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元素

张元素

  • 张元素《医学启源》的脾胃观探讨

    张元素《医学启源》的脾胃观探讨

    张元素, 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 易水学派创 始人。易水学派是以研究脏腑虚损病机及治疗为中心 内容的一支医学流派, 尤其是对脾胃内伤的病机认识 更深刻, 创立了脾胃学说 [1 ] 。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之 鼻祖, 对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集中 体现在其撰著的《医学启源》 中。本文拟对《医学启 源》 中张元素有关脾胃的论述,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 脾 胃病辨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挖掘探究、 系统地归纳和 总结, 以期使张元素的脾胃学术思想得到更好地传承 和创新, 服务于临床。 1 脾土为万物之母, 胃为...

  • 张元素《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

    张元素《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原方主治湿热相博,外受风邪、遍身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微黄腻,脉弦数证候。此方具有清热利湿,疏风止痛之功,凡风湿热内蕴,或风湿化热所致之证,均可灵活应用。   尿路感染   王某,女,35岁,2009年5月6日初诊。   患者自述小便淋漓涩痛2年余,每因气候变化或进食油腻、辛辣刺激食品诱发加重,均需抗感染治疗一周左右。自觉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坏,终未根治。   刻诊:小便频急不畅,淋漓涩痛,尿黄混浊或见血尿,小腹拘急,腰部酸痛,心烦口苦...

  • 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

    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

    在李杲请兰泉老人张建为其师张元素《医学启源》撰写的“序”中有云:“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恐不相宜,反以害人。”这句话经《金史》编撰者在《张元素传》中改编为“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之后,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甚至极力反对用古方治疗新出现疾病的说法,即广为流行。陈陈相因,流风所及,至今尚未明确其正确含义。 此论有其时代背景 要正确理解&ldquo...

  • 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 易水学派用药心法

    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 易水学派用药心法

    张元素,字洁古,易水学派开创者,早年为儒生,后因科举不利而潜心医学。弃儒从医的人生经历、同期著名医家的医学思想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均对张元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宋代盛行的理学和运气学说。他借鉴宋代理学思辨成果,“援易入医”,对传统的制方用药理论进行了重构,经数十年努力,张元素独树一帜,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自成一家,按照药物的“气”“味”对药物性用、制方进行分类整理,并引入“阴阳”“五行”等哲学...

  • 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王清任 张锡纯:一代名医

    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王清任 张锡纯:一代名医

    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名医辈出。历史上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河北医家包括刘完素、张元素、李杲、王清任、张锡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医,一定有其共性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现将这五大医家的共同特点加以梳理、总结,探寻他们成才的规律,以期给中医后继者以启迪与勉励。 坎坷立志 刘完素出身贫苦,生于肃宁洋边村(今河北省肃宁县师素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刘完素因水灾随母逃难,定居河间县十八里营村(今河北省河间市刘守村),后人因此称其为刘河间。刘完素15岁时其母得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

  •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自为家法”思想探析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他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师法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系统阐述了“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继承创新,承前启后。而《医学启源·张吉甫序》有言:“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1]张序。《金史·张元素传》曰&ldqu...

  • 张元素 古方今病不相能 倡导药物“归经”说

    张元素 古方今病不相能 倡导药物“归经”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与之饯别于易水,何等悲壮。不仅荆轲由此扬名天下,易水也成为世人皆知的名胜之地。其实,易水除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是一个医学流派的名称,这就是金元时期形成于易水河畔的易水学派。 因名字走上中医之路 张元素(1131—1234),字洁古,金代易州(河北省易县军士村,今水口村)人,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 据《金史》记载,张元素8岁考童生,27岁考进士时触犯了当时的“庙讳...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