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 第4页
-
慢性右手中指指骨骨髓炎 中医辨证方药
刘某,女,28岁,初诊日期1972年十月26日。 主诉:右手中指被机器扎伤后,局部肿痛两个多月。 现病史:右手被机器扎伤2个多月,伤后即在厂医务室治疗,2天后局部红肿热痛,曾服用“抗生素”及烤电、扩创等治疗,疼痛加。目前创口经常流脓,手指不能活动,饮食尚可,二便如常。检查右手中指第一、二节红肿,指端有窗创口呈翻花状,脓汁外渗,有臭味。疮口周围皮肤呈紫暗色,屈伸不利。X线摄片报告称:右手中指末节可见骨质缺损,边缘不整齐,轻度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脉象:沉细舌象:舌苔薄白,舌...
-
化脓性骨髓炎属中医“附骨疽”临床中医辨证论治
化脓性骨髓炎属中医 “附骨疽”的范畴,临床运用 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 疗效。 1_热毒蕴结型:病机特 点为湿热蕴结,血脉壅遏,郁 久成毒,筋骨被灼。本型多为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或慢性期 急性发作。本型起病急骤,患 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兼见 恶寒高热,烦躁口渴,小便短 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 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 肿。方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 解毒汤加减,方药:炮甲、白 芷、天花粉、皂角刺、当归尾、 甘草、赤芍、乳香、没药、防 风、贝母、陈皮、银花、黄芩、 黄连、栀子、黄柏。若毒热内...
-
中医辨证论治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化疗疗效的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 是一种浆 细胞恶性克隆型疾病, 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我国人口 老龄化日渐明显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进步, 近年来发病 率呈现上升趋势。MM 临床上常伴肾脏损害, 甚至以 肾损害为主要、 首发表现而收入肾内科 [1.2] 。多发性骨 髓瘤合并肾病时存在一定治疗禁忌, 传统方案治疗并 发症多, 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就 诊的一组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的患者进行中医辨 证施治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 并与单纯采用化疗 的患者进行对比, 评价 2 组的疗效及...
-
痛风自我诊断 中医辨证食疗
(一)什么叫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女性,...
-
中医辨证漏尿 女性尿失禁验方
笔者有幸跟师首届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蒋健学习,现总结其应用参芪芍药甘草汤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验案如下。 顾某,女,70岁,2023年1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2022年12月开始出现漏尿(无明显诱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睡眠多则5~6小时,少则3~4小时,睡眠越差则漏尿现象越严重,凡咳嗽、劳累甚至开水龙头时均易漏尿,每天发生漏尿平均3~4次,尿频而尿量少,被迫频繁上厕所以尽量避免漏尿发生,矢气多,大便粘腻、日行1次,伴头晕乏力,形寒怕冷,性格多思多虑。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
中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史某某,女,76岁,2011年9月3日初诊。面白略胖而虚,虚汗较多,肉松。头晕、前额痛5~6年,全身发麻,左侧肢体(上下肢)麻木明显,右侧脸易汗出(左侧不明显),纳可,眠可,二便调,不乏力,有时口干,舌光红无苔,自述有老胃病,脉沉偏弱,左脉细弦。自诉心脏不好,曾因心肌缺血而住院治疗,现不胸闷。患者于1年前曾做脑部CT,未发现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断为中风或中风先兆,故按中风论治。予补阳还五汤:黄芪5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石斛10克。6剂,水...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
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涉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有全身临床症状。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情绪过度紧张、焦虑者,免疫力低下和出现变态反应者,生活不规律者,具有遗传因素者。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属于比较棘手的疾病,西医认为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常用药有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等。 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显著。兹举一例如下。 患者张某,女性,80岁,述患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自30多岁...
-
陈国玺中医辨证治功能性腹泻
治功能性腹泻(寒热挟杂)方 处方:乌梅、炒白术、川椒、制附片f先煎)、炮姜、黄柏各8克,党参20克,黄连4克,茯苓10克,细辛 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温中,寒热并用。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中医辨证属寒热挟杂型。症见腹泻日久,便下粘腻,或夹泡沫,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便前腹痛,腹胀肠鸣,便后症状缓解,但易复发,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或细。 创方者:陈国玺 治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方 处方:党参、山药、薏苡仁各25克,炒白术、陈皮各10克,炒扁...
-
紧张性头痛案 中医辨证用药
霍某,女,32岁,1999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两侧头痛反复发作2年多。患者两年前一次闹情绪后,自行用头撞墙致头痛时作。经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多家三甲医院均诊断为血管紧张性头痛。曾经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疗效不显,具体辨证用药不详。 该诊:体型偏瘦,时有叹息,自述两侧头部如有绳困,头痛时作,从过去情绪不良加重到现在夜间、寒冷、情绪变化等均要加重,食纳不佳,舌淡苔薄,脉细涩。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辨证:肝气郁结、脾虚夹瘀。处方:炒...
-
中医辨证慢性胃炎
方药:太子参20克,白术、白芍、枳壳、桃仁各12克,蒲公英、茯苓各 15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元胡12 克,红花、木香、甘草各6克。 加减: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加三棱、莪术各 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便溏加焦山楂15克;嗳气频作加苏梗15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气血同病。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呕吐,上腹灼热,口干口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秘或便溏,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细或细弱。 疗效:治疗80例,显效40例,有效...
-
眩晕症的中医辨证食疗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 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 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轻则闭目静 卧稍安,重则如坐车船,天旋地转,不 能站立,甚则昏倒,常伴有恶心、呕吐、 耳鸣等症状。西医所谓高血压、颈椎 病、脑血管疾病、贫血等属于中医眩 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实 施饮食调理对治疗该病有较好效果。 一、痰浊上蒙型 症见头晕如蒙, 目视色黑,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 多寐,舌苔白腻,脉滑或濡。饮食宜清 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汤或荷叶 粥,素食为主,忌膏梁厚味...
-
中医辨证施治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患者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心慌、头昏等,中医病症中可以在心悸、不寐、头痛、胸痹等方面找到相应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神经衰弱的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郁化火型症见失眠,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当以疏肝泻热为治。方药:丹皮、山栀子、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白芍、枳壳、郁金各10克,干姜、甘草、薄荷(后下)各5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舒肝丸,每次9克,每日3 次,口服;栀...
-
头痛怎么办 中医辨证施治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几个月或几年。反复发作,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可以好转,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工作紧张、劳累,或遇七情刺激,头痛症状加重。常见的慢性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来分型治疗。 瘀血型:由于瘀血内阻或久病入络,脉络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者。表现为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固定不移,如有针刺样疼痛。应用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的方法,给予活血止痛汤:红花15克,桃仁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20克,丹参30克,白芷12...
-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食疗
胃溃疡是常见病,以男性较多,年龄在20-50岁最多见,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一般不剧烈,有时仅隐隐作痛,当饥饿时就易感觉到。胃溃疡的疼痛常发生在饭后约半小时,持续1—2小时就逐渐消失;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发生在饭后2小时或2小时以后,直到再次进食时为止,而且病人常在半夜疼醒。有些病人的疼痛发作是不规律的,疼痛发作都持续几周,又渐渐缓解,所以常有屡发屡愈的慢性病史。 胃、十二指肠溃疡常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叫“胃脘痛”。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致使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或肝气郁...
-
中医辨证治郁
气郁症见精神抑郁,情绪急躁,胸胁胀痛,胃脘胀闷,太息嗳气、脉弦。治则:舒肝理气、解郁行散。方用越鞠丸加减:香附、苍术、川芎、神曲、栀子、青皮、枳壳、白芍各15克,郁金、甘草、陈皮各10克,水煎服。 火郁症见情绪急躁,烦恼易怒,焦虑不安,胸脘胀满,口苦咽干,便秘,脉弦,或见头热头痛等。治则:解郁疏利,清肝泻火。方用丹栀逍遥丸加减:当归、白芍、白术、栀子、丹皮、龙胆草、茯苓、川芎、香附各15 克,甘草、生大黄、薄荷、柴胡各10克,水煎服。 痰郁症见咽中如物堵塞,吞吐不爽,胸胁痞闷或胸痛,性情郁闷,脉弦滑等。治则:活...
-
中医辨证主治 肠易激综合征方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一) 处方:党参、茯苓、白术各15克,白芍、厚朴各12克,香附、木香、防风、陈皮、甘草、佛手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泻肝补脾,调和气机。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肝木乘脾型,症见腹痛则泻,伴有肠鸣放屁,胁肋胀满,嗳气食少,时有泛酸,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时则加重,舌淡苔白,脉弦。 汪鼎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二) 处方:生地、麦冬、玄参、火麻仁、白芍各15克,杏仁、当归、瓜蒌仁、柏子仁各9克,厚朴6克。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5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
-
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临床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病人9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 疗效。现总结如下。 慢性功能性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 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但无腹痛症状,起病 缓慢,反复发作。在过去的12个月里,至 少有12周反复出现糊状或水样便,或每 日排便次数增加,在2次以上粪便偏软 溏。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生化异常,经肠镜 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临床常见以下四种证型,投以相应方药, 每日1剂,加入清水煎煮,分上下午各温 服1次。服药1月为1个疗程。 一、寒湿困脾型:症见大便清稀或如 水样...
-
危北海治消化性溃疡 中医辨证论治大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危北海教授是当代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和脾胃疾病研究开创人之一。其脾胃病学术理论及临床经验颇丰,特别是在中医脾虚证的研究上有重大贡献。笔者今简单介绍危北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本虚标实是基本特点 祖国医学无消化性溃疡的概念,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属于“胃痛”的范畴。危北海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入侵等因素密切相关,脾胃虚弱为本病的根本内因,内外因相结合,在本虚的基础上加上外邪的入侵,导致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特点...
-
小儿肺炎 中医辨证可分以下类型治疗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中医辨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治疗: 1.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
-
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选中成药
1级高血压是指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血压 1407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之一血压标准,但无心、脑、肾并发症者。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多为肝气上逆证、心肝火旺证和心肾不交证,临床时要根据证型不同选用适合的药物。 肝气上逆:表现为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舌红脉弦。可口服加味逍遥丸或舒肝丸,细粒丸每次服15粒;蜜丸每次服1丸,每天2--3次,宜于两餐之间服。 心肝火旺:表现为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可口服龙胆泻肝丸(蜜丸),每次服1...
-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 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 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 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 困倦等,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多梦。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失眠症40例,取 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来源于老干部服务中心的 失眠患者,总共40例,男18例,女22 例;年龄60一86岁;病程2.3~11年。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 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 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多梦;(3)经各 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
头痛 中医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气虚头痛:头脑空痛,疲乏加剧,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气不足以息,脉虚无力等。当补益中气,宜用黄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两次服。 血虚头痛:头痛常伴面色黄白,头昏目花,舌质淡,脉细弱等。当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18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服。 阴虚头痛:头痛常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质红,脉沉细无力等。应滋补阴液,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黄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