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

资料

  • 中药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资料

    中药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资料

    笔者自拟止头痛方治疗血 管神经性头痛52例,并与西药 西比灵胶囊比较观察,取得良好 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 自医院门诊病例。治疗组52例, 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 小1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 35-3岁,病程15天~6年。对照 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 最小19岁,最大57岁,平均年 龄35.4岁,病程13天~5年半。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基本 相同,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 异(P>0.05)。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 鉴别诊断学》血管神经性头痛拟...

  • 古代名医原始资料 学医形式学医年龄学医动机

    古代名医原始资料 学医形式学医年龄学医动机

    两届国医大师工作地对比 记者点评:两届国医大师工作地对比发现,国医大师都以北京居多,但第一届占30%,第二届占20%。第一届其次为江苏和上海,第二届其次为天津和江苏、四川。仍有7个省(区、市)没有国医大师。...

  • 李茂如捐赠资料述实

    李茂如捐赠资料述实

    李茂如在北京遇到了几位影响其一生的专家学者和医界名流,他们是刘一峰、汪逢春、赵树屏、瞿文楼等。 刘一峰(1884年~1974年) 原籍浙江省鄞县,他祖上是宁波人,世代行医,人称“岐黄世家”。刘一峰是西鹤年堂的东家,李茂如是西鹤年堂众多学徒中数一数二的俊杰少年,他遂收李茂如为义子。李茂如亦不愧为西鹤年堂的中坚力量,在忍痛离京之后近60年的漫漫人生道路中,他依然秉承了老师的铮铮铁骨,为人做事,从未向困难低头。 汪逢春(1884年~1949年) 他是李茂如曾经就读的...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资料
  • 袁枚给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袁枚给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夜读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看到其中一条,记载了他自己中暑后如何救治的事情。袁枚以文学家、诗人的视角和笔触来记录这件事情,非常真实和生动,耐人寻味,也给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乾隆21年(1759年)九月,袁枚已经辞官,在江宁(现在的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七年了,每日他吟诗写作,游山玩水。也许那一年江宁的秋天太热,袁枚不幸中暑了。家人给他请来了一个吕姓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这位吕医生提笔写下了一个方子,指示按此方熬药喝下。早上喝了吕医生的中药,结...

  • 《甲骨文医学资料选编》出版

    《甲骨文医学资料选编》出版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王朝政事和王室贵族生活的直接史料。甲骨文一经发现,就引起国內、外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的兴趣,他们以钩深索隐、阐幽发微、匡谬补苴、总结创新等研究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甲骨学已成为国际上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 甲骨文中有关于医药卫生、疾病防治、生殖保健等较为全面的记载。自1944年胡厚宣先生在《甲骨文商史论丛》中发表“殷人疾病考”后,甲骨文中的医学史料,逐步为学术...

  • 经典文化研讨 李茂如资料暨学术成果

    经典文化研讨 李茂如资料暨学术成果

    3月17日,李茂如捐赠资料暨学术成果研究室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大医垂范——李茂如人生实录》纪念册同时印发。 李茂如(1917-2001),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1932年在北京西鹤年堂当学徒,1942年入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主办的“北京中药讲习所”学习,并拜名医赵树屏学医。曾参与创建山西省中医医院、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中医业余大学等,为山西省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他勤奋一生、清贫一世,在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医...

  •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记载

    本书为隋代巢元方等编撰,为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全书50卷,分71门,详列内、外、妇人、小儿、五宫等临床各科疾病1739候。书中描述了瘴气候,提出青草瘴、黄芒瘴的病因及岭南伤寒的用药特点及病程发展;指出山瘴疟多发于岭南山瘴之地;详细描述了脚气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养生导引方法,明确指出因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导致脚气病多发;论述了“蛊毒病诸候”。“猢狗啮候”、“蜞蜍着人候”等岭南各地常见传染病证候。...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