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神奇诊疗法(简称“奇疗法”)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神奇诊疗法(简称“奇疗法”)

      1986年6月10日,新西兰专家考克丝女士患两脚浮肿麻木1周余,请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测其双手第二掌骨侧,有足穴压疼,便为其针刺双手第二掌骨侧足穴针刺约10分钟,她的双脚感觉到了微微发热。留针50分钟后,起针,脚就变得轻松多了。下午又针刺1次,双脚热感更明显,并从手臂到腿有针刺感传现象。6月11日、12日再针刺2次,原各种症状便基本消失。考克丝女士不住地称赞:“神奇!神奇!”   一个简单而神秘的治疗方法解除了人的病痛,而解释这种疗法的一种崭新的理论又触动了千千万万学者的神经,这就是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张颖...

  • 天下补血第一名方 四物汤

    天下补血第一名方 四物汤

    四物汤有“天下补血第一名方”之美称。四物汤出自《和剂局方》,是滋阴补血、调经养血、祛瘕止漏的经典名方,适用于营血亏虚、血虚兼血滞证。症见面色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耳鸣及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或行经腹痛,血瘕肿块,崩中漏下等。四物汤是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四味中药组成。其中熟地入肝肾二经,能补血滋阴、生精益髓。当归人心肝脾三经,能补血活血。白芍入肝脾二经,能养血敛阴。川芎入肝胆心包三经,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四物汤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的不同加减药物的份量。如重用熟地黄...

  • 温补肾气第一方

    温补肾气第一方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气之祖方。本文就其君臣佐使、方证法理加以探析,以期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不断扩大其治疗范围,准确运用于临床。   方剂方名出处   金匮肾气丸方最早载于张仲景所撰之《金匮要略》,由八味药组成,原名八味肾气丸,主要功能温补肾气,故名之。因方出《金匮要略》,后世医家又名为金匮肾气丸,亦有名桂附地黄丸者,应以前者为常用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载“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的附方条文,其方与仲景八味肾气丸相同。日本医家丹波元简等著《金匮要略辑义》有这样记述:“《外台秘要·脚气...

  • 立秋汤品第一补

    立秋汤品第一补

    立秋之后真实的塘鲜甘旨你在餐桌上经常见到,那就是莲藕。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关于藕的做法有许多,炒藕片、炸藕夹、蒸蜜汁藕等,但这个时分把藕与玉米一同煮可谓立秋汤品第一补。   通过三伏天的“煎熬”,许多人到了立秋之后食欲仍旧不太好,立秋也是需求润肺的时分,“秋老虎”发威让人的血压也简略起伏,户外活动少简略长胖,这些健康问题,这道汤都能帮助您处理一些!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从中医的视点来剖析,莲藕玉米汤有助于健胃养肺。《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米能够调中...

  • 治荨麻疹 服第一次后出汗

    治荨麻疹 服第一次后出汗

    组方木通6克,荆芥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苦参6克,苍术10克,蝉衣10克,知母10克,大胡麻10克,甘草9克,牛蒡子9克。 服法水煎,早晚各1次,服第一次后出汗。治荨麻疹。(孙凝淦)...

  • 四物汤:妇科第一方

    四物汤:妇科第一方

    现代白领女性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加之缺少锻炼,容易出现肤色暗黄、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等各种不适,而中医经典方剂——四物汤,无疑是首选。 四物汤是中医养血第一方,由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四味药组成,且每味药都是补血良药。其中当归补血调经;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与当归配伍合用,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的良药,能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而芍药则能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女性朋友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

  • 手第一掌骨骨折

    手第一掌骨骨折

    手第一掌骨骨折很常见,骨折多发生于基底部。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跌倒时拇指受到纵向暴力冲击或握拳时纵向打击第一掌骨头易致此类损伤。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呈斜形,掌骨基底内侧形成一个三角形小骨块,小骨块保持原位,但掌骨基底其余部分向背侧及外侧移位。伤后表现为局部肿胀、高起,压按时可复平,松手后又高起,拇指活动受限。拍X线片可明确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常存在复位容易但易再脱位。由于该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复位要求高,只有正骨复位后采取正确的固定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复位不难。复位时给予局部麻...

  • 温胆汤是壮胆第一方

    温胆汤是壮胆第一方

    温胆汤 温胆汤是壮胆第一方,只要是病人由于过度惊吓的,就用温胆汤,现在有一种病叫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911”事故后,很多美国人得了PTSD,他们总是恐慌睡不着觉,不断重现当时双峰大厦倒下来的场景,然后工作无法进行,记忆力下降,成天哭泣,晚上做噩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心跳加快,这就是一个创伤的应激障碍,温胆汤很有用。 汶川大地震以后,我在我的经方沙龙网站上登录抗震救灾的经方,其中就有温胆汤,温胆汤虽然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里面却有张仲景方的影子,小半夏...

  • 益寿延年 养肾是第一位的

    益寿延年 养肾是第一位的

    肾为人的先天之本,要想益寿延年,养肾是第一位的。《内经》里说,年过四十,肾气自半,可见,40岁以上的人更需要学习养肾的常识。养肾的秘诀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三字经”。 护好脚 肾经起始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袜子最好包住脚腕,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睡觉时,别把脚晾在外面,盖被一定要下过脚底,上超肩膀;不要将双脚正对着空调或电扇吹。足底有许多穴位,睡前按揉脚心的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的功效。 大便畅 大便不畅...

  • 外感第一要药麻黄

    外感第一要药麻黄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二经,具发汗,平喘,利水之效,可广泛运用于外感、咳喘、心肾等诸疾。因其有他药不可替代之作用,尤在外感病的治疗中又有“第一要药”之誉。   贵州名医石恩骏认为,麻黄一药,因其辛温质轻,轻扬上达,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故多种外感每可随证而选用之。如外感风寒,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咳嗽,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可选用《伤寒论》之麻黄汤,常汗出诸证立解;外感风热之表实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咳嗽,咽燥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临床习选银翘散类方以辛凉...

  • 扼杀感冒第一天最重要

    扼杀感冒第一天最重要

      防治普通感冒越早越好,如果能在24小时内将其控制,就能轻松避免症状加重。近日,美国健康网根据权威医疗机构的研究结果,总结出几个在第一天有效控制住感冒的方法。   首先,人们在出现感冒症状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可以保持鼻腔清洁。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主任威廉夏弗纳建议,如果家里没有生理盐水,洗个热水澡也能有效清洁鼻腔,减轻症状。   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马克博士建议,刚开始出现感冒症状的两小时内,不要吃药,而是取一两汤匙蜂蜜,和茶一起搅拌后喝下,就能止咳。   接下来的6个小时则最为关键,尽量不要...

  • 化血栓第一豆:豆豉

    化血栓第一豆:豆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饮食可以说是集美味和营养于一身。其中也不乏一些特殊食品,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绍的“化血栓第一豆——豆豉”。 在生活中,豆腐乳、臭豆腐、豆豉……这么多变了味儿的发酵豆制品,好吃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心“臭卤水”、“不健康”。 豆腐乳、臭豆腐、豆豉……这些东西,到底是人间至味,还是问题食品呢?我们中老年人到底能不能吃呢?...

  • 健胃消食第一穴——中脘穴

    健胃消食第一穴——中脘穴

    夏季,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腹胀就是其最早期的症状表现。如果不予以重视,会逐步发展成为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等。因此,对于夏季饮食,合理控制饮食是基础,同时配合自我推拿,可有效缓解腹胀等不适,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可有效改善腹胀症状的要穴——中脘穴。每天坚持自我推拿,可有效预防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 食积停滞可腹胀腹痛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腑会中脘,顾名思义,此穴可治疗腑之疾患。那什么是“腑”呢?胸...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总结前期新冠肺炎诊疗经验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20年8月18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第386条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第386条

      《伤寒论》第386条和第387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呕吐而利,此名霍乱。”(《伤寒论》第382条)霍乱,即通常所说的突发上吐下泻。突发上吐下泻,总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肠胃。”(《灵枢·五乱》)治疗当祛其浊气,浊气去则清气升...

  • 天下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

    天下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有“天下补气第一名方”之美称。四君子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益气补中、健脾益胃、强心镇静、抗癌降糖、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恢复体力、增强男女性机能的经典名方。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四君子汤由人参10克、白术 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等四味中药组成。其中人参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增加心肌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防止...

  • “夏热第一方”桂枝汤

    “夏热第一方”桂枝汤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很多人来说用来治疗感冒是十分常见的。但是除此之外,桂枝汤还有其他很多的疗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马军说,“岭南无伤寒”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准确的。在现代社会,空调以及其他避暑工具的普及,人的体质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区别,伤寒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桂枝汤不仅对感冒有用,对于风湿、头痛等伤寒病症都是有效的。而桂枝汤可以说是“夏热第一方”。   方解:桂枝汤由5味药材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 补肝第一名方,舒肝气第一名方

    补肝第一名方,舒肝气第一名方

    说到逍遥丸,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神方,只要听说谁肝气不舒了,就来瓶逍遥丸舒舒肝气,开心一下。但是丹田爷爷觉得,这个逍遥丸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神药,从它的配伍来看: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方向也比较单一,就是有邪气或者情绪影响,阻挠了肝气抒发,导致的肝郁脾虚问题,一般就是心情不好、两肋胀痛、一生气就食欲不好这种情况。 好在是方向单一,也意味着药简力专!对症的就特别受用。 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肝郁久了、脾胃虚弱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问题,比如:肝血肝气不足、肾精肾血也不足,...

  • 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

    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

    历史的时光总是意味深长。如果北宋医学家王怀隐没有遇到后来成为宋太宗的赵光义,他应该会在开封皇家道观——建隆观里修养身心,悬壶济世,度过相对静寂的一生。然而,历史没有假设,王怀隐从初为道士到奉诏还俗,到贵为翰林医官史,再到后来奉诏领撰多达百卷的宋代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这一路走来,看似偶然的背后却是必然积淀的使然。   公元954年,后周皇帝柴荣在开封皇城外修建了太清宫。这一年,笃信道教、“善医诊”的王怀隐从老家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来到太清...

  • 入伏的第一天 贴敷“三伏贴”的日子

    入伏的第一天 贴敷“三伏贴”的日子

    7月13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也是第二次贴敷“三伏贴”的日子。桂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希琳提醒大家,为避免贴敷后出现不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4~6小时,少儿及体质敏感者应酌减至2~4小时。 2.“三伏贴”所用药物为辛香之品,贴敷时间过长易起疱。若贴敷部位出现瘙痒、刺痛等症状时需立刻将贴敷药物去除,以免出现发疱现象;若出现小水疱,则保持贴敷部位皮肤干燥即可自行吸收;若出现较大水疱,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

  • 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

    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   释文: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避免虚妄的欲念,享受已经拥有的现实生活。这就是说,不管吃什么样的食物都觉得甘美,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觉得合适满意,以喜爱和遵守自己的风俗习尚感到快乐。社会地位高的人不歧视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也不嫉妒地位高的人。这样的人民大众就叫做“朴民”。“朴民”能禁得住各种诱惑,任何...

  • 打好新春的第一张“健康牌”

    打好新春的第一张“健康牌”

    本报记者 杜燕 采访专家 西安市第五医院副院长 职利琴 主任医师 “龙蛇交替舞 岁月又更新”,9日就是除夕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将迎来春节的七天长假。西安市第五医院副院长职利琴主任医师提醒大家,放假期间应做到合理安排、规律饮食,打好新春的第一张“健康牌”。 膏粱之变 足生大疔 据职院长介绍,《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说,如果总是吃大鱼大肉这些油腻厚味的东西,就会出现痈、疮、疽等疮疡类的疾病。吃得太好不能消化,就...

  •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洪广祥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洪广祥

    •他幼学岐黄、德术兼修、学验俱丰,将中医的“把脉、处方”演绎得尽善尽美,用自己的活人之术和济世之心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仁”字。 •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医药发展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医教学、科研、传承、立法、服务经济建设以及中医在世界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学术,认为中医人要以继承传统方法为基础,积极移植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能体现中医特点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

  • 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

    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

    本报讯 (记者胡 彬)1月28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推选的“2014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揭晓,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黄璐琦(图中左)当选。 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 岐黄荣光 业界旗帜 群体姓名: 干祖望、王琦、巴黑·玉素甫(维)(已逝)、石仰山、石学敏、占堆(藏)、阮士怡、孙光荣、刘志明、刘尚义、刘祖贻、刘柏龄、吉格木德(蒙)、刘敏如(女)、吕景山、张大宁、李士懋、李今庸、陈可冀、金...

  • 中医世家 冉氏御医第六代传人 冉雪峰

    中医世家 冉氏御医第六代传人 冉雪峰

    冉雪峰(1879—1963),原名敬典,字剑虹,号雪峰,别号恨生。四川省巫山县黛溪镇(今重庆巫山大溪)人。20世纪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早年信奉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于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在武汉、重庆等地行医近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编委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首任校长等职。1955年11月奉调进京,供职于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高干和外宾治疗室主任。是全国...

  • 他是中医训诂校勘第一人:李今庸

    他是中医训诂校勘第一人:李今庸

    ●他是中医训诂校勘第一人,50多年笔耕不辍,考证所引用先秦两汉、唐宋时期的书籍达257种,其中医学类75种,子类19种,经类16种,史类79种,典籍50种。 ●他能将经典医籍原文一字不差地背诵,被誉为“内经王”“活字典”。编写高等院校中医经典教材,在全国推广经典教学,让中医经典传承遍地开花,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优秀人才。 ●他为中医发展奔走呐喊40多年,是著名的“十老上书”者之一,写下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提案、建议、信函200余篇,推动了中...

1 2 3 4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