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第4页

第 第4页

  • 我国创建了第一个国家药店——官药局

    我国创建了第一个国家药店——官药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办国家药局的国家。早在1076年,宋代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就创建了第一个国家药店——官药局,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办的国家药局。当时叫“熟药所”,也称“卖药所”。 在当时是由国家控制盐、茶、酒等贸易,并将药物也列入国家专卖。设立熟药所,主要负责制造成药和出售中药。由于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携带容易、易于保存等特点,深受广大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因此,这种“卖药所”发展很快。最初熟药所只有一处,至...

  • 中医药法释义 第二十三条

    中医药法释义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前款所称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释义】 本条是关于保护道地中药材的规定。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由...

  •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 韦钦国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中心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Garrison,1870-1935年)用英语出版了一部讲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医学史入门》,在当时颇具影响。该书虽厚达700多页,但其中涉及中医中药的史料甚少,内容不足一页,且有不少谬误。虽然现在看来这种现象难以理解,但这恰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西方对中医中药认知的匮乏。 我国近代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看到此书时初觉意外,继而写信给嘉里逊,指出其错误,并提出自己对中医中药的观点。嘉里逊颇为傲慢,他回复:&...

  •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在古代医学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龚廷贤(1522-1619),他不仅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而且还是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江西省东南部人杰地灵,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大河盰江(现名抚河),养育了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载入史册的文人学士,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著名医学家,留下了百余种医学著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盱江医学”,龚廷贤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龚廷贤,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

  • 访天津市级非遗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

    访天津市级非遗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

    “中医收徒,一看品德,二看悟性,只要具备了这两样,都可以学,也都能学好。只是品行好、悟性高,还特别喜欢这一行的人,真的太少了。” 近日,天津市级非遗项目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接受采访时,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潜心五十载钻研疑难 穆瑞光,1954年生于天津,自幼学习武术,师从于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3代传承人林鸿斌,出师后一直从事骨科治疗,50余年来运用自己的手艺为许多骨折、骨病患者解除了病患。 穆瑞光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骨科疾病...

  •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源于公元1368年前后的浙江东阳一带,传承至今已近650年,连绵21代之久。东阳沈氏由来已久,鼻祖为南北朝时闻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沈约于494年任东阳太守,因其客籍为吴兴(今浙江湖州德清),后世遍及全球的沈氏又多以“吴兴堂”作为总堂号。今后沈姓子孙繁殖流布东阳,至今仍有上沈村、下沈村和沈坎头村。今天,东阳沈氏宗祠犹存。“东阳郡”代表了沈氏的郡望。近年来,此地有一幅收藏了千年、长17.4米的沈氏家谱...

  • 记天津市非遗项目韩氏芒针疗法第七代传承人韩永海

    记天津市非遗项目韩氏芒针疗法第七代传承人韩永海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患者需要,我就要义无反顾地伸出一名医生的援手,做与死亡和疾患抗争的人,将韩氏芒针疗法世代传承是我毕生的信念!”70岁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韩氏芒针疗法第七代传承人韩永海真切地说出了他传承发扬济世医术的赤诚心声。 苦练针法数十载 韩永海介绍,芒针细如麦芒,故名芒针。芒针与普通针具不同,具有细、长、软的特点,这意味着施针难度很大,对施针者的手法与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爷爷给我一根针,指导我每天练习。”韩永海自幼就...

  • 王鸿谟:“色诊第一人”的大医情怀

    王鸿谟:“色诊第一人”的大医情怀

    不少患者看中医常常喜欢“考考”大夫,不主动说出症状而希望大夫能透过“望、闻、切”来道破患者的病症、病因。在王鸿谟教授的诊室,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不断上演。 患者初入诊室,往往医患不语,几十秒钟后,王鸿谟缓缓道来:“你因容易生气而得病,经常睡眠不好、胸胁胀满、头晕……”患者常常一边听着一边惊喜点头,逐渐对这个一望知病、没有主动问诊的大夫充满崇敬:“大夫您说的太对了!” &l...

  •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 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 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黄元御(1705~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闻名医学家。黄元御曾任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以奖励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略其一生。 黄元御身世书香门第,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少年时代,其父黄钟为之延请侨寓山东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作品,希望他能够及第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但在...

  • 电影传递蒙医药“第七种味道”

    电影传递蒙医药“第七种味道”

    11月,电影《第七种味道》摘得印尼雅加达年度电影人电影节金奖。这已是该片揽获的第四个国际大奖,此前该片还获得了罗马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印度独立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及最佳影片入围奖。这部投资预算仅三百余万的影片却屡屡获得各大电影节评委的青睐。“我们拼的是蒙医药文化。”导演冯亚平说。 文化是蒙医药第七种味道 蒙医药讲究五行六味,而冯亚平认为,蒙医药的文化和精神就是其“第七种味道”,这也是影片名字的由来。 老蒙医温都...

  • 《天回医简》解惑第12脉

    《天回医简》解惑第12脉

    最近出版的《天回医简》(2023年2月,国家文物出版社)被称为在已出土的汉代医书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医学文献”。其完整性,从“脉书-下经”对脉的描述可略见一斑。比较可知,“天回医简”是已出土汉代几种简帛“脉书”中,唯一一部描述了12条脉的医书。而其他版本,如马王堆医帛和张家山医简等,所描述的脉都是11条。 最后出土的新证据 笔者认为经脉的初始发现是有解剖学依据的。以手厥阴...

  • 心理有益健康 焕发第二春的光彩

    心理有益健康 焕发第二春的光彩

    六种心理 有益健康 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萨拉·康拉思博士研究发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可以增寿4年,由于给人无私的帮助可以激发体内“护理行为系统”,促进“亲密激素”等有益身体恢复的激素分泌。美国一组对照实验也发现,做义工10周后,身体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有所下降。这是得益于一个“奖励”过程,人做了善事一旦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等正面情绪,心里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

‹‹ 1 2 3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