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践

实践

  • 经人实践治疗神经衰弱的小偏方

    经人实践治疗神经衰弱的小偏方

      [方一]沙参、玉竹各15克,粳米60克。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煎汤,去渣、人粳米煮粥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本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神经衰弱。[方二]枸杞30克,大枣10枚,鸡蛋2个。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共煎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天。木方滋肾养肝,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神经衰弱。[方三]粳米、核桃肉各50克。将粳米加水800毫升,煮成稀粥后,桃仁去皮捣烂,加入稀粥,再用小火煮数滚,见粥稠表面有油为度,温热服食,早晚各1次,连服数天。本方补肾助阳,宁心安神,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

  • 治滑膜肉瘤秘方 中医有思路有疗效有实践

    治滑膜肉瘤秘方 中医有思路有疗效有实践

    最近魏则西事件让人们在对年轻生命惋惜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滑膜肉瘤疾病。21岁大学生魏则西从检出滑膜肉瘤到离开人世,生命只维持了两年时间。他生前曾说这是一种可怕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也没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中医能治疗滑膜肉瘤吗?效果如何?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位中医肿瘤专家,发现中医药治疗滑膜肉瘤其实有着宝贵的经验,能给患者带来希望和正能量。   滑膜肉瘤是起源于滑膜、滑囊、腱鞘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少年、青壮年多发,常发于膝部和大腿、足踝部、肩、臂、肘、腕和髋部,表现为局部肿块,多不痛不痒,故发现多...

  •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今天来和小编一起,继续跟着张冰老师探究“基于‘识毒- 用毒-防毒- 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下)”吧!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也有着悠久历史。有些中药固有毒性难以避免,即便施以充分的防毒警戒措施,也可能引起机体的有害反应。此时,及时采用相应的解毒方法,也可降低不良反应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半夏毒,用生姜汁,煮干姜汁并解之”。东晋《肘后备急方》、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均对药物中毒后的解救做了专篇论述,如“中狼毒以蓝汁解之”,又如...

  • 脾胃病诊治理论传承创新实践

    脾胃病诊治理论传承创新实践

    脾胃病诊治理论的传承需注重以先贤经验为基础的成果验证、优化与拓展,而创新应找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问题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下,以适宜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加以研究、阐释和融合,进而有效解决脾胃病不断出现的新临床问题。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诊治理论的传承需注重以先贤经验为基础的成果验证、优化与拓展,而创新应找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问题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

  • 治带状疱疹 临床实践自拟方

    治带状疱疹 临床实践自拟方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方药组成:龙胆草、珍珠母(先煎)、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克,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发于颜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克;发于腹部与下肢加苍术、猪苓各12克,黄柏10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水煎,日1剂,分早晚口服。   曾治患者赵某某,男,36岁。2008年4月9日就诊。患者3天前自觉左侧背部有灼痛感,并出现成簇性水疱而来诊。症见:左侧背部有成簇性水疱,疱底红晕,有灼痛感,心烦,口苦干,...

  • 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

    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

    脓毒症免疫紊乱的中医应对策略思考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 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或脓毒 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 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 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在美国每年脓毒症患者超过75 万例, 至少21万人死于脓毒症, 全球每年估计1 800万 例 [1-2] , 脓毒症已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突出...

  • 小儿推拿理论与实践 精于辨证灵活论治

    小儿推拿理论与实践 精于辨证灵活论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殷明   理论与实践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是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所以学习小儿推拿一定要钻研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儿科的基础理论,用以指导临床,以减少推拿治病和保健的盲目性。   1985年,我参加由国家卫生部委托山东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举办的 “全国小儿推拿师资学习班”学习一学年。结业时总结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一文,发表于《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嗣后一直运用不同流派的小儿推拿法治疗适合病例,坚持不断...

  • 小儿高热中医临床实践心得

    小儿高热中医临床实践心得

      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小儿高热的治疗中,清热解毒,透邪化滞是祛除邪热的主要治法。可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小儿发热运用常规的清热解毒透邪之法不仅无效,甚至反而加重,且还会出现自汗、肢冷、脉微等正虚阳微证候。如不仔细辨别,往往会造成误诊而致不良后果。   《经》曰:阳胜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可见发热与热证,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即发热不一定是热证,热证不一定都发热。此类患儿发热应属假热真寒之证,即本属寒证,外表反见热象。笔者在内江市卫生局和内江市中医学会整理编辑的《内江市名老中...

  • 治血精临床实践中药验方

    治血精临床实践中药验方

      血精多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疾病。中医认为,血精的发生多因肾虚所致。湿热下注于肾,精室热盛等亦可发生血精。笔者现据临床实践推荐一则中药验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取制附片、肉桂、茯苓、泽泻、丹皮各10克,熟地、山药、炙黄芪、煅牡蛎(先煎)各20克,杜仲、山萸肉、茜草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服药10~20剂可获显效或痊愈。(郭旭光)...

  • 先兆流产 临床实践应用药粥调理

    先兆流产 临床实践应用药粥调理

    中医认为,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属于虚证的为多。如久病体弱或者怀孕后不慎房事,致肾虚“不能固摄胎元”,从而引起先兆流产;孕妇素来体质虚弱,或久病消耗,以致气血不足,或者怀孕后思虑过度,劳倦过度而伤脾,从而导致血气不足,都会影响及胎儿失养。此外,血热伤胎、跌仆闪挫等也可伤动胎元而致先兆流产。发生先兆流产后,采用药粥保胎有独特的疗效。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药粥调理肾虚、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的药粥验方介绍于下,以供选用。 1.肾虚出血量不多,质稀色淡,兼见腰酸腿软,小腹坠痛,尿频,也可有头晕,耳鸣...

  • 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与实践经验

    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与实践经验

    田振国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及经验总结 痔病是最多见的肛肠科疾病, 由于术后引起的剧 烈疼痛, 令广大患者闻而畏之, 因此痔病的无痛治疗 已成为肛肠科医生研究的重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限 于对某些镇痛方法的研究 [1-2] 。 笔者有幸师从全国著 名肛肠疾病专家田振国教授, 现将田教授痔病无痛 治疗新理念及笔者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术前准备的无痛理念及经验 田教授认为完善的术前准备对减轻术中、 术后 疼痛有明确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术前紧张、 恐惧可引 起疼痛阈值下降, 使患者耐受疼痛能力下降 [3] 。 因...

  • 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肝硬化的实践体会

    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肝硬化的实践体会

    李佃贵教授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首次提出了“浊毒理论”,并治以化浊解毒为要,临床疗效显著,颇具特色。现将自己对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的认识及临证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肝硬化的实践体会撷要如下。 明析浊毒,自拟主方 肝硬化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紊乱,质地变硬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肝性昏迷等。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并无“肝...

  • 临床实践中发现伤湿止痛膏的新用途

    临床实践中发现伤湿止痛膏的新用途

      伤湿止痛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关节酸痛、肩背腰痛、跌打损伤、四肢麻木等症。由于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之功效,所以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又逐渐发现了伤湿止痛膏的许多新用途。   头痛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贴于两侧太阳穴、二眉之间的印堂穴或者疼痛处,5~10分钟,疼痛可缓解。   感冒取伤湿止痛膏一张,贴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24小时换一次,直至病愈。   胃痛可取风油精数滴,滴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也...

  • 临床实践方治疗慢性鼻炎

    临床实践方治疗慢性鼻炎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医书《和剂局方》,可治外感风邪之偏正头痛、目眩等症。通过临床实践此方亦是治疗慢性鼻炎有效方剂。 典型病例:孔某,男,20岁,初诊患者患鼻炎2年余,平时呈交替性间歇性鼻塞,每于感冒受风寒后加重,黏液涕较多,嗅觉减退,常耳闷头痛。其间内服外滴过数种治疗鼻炎的西药、中成药,只能暂时缓解。舌质淡苔白,脉浮。证属感受风寒,鼻窍不通。治以祛风散寒通鼻,以川芎茶调散加减。 处方:川芎、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羌活、辛夷花、苍耳子各9克,甘草 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服9 剂。 服完上药后,上述症状明...

  •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探索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 陈联发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被学术界公认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其中精神调摄、修心养性是根本,中西医药物治疗是基础,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运动疗法是核心,中医理疗和中医药膳是特色。 为了改善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复发,减少死亡率及患病率,除了基本的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心脏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西方心脏康复模式客观、定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突出中医学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传统的康复养生理念的优势,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的中西...

  • “小中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处方及用法

    “小中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处方及用法

    有的患有高血压、脑动脉 硬化的中老年人,突然头晕目 眩,语言不清,单眼黑朦或失 明,或视物飘动,肢体麻木无 力,四肢沉重,在动作中掉物、 摔物,走路摇晃不稳,动作不 协调等,症状持续可几分钟、 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后,不经治 疗又可自然缓解,常反复发 作,一天数次或数天发作一次 不等,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中风先兆)。小中风如不及时 治疗,则可导致血管破裂或血 管闭塞,造成持久性难治性大 中风。 “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 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

  • 中西医结合治冠心病的循证实践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冠心病的循证实践与思考

    近五十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团队遵循循证医学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心血管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被评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但也应该看到,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循证医学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循证医学研究 上世纪70年代,陈可冀院士带领活血化瘀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精制冠心片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设计、分阶段对照的临床试验,被循证医学专家认为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篇RCT多中心的临床...

  • 治失眠 王净净40余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方

    治失眠 王净净40余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方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1年。谨遵“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临证思维方式,精于中医脑病科疾病的诊治。先后主持完成14项省(部)级课题,发表医学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7本,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 组成:酸枣仁20克,刺五加20克,桑葚20克,灵芝10克,远志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百合10克,龙骨20克,牡...

  • 血液病的理论和实践离不开中医药经典的指导

    血液病的理论和实践离不开中医药经典的指导

    血液病大多属于临床疑难病,证情多变,涉及范围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其中许多疾病曾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中医研究血液病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独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精于医理,勤于临床,茹古涵今,论治血液病,以丰富的理论、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特色优势,展示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 熟读经典 指导临床 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根基,是对中医药学创立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医各家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

  •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调睡眠治慢病的临床实践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调睡眠治慢病的临床实践

    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s,NCDS)的简称,也可称之为“慢性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就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他涵盖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常见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同时,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有呈...

  • 论转化医学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论转化医学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艾滋病病情复杂多变疑难, 涉及多脏腑多系统, 条件致病性肺部感染已成为艾滋病病死的主要原因 之一 [1] 。 以倡导整合医学、 多学科交叉协作, 引领多 方向的医学研究向 “以患者为本” 方向发展的转化医 学理念, 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肺部感染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 笔者基于转化医学的理念探讨艾滋病 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转化医学的理念 转化医学是一种循环转化式医学模式, 旨在打 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 建立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临床到实验室的联系 [2-3] 。 其优势...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1版)》的通知,对...

  • 治未病思想指导鲁西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实践

    治未病思想指导鲁西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实践

    2020年鲁西南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时,济宁市中医院与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扶正祛邪、祛湿通络法对确诊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治,发现此法在改善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药物研发的持续跟进,临床应对疫情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是应以预防感染、增强自身抗病能力为主。结合临床诊治经验,笔者认为在复杂的疫情形势下,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手段扶正调体...

  • 民间常年实践验证的有效治感冒的方子

    民间常年实践验证的有效治感冒的方子

    秋季感冒喝姜汤好吗?秋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忽冷忽热最容易感冒,那么到底秋季感冒喝姜汤好吗?其实姜汤是有效治感冒的方子,但并不适合所有的感冒症状。患上感冒先分清感冒类型,再对症治疗,以免“越治越重”。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多发于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怕冷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症状。 风热感冒则是由于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多发于气候炎热的夏季,主要表现为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

  • 临床实践和研习少阳小柴胡汤证

    临床实践和研习少阳小柴胡汤证

    千百年来,众多伤寒学者对少阳病小柴胡汤证非常重视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可谓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近年,笔者通过许多临床实践和研习少阳小柴胡汤证,产生了许多自己的新知道,与许多传统经典的说法有所不同。 《伤寒论》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就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该条中“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指的是战汗。但是咱们在临床上使用小柴胡汤时,并没有像张仲景所说的那样...

  • 《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理论升华

    《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理论升华

    作者简介 梁华龙,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30余年。早年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张仲景学术思想及辨证体系研究。出版有关《伤寒论》的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华夏文库首部医学专著《伤寒论研究》,以及《伤寒论讲义》《伤寒纵论》;主编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基础进行整合的《中医辨证学》;在《中医学报》连载发文《伤寒论评话》,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提出了“返璞归真读《伤寒》”这个命题,今天重拾旧时牙慧...

  • 《伤寒论》经典启示力量 医学实践力量

    《伤寒论》经典启示力量 医学实践力量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和经典文献,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无论从精神的、文化的、医学的层面,还是从古代的、现代的、发展的层面,均支撑、影响着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启迪、实践着中医学的生命诺言。   经典启示力量   《伤寒论》是具有启示力量的医学经典名著。作为中医学经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一方面是它的不朽性,表现在它所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具有的深远而普遍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它所包涵的思维方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理念和哲学特征。   《伤寒论...

  • 读《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

    读《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

      近年,中医膏方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渐渐由江南而流行至北方等地。但膏方怎么开,如何提高膏方处方用药的学术水平,以期提高临床疗效,这是值得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近有幸拜读由张云鹏的高足杨悦娅主任医师主编的《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一书,令我茅塞顿开,颇多启悟。   科学进补量身定做   当今社会人人都想进补,“补”几乎成了人们普遍的渴求。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营养过剩的人很多,有许多人是不适合进补的,而实际情况是滥补、乱补、补出问题的现象经常发...

  • 中医临床坚持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中医临床坚持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英国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政府机构做出医疗卫生决策等,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 中医发展须借鉴现代医疗技术 古往今来,中医学一直都强调临...

  • 古代名医在实践中总结以情治病的经验

    古代名医在实践中总结以情治病的经验

      将精神因素作为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医学病因学说的独特部分。中医认为人类精神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情绪上的变化,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会影响到人体脏腑的正常活动而致病。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情可致病,同样也可治病,古代名医在实践中便总结出以情治病的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以喜胜忧 元朝名医朱丹溪曾遇见一婚后不久突然亡妻的秀才,其终日悲忧哭泣,甚为伤感,终成疾病,久治无效。朱丹溪给予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日了。&rdqu...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