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 第3页
-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及附近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颈骨髓、椎动脉和颈交感神经所出现的综合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头痛、眩晕、项筋急、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治疗颈椎病多采用综合疗法,时间一般为l~3个月。据临床验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1.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
-
治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治方
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方 处方:龙胆草9克,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各8克,通草、柴胡、甘草各5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利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宫颈轻中度糜烂。 创方者:齐绍霞 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毒内侵)方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15克,紫花地丁、白术、天...
-
补益肾阳 中医辨证治慢性骨髓炎
治慢性骨髓炎(肾阴虚)方 处方:生地24克,丹皮、茯苓、泽泻、牛膝各10 克,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龟版胶各12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肾益精。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症见腰酸腿软,潮热盗汗,失眠, 遗精,足跟痛,舌质红,两尺脉弱乏力。 创方者:尹新生 治慢性骨髓炎(肾阳虚)方 处方: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各12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制附子 8克,肉桂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
腰伤肿痛 腰突症 中医辨证方
腰伤肿痛服核桃仁 姿势不正,用力不当,过度负重, 外力撞击,均可造成腰部软组织损伤。 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中间作痛,活动受 限制,咳嗽、活动时疼痛加重为特征。 中医认为,此为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症 见腰痛局限于一侧,或在腰椎棘突周围, 动作困难,压痛明显,痛处可见青紫肿 胀。多见于急性腰部扭挫伤。治宜活血 散瘀。服核桃仁、红糖、黄酒治疗,效 果显著。 方法:取核桃仁60克,红糖30克, 黄酒30毫升。将核桃仁、黄酒加水适量 共煮熟,放入红糖,每晚睡前l小时服 用,每日1剂。高血压、实火体质、阴 虚火旺体质等不宜饮酒...
-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脂肪肝,可归纳为以下四型: 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 克,山楂12克,茯苓12 克,白术10克,川楝子8 克,枳壳8克,甘草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型:患者表...
-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20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0天,加重伴发热4天”于2010年7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后查尿蛋白(3+),血浆白蛋白13.9g/L,肌酐88.3mmol/L,尿酸414.3umol/L,谷丙转氨酶17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4U/L,乳酸脱氢酶265U/L,尿素氮8.6mmol/L,血钙1.65mmol/L,诊断为:&l...
-
治泌尿道结石中医辨证疏肝通淋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怀牛膝10克,金钱草30克,苏梗1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0克,石韦30克,冬葵子15克,车前子30克,滑石18克,白芍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将每天的中药连续煎煮三次,三次水煎液混合后当开水频服,并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的两个时间一次性饮约200毫升药液,半小时后做原地跳动运动半小时,以助药势。具体方法为:双腿并拢,双手握拳,原地垂直跳动,并用双拳自腰上部往下部反复轻轻敲打,以助药物排石之力。 主治泌尿道结石中医辨...
-
盛夏颈椎易伤风 中医辨证治疗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处于一年中最为旺盛的时期,大脑对养分需求量也较大。那些伏案工作人群和本已存在颈椎病隐患的人,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吹风扇,颈椎过度受凉,必然会引起血管收缩、痉挛,造成颈椎局部营养不良和微创性损伤,颈椎及其周围组织产生炎症;水肿,发生颈肩胀痛、酸麻等颈椎伤风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压迫向大脑供血的椎动脉,使脑供血紊乱,甚至导致颈性脑梗塞。因此,夏季出现颈肩痛等症状时,一定不要麻痹大意,要及时治疗。中医认为,发生颈肩痛的诱因虽与风有关,但还要根据素体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常分为风寒阻络、气滞血瘀、...
-
痔疮的中医辨证粥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脏腑本虚,兼因久坐,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瘀滞不行,阻于肛门,结而不散;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气虚下陷而致。当以益气养血,清热解毒为治,可选用下列药粥疗法。 一、风伤肠络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带血、滴血或便血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当以清热凉血,祛风通络为治,可选用下列粥疗方: 1.凉血地黄粥:黄柏、知母、青皮、槐花、熟地、当归各5克,大米60克,白糖少许。将诸药择净,放入...
-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中医辨证治疗加减方
便秘不仅是成人易发的疾病,小儿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尤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 小儿便秘症状类似,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 小儿便秘原因多 脾虚肝旺常见 小儿便秘与饮食和习惯有关,病位在大肠,关键还在于小儿脏腑功能特点,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小儿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
-
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便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很多家长对此病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为此,笔者请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五区主任闫永彬教授,从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中医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主要是指孩子排便规律的改变,如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闫永彬认为,小儿便秘的诊断主要看患儿大便的性质,即大便干燥、坚硬,其次看患儿排大便的感觉,即使患儿大便正常,但排大便时特别费劲,也可以称之为便秘,至于大便间隔时...
-
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
-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 主要表现: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利湿,...
-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笔者据长时间跟随关幼波名老中医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注意补气活血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属“臌症”范畴,古代医籍多有论述,但在临证时并发证较多,病证也较为复杂。笔者认为,水湿内停,主要是由于正虚(气虚、脾虚、阴虚)肝郁血滞,中州不运,湿热凝结成痰,瘀阻血络;更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
-
中医辨证为肾虚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的一种常 见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 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 损害;后期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 固缩肾和尿毒症。目前控制慢性肾小 球。肾炎的药物并不多,且有副作用大 和医疗费用昂贵等缺点,给患者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采用自拟中药方治 疗本病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 龄18~56岁,平均21.31岁;平均病 程13.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者 9例,高血压型15例,肾病型16例。 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 高血压,...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思路整理探讨
慢性重型肝炎以肝功能衰竭为特征,多由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发展而来,具有病情进展迅速,变证多,兼夹证多,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中外文献公认其病死率高达70%以上[1-3]。相当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领域日渐显示出优势,然而其辨证分型论治的标准目前尚无定论。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就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思路作一整理、探讨,以期对本病的治疗有所裨益。 病因病机 本病因黄疸贯穿于始终,且多伴有神志昏蒙之候,而临床表现又显示其病重势急,故中医历来多将其归属于“急黄”...
-
反复血尿 中医辨证治法 典型病案
无症状性反复血尿临床多见于老年女性,该类患者多无急、慢性肾炎或肾结石病史,多于体检时发现镜下血尿,受凉外感或久立、剧烈活动后加重,病情迁延难愈,日久因血红蛋白沉积于肾脏球管系统,影响其滤过及重吸收功能,导致肾功能损伤。由于患者无急、慢性肾炎或肾结石病史,且临床无明显症状,西医无确切治疗方法,中医辨治或无症可辨,或反复迁延,疗效欠佳。曾定伦老师在临床上根据反复血尿患者多见于老年女性,分析其病因病机为肾虚失于封藏为本,湿热夹瘀为标,采用通补兼施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 典型病案 王某,女性,69岁,2013年1...
-
胆石症的中医辨证用方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胆 管、胆囊)内自发性结石形成的 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 否引起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 程度和是否合并感染。以右上腹 胀满隐痛或阵发绞痛.痛引肩 背,或发热、黄疸等为主要临床 表现。本病属于中医“胁痛、胆 胀、结胸、黄疸”等范畴。.多为湿 热蕴结。煎熬胆液日久.沉积凝 为砂石。病位胆腑,与肝、脾、胃 密切相关。病机为肝胆失疏、气 血郁滞、湿热蕴结致结石瘀阻胆 腑,故治疗当以疏肝利胆、清热 利湿排石为指导原则.视其兼证 不同。酌以选方加减. 1.柴金排石汤:柴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