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
-
藤类风药理论的应用范围 治皮肤病咳喘泄泻痛证
•《本草便读》云:“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药如络脉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取象比类,多具通络之功。因此,藤类药既能驱除络脉病邪,又能走行通利,引诸药直达病所,此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其基本功效均与“风”有关。 •《本草纲目》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蔓藤之品搜剔不克为功。”笔者认为藤类药的应用,不能简单局限于风湿痹痛类,应把其从理论角度上升到风药,并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笔者在跟随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炳厚学习期间,每见他运用五皮五藤饮化裁治...
-
中药治疗痛风的药理研究 临床研究
本文主要阐述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从药理和临床两方面综述了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副作用小。 痛风是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的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甚剧烈。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中药在治疗急性痛风方面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通...
-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中西医药理互参治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引起顽固难治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为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肺和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造成大量镇咳药物和激素药物的滥用。全国名中医罗铨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本病要重视改善鼻窍内环境,立足以通鼻消涕药为基础,根据四时气候感邪的不同和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分为风寒、风热、表虚、风燥不同证型;主要治法是在通鼻消涕基础上采取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清热疏风,化痰止咳;固表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等治法。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黄帝内经》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rdqu...
-
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全面应对传染病防治
日前,长春市民王女士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来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该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医疗法,用中成药鸡骨草丸,很快治好了王女士的病,令王女士诧异不已:“没想到中医治传染病这么快,还花不了多少钱。” 建院58年来,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已成功诊治200余万名传染病患者。近年来,该院又构建起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体系,使疗效更上一个台阶,王女士就是这种新体系的受益者之一。 传染科并入中西医结合科 2011年的一天,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邓平主持召开全院职工代表大会,宣布将传...
-
药膳药物炮制对药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膳用药物,由于经过加热、水浸、酒、醋、比、药汁等辅料的加工处理,产生不同的变化。有的有效成分被溶解出来,有时分解变成新的物质。对这些现象,要认真研究,以保证药物制作成药膳后的质量。 首先,药物炮制后,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生物碱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成分。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与酸生成盐,多数有明显的生理活性。研究证明,多数生物碱盐类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故采用炮制的辅料,多用醋、黄酒、白酒等,这是因为醋可使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在烹饪药膳时,易被水煎(炖)出来,以增强疗效...
-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应用中医护理程序,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执行基础护理及中医护理常规;执行医嘱,进行病情观察,书写护理记录;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参与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养老护理及健康管理。 年过七旬的邓英秀出院时紧紧拉着护士吉云飞的手,感谢她对自己的悉心照顾。住院期间,吉云飞用耳穴压豆治好了困扰她很长时间的失眠,还教给她在心慌心悸时如何进行穴位按摩。出院前,老人家一定要加吉云飞的手机微信。她说:“跟吉护士聊天能学到很多中医知识...
-
中华中医药学会聚焦中药临床药理研究
12月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当选新任主任委员,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担任名誉主委。会议以“质量与创新”为主题,围绕近年来中药临床药理领域研究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会议解读了2015年11月份发布的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介绍了中药保护相关政策、医学伦理体系构建的要点以及适应型设计等新药临床设计方法的一些进展和应用,并对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进...
-
五运六气理论服务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传载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以其天文学、历法学、气象气候学、周期循环、模式推演以及可以预测的特质,传扬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阴阳-五行之优秀基因与核心观念,服务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 五运六气理论(简称“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缔造中医药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学的发展。笔者深究其学术内容后发现,该知识板块有其明显别于其他知识板块的六大学术特征。《内经》传载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以其天文学、历法学、气象气候学、周期循环...
-
王生义诊病中医药理论 创新对药灵活运用
王生义教授系第2、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于脾胃病、痹证及肿瘤的防治有独到见解,尤其对脾胃系疑难病证有极深的造诣。王教授熟读各家经典,秉承中医理论精髓,深入钻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行医50余载,用药灵活。现将王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药发展历久弥新 历经了5 000年的沉淀蓄积,中医药不断发展,近代来更是依托现代医学探知中药药理。中医学以阴阳、五行、精气为基础理论,把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