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记载

记载

  • 中药治疗鸡眼在古医籍中有记载

    中药治疗鸡眼在古医籍中有记载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维忠 李祥雨 于华楠 邴学震 董娜 李娟 潘莉   药物组成:鸦胆子。   用法与用量:用热水烫洗患处,发软后用刀削去隆起处及表面硬的部分,贴上剪孔的胶布,孔的大小与病变相等。将鸭胆子(去壳)或苦参捣烂,贴患处,盖满患处,以胶布敷盖,每隔6天换药1次,一般3次即愈。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方解:鸦胆子治鸡眼。鸡眼多因长途步行,鞋不适足,或足骨畸形,局部长期摩擦、受压,皮肤角质增厚而成。多在...

  • 肩井穴与孕妇禁针相关的记载

    肩井穴与孕妇禁针相关的记载

    肩井穴孕妇禁针源流考 禁针穴是历代医家根据古籍记载及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禁止针刺与需谨慎针刺穴位的统称。伴随着针具的进化与针刺手法的改进,以及历代医家对解剖、消毒及其他医学知识的提高,禁针穴的概念与内容也渐渐发生了改变。《黄帝内经》记载了为后世沿用的不同类型的针刺禁忌,其中即包含了禁针穴记载。《灵枢·玉版》提出了最早的针刺禁忌“刺禁”。《素问·刺禁论》所涉及的刺禁部位也论及部分禁刺穴名。其后《黄帝明堂经》完善整理了腧穴的记载,从而出现了更多的禁针穴。但《明堂...

  • 记载家父治疗头痛案例体会

    记载家父治疗头痛案例体会

      家父一生临证治病,博采众长。同时,中医学的特点也决定用药要推陈出新,以适应病变所需。余记载1978年家父治疗头痛案例一则,体会颇深。   黄某,女,38岁,终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属挾腋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抬举,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绛,苔干白。   家父认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腾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致。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立方:生地18克,金...

  • 韩国最早有记载的医学就是中医学

    韩国最早有记载的医学就是中医学

    这些年里我多次到过韩国,韩国变化日新月异。然而,无论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是不可更改的。传统医药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我们通过韩医药来来看看韩国吧。 从传统医药的发展史上看,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医学主要源自于中国传统医学。此后,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韩国最早有记载的医学就是中医学。1613年,韩国人许浚编写的《东医宝鉴》问世,“东医学”一词成为韩国传统医学的特定名称。《东医宝鉴》约三分之二的内容源于中国的古医书,作者还标明了出处。该书分为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

  • 有关扁鹊的记载很多

    有关扁鹊的记载很多

    笔者曾撰文认为,“扁鹊”是秦越人的私人名号,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与孔子一起生活在春秋末期。(《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月24日三版)由于历史上对扁鹊的记载很多,所以在阅读和研究这些文字的时候,要仔细加以辨别,否则就会陷入混乱疑惑的怪圈。 “人物真实”的记载“故事未必真实” 扁鹊是先秦时期的“超级明星”人物,有关扁鹊的记载很多,拿他说事的故事也很多,不认真辨别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列子·汤问...

  • 反季节蔬菜的正式记载

    反季节蔬菜的正式记载

      关于反季节蔬菜的正式记载,应该首推班固的《汉书》。据《汉书·召信臣传》:“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专门给皇家种蔬菜的太官园,为了能让皇帝吃到反季节蔬菜,自制温室,生火升温,当达到适宜的温度时,蔬菜便开始生长了。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反季节蔬菜工程被管理太官园的少府召信臣给否决了。他说:“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是正常季节的蔬菜,吃了有害身体健康。除了这个理由,召信臣还...

  • 足浴的文献记载

    足浴的文献记载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有讲泡脚的好处,泡脚即为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关于足浴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虽然足浴的历史已很久,很多现代人还是将泡脚简单地看做是用热水进行双脚的浸泡,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泡脚,现将泡脚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简单总结如下。 泡脚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热水泡脚及添加中药或醋水等进行泡脚两种。 单一的用热水泡脚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物品,在泡脚的用具上没有特殊讲究。单一的热水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通气...

  • 《居延汉简》对针刺火灸疗法各种药物剂型运用的记载

    《居延汉简》对针刺火灸疗法各种药物剂型运用的记载

    •《居延汉简》大量记录了有关当时戍边队伍中呼吸、消化、跌打损伤系统的疾病,尤其对伤寒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发生、发展、变化、转归已有了本质性的认识,特别是运用汗法解治伤寒的遣药组方达到空前的成熟水平,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遵循的圭臬。 •对针刺疗法、火灸疗法、熏蒸疗法以及汤、丸、散、膏等各种药物剂型运用的记载,反映出汉代居延屯戍队伍中治疗方法的多样性、独特性,构成了自成特色的医学体系,可称之为“汉代居延屯戍医学”。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瑞典人贝格...

  • 从医著医家记载中探讨分析医家的学术特色

    从医著医家记载中探讨分析医家的学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 年曹丕称帝开始,到公元589 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中国,经历了360 余年。在这期间战乱频繁,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在哲学思想领域,打破了儒家的大一统的格局,佛教融入、道教盛行、玄学兴起。就医学领域而言,在中医基本理论框架初步确立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界重视临床实效、注重师承家传、推崇医学的经验性、实用性、及个性化等特点尤为突出。本文所统计的数据主要源于《宋以前医籍考》《隋书·经籍志》《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医学术发...

  • 芹菜的药用 古籍也早有记载

    芹菜的药用 古籍也早有记载

    芹菜,是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几千年的生长历史,并早已写入诗章。 《诗经》中就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的描写。唐代诗人杜甫有“饭煮青泥坊底芹”“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润羹”的诗句。宋代苏轼《新春》诗有“园父初挑雪底芹”之句。就连清代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以芹命名的。 芹菜的药用,古籍也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载,芹菜“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唐本草》载:...

  •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记载

    本书为隋代巢元方等编撰,为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全书50卷,分71门,详列内、外、妇人、小儿、五宫等临床各科疾病1739候。书中描述了瘴气候,提出青草瘴、黄芒瘴的病因及岭南伤寒的用药特点及病程发展;指出山瘴疟多发于岭南山瘴之地;详细描述了脚气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养生导引方法,明确指出因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导致脚气病多发;论述了“蛊毒病诸候”。“猢狗啮候”、“蜞蜍着人候”等岭南各地常见传染病证候。...

  • 《四库全书》益寿药物的记载

    《四库全书》益寿药物的记载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共论及“延年益寿”有124条、论及“延年”有7287条、论及“益寿”有370条、与延年益寿有关的内容达5万多条,总计约300多万字。 1 儒家之益寿文献 儒家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在儒家十三经及其注疏、诠释的文献中,收录了大量的“益寿”内容。第一,儒家十分重视人的德行,并将之与养生有机地结合起...

  • 古籍记载“太岁”含义

    古籍记载“太岁”含义

    “太岁”常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和丰富的药用价值。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即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因而有“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禁忌传言。同时,《宣室志》中记载了服用“太岁”后人体能够焕发生机,发挥神奇的疗效,使得后世之人争相追寻长生不老之药——“太岁”。 自1992年,陕西周至县农民在渭河边上发现了出土的“太岁”疑似物后,近年来...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记载
  • 居延简牍对“针灸疗法”及针灸之“针”的记载

    居延简牍对“针灸疗法”及针灸之“针”的记载

    居延简牍中对“针灸疗法”、特别是对“针刺疗法”的原始真实文字的记载,是目前现有秦汉戍边简牍文献中的首次记载,所具有的文物性及史学性,在祖国针灸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居延简牍包括《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等,其中有许多医药内容,本文仅就“针灸疗法”的简牍,从文献记载内容加以探讨。 居延简牍举例 《居延汉简》 简一五九·九A(乙壹壹伍版)。出土于额济纳河流域的破城子。...

  • 西瓜又名寒瓜 用西瓜来治病的记载

    西瓜又名寒瓜 用西瓜来治病的记载

    你看,一个西瓜子从“呱呱”落地开始,便开始了它这平凡一生的使命。 早在四千年前,一个黑黑的瓜子自地中海沿岸途径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人在此时给它起了个很时髦的名字——西瓜。 西瓜这两个字可不是我杜撰的,李时珍老爷子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 你看,咱这说法经得起推敲。 而李时珍老爷子在说明西瓜的出处后,还加了一句话:西瓜又名寒瓜。...

  • 古代中医对于酒的害处有很多详细记载

    古代中医对于酒的害处有很多详细记载

    专家简介 李岩,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的酒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但其实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酒的认识就具有两面性。我国古代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如将某些中药材与酒混合制成药酒。但其实古代中医对于酒的害处也有很多详细记载。 《黄帝内经》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说明酒之气“慓悍”,同时强调了喝酒可能会导致胃胀...

  • 黄瓜的功效典籍记载 黄瓜的吃法

    黄瓜的功效典籍记载 黄瓜的吃法

    黄瓜,在广东地区又叫青瓜,是夏天盛产的瓜类。很多爱美的人士,使用黄瓜作为敷脸的面膜,因此获“美容瓜”的称号。 黄瓜的功效 黄瓜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黄瓜味甘、性凉,能清血除热,解毒消炎。” 功效解释 1.清热开胃,生津止渴,凉拌糖醋黄瓜,此菜肴酸甜可口,具有清热开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烦渴,口腻,脘痞等病症,暑天食之尤佳。 2.清热益肾,紫菜与黄瓜烧汤,此汤具有清热益肾之功,适用于妇女更年期...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