适当增加。 病员的体质、年龄与药物用量也有密切关系。体质弱的患 者,用量宜减;体质壮实者,剂量可增加...
-
方剂配伍因方药配伍选择用量
方剂配伍时,一般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选什么药,二是每味药用多少量。当药确定后,每味药的剂量成为影响方剂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选(确)定中药的用量,才能实现药物最好、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不良反应呢?调控中药剂量一般有因人(患者、医者)施量,因时地(季节、地域)施量,因证(病因、病机、病位、病势)施量,因药(方)施量等原则。所谓因药施量就是依据药物本身因素而确定剂量。因药施量作为调控剂量的重要一环,施量时则要考虑中药质量、质地、性味、有毒无毒、配伍、剂型、用药目的、用法等多个因素。 因质量选择用量 质量...
-
灵芝的用法用量 灵芝食疗方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庐山最为出名。野生者全年可采收;人工培养者在子实体成熟时采收。采集子实体,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或晾至八成干,隔水蒸1小时,晒干,以防虫蛀。市场上散装的灵芝,使用前最好清洗后使用。置干燥处,防霉,防蛀。新鲜的灵芝可以直接使用,但保存期很短。灵芝采收后,自然晾干或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55℃),水分控制在13%以下,然后用密封的袋子包装,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切记要通风,防止霉变。灵芝一般都需要晒干保存的。若需长期保存,可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然后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