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
端午佳节粽子花样多 食疗佳品话粳米
小时候吃粽子,母亲总是先把黄米泡在瓷盆里大半天,等黄米泡得发黏,就拿着浸在水里的粽叶包开了。一只手先把粽叶卷成筒状,另一只手抓一小把黄米放进去,再捏几个红枣,然后再抓一小把黄米,这样一层一层地放着,直到填满,把粽叶翻过来,再拿一片粽叶缠住没有包住的地方,用马莲捆紧,粽子就算包好了。然后放进锅里煮,水要把粽子淹没,火也要温火,一般要煮个把钟头。粽子煮好后,再放进瓷盆里用凉水泡着。可是我忍不住嘴馋,总是等不及冷,便向母亲要一个吃。 有时候,粽叶没买到,只好蒸软米吃。可是,没有粽子吃,端午节在人们眼里就少了点...
-
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
粽子要热透再吃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徐筠建议,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医师曹淑芬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
-
粽子里裹着浓郁的爱
小时候,我最渴盼过端午节了。只有这个节日,才能让我美美地吃上一顿粽子。母亲是勤劳而要强的,一个人默默地用孱弱的肩膀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伟大的。那时候,母亲的一把柴禾、一缕炊烟、一口铁锅,就能让再艰辛再苦难的日子荡漾出幸福的涟漪! 只要夏天来了,我就开始扳着手指计算,盼望着端午节早日到来。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就去市场上买回粽叶、糯米、红枣、花生米、红砂糖。她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忙起来了,先是将糯米洗净放在半盆水里泡几个小时,再把粽叶冼干净,一一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半盆水内的石头下压得平平的,接着母亲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