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
-
古人常用哪些中药美容?
中药美容,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代文献中对此有不少记载: 1、珍珠粉:此为古代美容之佳品,早在汉代,妇女们就已用它来涂面护容了,据梁朝医学家陶弘景的记述:本品能治目肤翳。宋代《开宝本草》中亦称本品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民间亦流传着服用珍珠粉能使皮肤柔滑光润,久不衰老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珍珠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可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增强表皮细胞活力。当今市场上供应的珍珠制品,大都也依据古代医藉所记载的应用方法。 2、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蒺藜。是黄...
-
中医学肾的现代研究 古人对肾重要性的认识
“肾为人体生命之本”是国医大师张大宁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是涉及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重要论述。张大宁认为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都与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肾中的精气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古人对肾重要性的认识 “肾”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较为全面的论述。随着医学的发展,关于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黄帝内经》对于“肾”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是独具慧眼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在论述脏腑时,对肾的功能给予“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定...
-
古人梳头手指按摩防脱发
现代脑力劳动者常常苦恼于用脑过度导致脱发,事实上,古代许多文豪墨客也饱受脱发之苦。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一度脱发,受名医指点后坚持早晚梳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不久就阻止了头发脱落。头部许多经穴受到梳子或手指按摩,能畅达经络,对于肌肉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失眠等可起到缓解作用。 古人对梳子的材质也大有讲究,金、银、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种名贵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本草纲目》中推荐了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黄杨木梳。过去宫廷贵妇常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ld...
-
从古人育儿观中学习育儿经验
在金元四大家张从正 所著的《儒门事亲》中,不 但对汗、吐、下三法和心理 疗法的论述生动精辟,而 且对育儿保健的见解也卓 越诏然。这些知识,对现代 优生优育i培育身心健康 的儿童也有许多启示和值 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如张从正说:“然善治 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 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 余,生子常天;贫贱之家, 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贫家 之子,不得从其欲,虽不如 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 少;富家之子,得从其欲, 稍不如意则怒多,多则肝 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 则乘脾也。又况贫家无财 少药,故死少;富家...
-
古人护牙 中草药粉 手指当牙刷
用手指当牙刷 南北朝时,古人常用 右于中指,伸进嘴里,来回 磨擦牙齿及牙龈。到了明 代,古人们用左右手中指 刷牙。敦煌壁画中有一幅 “劳度叉斗圣图”,图上,一 个和尚正蹲在地上,左手 拿着一个漱口水瓶,用右 手中指揩前门牙。这就是 古人以手揩齿洁牙的最好 记录。 中草药粉是最早的牙膏 古人们会用一些中草 药研成的粉末,用手指醮 中草药牙粉在口腔中来回 磨擦,达到洁牙的目的。一 些清热解毒、清凉泻火的 中草药,比如野菊花、蒲公 英、藿香、薄荷叶等都是研 磨牙粉的好材料。 古代就有漱口水...
-
李燕宁教授基于古人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
李燕宁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显著,本文总结了李燕宁教授基于古人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而归纳出治疗哮喘的七个特色,对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李燕宁教授在总结古人对于小儿哮喘治疗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归纳出“哮因痰成,发必达痰;哮时气壅,务以清肃;哮有夙根,治当培元;哮发突然,不忘平喘;哮久多郁,酌情疏肝;久哮多瘀,也须活血;哮为顽疾,多法合参”七条治疗特点。 哮喘是小儿常见肺系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
-
炎天暑热 借鉴古人的消暑方法
炎天暑热,人们忙着开空调,喝冷饮。其实,借鉴一下古人的消暑方法,也许对健康更为有益。 在没有冰箱、更无空调的时代,古人最简单的消暑纳凉措施是摇扇,即使皇孙贵族,想凉快也不过是让丫鬟在旁边不停地摇扇而已。研究表明,摇扇既可送清凉又能健身养性。摇扇使手臂、手腕不断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可防止血压突然升高;摇扇时头部经常活动,对防止颈部骨质增生也有一定作用。 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用檀香扇助眠。檀香扇不仅可用其摇动生风,解暑纳凉,而且可以闻其芳香,助眠安神。檀香属于天然香料,对嗅觉神经可产生较强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