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70多万人患原发性肝癌,约60多万人死于该病,故我国被称为“肝癌大国”。肝癌的发病数占全球总数的43.7%,而死亡人数占45%。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发现后发病迅速,预后不良。现今虽有手术切除、全身系统化疗、微波、激光、生物靶向、中医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所见治疗后容易复发、转移,病死率高,被公认为是一种常见又难治的恶性肿瘤。所以对该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减少病死率、减少肿瘤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期意义重大。 早期症状 原发性肝癌的萌芽期、初期自觉症状...
-
小儿腹泻 中医诊断脾虚泄泻 治法燥湿止泻
汪受传,1946年生,男,汉族,江苏东台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著名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疾病分类项目审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型医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潜心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主编出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国际标准化英文教材·中医儿科学》等教材及学术著作35部,承担完成国家科...
-
不孕症案例 中医诊断组方
不孕症案例 2:患者,女,34 岁,2013 年 6 月 12 日初诊。 2005 年曾宫外孕 1 次,后未避孕至今未孕。3 个月前做试管婴儿移植未成功。主诉平日思虑过多,月经量少,易激动烦躁,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舌尖红,苔薄白,脉细促。 诊断:继发性不孕症。辨证属肝脾不和。治当疏肝和脾,方予当归芍药散加减。 组方:白芍 20 g,当归、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 15 g,牡蛎(先煎)30 g,川芎 6 g,女贞子、墨旱莲、地骨皮、炙甘草各 10 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
-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内容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呈上升趋势。最近文献报道,我国乳癌已经在妇女恶性肿瘤中由原来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近年来发病年龄趋向年轻。乳癌在我国城市发病率约为23/100000。乳房虽位于体表,其病变易于发现并及早诊断,但手术治疗病例中,l期患者仍低于30%。30年来诊断技术的进步,手术、药物、辐射及内分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采用,2-3期期乳癌的疗效,5年生存率只提高了10%左右。早期诊断仍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已往报导的瘤块大,并有明显腋淋巴转移者平均生存期为38~40月,5年生存率9%~20%,10...
-
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应与其他同样以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乳腺增生病、乳腺囊肿及乳腺癌。 (1)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病: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但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以单侧单发者较为多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无痛感及触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下者多见;乳腺增生病的肿块以双侧多发者较为常见,可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较软或硬韧,肿块常有明显痛感及触痛,且可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月经前整个乳房常有胀感,经后可缓解,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
-
因劳累致月经后期 临床诊断为郁证中医治方
冯明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30多年,医疗经验丰富,提倡升降出入辨证。他认为当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职场竞争大、工作压力大,百姓之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多发胃肠、肝脾之病,治疗以升清降浊为主,并注重调畅肝胆情志。笔者现举一病案微发其旨。 张某,女,44岁,2017年4月21日初诊,自诉春节后因劳累致月经后期,此月月经推迟一周仍未至,乏力,双眼内侧发痒,略有恶风畏寒,足冷。症见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少,不痛,有少量血块,纳可,二便调,眠尚可,多梦。既往患有...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陈现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领域:脑血管病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神经影像学的诊断及研究。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及研究工作,分别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973重点项目,为第三军医大学全国首例可视人科研小组成员。参编神经影像学专著1部,发表《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病理生物学研究进展》、《4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变化分析...
-
痛风自我诊断 中医辨证食疗
(一)什么叫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女性,...
-
如何排除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诊断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酒精滥用人群日趋增多,中国人脂肪肝的发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30%,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脂肪肝与NAFLD 脂肪肝是脂肪性肝病的简称,临床上主要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脂肪肝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过度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程和预后不一,有急、慢性之分。 NAFL...
-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证候要素是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表述 [1 ] , 是中医证候诊断的最小诊断单元。它与疾病的生理 病理相关联,并由可测量的一组临床信息直接表 达,具有病理学与诊断学的双重概念 [2 ] 。证候要 素的提取,降维升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是 对以往辨证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将复杂的证候 分解为概念相对清晰、数量相对局限的证候要素及 应证组合,从而促进中医证候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 究,进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 效,对中医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有重要促进作 用,同时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受中华...
-
高脂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
基于高脂血症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HLP) 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 使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一种或几种脂类高于正常值, 和 (或)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病症, 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已高达20%~40%, 其发病率高、分布广, 且呈年轻化趋势[2,3]。高血脂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对HLP的相关研究已成...
-
中风后睡眠障碍 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浅析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 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仅影响患 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延缓神经功能恢 复, 甚至会诱发再次脑卒中, 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 PSSD 临床较为多见, 却很容易被忽视, 多表现为 失眠、 嗜睡、 异态睡眠、 发作性睡病、 昼夜节律紊 乱、 睡眠呼吸障碍及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等 [1 ] 。 据报道 76% ~ 82% 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 睡眠障碍 [2 ] 。 一、 发病机制 中医学认...
-
焦虑障碍 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
焦虑障碍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 焦虑障碍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参照美国精 神病学会(APA)制定的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 册》(DSM- V) [1 ] 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疾 病的国际分类第 10 版(ICD- 10) [2 ] 推荐进行编制, 采纳的证据分级标准参照刘建平教授提出的关于 传统医学证据分级的建议,发布于中华中医药学 会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近年来关 于焦虑障碍的新的临床证据不断出现,需要依托 临床证据对指南进行更新和解读。针对焦虑障碍, 指南主要提供有关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
-
胃痛的诊断与治疗 观察疼痛的位置时间
现在很多人饮食作息无规律,常常出现胃痛。 胃痛的原因和伴随症状繁多,不要因为上腹部疼痛就以为是胃病,有可能是其他脏器所引起的疾病。对于胃痛,先明确疼痛的位置,并将疼痛的时间,及所伴随的症状做完整说明,以便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体来说,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腹部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腺等脏器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持续的时间、...
-
炎性因子水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等人群普遍感染流行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形成呼吸困难、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目前主要通过对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进行荧光实时定量RT-PCR(rRT-PCR)检测确诊,但核酸检测存在耗时、假阴性等问题,不能观察病情进展。本文回顾分析42例确诊的COV...
-
发作性低热 中医诊断处方
发作性低热 患者,男,42 岁,2014 年11 月26 日初诊。主诉: 发作性低热3 年,寐浅易醒20 余年。患支气管炎3 年,受凉及劳累时发作,每年发作3 ~ 4次。发时低热,自觉心前区不适,时有咳嗽。近日体温37. 2 ~ 37. 3℃,经治疗后好转,但仍时有低热。6 年前查出肾钙化,常觉腰酸。刻诊: 心悸,急躁易怒,食后腹满,恶寒,小腹尤甚,喜热饮食,小便无力、小便黄,体力欠佳,易疲劳,口干,舌稍黯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细滑。吸烟史20 余年,饮酒史20 年。 中医诊断: 低热; 失眠。...