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兆

先兆

  • 天麻丸治疗中风先兆,风因热而生,热胜则风动。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天麻丸秘方制作方法。

    天麻丸治疗中风先兆,风因热而生,热胜则风动。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天麻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天麻丸的秘方制作方法,天麻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中风先兆,风因热而生,热胜则风动。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天麻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中风先兆,风因热而生,热胜则风动。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

  • 加减羚羊角散治疗脾虚肝旺而见子痫先兆者。加减羚羊角散秘方制作方法。

    加减羚羊角散治疗脾虚肝旺而见子痫先兆者。加减羚羊角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加减羚羊角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加减羚羊角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脾虚肝旺而见子痫先兆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加减羚羊角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脾虚肝旺而见子痫先兆者。...

  • 补肾固冲丸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补肾固冲丸秘方制作方法。

    补肾固冲丸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补肾固冲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补肾固冲丸的秘方制作方法,补肾固冲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补肾固冲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

  • 扁鹊三豆饮治疗先兆子痫。扁鹊三豆饮秘方制作方法。

    扁鹊三豆饮治疗先兆子痫。扁鹊三豆饮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扁鹊三豆饮的秘方制作方法,扁鹊三豆饮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先兆子痫。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扁鹊三豆饮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先兆子痫。...

  • 先兆流产 张锡纯之寿胎丸

    先兆流产 张锡纯之寿胎丸

    读《金匮·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云:“妇人有下漏者,有半产后 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胶艾汤主之”。解析胶艾汤,方以阿胶、艾叶阴阳并用,四物汤动静结合,燮理阴阳气血,调补冲任,养血止血,故本方为临床治疗崩漏和安胎的要方。笔者用胶艾汤治疗先兆流产,常减去活血行气之川芎,而加入“安胎圣药”之黄芩、白术,以增加健脾益气、清热安胎之功。并加川断、寄生、菟丝子,增加补肾固本。况川断、寄生、菟丝子三味合阿胶,即为张锡纯之寿胎丸...

  • 先兆流产 临床实践应用药粥调理

    先兆流产 临床实践应用药粥调理

    中医认为,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属于虚证的为多。如久病体弱或者怀孕后不慎房事,致肾虚“不能固摄胎元”,从而引起先兆流产;孕妇素来体质虚弱,或久病消耗,以致气血不足,或者怀孕后思虑过度,劳倦过度而伤脾,从而导致血气不足,都会影响及胎儿失养。此外,血热伤胎、跌仆闪挫等也可伤动胎元而致先兆流产。发生先兆流产后,采用药粥保胎有独特的疗效。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药粥调理肾虚、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的药粥验方介绍于下,以供选用。 1.肾虚出血量不多,质稀色淡,兼见腰酸腿软,小腹坠痛,尿频,也可有头晕,耳鸣...

  • 治疗先兆流产方

    治疗先兆流产方

    处方:黄芪50克,白及30克,阿胶10克(冲服),日1剂,水煎服。 功效:止血、安胎,治先兆流产,阴道少量流血,腰酸,头晕,脉弱者。...

  • 先兆流产 食疗有方

    先兆流产 食疗有方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常伴有腰痛,小腹坠胀者,称为先兆流产。本病属中医 “胎动不安”范畴。多为脾肾亏虚,胎元不固所致。当以健脾固肾,护冲安胎为治。本病常用食疗方有: 1.鸡肝菟丝子汤:雄鸡肝2具,菟丝子15克。将菟丝子水煎取汁,去渣,下鸡肝煮熟,食肝饮汤,每天1剂。可补肾壮阳安胎。 2.山药杜仲粥:鲜山药90克,杜仲6 克,苎麻根15克,糯米100克。将杜仲和苎麻根用布包好,粳米洗净,共煮成粥,食用.每天1剂。可补益肝肾,养血安胎。 3.杜仲山萸粥:...

  • 从脾胃论治先兆流产

    从脾胃论治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 是指妊娠 28 周内, 临床以腹痛、 阴道 少量流血、 无妊娠物排出为主要症状, 妇科检查宫颈口 未开, 胎膜未破, 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1 ] 。中医属 于 “胎漏 ” “胎动不安” 范畴。其中发生在 12 周以前称 为早期先兆流产, 发生在 12 周以后称为晚期先兆流 产。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表现常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 以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 或时下时止, 或淋漓不断, 色 红, 持续数日或数周, 无腹痛或有轻微下腹胀痛,...

  • 先兆流产“胎漏”宜用补气安胎等法治之

    先兆流产“胎漏”宜用补气安胎等法治之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究其病因,有气血两虚、肾虚、血热、外伤等,治疗主要以养血安胎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宜用补气、固肾、养血、清热安胎等法治之。 气血两虚 妊娠初期,阴道有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伴神疲肢倦、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滑。 治疗原则补养气血,固肾安胎。处方:黄芪5克,升麻、桑寄生、白芍、白术、熟地各15克,川断、党参各25克,艾叶10克,杜仲、当归、阿胶各20克(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2次。...

  • 全国名老中医治先兆流产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先兆流产经验

    沈坚华,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不孕不育。沈老治疗先兆流产有其独特之处,现介绍如下。 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妊娠12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和(或)下腹痛、腰酸,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尚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 一、补肾固冲为大法,结合辨病辨证论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气盛,天癸至,任冲通盛,月经按时而至,方有子。若患者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不足,或后天失养,损伤肾气,如房劳过度、多次堕胎、生活无度、久病伤肾等...

  • 胎漏与胎动不安 流产先兆用中医辨证治疗

    胎漏与胎动不安 流产先兆用中医辨证治疗

    怀孕后阴道不时少量流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称胎动不安。胎漏与胎动不安常是流产的先兆,除注意休息外,还可用中医辨证治疗。 (1)肾虚型: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腰酸腹坠痛,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脉沉滑。治法宜固肾安胎益气,以寿胎丸加减,方药为菟丝子、阿胶(烊化)、白术、益智仁各10克,覆盆子、杜仲各12克,桑寄生、续断、党参各15克,水煎服。 (2)气血虚弱型: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 白,心悸气短,舌质淡...

  • 核桃治先兆流产和产后久泻

    核桃治先兆流产和产后久泻

    治先兆流产:核桃10个,去壳取仁,加红糖100克,水煎沸后.兑入儿童小便' 小杯(约50毫升)。嚼服核桃仁.以红糖童便水送服.卧床休息半天。可连服数日,即安。 治产后久泻:柱桃肉30克,每天嚼服 2次。治产后久泻,大便稀溏不实,时轻时重.神疲无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不痛,脉细无力者。(方德鸿)...

  • 治先兆流产经验

    治先兆流产经验

    经验方:党参12克,生地、蒲黄炒阿胶、桑寄生各15克,丹皮、赤芍各6克,炒栀子、黄芩炭、炒白术、川杜仲、川续断各9克,矮地茶12克。 加减:伴呕吐者加姜汁炒竹茹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先兆流产患者20例,痊愈(阴道出血止,症状消失,足月生产)17例,无效3例。...

  • 治先兆流产方

    治先兆流产方

    处方与用法:白人参5克(另煎,兑服),白术20克,山药20克,熟地、菟丝子各15克,旱莲草25克,炒杜仲、续断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安胎,主治先兆流产,症见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有下坠感,或伴少量阴道流血,素体虚弱,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脉细弱等。...

  • 治先兆流产敷脐疗法

    治先兆流产敷脐疗法

    笔者采用免煎中药颗粒敷脐治疗先兆流产患者 3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免煎中药颗粒菟丝子、续断、桑寄生、艾叶各l 包。脾肾阳虚者加熟附子、巴戟天各1包;血热者加黄芩1包;呕吐明显者加吴茱萸、干姜各l包。将诸药相混并加入医用凡士林,逐渐调成粘稠膏状,平敷于脐部。每晚睡前敷,8小时即取下,每天1次。用药后若皮肤潮红明显者,可提前取下。河北廊坊 张新华 点评:方中苑丝子、桑寄生补肾益精,固肾安胎;川续断补益肝肾,止血安胎,使肾气旺盛,精血充沛,自能固胎;艾叶温经止血安胎,共奏补肾止血、固摄安胎之效。脾肾阳虚者加...

  • “先兆流产”可以选择食疗

    “先兆流产”可以选择食疗

    是药三分毒,特别是“准妈妈”,对中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如果身体没有不适,没有必要服用中药来调养。而一旦身体上有不适,也不能自找偏方或听信于人而服用中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经医生诊断、处方,才可服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相同,稍有不慎,可能会对胎儿和孕妇产生不利影响。 对中药的态度 怀孕期间的准妈妈对于中药,要特别谨慎。如果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并没有必要服用中药来安身养胎,准妈妈所需的营养完全可以从常规食物中获取,所以对于中药的选择不能有盲从心理,要依循“有病服药,无病不服...

  • 缓解孕吐偏方 防先兆流产

    缓解孕吐偏方 防先兆流产

    年前结婚的年轻人很多,但这一段时间却不是怀孕的最佳时机。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要想生一个可爱的宝宝,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在冬天和早春,以及蜜月期。 首先,冬季大气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浓度最高,出生缺陷率也较其他季节为高,尤其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工业城市更应注意。同时,冬季取暖、家庭生活用燃料的相对增多,对出生缺陷也有影响。 其次,早春怀孕的胎儿发生畸形的主要因素是孕妇病毒感染。春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各类病毒的复制和生长,病毒性疾病在人群中广泛迅速的流行增加了孕妇的感染机会。如早孕期内患风...

  • 中医辨证治疗 挽救“先兆流产”

    中医辨证治疗 挽救“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   主要症状: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

  • 炙黄芪治先兆流产

    炙黄芪治先兆流产

    对先兆流产的治疗除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外,应对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心情稳定、解除紧张气氛的环境,对曾经有流产史者,应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如孕妇孕激素水平低,可用孕激素支持治疗。 经验方:炙黄芪20克,桑寄生、白芍、白术各 12克,川杜仲、续断、党参、麻根各15克,当归9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先兆流产患者56例,有效(血止,症状消失)52例,无效4例。...

  • 治母婴血型不合性 先兆流产经验

    治母婴血型不合性 先兆流产经验

    经验方:茵陈、银花、蒲公英各20克,栀子、黄芩、白术各 8克,大黄4克。 加减:便秘者,加草决明 10克;阴道出血者,加旱莲草 15克,白芍炭10克;腰酸者,加杜仲、桑寄生各12克;少腹下坠者,加黄芪15克,升麻10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母婴ABo 血型不合性先兆流产患者30 例,在医生监护下自妊娠早期服药至产前2周,结果有效 (抗体效价下降或稳定,症状消失,足月分娩活婴,无病理性黄疸)22例,无效8例。...

  •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王丽娜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经验 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病证[1]。先兆流产患者在B超检查时,若子宫腔内、子宫壁和孕囊(或者胎膜)间存在无回声区域,即绒毛膜下血肿,提示患者有宫腔积血[2]。国内外研究表明,宫腔积血与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异常产科结局有关[3,4]。目前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主要应用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辅以抑制宫缩、抗感染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甚乐观...

  • 王瑞霞治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

    王瑞霞治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

    王瑞霞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妇科及生殖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厚的中西医妇科及生殖医学理论基础,熟悉中西医妇科及生殖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师从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生殖专家连方,全面继承了连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不但继承发扬古人学术经验,突出中医特色,使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并且与时俱进,将现代医学技术应用到中医四诊之中,提升了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且疗效显著。现将王瑞霞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妊娠12周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小腹...

  • 先兆流产 中医病证结合补泻兼施

    先兆流产 中医病证结合补泻兼施

    陈瑞雪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临床经验探赜 早期先兆流产主要表现为妊娠12周前阴道有少量流血或血性白带,并伴有腰背痛或小腹坠胀疼痛,无妊娠物排出,部分先兆流产患者可合并宫腔积血,阴道B超下可见绒毛膜、胎盘与子宫肌层之间可见新月形、三角形或环形液性暗区[1]。大部分复发性流产发生在妊娠10周之内[2],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后出现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时,保胎治疗尤为重要。 病因病机 宫腔积血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黄体酮介导的免疫调节失败,导致母胎界面免疫冲突,从而发生凝血障碍,蜕膜血...

  •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乃中风病之轻证,与中风病有大致相同的病机,虽错综复杂,其核心为气血亏虚,内风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横逆四肢,致脑窍闭塞。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眩晕、肢体麻木、一过性言语不利、偏身无力、视物黑朦、倦怠嗜卧、步履不稳等。中医辨证用药能有效治疗中风先兆,降低中风发生率,主要分以下四型进行治疗。   肝阳化风   证见眩晕欲仆,头胀头痛,肢体麻木或一过性瘫软,急燥易怒,面赤耳鸣,舌红脉弦。治以平肝熄风,选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赤芍、天冬、生龙牡、枸杞、当归、夏枯草、桑寄生、白蒺黎、珍珠母、钩藤、怀牛膝、...

  • 中风先兆期临床常用方剂

    中风先兆期临床常用方剂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把脑中风的发生与发展分为三期三型论治,即中风先兆,中风期(闭症、脱症、闭脱兼症型),恢复期(阳虚型),根据各期各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均可取的较好的疗效。这里,我们谈谈对急性脑中风治疗的3个认识问题。   1.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我们认为,在CT诊断下,出血量25毫升以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这样的病情,这个时候,手术是首选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客观对待病情,不要强调保守治疗就是效果好。中医要采取“三不”原则,即不与西医争病人,不拖延手术时间,也不放弃中医治疗。手...

  • 中风先兆头目眩晕 滋补肝肾法

    中风先兆头目眩晕 滋补肝肾法

      证见头目眩晕,头摇肢颤,健忘,腰膝酸软,肢端麻木,步履乏力,或盗汗,遗精滑泄,耳鸣,脱发,五心烦热,眼睛干涩,视物昏花,口干,尿黄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则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或黧黑,少腹拘急,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经不足,无以生髓以充脑,脑海空虚,故头目眩晕健忘;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经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步履乏力;肾经亏虚,虚则生热,热生风动,故肢端麻木,头摇肢...

  • 中风先兆证 平肝息风法

    中风先兆证 平肝息风法

      编者按:中风先兆证,系指中风发病前,病人间断出现的头晕、目眩、头疼、肢体麻木、肌肉?动,或一过性语言不利等前驱症状。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专篇详细论述了三十四种中风先兆症状,并强调“因不痛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张哲浩、刘宝恒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将本病治疗总结归纳为四法,今起本版将分4部分刊出。      证见头目眩晕,头胀耳鸣,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弦硬有力,寸盛尺虚。或见腰膝酸软、...

  •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张介宾云:“无虚不能作眩。”此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肢体或半身麻木者加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木耳、桂枝;...

  • 中风先兆的认识与防治

    中风先兆的认识与防治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重症,尽管其致死、致残率相当高,但是在中风之前,有高达82% 的人会出现“报警信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常见于中老年人,像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中风先兆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言语不利或口齿不清,肢体麻木,视物昏花,头痛,呕吐痰涎,肌肉突然跳动,嗜睡.舌头发麻,眼前有飞蚊,流鼻血,原因不明的摔跤及哈欠不断等。 上述症状一般都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自行缓解,但易于复发。这些信号可能出现在中风前3~5 年,也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