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端午

端午

  • 端午时节适合补阳 艾叶菖蒲柚叶

    端午时节适合补阳 艾叶菖蒲柚叶

        端午时节正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这时我们最需要也最适合补阳。而传统的艾叶、菖蒲、柚叶等草本植物的运用,除了取驱虫辟邪之意,其补阳的药用价值本身对健康也大有裨益。     艾草  温暖经络驱逐湿寒     艾草,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艾草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味妇科良药。艾草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温暖经络,驱逐体内的湿寒。每天用艾草煮的水来泡脚,不仅加速血液循环还能治疗脚气,可谓一举两得。  ...

  • 端午节中草药避毒祛邪

    端午节中草药避毒祛邪

    端午时节,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

  • 端午传统节日 会用到很多中草药

    端午传统节日 会用到很多中草药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来有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等习俗。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会用到很多中草药。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中草药有何作用,又该如何使用吧! 糯米又叫江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可用它来治疗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等症。由于糯米不易消化,因此,吃粽子不要忘了适当补充些青菜和水果等,如配一碗清淡的汤,或一份水果,既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又达到营养均衡之目的。 竹叶或荷叶包粽子用的竹叶或荷叶,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这些叶子有清热、解毒、利尿、消食、健胃等...

  • 端午养生用好中草药

    端午养生用好中草药

      端午节虽过,但回味端午节的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在香囊内放入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如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薄荷、紫苏、芸香草等)等习俗,细心人会发现用到很多中草药。因此我们提出要“健康过端午,用好中草药。”   糯米:又叫江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中医用它主要治疗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等症。糯米的可溶性淀粉易为人体所吸收,对胃病及虚弱者较适宜。但由于糯米不易消化,因此端节前后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配其他食物,这...

  • 民间端午采集草药 以求健身防病

    民间端午采集草药 以求健身防病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按照习俗,人们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举行一系列驱邪避灾的医药保健活动。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已入暑季,天气渐热,毒虫杂菌繁殖迅速,瘴疠滋生,人极易患病。为了应付恶月,不为病邪所染,民间便在端午这一天,采集一些草药,或是悬挂,或是佩戴,或是净身,或是服食,以求健身防病。其中,芳香一族可谓独具特色。   兰汤沐浴,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

  • 端午前后“扶正祛邪”食用苋菜

    端午前后“扶正祛邪”食用苋菜

      在端午前后的餐桌上,人们常会见到一种艳如胭脂的蔬菜,它便是苋菜。农历五月,俗称“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极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以此强身健体、祛毒辟秽、防病除疾,即所谓“扶正祛邪”。   扶正强身: 苋菜堪称一流。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所含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

  • 端午节艾草药香

    端午节艾草药香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人把农历五月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作“午日”,“端”又是“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就叫“端午”,也称端五,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 因“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相重,所以“端午”又叫&ldquo...

  • 端午药食艾叶保健

    端午药食艾叶保健

    艾很早就作为治病的药物应用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艾在《本经》列为上品,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女子经带胎产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疾患,常常要用到艾: 泡服 取艾叶15克,当归30克,红糖6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对女子寒性痛经,尤其是原发性痛经有效。 泡脚 艾草3~5根,煎开15~20分钟后,开始泡脚。先取一小部分,水以能浸没到脚背为度,等水凉到脚不能忍受,再加滚热的艾水,反复热水泡,整个过程中,毋加冷水。...

  • 养生保健 端午习俗

    养生保健 端午习俗

    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古时候端午节也有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挂艾草、吃粽子、戴香囊、熏苍术、浴兰汤、斗百草等。相对于前面三个端午习俗,后面的三个习俗不少人还比较陌生,其实这里面有不少养生保健的内容呢。 熏苍术 驱赶蚊虫 提神醒脑 熏苍术是端午节汉族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古时候人们在这一天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

  • 端午酒香 端午抒怀粽香情

    端午酒香 端午抒怀粽香情

    时逢端午艾清香, 竞渡龙舟秀荷囊。 角粽抛离千赋泪, 菖蒲汇入百家殇。 汨罗惜诵怀愁远, 楚郢伤吟问恨长。 自古浮沉多少事, 一樽酹酒祭沧桑。 端午有很多的别名,又称“浴兰节”,“菖蒲节”。说到端午节,便不得不提饮菖蒲酒的习俗。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曾在《渔家傲》中写道“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历...

    养生秘方 2024-03-07 6 0 端午
  • 端午节 伸筋以养肝 护脉以养心

    端午节 伸筋以养肝 护脉以养心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佳节,这一天人们要举行一系列驱邪避灾的风俗活动,如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等等,其中也蕴含了养生保健的医理,可以说端午节是一个集全民防病、运动健身、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一个节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张运克教授说,中医有“五脏”主“五体”之说,端午佳节是一个养五体的好时机。 伸筋以养肝 古人常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经常拉拉筋,可以让人延年益寿。而中医认为,肝主全身筋膜,与肢...

  • 端午节民间保健法

    端午节民间保健法

    又到端午佳节,端午节又称“卫生节”,民间除了有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习俗,还有挂艾枝、悬菖蒲、佩香袋等许多与防疾除疫、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 雄黄祛毒 张老伯过去每年端午节都要饮雄黄酒,认为喝点雄黄酒能驱虫解毒。但是,当医生的女儿告诉他,雄黄含有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发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现在张老伯已经不饮雄黄酒了,但是,在端午那天,他总要用雄黄在小孙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并在局部皮...

  • 端午习俗 防病除害

    端午习俗 防病除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民间流传着门上插艾、食粽子、赛龙舟和佩戴小香荷包等风俗习惯,经考察,诸多习俗大多是有科学性的,可以防病除害,有益健康。 门上插艾端午早晨,家家户户门上插艾和菖蒲。祖国医学认为,艾、菖蒲,其性苦温,芳香开窍。艾,素为温气血,散寒湿之良药,有消毒防腐之功。若将其高悬门上,随和风飘散,浓郁清香,给人以清新之感,有防疫驱蚊虫作用。 包食粽子用芦苇叶或竹叶包食粽子,浓郁芬芳,香甜可口,尤其是在仲夏暑日食用,还有清热消火、解暑的作用。 戴香荷包端午节早晨,给儿童佩带各式各样的小香荷包,里...

  • 端午节 民间习俗

    端午节 民间习俗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重午”等,是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要吃粽子。   古籍中记载,唐朝的粽子除了用粳米之外,还有粟子、大枣等配料。唐朝京城长安的百姓在端午节时常吃一种特殊的“百索粽子”。人们通常把粽子缠上许多色彩绚丽的丝线、编织着花纹的草索,所以称之为“百索粽子”。而且这天,唐朝长安的皇宫中还往往要赶制出许多粉团粽...

  • 端午时节 禳毒辟邪可效法

    端午时节 禳毒辟邪可效法

    时序更迭,忙碌中又到了一年端午时节。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目前影响较大的为纪念屈原说。但考诸文献,端午节的起源在时间上远早于屈原;西汉《大戴礼记》传《夏小正》谓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闻一多《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祀活动。有学者认为,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大多围绕卫生健身、驱毒辟邪,故端午节最早应该是我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笔者赞同此说。 禳毒辟邪可效法 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

  • 端午节送走瘟神 养生保健 各地民俗迎端午

    端午节送走瘟神 养生保健 各地民俗迎端午

    端午节来临,华夏大地艾熏又起,粽子日盛,龙舟竞渡等民俗纪念活动也将在全国各地展开。如今,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已经日益模糊和淡忘了端午节的最原始文化精义。在民众妇孺眼里,忠贞爱国的屈原仍然是端午节“来源”的正解。其实,端午节的原本意义是:驱邪避毒,护佑生命。 仪式 送走瘟神 早在先秦时期,五月就被视为“恶月”。《礼记·月令》云:“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意思是说,五月处于仲夏时节,白昼越来越长,是大自然...

  • 端午熏药渣的习俗

    端午熏药渣的习俗

    端午节,在我老家山东有个习俗和外地不同,一到中午,家家都要用艾和晒干的药渣一起点燃起来熏虫驱瘟,传说这是朱丹溪治病流传下来的。 相传金元时期,有位病人,连日气喘,朱丹溪看后开了张药方,其中用到麻黄二分。麻黄这味药,是发汗平喘的,只可少用,多了反而有害。 病人服了几日,病不见轻,朱丹溪再次去出诊。他仔细看了病人的舌苔,切过脉,认为这病一定要吃麻黄,这味主药决不能少,所以又在药方上写上了麻黄这味药。不过这次他增加到三分,怕上次无效是药量不足。也真怪,病人连服用三剂,仍不见效。朱丹溪心想,这是完全对症...

    养生秘方 2024-03-06 6 0 端午习俗
  • 端午节养生花草茶 端午防病健身食疗

    端午节养生花草茶 端午防病健身食疗

    端午节里,气候比较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易动肝火,吃传统粽子的同时不妨再来一杯花草茶。花草茶,取之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多为自然风干所得,这与现代人崇尚自然、崇尚健康的理念相契合,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草茶都适合自己,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花草茶就要了解各种花草茶的功效。 端午节养生花草茶 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花,还具有减肥的功效;与枸杞同用有养阴清热、益肾明目的作用。 玫瑰花: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进而促进肌肤...

  • 端午时已入夏季 一方一粥助调养

    端午时已入夏季 一方一粥助调养

    端午调摄重养心。常言道,养生先养心。高濂《遵生八笺》说“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有七情致病说,情志不遂,气机失调,郁而不达,可以致病。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或迫于生计奔波在外,离多聚少,来回奔波,多有不易,对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等,也是逐渐淡化;另外很多父母与子女相隔甚远,还有很多空巢老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之情,难免有之。或有目见他人端...

  • 端午粽飘香 进食须留心

    端午粽飘香 进食须留心

      红枣黄米粽   主料 黄米500克。   配料 大枣30枚,粽叶。   制作 黄米洗净,水浸透,用粽叶包10个粽子,每个粽子中放3枚大枣,放锅内加水煮熟即可。   养生功效 益脾和胃。   小贴士 黄米粽为山东地区民间小吃。中医认为秫米有益脾和胃,安神,止泄的功效。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式各样美味的粽子也渐次映入人们的眼帘,很是让人垂涎欲滴,但糖尿病患者要慎吃。   首先,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它比一般白米黏性大、淀粉多,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胃肠功能不好者食用过多容易...

  • 端午节吃粽子 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端午节吃粽子 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粽子热热闹闹地涌上了市场,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虽说琳琅满目,可几乎每年都是一个模式,除了包装日新月异,粽子本身则是换汤不换药,难免令人产生味觉“疲劳”。今年,不妨让粽子也来个“与时俱进”,翻出新意,在把传统粽子吃出新滋味的同时,还能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粽子配红茶,爽口 吃多了用糯米做成的粽子后,人总会感到肠胃不舒服,还有可能消化不良。而热的红茶有去油腻的作用,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

  • 端午佳节话“五毒”

    端午佳节话“五毒”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插菖艾、佩香袋、洒雄黄酒和赛龙舟等多种民间习俗,据说可镇妖邪、驱“五毒”、保安康。 所谓“五毒”,即蛇、蝎子、蜈蚣、蟾蜍和壁虎这5种有毒的小动物,人们都知道它们有毒,但是在恰当的时候,“毒药即是良药”,只要运用得当,它们或可入药治病,或可作美味佳肴,或可作化工医药原料。 1、蛇蛇胆有清肝明目、清热散寒、化痰止咳之功,可治肝火目赤、半身不遂等;蛇血可舒经拔骨、祛风湿、扫瘀结和开心窍;蛇油可治冻疮或烫伤;蛇骨灰可治...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端午
  • 端午习俗也有养生奥秘

    端午习俗也有养生奥秘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几天,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节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摒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很多养生奥秘。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 端午时节忆习俗

    端午时节忆习俗

      端午节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其实还有很多风俗习惯,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有些风俗习惯正在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为了让广大市民对这一节日的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一些传统风俗得到更好传承,特地撰文表述。      端午节祭水神   有人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认为,事实上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祭祀水神(即龙母)的节日。水神在珠江流域一带称之为龙母,端午是龙母的诞辰之日,端午节是祭祀龙母的节日。这已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屈原所著的《湘...

  • 端午节:专家教你挑选放心粽

    端午节:专家教你挑选放心粽

      提起端午节,总少不了粽子,粽叶怎么选,粽子怎么做怎么吃,市场上有什么种类的粽子,哪一种更好吃更健康?本报记者带你到市场上一探究竟。   市场调查粽子馅料花样多“涨声”一片   5月31日,在南宁沃尔玛、北京华联、利客隆等超市和水街、官塘等部分菜市场,记者发现虽然今年的粽子价格有所上涨,但还是很热销。沃尔玛超市一名导购员告诉记者,今年物价上涨,粽子也不例外,但是价格因素影响不大,销售业绩还是和往年一样好。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各大超市纷纷把粽子摆在显眼处,同时张贴了很多的海报,洋溢着浓...

  • 过了端午还能洗艾叶澡吗?

    过了端午还能洗艾叶澡吗?

      桂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王永才:像艾叶、金银花这些中药材,在防蚊、防痱的功效上早就已经得到了肯定。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成人,长了痱子都可以用艾叶、金银花来洗澡,不光是端午节,平时也可以洗。   但要注意有两种情况不应洗艾叶、金银花:痱子抓破了不洗;汗腺张开,出大汗时不洗。因为痱子被抓破之后,容易感染细菌,此时使用艾叶水等家庭自制的洗澡水容易引发感染、过敏等现象;汗腺张开,出大汗时,细菌极易趁机进入体内,所以此时也不宜洗艾叶澡。...

  • 端午洗艾澡

    端午洗艾澡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时,又是一年端午佳节至,庆祝端午节民间有很多习俗,插艾叶、洗艾澡就是其中的代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不单单是在端午节用来驱邪,更重要的还是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我每天接触各式各样的患者,风湿疼痛是很多患者苦恼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农村来的患者,苦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得不到持续有效的治疗,我就跟他们讲,当地能弄到艾叶吗,能的话,熬一大锅的艾草水,找一只大缸或者大盆盛了,人坐到里面熏蒸,坚持采用这个办法,不比吃药逊色。事实证明,洗艾澡确实使一些患者喜笑颜开了。 洗艾澡不但可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致...

    养生秘方 2024-03-06 6 0 端午
  • 端午养生 中草药祛毒辟邪

    端午养生 中草药祛毒辟邪

    说起端午,多数人都会以屈原、粽子、龙舟等词语来描述。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表示,端午时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古人还把端午节称作“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杀菌防病,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中草药祛毒辟邪 王乐荣介绍,从中医角度讲,由于阴历五月阳气极盛,湿热重,这种气候条件人易生病,加上蚊虫苍蝇滋生,瘟疫也容易流行。因此,在端午节之际,插菖蒲、艾叶以驱瘟、喝雄黄酒以避疫,逐渐形成了人...

  •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㈠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㈠

    靖西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药材大园林”。这里壮族人口占99.4%,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得比较完好、民族风情依然浓郁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区。靖西处于祖国西南边陲,和越南高平等县山水相连,又是中国文化与南亚文化交汇的口岸之一。 靖西历史悠久。宋代壮族民族英雄侬智高在这里建立了“南天国”。这支农民起义军曾打到广州,对宋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当北方的蒙古铁骑南下之时,一支追随文天祥的南宋义军在此活动。他们背水负隅,&ld...

  •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㈡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㈡

    第二,全面规划本地的药材生产,恢复和发展地道药材: 这几年,靖西地区种植和收购青蒿、金银花、芦荟、何首乌取得不少成绩,田七的恢复生产也正在准备当中。我建议把恢复田七生产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理由是三七是五加科植物,和人参属同一个科,是一种药性平和、偏于温补、活血化瘀功效显著的中药,最初成名于广西田州,靖西历史上就是田七的地道药材产区之一。 三七本来是壮族民间应用的一种刀伤药,当兵的都随身携带,同时也是一种食品和佐料,大概因为采挖过度,早就成了栽培作物,很少野生的了。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三七“生广西南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