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应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与推广力度,不仅要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科普知识,更要把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使命责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力推进。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
应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由浅至深进行有序融入,如在小学阶段,可以将央视百家讲坛之《千古中医故事》等深受学生喜爱、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医历史故事等作为课文进入教材;在初中,可以将《汤头歌诀》等易于学生背诵记忆的内容作为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进入教材;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医德”的论述等思想深刻、文采斐然的中医药文章,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优秀作品选录其中。要努力使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到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从小了解中医药文化,并持续不断地接受中医药文化知识教育和熏陶。要让中医药文化在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中起到积极作用,并力争吸引更多青少年学生从小立下学习中医的志向,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人才储备。
加强传播规律研究
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命题,加以高度重视,引导产生一批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理论。要深入研究群众认知中医、接受中医的心理,找到消除群众对中医误解的途径和办法,在保留中医认知方式、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的前提下,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认知方式释读,用当代人习惯常用的思维方式解构,实现中医文化面向大众的迁移,从而提高中医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增强中医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设立中医药文化节和中医药开放日。建议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作为“中医药文化节”的时间,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次中医药文化节,届时在全国城镇的主要广场,由政府组织举办一些中医药文化活动,包括义诊、辨识中药、科普讲座等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活动。另外,建议所有中医药院校在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中医药开放日活动,让老百姓进学校体验中医药文化。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播。应结合中医药文化产品,扶持培养出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拥有大数据技术的中医药文化“创客”,比如生产中药代茶饮,开发中医药香囊,生产砭石、木鱼石等按摩穴位等保健产品,或者将中草药标本制作成书签和各类艺术品等。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成一大批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网站,并引导、激励相关企业设计一批中医药文化手机APP,让广大用户能够成为自己的医生,在最便捷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的首次诊断,也为广大患者寻医问药提供最具权威的参考和帮助。
紧密结合中医药文化,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影视剧、中医药传奇小说,以及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书籍。针对广大青少年开发中医药漫画,或者制作《中华神医》系列动画片。要通过优秀中医药艺术作品吸引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培养中医药文化推广人才
首先,遴选以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中医药管理专家为主的中医药人才,打造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高端智库,为中医药文化发展以及推广普及出谋划策。同时也要遴选一批中医药科普文化宣传专家,面向大众积极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知识,推广小儿推拿,拔罐、针灸等适宜技术,让中医药技术进入千家万户,造益广大百姓。
建设中医药博物馆
利用中医药院校、中医院和中药企业等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除日常开馆接待观众,还要定期举行中医药文化知识讲座,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展示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相关文章
- 2024-03-07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 2024-03-07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 2024-03-07老中医田淑霄治杂病
- 2024-03-07中医养生 适合国人
- 2024-03-07向古人学呼吸
- 2024-03-07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 2024-03-07“雾笼全国”上焦如雾
- 2024-03-07严重口苦 泡脚拍打大腿
- 2024-03-07平衡养生
- 2024-03-07阳虚者食核桃红枣露 补肾阳养气血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