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
-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辨证防治
化疗是目前各种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之一 [1] , 因为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无选择性的杀伤作 用, 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骨髓抑制, 比如吉西他滨、 卡 铂等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2-3] 则是最难处理的, 患者因此被迫减少用药剂量、 延长化疗间期、 甚至终 止化疗。近年来, 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成为临床 研究热点。西医对由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造成血 小板下降的患者可输注血小板, 但因反复输注外源性 血小板会出现抗血小板抗体, 且血小板在体内维持时 间短, 费用昂贵, 除急危重症以外, 临床上不推荐常...
-
周岱翰:中医辨证治疗让患者“带瘤生存”
周岱翰,男,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从医50年,擅长治疗晚期癌症,倡导中医治癌“带瘤生存”的临床优势。 尽管已75岁,但这位国内中医肿瘤界领军人物,仍中气十足、精力充沛。他坚持给初诊病人半小时的耐心询诊,上午出诊常忙到下午两、三点,下午出诊则常忙至晚上七、八点。 “我的精神力量,来自对中医肿瘤事业的向往和寄托。”说到这,周岱翰拿出一本相册,上面是陈女士及其孩子每年的生活照。据了解,陈女士结婚没多久,就被查出...
-
治胃癌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胃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胃反”、“翻胃”、 “胃脘痛”、“积聚”等病证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肝胃不和型: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即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多因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理气、疏肝解郁。药用柴胡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5克,半夏10克,杭白芍15克,甘草6克,焦三仙30克,玫瑰花10克,白屈菜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
胃癌根治术后的中医辨证分型专方专药
本文综述了胃癌根治术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专药防治复发转移、中药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为建立胃癌规范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评价体系提供思路。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在日本,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并在男、女性死亡率中占第2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术前化放疗、术后化放疗、生物免疫治疗、基因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胃癌根治术后辅助联合放化疗可以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现已将其推荐作为美国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仍是导致...
-
胃癌中医辨证与方药应用的文献研究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 病率及死亡率呈整体上升趋势 [1 ] ,严重危害到了 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医药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抑 制肿瘤生长,减轻放疗、化疗反应,增强人体免疫 力,提高生存质量,应用越来越广泛 [2 ] 。本文对 近 30 年发表的中医辨治胃癌的文献进行总结,分 析胃癌的中医证型和方药使用情况,总结中医辨治 胃癌的规律,为胃癌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 1. 1 检索方法 以 “胃癌”为第一检索词 , “中医”或 “方 剂”为第二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CNKI) 1...
-
肺黏液腺癌 中医辨证治以处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肺黏液腺癌1例报道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adenocarcinoma,PPMA)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仅占肺腺癌的0.25%[1],较为罕见。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通过个案报道增加对该病的了解。本文分析1例PPMA案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6岁。2019年5月20日患者因“下侧肢体麻木”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团块影,考虑占位。治疗后干咳症状未见好...
-
黑眼圈中药浴目 中医辨证治疗
熬夜压力大.睡眠差.容易诱发黑眼圈生成。还有更多的过敏族群也是黑眼圈的常客。另外,天生体质眼周皮肤黑色素较多、皮肤较薄.或是皮肤提早老化都会影响。 中医认为.黑眼圈患者多有肝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现象。 中医强调“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肝开窍于目.若长期熬夜或压力大.或是睡眠不足等.都会造成中医所说的肝阴不足、虚火上炎.也就是气血循环差、兼有上火症状,造成黑眼圈。 中医辨证治疗上.针对“肝阴不足、虚火上炎”问题,临床上常见伴有头晕眼干.口干、口有异味、手脚易麻.容易烦躁,经量少.冶以补肝阴降虚火。兼活血通络。...
-
中医辨证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皮炎是指使用化妆品美容或油彩上妆时,引起面部或其他着妆部位皮肤的炎症性皮肤病。以面部和着妆部位皮肤红斑、水肿、水疱、丘疹、渗出、结痂、瘙痒、色素沉着等为临床特征。 患上化妆品皮炎,切忌病急乱投医。如仅有局部瘙痒、红斑、丘疹而无渗液糜烂者,可搽炉甘石洗剂,或用绿豆、薏苡仁各15克研细,再用金银花25克煎水调二味药成糊状,敷面部20至30分钟。如有糜烂和较多渗出液时,可用60克马齿苋煎水冷湿敷。 中医把化妆品皮炎分成四型: 一、风热袭肤: 症状:起病迅速,皮肤除了瘙痒,偶见红斑;舌质红、苔薄、...
-
脱发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1、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2、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
-
脂溢性脱发较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肝...
-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风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风加剧,得暖则减,伴有恶风恶寒,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 麻黄6克,桂枝、羌活、独活、荆芥各9克,白芍、白鲜皮各12克,生姜、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风块型 疹块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日光照射更为明显,得冷则隐,伴有微热恶心、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
-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发病多与风有关,如外感风邪、血虚生风、郁热风燥。治疗上以祛风为本,同时还要根据病程、虚实及受邪之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风邪束表型 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有恶寒症...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
-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效果较好
湿疹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渗出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中医称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特殊部位的湿疹又称旋耳疮(耳周湿疹)、四弯风(肘窝、腘窝湿疹)等,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湿热蕴肤型 发病快,病程短,皮肤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抓破有渗液,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宜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水疱多者,加土茯苓、鱼腥草;热盛者,加黄连;瘙痒重者,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脾虚湿蕴型 发病较缓,皮肤潮红,...
-
甲癣 鸡爪风中医辨证施治
鸡爪风,又名甲癣,亦称灰指甲、油灰指甲等,多为手足癣日久蔓延,毒邪侵袭甲板,湿毒内蕴,加之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所致,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尚可。 湿热蕴结型:症见指甲远端或两侧有黄白斑点,渐扩展至全甲及甲下,甲板增厚,变脆,凹凸不平,色泽不良,或甲板变薄,翘起,其下蛀空,或甲板色红,甲沟红肿,或有脓包瘙痒刺痛,舌红,苔薄腻,脉滑数。 治当清热渗湿,方用清热渗湿汤:连翘30克,蒲公英30克,地丁20克,虎杖15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萆薢12克,生薏仁20克,黄柏12克,丹皮12...
-
夏季虫咬性皮炎的中医辨证防治
每到夏季,虫咬性皮炎患者就较往日明显增多,其中又以婴幼儿为多。由于气温不断上升,蚊虫活动逐渐频繁,这是导致虫咬性皮炎患者增加的根本原因。而婴幼儿皮肤稚嫩,抵抗力较弱,故虫咬后易发生过敏性皮炎。 虫咬皮炎又称为“丘疹性荨麻疹”,常见致病昆虫有螨、蚊、跳蚤、臭虫、狗疥虫、鸡剌皮螨、米恙虫、蠓虫等。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皮损一般多发于躯干及四肢暴露部位,呈散在或群集分布的绿豆至花生米大小,如叮咬发生在婴幼儿眼周、手足背等组织疏松部位,还可引起大面积红肿...
-
雀斑的中医辨证治
雀斑多与遗传、内分泌系 统失调、日晒等因素有关。好发 部位多在眼眶及双颊。中医认 为本病多由火郁经络血分,复 感风邪凝滞.或肺经血热,或因 阴虚火邪上炎所致。现就临床 几种常见证型及外治法简介如 下.以飨读者。 1.阴虚火旺型本型除脸 部雀斑外.还可见头晕腰酸。耳 鸣潮热,五心烦热,梦遗,失眠、 多梦.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 数。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 15克.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知 母、黄柏、当归各9克,茯苓、僵 蚕各12克。水煎分2次服,每 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连服 1~3个疗程。 2.血虚生风型本...
-
湿疹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疹呈多样 性, 易反复发作 [1 ] 。临床上西医治疗多给予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在短时间内效果显著, 但患者病情 恢复不稳定, 易复发。中医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见解颇 丰, 运用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 的汤剂、 中药外洗、 外涂等方法, 疗效显著。现取 95 例 湿疹患者, 进行临床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来自于2014 年2 月—2014 年11 月期 间就诊于本溪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湿疹患者,...
-
小儿磨牙症预防调护 中医辨证论治验案
常克运用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磨牙症经验 小儿磨牙症是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儿在无意识状态下出现下颌肌肉规律性伸缩咀嚼的副功能活动[1]。该病多见于夜间,故又称夜磨牙,其病因多为精神过度紧张、牙齿咬合关系不协调、神经异常等[2]。现代医学以心理与行为学疗法、药物疗法、咬合干预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但个体疗效差异较大[1]。 常克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致力于儿科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见常克教授善用清热泻脾散加...
-
小儿夏季急性肠胃炎中医辨证有良方
跟着暑期的到来,夏日急性肠胃炎,呈现腹泻、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到医院就诊的数量也逐渐增大。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多发病在夏日,夏日气候酷热、湿润,合适细菌、微生物繁衍,食物易发生糜烂和蜕变。儿童的消化系统尚不成熟,部分抗感染能力较差,加之生长发育快,胃肠道负担重,稍有不小心,就简单患病。 假如儿童有外感或饮食不节的患病史,并呈现了厌恶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和形状改动以及发热等症状,多是患上了急性胃肠炎。 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主任医师李玮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儿童患上夏日急性肠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